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正法、哪是邪法了;又衆生雖聽聞正法,但心有散亂,不能牢記正法,而致漸漸忘失正法,所以我們衆生在聽聞正法之時,應當要注意避免這叁種過失,即要心能專一、心無雜念、內心清靜,而認真聽聞正法、善加思惟、憶念不失。
如何能做到呢?首先要作病想,以我等衆生被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而導致衆生生有輪回生死之病,不得治愈。如何能脫離六道輪回生死之病呢?今聽聞之正法,即是醫治此病之良藥,佛及佛弟子即是良醫,故聽聞正法時,要觀想正法是醫治我們衆生生死輪回之良藥,並進一步要觀想,此所聽聞之正法,是真正能療治我們煩惱及生死輪回最好的藥。只有這樣,我們衆生才能隨所聽聞之正法,並如佛所說而行。佛所說法就像一面鏡子,衆生在聽聞佛之正法後,即能知道哪些是正見、哪些是不正見(邪見);哪些是善法、哪些是惡法,對于正見、善法應令之增長,而遠離邪見、惡法。
對于聽聞佛法,並要趣入正法的人,應當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不僅已經體證到正法而具備戒、定、慧,而且有能力教導衆生,因爲善知識已經通達實相法,並有悲憫衆生之心,而以種種方便善巧爲衆生說法,使衆生能契入正法。
既然是善知識,我們衆生應當學習善知識的德,而不能去尋求善知識的過失,以”從其善”,非”從其惡”。對于教導我們正法的善知識(師長)要聽隨而順從,不要有任何違背忤逆之心,爲什麼要這麼講呢?因爲唯有佛是斷煩惱及習氣的,故佛是唯一沒有過失的,而其余衆生在成佛之前,都尚未斷盡煩惱及習氣,即使是阿羅漢,也只是斷煩惱,而尚存習氣。所以說我們是求正法,而非是求過失。我們衆生因爲從善知識聽聞正法,而能證入無天上正等正覺,故不僅我們能成爲滿梵行之人,善知識亦是滿梵行之人。因爲從其聽聞正法而成爲滿梵行之人,故我們作爲從善知識學習的人,應當對善知識心存尊敬。
可是我們衆生,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才能聽聞正法呢?首先要遠離叁塗,即遠離地獄、餓鬼、畜牲之叁道,以此叁道充滿苦難無佛法故;亦不能生長壽天,以衆生在長壽天中享樂故,以樂故不知苦,而不能發心聽聞正法。最好是生逢佛世,或有佛法的地方(此處中國,非指中國,應是指有佛或有佛法之國家),並且六根具足圓滿,而且具備正知正見,不會遇逢邪見之知識。
在六道生死輪回之中,衆生生惡趣之中的要比生善趣(天、人二道)多得多;所以說在六道中,要生得人身是很難的事情。可能有人要問了,爲什麼要得人身呢?得天身不也是很好嗎?當然,能生天是不錯,可是對于一個學佛的人來說,在人道之中,有叁事勝過天上,因爲此叁事使我們易修佛法、易成佛道。一是記憶力勝于天上,世人能憶念過去所作、所說之事,且能了了分明;二是梵行勝于天上,世人能清淨持戒,斷種種不清淨之行爲;叁者,精勤勇猛勝于天上,世人能依法修持種種善行,而遠離欲樂。爲何說勝于天人呢?天人在天上爲天樂所困,容易忘記生死輪回之苦,而人道卻不然,因爲衆生在人道經曆種種苦難,而易生厭離之心。故祖師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我們衆生應當抓住此殊勝之因緣,而精進勤猛修持正法,並依法而行正行。不要白白浪費此大好人生,譬如有人有大好機緣進入一個藏有寶藏之山,但卻不識寶藏,空手而歸,浪廢大好因緣。
我們有情衆生,有殊勝因緣得聞正法,並且要發心修持正法,但因衆生根性不同,對佛法深淺、修持簡易之不同,而有種種差別。一、人天乘,此爲下等根性的衆生,以增上生心而求生天道與人道,追求人天之福樂;二、聲聞乘,此爲中等根性之人,以出離心,而厭離叁界,追求涅槃解脫之樂。(以中等根性之人,以追求涅槃爲究竟,一旦證入涅槃即住于涅槃、享受涅槃之樂,不願再到叁界六道之中來渡化衆生,因爲他們討厭叁界。既得出離,不願再入。)叁、菩薩乘,此爲上等根性的衆生,則發菩薩心,以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爲己任,以智慧心求佛道,以慈悲心渡化衆生,有此智慧,則能得究竟涅槃之樂(即得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在此叁種根性之人,下等根性之人,依人天乘法,亦能生起中等根性人所修之聲聞緣覺法;而中等根性之人,依所修之聲聞緣覺法,亦能生起上等根性衆生所修的上乘法,即究竟解脫之法。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所謂”回小向大”吧。而從另外一方面講,依上等法,亦可攝含中下之法。因爲衆生根性的不同,佛爲隨順衆生,而方便開示有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叁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但所謂五乘或叁乘都是佛爲方便救接衆生而開示,但這種種的方便,都是爲了使衆生趣入歸向究竟的----唯一佛乘。從這裏也就應該了解到,我們雖修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但不是爲了追求人天、聲聞、緣覺爲目的的,而是以成佛究竟,這也就是祖師們所講”求天不生天,願生佛陀前”。或我們雖修菩薩乘(大乘法),但亦不舍棄中、下之法(即人、天、聲聞、緣覺乘),而是圓滿貫攝人天乘法及二乘法,而趣向于佛乘。而不要以爲自己是大乘根性之人,而以爲中、下乘之法爲不究竟之法,去誹謗他。在了解了佛之種種方便說之後,中下之法亦爲正法,千萬不要以之爲邪法而加以誹謗。
