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光明聚,而怯畏忧悔的阴暗,一下子就会立时消失了。
丙二、弥勒法门
丁一、修法(p.127)
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净土,
丁二、特胜
法门最希有,近易普及故。
丁三、效益
见佛时闻法,何忧于退堕?
一、弥勒净土
1、或者觉得:释迦牟尼佛已涅槃,弥勒佛还没有来,无论是修六念,或礼佛念佛,总要有一特定的佛,为我们的归依处,才能信向坚定,佛与我们特别有缘,才能护持我们,不会退堕。这虽然是对于三宝功德,因果定律,还缺乏深彻的信解,但也确是众生的常情。释迦佛大慈大悲,为此曾经说有正念弥勒尊,求生彼「弥勒净土」的法门。
2、弥勒菩萨,为释迦佛法会中,亲蒙授记的此土未来佛。现在生于兜率天;兜率天有一特别区,称为兜率内院。凡是当来下生成佛的,都先生在那里;从前释迦佛,也是这样的。兜率内院,是一清净庄严的净土,弥勒菩萨经常在那里,为无量大众说法。过了一个时期,弥勒菩萨要来这南阎浮提59成佛;那时我们这个世界,早已转为净土了。在这弥勒的人间净土中,三会龙华,化度无量众生。所以如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就能见弥勒菩萨;将来又随佛下生人间,见佛闻法,这当然会向上胜进,还忧什么堕落呢?释迦佛慈悲的开示,出于《弥勒下生成佛》,及《弥勒菩萨上生经》等。60
二、弥勒法门之特胜
1、近
弥勒现生兜率天,将来到我们人间来,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论地点是很近的。不像十方的其他净土,总是要过多少佛土。论时间,来生生兜率内院,不太长久,就回到人间来。不像往生其他净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来娑婆。
2、容易
兜率净土与将来的人间净土,都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能归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像往生其他净土,非要『一心不乱』61不可。一心不乱就是定,这是不太容易的。
3、普及
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在兜率净土及当来的人间净土,弥勒尊是普应众机,说人天法,说二乘法,说菩萨法,人人能称机得益。在见佛闻法的过程中,向上增进,渐化人天根性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为大乘根性,同归佛道。这不像其他净土,连二乘种姓都不能往生,还能应人天根性吗?
所以弥勒净土,才是名符其实的三根普被,广度五姓的法门。
三、释疑 62
1、问:有人说:现在往生弥勒净土,将来弥勒佛涅槃后,如还没有了脱生死,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又怕不能见佛闻法而退堕了)!
答:释迦佛慈悲,将我们交与当来下生的弥勒佛。佛佛道同,难道弥勒佛不会开示我们,亲近当来佛吗?
2、问:有人说:上面说『修天不生天』,怎么又说求生兜率天呢?
答:不生天,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长寿天。欲界天,尤其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经常见(未来)佛,闻法,修行,当然不妨往生。
3、问:有人说:为什么不提倡往生弥陀净土呢?
