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十七道品讲义:七觉支篇

  第一、择法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第三、喜觉支

  第四、除觉支──轻安觉支

  第五、舍觉支

  第六、定觉支

  第七、念觉支

  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在花莲觉得无比闷热,而根据气象台的报告,台北的温度比全省各地都还高,已达三十七度,这的的确确是非常酷热。台湾地区可说是四季如春,寒暑温差不大,但是国外各地的气温就没有那么平均了,例如义大利,由于热浪侵袭,热死的人已逾两千多人,而其气温竟高达四十几度,这真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连续几天电视新闻也报导巴黎地区由于天干物燥,到处发生火灾,山林一片火海,惨不忍睹,而都市大城内更是火灾连绵。加拿大地区近日同时产生七股强烈龙卷风,屋舍田园瞬间被破坏无遗,损失惨重,伤亡人数更不在少数。中国大陆也闹水灾,一片水乡泽国,见不著陆地,死伤者不计其数。

  我常常提起世界各地的种种灾害,就是希望大家时时警觉──人生无常。而且,不只是人的生命脆弱,事实上,宇宙之间的山河大地,无时无地不隐藏著危机,这就是天灾。我们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却常常不知爱惜这平安自由的生活,真是可惜。

  宗教安抚众生的心灵

  有一天晚上,台南地区发生飙车惹祸的暴力事件。大马路的两边挤满了一大群围观的民众,几千人以看好戏的心态,等著那些用生命做赌注的飙车骑士表演飞车。警察人员为了取缔飙车行为,出动警车拦阻,却引起那些年轻人的不满,以飞车去撞警车,结果造成三名骑士受伤。

  一些旁观者见状,就趁机惹是生非,跑到交通警察大队去捣毁警车,并泼汽油加以烧毁,而且还煽动其他人丢砖块石头,将交通警察队部砸毁;结果火势蔓延,殃及无辜民房。这些暴力行为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他们实在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住在如此安居乐业的地方,却不懂得知福惜福,反而招惹这么多烦恼祸端。无辜民众的房屋家产竟被他们烧毁,而维护民众安全的警车,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最快捷、最机动性的交通工具,每辆车的价格都非常昂贵;这些年轻人真是太不知轻重,竟一辆辆烧毁,破坏国家公物。

  每次看到这些无知的年轻人与盲目的群众不能安份守法,与治安机关互相配合,实在令人觉得悲哀。不只台湾如此,全世界都有人类造成的悲剧灾祸;像沙乌地阿拉伯的首都麦加,是回教徒的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教徒来此朝圣,举行各种仪式及庆祝活动,常有伊朗回教徒与麦加朝圣者相互冲突,在混乱中被踩死的就有两千多人,其他受伤的人数更是无法计算。同是一种宗教,有的团体却彼此对立、互相残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每一种宗教都是为了教育众生而出现人间,是要安抚众生疯狂的心态,引导众生得到心灵的平静,安份守己,过著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也是世人需要宗教的原因。如果不认识宗教而惹事,还情有可原,但是宗教与宗教之间若动起干戈,就令人觉得悲哀了。

  看看现今的社会,实在令人痛心啊!虽然我们人微言轻,无法影响整个国际社会的人心形态,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善尽本分,守好规矩,爱惜自己目前平安幸福的生活。佛法教育我们要时时居安思危,虽然今日处在平安的环境中,仍然要时时刻刻谨慎小心,预防灾害的来临,若能如此,就是所谓的“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真正的大道是菩萨道

  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都解说过了,佛陀担心大家不会选择,不知如何应用,所以又苦口婆心地为我们分析日常生活应选择应用的方法,那就是——七觉支。

  “觉即觉了,谓觉所修之法,是真是伪也。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也。”

  大乘三法,善为抉择

  “七觉支”,也有人称为“七觉分”;“支”是支派、派别;“分”是分别,分门别派之义。“觉”是觉悟了知。过去我们是懵懂不觉,在人世间迷茫无知、懵懂过日子,然而我们有幸能得到佛法的教育,所以应该自我警惕,善加拣择我们所信仰的宗教是否正确。

  我在此郑重地告诉诸位,我们选择佛法觉对是正确无误的,佛陀的教育可以使我们超越生死,洗涤心灵的烦恼。现在我们所谈的“觉”,就是了解的意思,在未了解之前是懵懂不觉,既然做了选择,就要了解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与修行的法们是否正确。

  所以,“所修之法,是真是伪”,就是分别自己所修的法是正确或错误。佛陀的教法分为三乘──小乘、中乘、大乘。小乘法是独善其身者,靠已了解佛法者利用说法来教育;经过不断地教育与自我反省后,选择厌世消极的方法来独善其身,就是小乘法。

