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见的厉害性
法增比丘
世间人缺乏正见,被邪见(Ditthi)稠林所重重围困住,不能对世间有如实的知见。因此上自国王总统,下至凡夫庶子,常为自己的邪见所困惑扰乱,言行也因而不正。世间人多具邪信,信奉各种神祉,有些虽有皈依,但不持戒,若遇到重大的挫折和苦恼,才来佛庙焚香礼拜,祷告佛菩萨祈请保佑。他们心中对佛的观念是把他当神一样看待,而不是当佛是正等正觉者。
正见有两种;世间与出世间。世间正见是知道有善有恶,有业有报,有前生今世,有凡夫有圣者。出世间正见是指能正观四圣谛,即能正确地见到苦,苦生起之因、苦之灭和苦灭之道;要是不能如实见到苦,因此知见不正,就不知苦,也就不能见到苦生之因,更遑论苦之灭与苦灭之道了;此外,还要能正观缘起,以及以三法印正观一切现象及名色法。
邪见是不善法,在佛法上也叫做邪见漏(Āsava),邪见暴流(Oghā),邪见取(Upādānā),邪见随眠(潜在倾向Anusaya),邪见结(Samyojanāni),邪见烦恼(Kilesa)等。
邪见是肯定出现在四种与邪见相应的贪根心里,它是一种对五蕴(色、受、想、行、识)执着的不善心所,[阿毗达摩论]解释它是一种错误见解。其特相是不明智地分析事物,作用是错误地认为行法是常,是乐,是有我,是净。它的现起是错误的理解或相信,近因是不愿见圣者等。
要澈底破除这些邪见,要从三个层次来解决;(1) 认知我是五蕴,和五蕴的变易;(2) 要能感受到五蕴无常变迁的苦;(3) 要会观照五蕴现象的因果关系,证知“无我”。
四颠倒
佛法里所说的涅槃就与凡夫所持的错误观念(四颠倒)相对。凡夫把世间的事物的无常看成是常,这叫“常颠倒”;他们甚至要把涅槃想象成是一种清净国土境界,修行完后去到那儿享受长生不死的快乐。凡夫把世间的众苦当成快乐,这叫“乐颠倒”;成天到处见得到的生老病死苦都视若无睹。凡夫把身体与种种不净之物看成是净,这叫“净颠倒”;天天洗啊扮啊抹啊扫啊,要把身体与地方整理干净,却忘了思惟这身与物的本质是不净。凡夫把无我的事物当成有我,这叫“我颠倒”;这邪见(六十二邪见)把我们紧紧地束缚在三界里,不得出离,也无能证悟涅槃。
身心是我(五蕴是我)
无闻凡夫以邪见故,见五蕴是我,属于我,每一世从懂事那一天开始,天天以我为出发点来看世间,分别自我与外在世界两方,常常因而生起我见与我随见,想要于变易的五蕴,求得安稳,妄想要控制变易的现象,但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在逆境时心中产生愁悲苦忧恼。
佛说: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身体是我),我以色有(我是身体而存在),我中有色(我中存在身体),色中有我(身体中存在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观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相应部]蕴相应,自洲品第一经。)
因为执取身心是我的结果,由自我推广到错误地认为世间有我的存在,我在体验这世间,而妄觉我是不变易的,因而不去观察这身心的变易。
这五蕴的变易,是我们所要认知的最重要的道理,即是“无常”,也是认知自己的第一步。
世间是乐处
从认知“无常”,我们才会感受到无常变迁的苦,这才是认知自己的第二步。
佛言:「失眠者夜长,倦困者路长(Yojana由旬,印度古长度,一由旬约14公里多),愚人不知法,生死轮回长。
」 ([南传法句经新译]60偈)愚人不知苦, 不知出离,就像蚂蚁黏着糖一样,也像狗被绑在柱子,一直绕着柱子转一般。许多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苦与悲惨之事都视若无睹,乃至自己身受之苦也都忘得一乾二净。
下面我们看佛如何引导输屡那生起正见与观智,以下举[相应部]的经文,读者可慢慢看慢慢想:
「(佛问:)输屡那!汝意如何?色(各种物体,包括身体)是常耶?是无常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无常。
(佛问:)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苦。
(佛问:)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色身),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输屡那答:)大德!不也。
(佛问:)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无常。
(佛问:)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苦。
(佛问:)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受),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输屡那答:)大德!不也。……
(佛问:)想是常耶?是无常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无常。
(佛问:)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苦。
(佛问:)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想),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输屡那答:)大德!不也。
(佛问:)行是常耶?是无常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无常。
(佛问:)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苦。
(佛问:)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行),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输屡那答:)大德!不也。
(佛问:)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无常。
(佛问:)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输屡那答:)大德!是苦。
(佛问:)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识),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输屡那答:)大德!不也。
(佛言:)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过去之色)、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之正慧如实见。
(佛言:)所有受之过去(过去之受)……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佛言:)所有想之过去(过去之想)……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佛言:)所有行之过去(过去之行)……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佛言:)所有识之过去(过去之识)……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佛言:)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相应部]蕴相应,四十九经)
一个行者若如实的去观照五蕴,从而知道它们是无常的现象,才会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因厌患而离欲,因离欲故心才解脱,心解脱故才生起解脱智。照着上述佛说的长期持之以恒的去观照五蕴,至少能证初果,七往返天上人间,就能证阿罗汉果。正见是能见到五蕴是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而已,只是法而无他物,非人、非我、非我所、非我中蕴、非蕴中我。并以所有五蕴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等十一种情况如实知见这五蕴是因缘生,因缘灭;五蕴是现象而已,并无作者,也无受者。
常见与断见
众生执着于常见,认为生命长存,肉体虽然死了,但是精神与灵魂永远活着,甚至藉由一些宗教师的邪说而相信精神与灵魂可以去到造物主或万能的神那儿的天国而得永生。
但是佛洞察这身心的真相而告诉我们 : “观此粉饰身,疮(九疮:双目、双耳、双鼻孔、口及大小便孔)肉与骨聚,身病心妄想,无常不久存。”([南传法句经新译]147偈)又说 : “诸行皆无常,以慧观照时,心厌离于苦(五蕴苦),此道达清净。诸行(一切造作)皆是苦,以慧观照时,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诸法(五蕴khandhā)皆无我,以慧观照时,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南传法句经新译]277-279偈) 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出现皆依赖因缘,一切事物的消失与毁灭也皆依赖因缘。在这世上压根儿没有永远不灭的事物或众生。
又众生执着于断见,认为人死了就一切都结束了,但是轮回的现象铁证如山,甚至现代的心理医生,还应用催眠的方法来套出病人过去世的痛苦经历,从而为病人作心理治疗。因此说明了轮回的现象而证明断见的错误。
这里举佛为迦旃延开示的语录来说明:
「世尊!如世尊说正见。如何正见?云何世尊施设正见?
佛告撒陀迦旃延:世间有二种依,若有、若无,为取所触,取所触故,或依有、或依无。(世人依有或无两种观念来看或执取事物。)
若无此取者,心境系着使(为烦恼所使)不取、不住、不计我。苦生而生,苦灭而灭,于彼(现象)不疑、不感,不由于他,而自知,是名正见,是名如来所施设正见。
所以者何?世间集(现象的生起)如实正知见,若世间无者不有(…
《邪见的厉害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