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讲义 第四章、三乘共法▪P10

  ..续本文上一页果序列,有着必然性与普遍性的。从因果的不同事实,而悟解到一切众生共同的必然理性,坚定的信解,这才得到了初步的成就。但还要再深入,彻悟更深的真义。

  3、彻悟缘起的甚深义(深义)

  佛的开示缘起,总是说:『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行缘识……生缘老死』。103要知道:

  缘起的序列(事实):无明,行……老死十二支的因果相生;

  缘起的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104因果的所以成为因果,生死的所以成为生死,都离不了这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这样,就进到了缘起事物的一般理性了!

  因果到底是什么意义呢?怎样才会成为因果呢?

  依佛开示的缘起来说:

  「有」:是存在的意思。这不是自有、永有的存在,而是生灭的存在。

  「生」:是现起的意思。

  ※约彻底的意思说:存在(有)的就是现起(生)的,现起的就是存在的。

  为什么能存在(有)?为什么会现起(生)呢?

  这是离不了因缘的。依于因缘的关系,才能存在(有)的,现起(生)的。那个因缘呢?也是存在的,现起的;他如不是存在的与现起的,就不能成为果法存在与生起的因缘了!那个因缘自身,既然是存在的,现起的,那当然也要依于另一因缘。就是另一因缘,当然也不能不是存在的与现起的了。

  这样的深刻观察起来,尽世间的一切事事物物,尽一切众生的生死死生,无非是成立于这样的原理:因(有)存在所以果存在,因(生)现起所以果现起。一切都是依于因缘的,也就是离不了因缘的,离了因缘是不能存在的。依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定律而观察起来,什么都不是自有的,永有的,一切世间,一切生死,无论是前后的,同时的,都无非是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展转相关的,相依相待的存在,才能成为因果。所以,从佛悟证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果定律,就能正见因果的深义,而不是庸俗的因果观了!

  ※【补充】《中观今论》(p.60-p.63)的「缘起的三特性」:

  「缘起」为佛法最主要的术语。从经义的通贯生灭及不生灭,依学派间的种种异说,今总括为三点来说明:

  一、相关的因待性:起是生起,缘是果法生起所因待apek

  ya的。约从缘所生起的果法说,即缘生;约从果起所因待的因缘说,即缘起。萨婆多部等以缘起为因,也有他的见地。但他们关于缘起的解说,专作事相的辨析,考察无明等的自相、共相、因相、果相等,忽略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因待性,不免有所偏失!克实的说:此有故彼有二句,是缘起的主要定义;无明缘行等,是缘起的必然序列,也是举例以说明其内容。唯有在缘能起果中,把握缘起相关的因待性,才能深入缘起,以及悟入缘起法性的空寂。所以,缘起约因缘的生果作用说,但更重在为一切存在的因待性。若用抽象的公式来说,缘起即是「此故彼」。此与彼,泛指因与果。彼之所以如此,不是自己如此的,是由于此法而如此的,此为彼所以如此的因待性,彼此间即构成因果系。例如推究如何而有触──感觉,即知依于六入──引发心理作用的生理机构而有的;六入对于触,有着此有彼可有,此无彼必无的必然关系,即成因果。但缘起的含义极广,不单是从缘而生起,也还是从缘而灭无,这又可以分为两点说:(一)、如由惑造业,由业感果,这是相顺相生的。如推究如何才能灭苦?这必须断除苦果的因缘──惑,即须修戒定慧的对治道。此对治道能为断惑的因缘,即相违相灭的。如《杂阿含》(五三经)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世间集,是由惑感苦,相顺相生;世间灭,是由道断惑,相违相灭的。这相生相灭,都是依于缘起的。(二)、一切法所以能有生,有法的可以无,生法的可以灭,不仅由于外在的违顺因缘,而更由于内在的可有可无、可生可灭,此可有可无、可生可灭的可能性,即由于缘起。存在──有与生起的本身,即含有生者必灭,有必归无的必然性。例如触是依于六入而有而生的,那么,触即不离六入,没有触的独存性。一旦作为因缘的六入,起了变化或失坏了,触也不能不跟着变化及失坏。这即是说:凡是依缘而起的,此生起与存在的即必然要归于灭无。所以佛说缘起,不但说「此有故彼有」的生起,而且说「此无故彼无」的还灭。依他而有而生,必依他而无而灭,这是深刻的指出缘起的内在特性。《阿含经》说:人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和合而成的。但这性能不同的六大,一失均衡,即有病、老、死的现象,这即是具体的说明了由此而生,必由此而灭。所以缘起法有此二大定律:即相依相生的流转律,又相反的有相依相灭的还灭律。依于缘起,成立生死,也即依之成立涅槃,佛法是何等善巧!