  还有一类是比较聪明的人,他用眼睛观察、用智识分析社会形态,并且能深深体会到佛陀的教法,而闻一知十。除了听闻佛陀的教法,他还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心去体会,更深入地了解佛法,这就叫做“中乘”;他的智慧比小乘法更高一层,因为小乘者步步要听从别人的教法,根机较迟钝,而他却能闻一知十。这个“中乘”,也可以称为“缘觉乘”──缘者外在社会或宇宙自然间春夏秋冬的现象,而了解世间的道理;他能够观察人的生老病死,而深深体会到人生无常,然后自觉真理,专心修行。

  另一种是“大乘”,这是大根大机之人,其根机非常卓越,虽然身处于五浊恶世,面对著外界六尘的一切景象,但是内心却能深深体会到人生的苦难,不为自己利益著想而投身于人群,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也可以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的精神──一面精进求道,一面发挥自己的功能。“上求佛道”就是显现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良知;“下化众生”就是发挥我们的良能。像这样就是大根、大机、大乘的蒲菩萨道。

  同样是佛的弟子,却有这三类型,那么,我们应该善加分别、慎重选择。佛陀示现人间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们既然是学佛的弟子,应该学习佛陀的“心”──佛的心是大悲心,他爱护众生是发自“同体大悲”的心。

  我们既然学佛,就应该要学佛的这份心。真正的大道是菩萨道,不可在独善其身中懵懵懂懂,浪费了时光,虚度了人生。

  第一、择法觉支

  “择即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拣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支。”

  摩诃止观云:“修此七觉,即得入道也。”──我们若能了解这七种觉悟之道(分别法),所走的路就不会错了。这七种法中的第一种是“择法觉支”;“择”即拣择、分别之义,也就是说运用我们的智识、智慧,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就能善于分别自己所修的教法是真或是伪,不会错误地去选择邪妄虚伪之法,这就是“择法觉支”。

  不信仰宗教,错过了人生固然悲哀;但是认识宗教之后,若选择错误,则更加令人觉得可怜了!我常说:“迷信不如无信”,与其错误的迷信,倒不如都不信。信了之后若生迷惑,那么想回头就非常困难了,但是若能及时回头,则真正是大根机的人。

  像我们精舍的杨小姐,他本来是一位传教士,自从接触佛教、听了佛法之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进入慈济,参加联谊会,并且听了开示佛法的录音带后,就能很快地将佛教的教理与她过去所学的教法,互相比较,而深深体会到佛法的道理圆融、佛教的教育彻底,所以在短时间内,毅然决然勒马回头,回归佛教的教法,从初步开始推究。她放弃了过去的传教士之职,下定决心入佛门,从初机开始学佛。

  这就是对信仰的明智抉择,也可以说是“择法觉支”──选择自己要修的教法来修行。

  好好选择自己所要修的教法,并且懂得“居安思危”,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处于丰衣足食的环境中,要善加把握,好好珍惜今日,无论多么辛苦,我们仍然要好好利用自己的身体,发挥一己的功能。虽然我们人微言轻,但是如果大家都安分守己,发挥功能,那社会就非常平安了。

  看看现在的天灾人祸,实在是令人惶恐不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把握人身,择法而觉知。

  第二、精进觉支

  “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又名精进觉支。以勇猛心离邪行、行真法,故名精进觉支。

  “精进”——“不杂名精”,也就是专的意思;“无间名进”,没有间断称为“进”,所以精进就是接连不断的进步。

  “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这几具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说:我们的心若能专一无杂念,力行正道而不间断,即称为精进觉分。现在的人想修行到心思专一无杂念,实在非常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追求的欲念太多了,患得患失的心理也太强烈,所以心神自然不能专精。

  譬如“学佛”,许多人都自称是“学佛的人”,那么问他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会回答:“为求了生脱死!”这就是他学佛的目标──求解脱。我们说过,学佛有小乘、中乘及大乘三种类型。小乘者必须认真聆听别人的教法,然后依照其方法实行,一听人家说认真拜佛可得到“感应”,也不用心思考拜佛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人云亦云,一味地停留于拜佛求感应的阶段,这就称为“独善其身”──为自己的得失著想,而不关心大众。

  也有人说,学佛必须多念佛,念佛才能消一切业障,往生净土。却不知道念佛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除了念佛之外,还要表现什么外在的行为。

  须知,念佛的目的,是要扫除我们心中的杂念以及爱欲的心态,要念得使凡夫心转为圣人心,若边念佛边造口业,或一面拜佛一面造身业,那就是只听别人的一面之词,而不再去深入探究学佛、念佛及拜佛的真正意义与目的。

  所以,这也一样是患得患失的心态,因为他们拜佛与念佛的目的,只是为了求感应、消业障而已,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修行正法、修养自己的身心。若是这样,就会生杂乱心;存著…

《三十七道品讲义:七觉支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