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不如意的痛苦事,也心甘情愿,无有怨尤;人事再岐岖、再坎坷,也能宽容大量地包容,这就是初发的道心。一旦日子久了,心量愈来愈狭小,道心越来越退转,这就是所谓的“一暴十寒”。
我常常说“成者自成”、“悟者自悟”,一位老师尽心尽力地教导学生、爱护学生,但是却不能代替学生成就学业,还必须看学生本身是否用功,才能有所成就。佛陀以平等的爱心来教育我们、引导我们,但是真正的修行必须自己去修,修养也要靠自己去力行,若只闻而不修,或思之却不修,也不能有所成就。
佛陀常为这类众生而担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守持定力,既已发心,就要坚固这一念初心,不可因周围的环境而影响了定力。所以说:“使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亦未见有能生者”,日晒一天,荫盖十天,不曾见过如此仍能够继续生长的种子。
定是无上妙道之种芽
又说:“无上妙道昭昭然在于心目之间,故不难见”──无上的妙道,是指佛陀的教理非常微妙,这个无上微妙的道理要劳劳地印在心版上;不要像字写在黑板上,很轻易地就可以擦掉。黑板只是短时间的作用,不能永久留下写上去的无上妙道,我们应该将文字与道理好好地收摄在心灵里,将道法深刻地印在心版上,若能如此,就叫做“昭昭然在于心目之间”。
今天听到一个道理,内心有所体会,若将这些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的人与事上,就能够马上破除诸乱想,这就是内心领会到无上的妙理,所以说:“故不难见”,这些妙道是简单易懂的,说什么“修行会道难”,其实,只要你把道理常常铭记在心,则无论何时接触到人与事,就能体会到所听过的道理,这不是很容易吗?
所以他又说:“要在志之坚、行之力、坐立可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而易懂,想要求取真理并不困难,只要立志坚定,努力实行,则很快就能体悟妙道。所以我一再鼓励大家,学佛不是光听佛法或坐禅念佛而已,必须身体力行。而慧远大师也说,只要立定志愿、身体力行、恒久持续下去,就可以很快求得无上妙法。所以,“坐立可待”这句话的意思,并非叫我们坐禅等待证道,而是说坚志力行才能轻而易举地求得正道法。
“其或一日信而十日疑之”──假若今天告诉你的道理,你都相信,而且都认为很有道理,但是一受环境的影响,便心志动摇,开始起疑心,如此就不容易得道了。所以说“朝则勤而夕而惮之,岂独目前难见,予恐终其身而背之矣!”──早上虽然很勤奋,晚上却懈怠懒散,说实在话,这样不仅不能很快见道,恐怕终身都会背道而行。
一个人想追求道,却偷懒懈怠,就会背道而行,无法“会道”──心领神会,与道合。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殷勤精进,建立我们的志向、坚定我们得心念,这样,心与道就不会背道而行了。
“定能生慧”,“慧”由“定”生,“定”是学佛者三无漏学──戒、定、慧之一,想求得智慧必须培养定力。多用心,建立志愿,坚定心念,以增长定力,坚固“定根”,“定根”不断地增长,就可破诸乱想,发诸事理,这都靠我们的坚志力行。
玉里义诊与心灵救拔
有一次,慈济医院义诊服务队下乡,地点是玉里及富里。看了外在境界人与事,
我深深体会到佛陀来人间的目的。
佛陀所说的教法,无一不是启发我们智慧的根源,佛陀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大苦,在人事上则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及五蕴炽盛苦;种种的苦难,都在人与事中。我在玉里看到的那些病苦众生,他们不只是病,还加上贫,除了物质及身体上的贫病交迫之外,心灵更有严重的缺陷,像这些人就是我常说“贫中之贫”的众生──他们除了物质上的匮乏之外,也欠缺常识智慧。
第一天晚上,我们结束一天的义诊工作,大家聚在一块儿休息,有两位护士坐在我的身边,我问她们:“看了这些病患,你们有何感想呢?”她们就说:“我们觉得义诊的意义非常好,如果能再进一步为病者服务,那将会更好。”我问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比较特殊的个案呢?”其中一位护士回答:“一位老人患有高血压及心脏病,而且是严重的心绞痛,随时都可能病发死亡,但是我们没带舌含片出来……。如果有了舌含片,并且随身携带,即使他半夜忽然心绞痛,这颗救命药丸立刻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可惜我们少带了这种药。”
我一听她这样说,马上告诉她应该早一点说,因为我随身携带这种药品。她接着又谈到这个老人的病情,根据我们医生的诊治说,她必须马上送回医院开刀,但是病患不了解自己病情的危险性,还坚持说:“我这个时候怎么可以到花莲动手术呢?我必须回家照顾我的孙媳妇,因为她坐月子,我要帮她的忙。”医生急切地劝她说:“你这种病怎么可以再去操劳?你要赶快到医院做深入的检察及治疗。”她仍轻松地回答:“如果有人能帮我照顾孙媳妇一天,我再去看看!”
