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佛之道(白话版 宏正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正法、哪是邪法了;又众生虽听闻正法,但心有散乱,不能牢记正法,而致渐渐忘失正法,所以我们众生在听闻正法之时,应当要注意避免这三种过失,即要心能专一、心无杂念、内心清静,而认真听闻正法、善加思惟、忆念不失。

  如何能做到呢?首先要作病想,以我等众生被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而导致众生生有轮回生死之病,不得治愈。如何能脱离六道轮回生死之病呢?今听闻之正法,即是医治此病之良药,佛及佛弟子即是良医,故听闻正法时,要观想正法是医治我们众生生死轮回之良药,并进一步要观想,此所听闻之正法,是真正能疗治我们烦恼及生死轮回最好的药。只有这样,我们众生才能随所听闻之正法,并如佛所说而行。佛所说法就像一面镜子,众生在听闻佛之正法后,即能知道哪些是正见、哪些是不正见(邪见);哪些是善法、哪些是恶法,对于正见、善法应令之增长,而远离邪见、恶法。

  对于听闻佛法,并要趣入正法的人,应当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不仅已经体证到正法而具备戒、定、慧,而且有能力教导众生,因为善知识已经通达实相法,并有悲悯众生之心,而以种种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使众生能契入正法。

  既然是善知识,我们众生应当学习善知识的德,而不能去寻求善知识的过失,以”从其善”,非”从其恶”。对于教导我们正法的善知识(师长)要听随而顺从,不要有任何违背忤逆之心,为什么要这么讲呢?因为唯有佛是断烦恼及习气的,故佛是唯一没有过失的,而其余众生在成佛之前,都尚未断尽烦恼及习气,即使是阿罗汉,也只是断烦恼,而尚存习气。所以说我们是求正法,而非是求过失。我们众生因为从善知识听闻正法,而能证入无天上正等正觉,故不仅我们能成为满梵行之人,善知识亦是满梵行之人。因为从其听闻正法而成为满梵行之人,故我们作为从善知识学习的人,应当对善知识心存尊敬。

  可是我们众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听闻正法呢?首先要远离三涂,即远离地狱、饿鬼、畜牲之三道,以此三道充满苦难无佛法故;亦不能生长寿天,以众生在长寿天中享乐故,以乐故不知苦,而不能发心听闻正法。最好是生逢佛世,或有佛法的地方(此处中国,非指中国,应是指有佛或有佛法之国家),并且六根具足圆满,而且具备正知正见,不会遇逢邪见之知识。

  在六道生死轮回之中,众生生恶趣之中的要比生善趣(天、人二道)多得多;所以说在六道中,要生得人身是很难的事情。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得人身呢?得天身不也是很好吗?当然,能生天是不错,可是对于一个学佛的人来说,在人道之中,有三事胜过天上,因为此三事使我们易修佛法、易成佛道。一是记忆力胜于天上,世人能忆念过去所作、所说之事,且能了了分明;二是梵行胜于天上,世人能清净持戒,断种种不清净之行为;三者,精勤勇猛胜于天上,世人能依法修持种种善行,而远离欲乐。为何说胜于天人呢?天人在天上为天乐所困,容易忘记生死轮回之苦,而人道却不然,因为众生在人道经历种种苦难,而易生厌离之心。故祖师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我们众生应当抓住此殊胜之因缘,而精进勤猛修持正法,并依法而行正行。不要白白浪费此大好人生,譬如有人有大好机缘进入一个藏有宝藏之山,但却不识宝藏,空手而归,浪废大好因缘。

  我们有情众生,有殊胜因缘得闻正法,并且要发心修持正法,但因众生根性不同,对佛法深浅、修持简易之不同,而有种种差别。一、人天乘,此为下等根性的众生,以增上生心而求生天道与人道,追求人天之福乐;二、声闻乘,此为中等根性之人,以出离心,而厌离三界,追求涅槃解脱之乐。(以中等根性之人,以追求涅槃为究竟,一旦证入涅槃即住于涅槃、享受涅槃之乐,不愿再到三界六道之中来渡化众生,因为他们讨厌三界。既得出离,不愿再入。)三、菩萨乘,此为上等根性的众生,则发菩萨心,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以智慧心求佛道,以慈悲心渡化众生,有此智慧,则能得究竟涅槃之乐(即得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在此三种根性之人,下等根性之人,依人天乘法,亦能生起中等根性人所修之声闻缘觉法;而中等根性之人,依所修之声闻缘觉法,亦能生起上等根性众生所修的上乘法,即究竟解脱之法。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所谓”回小向大”吧。而从另外一方面讲,依上等法,亦可摄含中下之法。因为众生根性的不同,佛为随顺众生,而方便开示有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但所谓五乘或三乘都是佛为方便救接众生而开示,但这种种的方便,都是为了使众生趣入归向究竟的----唯一佛乘。从这里也就应该了解到,我们虽修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但不是为了追求人天、声闻、缘觉为目的的,而是以成佛究竟,这也就是祖师们所讲”求天不生天,愿生佛陀前”。或我们虽修菩萨乘(大乘法),但亦不舍弃中、下之法(即人、天、声闻、缘觉乘),而是圆满贯摄人天乘法及二乘法,而趣向于佛乘。而不要以为自己是大乘根性之人,而以为中、下乘之法为不究竟之法,去诽谤他。在了解了佛之种种方便说之后,中下之法亦为正法,千万不要以之为邪法而加以诽谤。

