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律宗纲要(凝然法师著)▪P6

  ..续本文上一页祖越州元表律师。著钞义记五卷。第八祖守言律师。禀法元表研寻宗旨。第九祖杭州元解律师。第十祖法荣律师。第十一祖杭州处恒律师(亦曰处云)作拾遗记三卷。第十二祖宋杭州择悟律师。作义苑记七卷。第十三祖宋台州允堪律师(亦曰真悟)承法择悟宏敷律部。大宋第三主真宗皇帝景德二年。乙巳诞生(当日本国一条天皇御宇宽和二年乙巳)南山十部并作记解。故世号曰十本记主。谓事钞会正记。戒疏发恽记。业疏正源记。义钞辅要记。教诫仪通衍记。净心诫观发真钞等。大宋朝中盛行此记。于南山宗。号会正宗。第十四祖择其律师。第十五祖杭州元照大智律师。内外兼贯。大小该罗。证悟台宗究畅净教。南山宗旨。三大律部。并述记解。事钞资持记。戒疏行宗记。业疏济缘记等也。照公大宋第四主仁宗皇帝庆历八年戊子诞生(当日本国。后冷泉天皇御宇永承三年)第八主徽宗皇帝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入灭(当日本国。鸟羽天皇御宇永久四年)春秋六十有九从入灭年至今当于大日本国嘉元四年丙午。已经一百九十一年。第十六祖开元经院智交律师(或立道标为第十六祖。真照相传取交律师。俊(草/仍)相随取标律师)。第十七祖东堂惟一律师。第十八祖竹溪法政律师。第十九祖石鼓法久律师。禀律法政。融冶莹练。彼同门有如庵了宏律师。乃当时神星也。禀律法政究畅宗旨。日本俊(草/仍)法师越海入宋。至彼门下。研精律藏年经数回。归朝弘通。如庵门人有守一律师。精研戒律。大立义途。第二十祖上翁妙莲律师。随久律师习学戒律。与守一师诤论宗义。大宋第十四主理宗皇帝景定三年壬戌(当日本国。人王第八十九代帝王御宇弘长二年壬戌)正月三日。卒于极乐庵。春秋八十有一。第二十一祖石林行居律师。承于莲师秉持律藏。竹溪已下四人皆居潮心广福律寺。住持遗法秉御像教。日本真照律师入大宋朝。随莲宗师受戒问律。随居宗师学律决疑。在唐三年。乃正元弘长之间也。大宋律宗。行居已后。连续弘传。于今不绝。上来陈述震旦古来律法相承之相貌竟。

  至日本戒律弘通之事者。根元由来其相多矣。草创基地自微至著。大日本国人王第三十代矶城岛金刺宫御宇天国排开广庭钦明天皇治天下第十三年。壬申之岁。释尊教法始传此国。如来灭后经一千十六年。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天竺佛法创传震旦。厥后经三百年。震旦佛法传百济国。厥后经一百年。百济佛法创传日域。即此广庭天皇壬申之岁所传度也。佛法渐传而戒法未沾。