第叁章五乘共法章
我等衆生既然已經對佛法有了正確的信仰,並且皈依了正法,接下來則應當修習並建立對佛法正確的見解。並以正見爲基礎,去使用正確的方式,獲得正當的資財,去維持生命的延續。衆生在獲得正信、正見、正命之後,在修行之道路上,則會獲得殊勝之進步,而且不會碰到任何困難了。
而佛所說之世間正見者,就是對人生的正確之觀點,亦可稱爲正確的人生觀。
作爲一個正信之佛弟子,應當時時觀察自己的內心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所做之事是利益他人,還是損害他人的,更要分別清楚什麼是善行,什麼是不善行(惡行)。
衆生有種種果報,而此種種果報必定由衆生過去所造之種種業所引起的。我們不要以爲業力微小而忽略,因爲微小的業力也能轉變成廣而大的,故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就像一粒小小的樹種,在若幹年後,也會長成參天大樹。而這種種業,有的會成爲引業,引業者即將來能作爲牽引我們衆生生入哪一趣的業力,也就是說我們下一生去做人、下地獄、或往生西方,即由引業作主。滿業者,即我們衆生進入下一生後,我們的相貌莊嚴與否,以及福報大否,都是由它決定,所以滿業是我們衆生之別業。舉例來說,我們現在都是人類,故我們的引業是相同的,但我們雖同爲人類,可是我們的性別、相貌、福報、智慧又各有差別,這就是滿業來決定我們個人之狀況。
當然,因爲衆生心性不同,時機不同,故所造之業之中,有一種是定業,有一種是不定業。所謂定業者,即表示將來一定要受某種果報的,雖然忏悔,只能減輕業力,但不會使業力和果報消失。所謂不定業,即業力不定,將來所受果報也不定,若能勤加忏悔,也會使衆生將來會重業輕報,輕業則可能無報。有一種說法,五逆之罪業爲重業,爲定業,雖忏悔亦不能減輕,余者爲輕業,爲不定業,以忏悔之功德能轉變之。另有一種說法,五逆之罪業雖爲重業,但若能至誠忏悔,亦能轉變。但是不管能否以忏悔力或功德力來轉變罪業,這些衆業都不會消失或毀壞,有一些是會現世受報,有一些事會後世受報。唯一可以斷除的辦法,只有修持正法,證入菩提,解脫生死輪回,方能徹底使衆業不起任何現行果報。
在沒有修證解脫之前,我們衆生還是會跟隨我們所造的有漏之善惡業,而常常在五趣(即人、天、地獄、傍生、餓鬼)中輪回不息。有一種是隨重業而入五趣;或有一種是隨衆生之習性而入五趣;又有一種是隨衆生臨終時之憶念而入五趣,以憶念善則入善趣,憶念惡則入惡趣。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要幫助往生者助念,使其保持正念,並憶念過往之種種善行功德,以確保不墮惡趣而能往生淨土。
衆生是以業力爲因,加上種種緣,而能引發後有之生命,就好象火薪一樣,薪雖燒盡了,但火已經傳播到了另一支新薪之上了。
凡夫于生死之中,被無明煩惱所束縛不得解脫,故在生死之中能輪轉不休,而相續于生死中。唯有智慧的聖者,能以智慧斷除無明煩惱,而解脫生死,不再輪轉于五趣。所以說,愚癡的人,被煩惱所束縛,故于生死中不得解脫;有智慧的人,則能斷除煩惱,而解脫生死。作爲一個正信之佛教徒,應當相信此種規則,不要對智者得解脫,愚者被生死束縛,而有任何的疑惑。
愚癡衆生因爲被無明煩惱所束縛,故于生死六道中流轉不休,不管是身還是心都受到無量之苦所逼迫,而不得片刻解脫安甯。
如衆生輪轉到地獄中,首先到八大地獄(等活、黑繩、衆合、號叫、大號叫、炎熱、極熱、無間等八種地獄)受種種苦。等八大地獄中的苦受完了,又到八大地獄周邊的近邊地獄(有四,一名糖煨;二名屎糞;叁名鋒刃;四名無極河)之中繼續受苦。此苦受完了,又到八寒地獄中去受苦報。最後,投生到孤獨地獄中受苦。此諸地獄,雖名不同、苦報不同,但都是在無量苦中,最極苦的業報,是我們衆生無法想象、無法忍受的。
又若衆生輪轉到傍生趣中,而變成不同的畜類,互相之間殘殺,並且弱肉強食,而且可能被人類所殺而食,或者被人類馴服驅使而無一點自在。
又若衆生輪轉到餓鬼道中,則常常爲饑餓口渴所困擾,即使得到了食物,也因爲咽、口太小而不能食,又或者以種種汙穢不淨之物爲食,故亦爲種種痛苦所逼迫。這也就是我們寺院除每天供佛之外,要施食于種種有情。而且每年數次大法會以誦經、拜忏念佛之功德來爲所有有情祈福,尤其是施設蒙山施食或瑜珈焰口,就是爲餓鬼道中衆生持咒施食並救…
《成佛之道(白話版 宏正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