  第三章五乘共法章

  我等众生既然已经对佛法有了正确的信仰,并且皈依了正法,接下来则应当修习并建立对佛法正确的见解。并以正见为基础,去使用正确的方式,获得正当的资财,去维持生命的延续。众生在获得正信、正见、正命之后,在修行之道路上,则会获得殊胜之进步,而且不会碰到任何困难了。

  而佛所说之世间正见者,就是对人生的正确之观点,亦可称为正确的人生观。

  作为一个正信之佛弟子,应当时时观察自己的内心是清净的,还是不清净的;所做之事是利益他人,还是损害他人的,更要分别清楚什么是善行,什么是不善行(恶行)。

  众生有种种果报,而此种种果报必定由众生过去所造之种种业所引起的。我们不要以为业力微小而忽略,因为微小的业力也能转变成广而大的,故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像一粒小小的树种,在若干年后,也会长成参天大树。而这种种业,有的会成为引业,引业者即将来能作为牵引我们众生生入哪一趣的业力,也就是说我们下一生去做人、下地狱、或往生西方,即由引业作主。满业者,即我们众生进入下一生后,我们的相貌庄严与否,以及福报大否,都是由它决定,所以满业是我们众生之别业。举例来说,我们现在都是人类,故我们的引业是相同的,但我们虽同为人类,可是我们的性别、相貌、福报、智慧又各有差别,这就是满业来决定我们个人之状况。

  当然,因为众生心性不同,时机不同,故所造之业之中,有一种是定业,有一种是不定业。所谓定业者,即表示将来一定要受某种果报的,虽然忏悔,只能减轻业力,但不会使业力和果报消失。所谓不定业,即业力不定,将来所受果报也不定,若能勤加忏悔,也会使众生将来会重业轻报,轻业则可能无报。有一种说法,五逆之罪业为重业,为定业,虽忏悔亦不能减轻,余者为轻业,为不定业,以忏悔之功德能转变之。另有一种说法,五逆之罪业虽为重业,但若能至诚忏悔,亦能转变。但是不管能否以忏悔力或功德力来转变罪业,这些众业都不会消失或毁坏,有一些是会现世受报,有一些事会后世受报。唯一可以断除的办法,只有修持正法,证入菩提,解脱生死轮回,方能彻底使众业不起任何现行果报。

  在没有修证解脱之前,我们众生还是会跟随我们所造的有漏之善恶业,而常常在五趣(即人、天、地狱、傍生、饿鬼)中轮回不息。有一种是随重业而入五趣;或有一种是随众生之习性而入五趣;又有一种是随众生临终时之忆念而入五趣,以忆念善则入善趣,忆念恶则入恶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往生者助念,使其保持正念,并忆念过往之种种善行功德,以确保不堕恶趣而能往生净土。

  众生是以业力为因,加上种种缘,而能引发后有之生命,就好象火薪一样,薪虽烧尽了,但火已经传播到了另一支新薪之上了。

  凡夫于生死之中,被无明烦恼所束缚不得解脱,故在生死之中能轮转不休,而相续于生死中。唯有智慧的圣者,能以智慧断除无明烦恼,而解脱生死,不再轮转于五趣。所以说,愚痴的人,被烦恼所束缚,故于生死中不得解脱;有智慧的人,则能断除烦恼,而解脱生死。作为一个正信之佛教徒,应当相信此种规则,不要对智者得解脱,愚者被生死束缚,而有任何的疑惑。

  愚痴众生因为被无明烦恼所束缚,故于生死六道中流转不休,不管是身还是心都受到无量之苦所逼迫,而不得片刻解脱安宁。

  如众生轮转到地狱中,首先到八大地狱(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号叫、炎热、极热、无间等八种地狱)受种种苦。等八大地狱中的苦受完了,又到八大地狱周边的近边地狱(有四,一名糖煨;二名屎粪;三名锋刃;四名无极河)之中继续受苦。此苦受完了,又到八寒地狱中去受苦报。最后,投生到孤独地狱中受苦。此诸地狱,虽名不同、苦报不同,但都是在无量苦中,最极苦的业报,是我们众生无法想象、无法忍受的。

  又若众生轮转到傍生趣中,而变成不同的畜类,互相之间残杀,并且弱肉强食,而且可能被人类所杀而食,或者被人类驯服驱使而无一点自在。

  又若众生轮转到饿鬼道中,则常常为饥饿口渴所困扰,即使得到了食物,也因为咽、口太小而不能食,又或者以种种污秽不净之物为食,故亦为种种痛苦所逼迫。这也就是我们寺院除每天供佛之外,要施食于种种有情。而且每年数次大法会以诵经、拜忏念佛之功德来为所有有情祈福,尤其是施设蒙山施食或瑜珈焰口,就是为饿鬼道中众生持咒施食并救…

《成佛之道(白话版 宏正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