答: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大乘的不共净土,一般的声闻佛教,就不信不知。这要到大乘法中去说,现在是说贯彻始终的五乘共法。
4、问:有人说:从前修学弥勒法门的师子觉,发愿求生兜率内院,结果生在外院, 享受欲乐;往生兜率净土,怕不大可靠。
答:师子觉生在外院的故事,凡弘传弥勒法门的,真谛、玄奘三藏,以及无着、世亲的传记中,都没有此种记载,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
总之,学佛的不论何种根性,只要能以归敬三宝,如法布施,清净持戒功德,发愿回向弥勒净土,在见佛而时时闻法的修行过程中,保证向上胜进,何必忧虑退堕呢!所以,敬请真诚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
(附录一)
「现世轻受」相关资料:
1、《十住毗婆沙论》卷6(大正26,48c12-49b5):
《如来智印经》中说:「佛告弥勒!诸菩萨深心爱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有罪应在恶道受报,是罪轻微,后世受恶形,或多疾病,无有威德,生下贱家、贫穷家、邪见家、邪业自活家,生违意处、多忧愁处,国土破坏、聚落破坏、居家破坏、所爱破坏,不遇善知识,常不闻法,不得利养。若得麤弊,常不自供。能令下贱之所信敬,于诸大人不得信敬。修集诸福时,多有障碍,不得成就。诸根暗钝,习禅意乱。不得无漏觉意功德。不知经法,随宜所趣,乃至恶梦偿恶道报。」又佛说:「人有小罪,今世可受报;是罪转多,便堕地狱。云何是人今世小罪转多,而堕地狱?有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有大意,是人小罪,便堕地狱。云何是人有罪,今世应受报,罪不增长,不入地狱?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有大志意,心无拘阂。如是人有罪,不复增长,今世现受。譬如人以小器盛水,着一升盐则不可饮。若复有人以一升盐投于大池,尚不觉盐味,何况叵饮!何以故?水多盐少故;罪亦如是。」今世轻受:又如阿阇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文殊师利因缘故,重罪轻受。……又如阿输伽王以兵伏阎浮提,杀万八千宫人。先世施佛土故,起八万塔,常于大阿罗汉所听受经法,后得须陀洹道,即人身轻偿。如是等罪,多行福德,志意旷大,集诸功德故,不堕恶道。
2、《如来智印经》卷1(大正15,472b28-c17),《大乘智印经》卷4(大正15,485a27-b10)。
(1)频婆娑罗王所证果位,《人仙经》卷1(大正1,214c2-6)、《大智度论》卷3(大正25,78a9-11)、《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卷1(大正23,911a17)谓得须陀洹果,《观无量寿佛经》卷1(大正12,341c1-4)谓得阿那含果。
(2)《阿阇世王经》(大正15,389a10-406b9)、《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大正15,406b20-428a26)。《大智度论》卷63(大正25,506b7-14)说:「五逆罪人,恶罪常覆心,疑今世、后世业果,何况能信甚深般若!虽复书经卷供养,望免恶罪,去般若大远。或有遇善知识,先世精进,福德利智,第一信般若波罗蜜,清净因缘,能得如所说果报。如阿阇世王杀父之罪,蒙佛、文殊师利善知识故,除其重罪,得如所说般若果报,受无上道记。」
3、印顺导师《华雨集》(第二册),p.195-196:
罪业──不善业,真的可依忏悔而除灭吗?龙树有明确的说明,如《十住毗婆沙论》卷6(大正26,48c-49a)说:「我不言忏悔则罪业灭尽,无有报(异熟)果;我言忏悔罪则轻薄,于少时受。是故忏悔偈中说:若应堕三恶道,愿人身中受。......又如阿阇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文殊师利因缘故,重罪轻受」。依《十住毗婆沙论》意,忏悔业障,并不能使罪消灭了,只是使罪业力减轻,「重罪轻受」。本来是要在来生,或后后生中受重报的,由于忏悔善,现在人中轻受,重罪业就过去了。《金刚般若经》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大正8,750c)。读诵经典而能消(重)罪业,与《毗婆沙论》意义相同。不过,后起的经典极多,取意不同,有些是不能这样解说的。
4、另参:印顺导师《佛法概论》,p.99;《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977;《华雨集》(第四册),p.180。
(附录二)弥勒相关资料
(1)《中阿含经》卷13〈66.王相应品.说本经〉,大正1,508c-511c。
※异译本:《佛说古来时经》,大正1,829b-831a。
(2)《增壹阿含.第6经》卷11: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大正2,600a20-24)
(3)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佛说弥勒下生经》:
弥勒菩萨已降神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大正14,421c9-10)
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皆寿八万四千岁,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嫡。
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
尔时,去翅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花,高一由旬广五百步。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大正14,421c11-17)
尔时,弥勒渐与说法,微妙之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想,出要为妙。
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心开意解,如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与诸人民广分别义。
尔时,座上八万四千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大正14,422a12-18)
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思惟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膖胀之想,食不消想,脓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与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大正14,422c13-19)
…尔时弥勒,当说三乘之教,如我今日。
弟子之中,大迦叶者行十二头陀。过去诸佛所善修梵行,此人当佐弥勒,劝化人民。(大正14,422b8-11)
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
《成佛之道讲义 第三章、五乘共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