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破邪 丁一 摧外道

  乙二 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 破邪

  丁一 摧外道

  戊一 释名略标

  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陈其二,一天竺异执,二震旦众师。

  释外道名义。“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这意思是说:至极深妙的真理,虚通无碍,这就叫道。佛教的术语叫作菩提涅槃,真如法性,这种道理是客观存在的。如《般若经》说:“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此理甚深极妙,通彻无碍,无时无处不在。存心于此道理之内,名心行道内,存心不与此道理相应,心游于此道之外,就叫外道。又佛家常说,道有二种:一是内道,即佛家自称;二是外道,也称外教,指佛教以外的宗教。只是为了区别内外自他的不同,没有别的意思。可现代有人认为,“外道”这是不友好的称呼,是贬词,其实不然。就如我们现在,称别的国家叫外国,称他国人叫外国人,这丝毫没有不友好,没有贬低的意思。外道一词也是这样,只是指佛教以外的信道修道者。当然,至于理论上的争执正确与否,各家都说自己的主张正确和真实,否则它就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宗教的学派了,所以这又是一回事。“多端”是说外道很多,主张也各不相同,今只略说二种:一是天竺异执,二是震旦众师。天竺就是印度,震旦是指中国。说“执”,说“计”都是指外道的主张。

  戊二 别破外道

  已一 破天竺异执

  庚一 总标四执

  总论西域,九十六术,别序宗要,则四执盛行。一计邪因邪果,二执无因有果,三立有因无果,四辨无因无果。

  “西域”指西方区域,西方区域很大,这里指印度而言。总论印度有九十六种教派,概括它们的要义,四种主张最为盛行,那就是《玄义》所列的邪因邪果等四种。虽说只是四种,实际可以概括一切教派。因果问题,是古代印度各学派讨论的中心问题,大部分教派都有自己的因果理论,它们的主张各不相同,就其大的原则,总不出此四类。这是用因果一门,概括一切。如果它们这一理论被摧破,其它的主张也就不能成立。这里所说的因果,不仅是指单纯的有情界的三世因果,而是宇宙万有一切事物的因果理论,关系到宇宙万有的本体论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基本规律理论问题。

  宇宙万有是如何产生的?古代印度有各种答案,如《中论》初举出八家:“有人言,万物从大自在天生,有言从韦纽天生,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化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当代的哲学被分唯物唯心两大派系,每一派系又有不同的派别。这些主张都含有本体论和事物发生发展因果律的道理。不能把宇宙万有本体论和因果律讲清楚,就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有价值的学说。下文就针对古代一些不正确的因果理论加以研究批破。

  什么叫“因果”?“因”是原因,“果”谓结果,一种事物的出现和结果,有它一定的原因,有某种原因,才有某种结果。世间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具有相互关联的因果关系。事物不是无因无果,更不是任意歪曲的那种邪因邪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这就是正确的因果关系,说牛能生马,马也能生牛,这就是邪因邪果,错误的因果理论。对于事物相互联系的因果关系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就是对宇宙万有现实世界是否有正确的认识。关于对客观世界的研究探讨所发表的言论,就是一种哲学思想理论。哲学思想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都要通过实践来证明。各种学说的建立,多少都含有这种哲学理论的因素,《三论玄义》所批破的对象——九十六种教派,也多少含有这种因素,但并不正确。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才能正确的改造环境,净化自己,每个人都能净化自己,世界就会变成净土,这是中观宗批破一切学派的根本出发点。

  庚二 别破四宗

  辛一 破邪因邪果

  壬一 叙异执

  问:云何名为邪因邪果?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万物灭,还归本天,故云,自在天若嗔,四生皆苦,自在若喜,则六道咸乐。

  别破四宗,先破邪因邪果。就文为二:一叙执计,次后评破。“有外道云”者,《涅槃经》卷十七说:“外道六师第五,迦罗鸠陀迦旃延云:一切众生悉是自在天之作,自在天喜,众生安乐,自在天嗔,众生苦恼。一切众生若罪若福,皆是自在天之所作。”《十二门论》说:“有人言,众生从自在天生,苦乐亦从自在天生。”又云:“如《自在经》说:“自在天欲作万物,行诸苦行,即生诸腹行虫,复行苦行,生诸飞鸟,复行苦行,生诸人天。””自在天是怎样一种天呢?梵语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中论疏》云:“此天面有三目,头戴日月,身骑白牛,手执白拂,居四禅之上,色界之顶。”又有说云:“身长八千由旬,寿命八万劫,这是印度信仰大自在天的一个教派所说,大自在天一因能生宇宙万物。后期印度教信奉大梵天能生万物,与今时信仰上帝能造万物的教派相近似。这是叙述外人的主张。