  二、序列的必然性:佛法说缘起,不但说明「此故彼」的因果关系,而且在因果中,抉出因果生灭的序列必然性。如悟入十二有支,这决不止于别别的因果事实,而是从一切众生,无限复杂的因果事相中,发见此因果的必然程序。如发见日月运行的轨道,看出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从前,大众学者特别重视这点,因此说缘起是不变(无为)的因果轨律。佛说「得法住智」;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都是说明缘起序列的必然性。但依中观义来说:缘起的序列必然性,决非离事说理,在缘能起果的作用中,现出此必然的理则。生死相续,似乎依照此理则而发展,佛也不过发见此因果事中的理则而已。

  三、自性的空寂性:从缘起果的作用,有相关的因待性,有序列的必然性。此因待与必然,不但是如此相生,也如此还灭。如进一层考察,一切法的如此生灭,如此次第,无不由于众缘。那么,此有无生灭的一切法,即没有自体,即非自己如此的。这即能从如此生灭次第中,悟入此是即空的诸行,并非是实有实无实生实灭的。彼此因待,前后必然,世间的因果幻网,似乎有迹可寻,而自性空寂,因果幻网即当体绝待,了无踪迹。所以说:缘起是「宛然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宛然有」。105

  三、无常空无我

  依照这深刻的因果观,来正观一切,就能正确地了解:一切是无常的,是空无我的。  

  1、无常生灭

  (1)存在与生起的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器界在成而坏,国家在兴而衰亡,众生在生而老死。

  (2)两种无常 106

  粗显的说,是一期无常:如器界的成坏,众生的生死,似乎都经过一安定时期而后灭尽。

  细微的说,是剎那无常:一切都是剎那剎那的生灭着,纔生即灭而不住的。

  (3)这一切,为什么会是生灭无常的呢?这是缘起呀!从因缘而有的,不能不依于因缘,缘无也就归于无了。是从因缘而生起的,当然也依缘而灭了。依缘而存在与生起的一切,必然会是生灭无常的。

  (4)经中说到无常,用无常,无恒,不可保信,不安稳等来说明。所以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约众生的自体来说,都是不永久的,不可靠的,末了总是归于灭尽的。

  2、空与无我

  说到空与无我,可以作多种不同的解说,现在且约无我来说。

  (1)我,是主宰的意思。主是与他不相干,自己作主;宰是别的要由我来支配。总之,我是自由自在自主的。

  (2)一般宗教都说众生(或专约人类说)有一个我(有的叫做灵)。觉得不能没有常住不变的,自由自在的东西,作为众生──人的生命主体。并且觉得,这个常住而自主的,也就是安乐的,这将来才好回到天国,或归于解脱,去享受永恒的自由。

  (3)在佛的正观中,(像他们主张的)我是并不存在的。众生,不是别的,只是五蕴,六处,六界;只是身心的因果现象──存在与生起。这一切是不息的流变,那里有常住不变的我?是相依相待的存在,那里有独立的我?不常住,不独存,这那里有自主自由(乐)的我呢?无常无我的正观,如佛所常说的:『色(等一切法)无常;无常即苦(不安隐,不自由);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107

  四、世俗假有

  这样,器界也好,众生也好,一一法也好,都惟是世俗的假有了。除去世俗的假有,什么也不可得。

  1、什么叫世俗?

  世俗,有浮虚不实的意思。经我们──一切众生的虚妄分别心而发现的一切,觉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心里觉得的那个,觉得就是称之为什么的。庸常所认识到的一切──体质,形态,作用,一切都是世俗的。

  2、什么叫假有?

  世俗的,就是假有的。假有,不是说什么都没有,是施设而有的意思(也叫做假名),就是依因缘而存在而现起的。这虽然因果法则,历然不乱,但这是假施设而有的。

  3、《胜义空经》108

  佛在阿含的《胜义空经》中说:是无常的,空无我的,『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所以,无常无我的一切因果法,佛称之为世俗的假有。

  ◎举例证成

  人是六根取境,引发六识的综合活动。

  眼根能见色,所以确定有眼根。但到底什么是眼根呢?其实『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也就是『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因为眼根是缘起的有,缘起的生,你不能想象为有一真实的眼根,从那里生出来。

  说到见色,也不是有一独存体,能单独负起见色的作用;见色也是要有种种关系才能成就的,所以也不能说有真实自体的眼根,能够见色。这样,眼根是纔生即灭的,你也不能想象为有一真实自体的眼根,灭到那里去了。《胜义空经》的开示,够明白了。

  所以,世间的一切──器界,众生,一色一心,都是世俗假有,缘起的存在。这是无常、无我的,但在展转相关,相依相待下,众生是和合的,相续的存在,流转不绝于生死大海。生死死生的相续不已,也就是轮回不已,苦痛不已。

  癸二、还灭律(p.213)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缘起空寂性,义倍复甚深。

  一、因为缘起所以可以解…

《成佛之道讲义 第四章、三乘共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