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漏] ──众生心二性合
缠之二释┤
└ 义演:四分互能所缠 [无漏] ──取四分者
颂中又云“见种种差别”者,以其遍通三量故,或现或比,或量非量,没有定的。而自证证自证不说种种差别者,以其唯通现量故,至于相分,所缘为义,非能缘智,根本谈不到所谓几量通几量属,故亦不说种种差别者,今总撮此颂要义,在明四分,内分二性即自证证自证,外分二性即相见二分也。义如表式:
┌相 分 现量 ┐
内外一切分┤见 分 比量 ├三量
│自证分 非量 ┘
└证自证 外分性┐性别
内分性┘
四分之所依、约略说明,现在就讨论到四分之立理矣。
护师立四分之道理有二:(1)援见相例自证不可无能证者,意谓见之缘相,自体为证,自体缘见,又谁证耶?见是心分,以自体为证,然自体亦心分,心分既同,亦应有证,识论所谓“此若无者,谁证第三?”故基师量云:
第三分心应有能证之心…………………………………宗
心分摄故…………………………………………………因
如见分……………………………………………………喻
见分是心分,以自证为能证,第三自体亦心分,故应以证自证为能证也。(2)诸能量者,必有量果,见望相为能量,见以自体为量果;自体望见为能量,则自证亦应有量果,故基师量云:
第三为能量,应此量果…………………………………宗
能量摄故…………………………………………………因
犹如见分为能量…………………………………………喻
若答第三量果是见分、则有二障:(A)见缘相为外缘作用,而自体缘见为内缘作用,内外相异,故自体不应以见分为量果也。(B)论云:“证自体者,必现量故”,见缘相遍能三量,故见分有时非量所摄,见分不能充任第三自体之量果,又一有力之理由也。然具内缘作用及唯现量而能为第三之量果者,其唯第四证自证分也必矣。但此处有问难,即上文云:凡能量者,必有量果,准此类推,证自证望自体为能量,自证为所量,若凡能量必有量果,则第四能量之证自证亦应有其量果,如第四有量果,岂非于第四之外再立第五第六乃至无穷分而有无穷之过耶?此疑甚是,然尽管只立四分无须立五立六乃至无穷分也,以第三第四互为量果,不须增立,无无穷过,本此推理,四分辗转为能所量果,共有四重:
第一重 第二重 第三重 第四重
┌所 量…相 分…见 分…自 证…证自证 ┐
智 用 ┤能 量…见 分…自 证…证自证…自 证 ├智 体
└量 果…自 证…证自证…自 证…证自证 ┘
如是四重,诸识能缘行相上之作用,才能健全,四分缺一,作用不成,如杏子然,相如杏皮,见如杏肉,自证如杏核,证自证如杏仁,皮肉核仁四要素组合的一个整体,多个少个也都不行,今此四分于诸识能缘行相上之作用亦然,皮肉核仁在成全杏子的体业上是不即不离的,四分于心心所法之能缘行相上亦是不即不离,此四分之不即不离,基师说有二义:(一)四分功能各别故非即,体一故非离。(二)四分能所缘异非即,无别种生,一体用异非离。 [按常云:后三同种生,相见或同种或别种,基师云四分无别种生,乃约同种论耳。] 所以此四分于诸心心所法之能缘行相上不增不减,恒但四分,不即不离,唯识理成。
结论
关于这四分的看法,各人有各人之不同,最近我为此问题曾探求各方意见,有主张根本推翻安难陈护四分义而唯见一分者,有主张宗仰无著世亲而继难师建立相见二分者,有主张陈那相见自证三分者,有主张护师相见自体证自证四分者,虽各有立理之出入,然以诸识能缘行相上论,则大有不足与健全之别。依唯识理论判断,则主张唯见一分者,须有四事请问:(一)依陈师相见必有其依体之理论肯定:唯见一分便蹈入有用无体之过辙,且无根本而有枝末者,旷世未见。(二)依心心所之四缘论,唯见一分缺所缘缘。(三)既许唯见一分,则心外之山河大地等有耶无耶?若无,明陈眼帘,世间相违,若有,岂非境识有别而踢翻唯识大宗耶?(四)若谓山河大地之所以有者,唯见变现,然须知能所本为相待,既许有能变现,何不许有亲所变现即为相分耶?斯何异饭饱腹而曰自饱,洵不知何所指焉?或谓山河大地从赖耶种生,生时不知无能所分,不但唯识无此说,即君自家主张又动摇矣,以既许能生何不许所生, [稻等种非心法,此中所不收] 能所生既具,宁非隐许相见而攻自之唯见一分耶,用自意许攻自言陈可乎?此又不知何所据而云然也。至安师一分依他自证,陈师认为有体无用,不啻木石无活动用,其不能成立,可想而知。难师相见二分,都为依他,然相分依于见,相假见实,即相虽依他,而无种生,亦无实体,见依他从种生,有体性正,故难师之相见成共依他,不共有体,此说照陈师评来不但与安师相反的落入知用而不知体,且亦缺量果,亦无追忆曾习境之心用 [其义详前] ,短见暴露,成立难矣。陈师三分,虽较安难二师近情近理,然以护师思想批判下来,仍有不尽理处;一欠能证知者,二亦缺量果,见前可知,故笔者意护公四分思想较余尽理,而一般正统派唯识学者,则以安难二师之说为不正义,陈护二说为正义也。
廿七,十一,三,在蜀汉藏院。
《安难陈护四分义之看法(福善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