  壬二 评谬计

  然天非物因,物非天果,盖是邪心所画,故名邪因邪果。自在既尔,七计例然。

  第二评破,就文先评,评判大自在天能生万物,不符合因果规律的现实。大意是说:大自在天不是万物的因,万物也不是自在天所生的果,而是不正确的心理构划出来的。所以叫邪因邪果。“自在既尔,七计例然。”这两句是指前文引《中论》卷首所说的八家外道而言。八家外道,自在天居第一,今正评大自在天一家是邪因邪果,其余的七家主张也是邪见因果,故言:“自在既尔,七计例然。”这说明邪因邪果不止大自在天一家,还有其他各种说法。又八家中,“从自然生”一家是无因有果论,其余七家都是邪见因果。故《中论》结云:“有如是等谬,堕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其中“无因”即指自然一家。

  壬三 正破

  难曰:夫善招乐报,恶感苦果,盖是交谢之宅,报应之场,以不达义理,故生斯谬。又夫人类生人、物类生物。人类生人,则人还似人,物类生物,则物还似物。盖是相生之道也,而谓一天之因,产万类之报,岂不谬哉。

  此是正破,是提出难题而斥其主张。破有二种:一是折邪破,找出对方立论的矛盾,使其论点不能成立;二是申正破,申明正确的道理,则其邪计自破。此文属申正破。“善招乐报,恶感苦果”,就是通常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故善招快乐的果报,恶有恶报则恶因感痛苦的果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为有识之士所共见,现实生活所证明了的。“交谢”就是交替,是善恶因果自类相似相续顺流的意思。人造善因,就有乐的果来报酬,这是善的因果自类相似顺流不差,恶也这样,造恶之后,就有苦果来报,恶的因果自类相似相续,顺流不差,这就叫因果交谢。这就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生造业受报这是因果交替的宅地,善恶报应的场所,因为不懂这种正确因果道理,所以才说万物从大自在天生,再说,在自然界中,人类生人,物类生物,都是自类相似相续顺流相生的,人类生人所生还是人,马类生马所生还是马,种瓜得瓜,种豆收豆,不种则不得,这是现实因果的表现却置而不顾,偏硬要说万物的结果是大自在天一因之所生,这怎能说不是错误呢?

  辛二 破无因有果

  壬一 叙异执

  癸一 叙计

  问:云何名为无因有果?答:复有外道,穷推万物,无所由藉。故谓无因,而现睹诸法,当知有果。例如庄周,魍魉问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故是无因而有果也。

  叙计,先叙无因,次叙自然。无因有果论者,只承认现前事物的结果,不承认这种结果有一定的原因,肯定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自然而有的。如刺头是尖的,乌鸦是黑的,什么原因,谁也找不出来,这一学派推求万物的产生,找不到最初的原因,所以主张“无因”,而现见当前有诸事物,是谓有果,所以被称为无因有果论者。“例如庄周魍魉问影”,次述“自然”。此言出《庄子》,《庄子》是书名也是人名,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姓庄名周,主张万物自然而有,假设寓言问答以说明此义。“魍魉问影”,影是人站在日光下的影子,魍魉是影以外边缘的微阴,以此说明,魍魉由影,影由于形,形因造化,造化则无所因,所以叫作无因。“造化”指天地,也指阴阳二气,天地阴阳能生万物,天地阴阳又从何而有?找不到原因,便谓自然而有,天地既是自然而有,即一切万物也应当是自然而有。故主张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现象。

  癸二 释计

  问:无因自然,此有何异?答:无因据其因无,自然明乎果有,约义不同,犹是一执。

  这是会释“无因”和“自然”两个概念含意有什么不同,解答是:“无因”是说事物没有原因;“自然”是承认事物现实的存在,自然而有。一说因无,一说果有,是果有因无的不同,所以有两个概念,实际只是名称概念的不同,其含意原是一回事,没有什么不同。

  壬二 难破

  癸一 难无因

  难曰:夫因果相生,犹长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无因?如其无因,何独有果?若必无因而有果者,则善招地狱,恶感天堂。

  第二难破,就文为二:一难无因,二破自然。难无因,是根据一般相对论而批破的,一般常识都懂得,对着长才说短,对着短才说长,上下高低都是相对待而有的。因果的道理也是这样,既然有果,岂能无因?如其无因,哪能会有果。例如说有豆芽,就必定有豆种,如果没有豆种,凭什么说有豆芽!假使硬要说,有果而无因,那就等于说,行善应堕地狱,作恶该升天堂,现在对无…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一、通序大归 乙二、别释破邪显正 丙一、破邪 丁一 摧外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