像这样,既贫又病的人实在太苦了,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还认为这是突发性的病痛,只要痛过就好了,完全不了解这是关系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但是话说回来,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我后来问了这个老人家的家庭环境,才知道她有两个儿子,但是却因车祸及癌症先后往生,她的一个媳妇不耐贫苦而离家出走,另外一个媳妇患有“超高血压症”,半身不遂,卧病于床,每天让这个老人照顾生活起居;而且现在她的孙媳妇又刚分娩,不但无法帮忙家务,还得让她照顾。
这个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六岁,虽然本身带着严重的病痛,不但要照顾一个长卧在床的媳妇,又要帮忙孙媳妇坐月子。像这种人生境遇是不是非常可怜呢?家境贫寒,家人又患重疾,她本身也深深埋藏着威胁生命的危机,这种“贫中之贫”的个案,确实非常可怜。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
例如富里地区等偏远地带,有很多瘫在床上的患者不能出门看病,幸亏我们的救护车随着义诊队为病患服务,来来回回接送这些长年在病床上挣扎的病人前来看病,在这些患者中,有许多是必须回慈院做检查、追踪病源的人。当时我询问的结果,得知这类病患竟已逾七十人之多。
还有一位年轻人,车祸受伤,虽然只是一点外伤,却不懂得医疗卫生常识,不知道消毒方法,以减少细菌感染,还用粗劣的方法医治。直到那天,他来我们义诊的外科部诊治,我看他膝盖上贴着一块很大的布条,行动非常不便,于是走上前去看他的病情,护士小姐小心地拆掉那块肮脏的布条,当她掀开布条的那一刹那,我当场感到全身毛骨悚然!真的难以形容他伤口的溃烂恶状──只见一堆腐烂坏死的肉下,白骨暴露,黑红、青白的颜色交杂混合……。
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却被痛苦折磨到这种地步,像这样生活在偏远乡下,完全没有医疗常识的人,真是令人同情。
如果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人,物质与常识不知比他们好上好几倍,所以说,我们真正应该善加惜福,好好接受佛陀的教育,学习如何去除愚钝贫乏的根源。因此,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产生“慧力”,如果我们具足智慧、常识,自然能改善自己的家庭环境,也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多一层保障,追求我们永远不息的慧命。
所以,“慧”是一切成就的泉源,是福与慧的根基,我们应该专一心思去追究──如何产生智慧的力量。
第五、慧力
“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
“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这里所谓的“慧”,是透彻了“四念处观”而产生的“慧”,“四念处”我们以前已经说过,是对“身”、“受”、“心”、“法”的四种观察法,只要仔细观察,谨慎思考,就能了透这四种真谛道理,然后产生“智慧”。
“照了一切诸法”──为何四念处之慧,能照彻所有万法呢?这是说我们的智慧如心灵之光,之所以不能明白人生的道理,是因为我们的心地黑暗,愚痴无明,“无明”即心内欠缺一份光明。其实,这份心灵之光是人人具有的,只是被各种色彩遮盖了。好像一盏灯一样,本来是一个会发光的物体,只要接通电源就马上发出亮光,但是如果它被外物遮盖包围,光亮就无法照射到外面;并非它不会发光,而是外壳被盖住了。
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原有的慧性,有一份心念的慧光,因为被“无明”遮蔽,而使得这份慧光无法自照。倘若我们能透彻四念处的道理,就像拿开电灯外围的遮盖物一样,光亮能够照设四方,所以说“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只要将遮盖慧光的障碍物拿开,就能够放出光明,照耀外界的种种人、事、物、理。
“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如果能曾强慧根的力量,并且将其应用于生活上,就能减除一切邪妄的执着;“邪”是邪思──不正确的想法。
慧光切破生之茧壳
我们应该了解,并不是我们没有头脑,只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有所偏差。学佛就是要破除一切邪妄的执着。知识与真理是我们应该了解与认识的,懂得道理之后,还必须去实行,急道而不行道,就是“偏邪”;知而不行也是偏差,偏在那里呢?就是偏于狭小的智慧──我思、我见、我执。
学佛若想付出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众生服务,一定要先破除这种小我的心理。好像一只小鸡一样,必须啄破蛋壳,才能脱壳而出,然后从小鸡长成大鸡,大鸡才能再生蛋,孵小鸡。
我们学佛就是如此,众生的无明,如同被一层硬壳包围遮盖,想追求佛道、开启智慧,就必须像小鸡一样,破壳而出,才能够见到宇宙天地的光明,否则,永远被包在壳里面,暗无天日;这就是偏小的智…
《三十七道品讲义:五力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