  敏达天皇御宇五年丙申。律师禅师咒师比丘尼等。从百济国费经论来。自尔已后渐渐僧来。崇峻天皇御宇元年戊申。百济僧来。马子宿祢请彼僧侣问受戒之法。虽有如是等事。诸缘不合。不能行如法受戒之事。本朝有三口尼众。日域所生。皆初出家。一曰善信尼(本期末妻)二曰禅藏尼(本等世妻)三曰惠善尼(本伊志妻)此之三尼有受戒志。欲往百济。为此即问受戒法。则使僧答以无二众。故尼受不能。三尼即以此戊申之年度百济国。其年受十戒六法。明年己酉三月受具足戒。明年庚戌即还本朝。住樱井寺。后住楷井寺。即丰浦寺是也。此戊申岁。从百济国送六口僧。谓令照律师。慧忪法师。令威法师。慧勋法师。道声法师。令契法师也。即于椋原里。造假垣假僧房。安置此六口僧。其后彼寺华构造毕。即本元兴寺是也。斯乃日域僧尼之根本也。厥后僧尼渐多满国。然而诸缘不具。无行受戒。他国来朝之僧皆彼国比丘僧。但于此国不能授具。然后后僧学习诸宗。通达定慧。研精经论。依占察地持等教。或于三聚致从他受。或得好相行自誓受。并是菩萨通受方轨。智憬法师于维摩堂陈以此事。诚据炳焉。行基菩萨随德光法师受具足戒者。即此事也。天平八年丙子。大唐道璇律师来朝。而僧数不满。无行坛法。从钦明天皇壬申岁至人王第四十六代。女帝孝谦高野姬天皇御宇天平胜宝五年岁次癸巳(当大唐第六主玄宗皇帝天宝十三年)已经二百二年。其间此国戒律未传。然日本人王第四十五代天瑞国押开丰樱彦圣武天皇御宇治天下天平五年癸酉(当大唐开元二十一年)敕兴福寺永睿禅师及普照大德入唐留学。两德至唐。即请东都大福光寺沙门道璇律师。先向日本令去。拟为传戒之师。睿照二人留学在唐。道璇大德年三十五。天平八年丙子(当唐开元二十四年)随副使中臣朝臣名之船方来朝焉。道璇大德戒律华严。台教北禅。穷其幽旨。罄彼宗途。虽不行坛法讲律开人眼。昔南山事钞创传此国。无人讲读之者。道融禅师始读讲敷。道璇已前处处讲谈。最初朗辨依灵梦告。于金钟寺始行布萨。请道融师说梵网戒(依梦示告)是日本国布萨初也。其后融公。于罥索堂讲行事钞。智憬大德亦讲律钞。处处非一。道璇来朝常讲律钞。住大安寺。于彼塔院讲宣律钞。谈诸部。多生门辈。明律者多。大安寺善俊律师。有明律之誉等即其门人也。永睿普照游学唐朝经于十年。研究诸教。时天宝元年壬午(当日本天平十四年)诣杨州大明寺礼鉴真大和上足下。具陈来意。请游海东弘传戒律。和上乃诺。门人祥彦先约随去。遂有僧道兴神项等二十一人同心愿随。及余道俗彼此总合八十余人。要约已毕。造舟备粮。过海之间有种种难。逆浪奔波过而复还。四度造船。五回入海。十二年中辛苦无量。道俗逝化三十六人。永睿祥彦等是也。退还之者二百八十人。唯大和上普照思诧取死为期。都无退思。初度发足天宝二年癸未。其之最后第六度时。天宝十二年癸巳(当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十一月十五日。乘船离唐。其相随弟子。杨州白塔寺僧法进。泉州超功寺僧昙静。窦州开元寺僧思诧。杨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窦州开元寺僧法成等一十四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三人。杨州优波塞番仙童。朝鲜国人宝最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胆波国人善听。都二十四人。浮海发向此日本国。遂以天平胜宝五年癸巳。十二月二十日著日本地。同六年甲午(当唐第六王玄宗皇帝天宝十三年)二月四日入京。遂引入东大寺安置。帝王睿感慰喻无量。授戒传律一任和上。其年四月。初于卢舍那殿前建于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萨戒。次皇后太子亦登坛受戒。寻为沙弥澄修等四百四十余人授戒。又旧大僧灵福贤璟志忠善项道缘平德忍基善谢行潜行忍等八十余人。舍于旧成重受和上所授之戒。后于大佛殿西别建戒坛院。即移天皇受戒坛土。筑以作之。天平宝字三年己亥。大和尚造唐招提寺。乃赐官额以题于兹。请大安寺善俊律师讲法砺律疏南山律钞等。过海和尚来朝之时。思托大德受大安寺忍基等请。于彼寺塔院四五年中讲法砺疏及镇国记(定宾饰宗记也)其后忍基忠慧等于处处寺讲砺疏等。大和尚专学法砺南山两宗。故来日域多弘此二。鉴真大师龄至十八。随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二十一从弘景律师受具足戒。随融济律师学律钞等。随义威远智全修慧荣大亮五英学砺律疏。此之五人直满意律师弟子也。大和尚兼达天台法华教观。五乘洞括三藏通晓。内外兼综大小包博。护法感通神变化导。讲经律论训导俗人。响振四远德流八纮。九州崇为受戒和上。讲律及疏各四十遍。讲敷事钞总七十遍。轻重羯磨讲各十遍。前后度人四万有余。三十五人特拔群伦。各建一方弘通像教。于日本国。结三戒坛。一东大寺戒坛。二西国观世音寺戒坛。三东国药师寺戒坛。并崇天思行受戒事。东大寺戒坛十人受戒。准中国式。两国戒坛五人受戒。准边国式。唐招提寺亦建戒坛。东西两京授戒无间。来朝之后总经十年。初之五年住东大寺戒坛院。唐禅院即常居住处也。后之五年居唐招提寺。随从弟子中。呈名后代者。仁韩大德。法进大僧都。昙静大德。法颗大德。思托大德。义静大德。智威大德。法载大德。法成大德。灵曜大德。怀谦大德。此十一人于唐受具。如宝少僧都。慧云律师。慧良大德。慧达大德。慧常大德。慧喜大德。此之六人并亦唐人。而于此国受具足戒。沙弥道钦是亦唐人。此十七人随从来朝。始终随逐助师化仪。大和尚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当唐第八主代皇帝广德元癸卯)五月六日。端坐迁化。春秋七十有七。鉴真大师弘通南山相部两宗。南山是第一祖。弘景为第二祖。鉴真为第三祖。法进如宝并为三祖。若相部宗第一法砺。第二道成。第三满意。第四大亮。第五鉴真。今既海东始传戒律。故于日域。以大和尚。为第一祖。和尚弟子法进大僧都优游五部。精阅四含。天台教观陶练研究。菩萨戒藏弘演开化。日本传戒。鉴真大师为第一和上。东大寺法进大僧都为第二和尚。药师寺如宝少僧都为第三和上。元兴寺昌禅律师为第四和上。唐招提寺丰安赠僧正为第五和上。如此七大诸寺律德随其戒腊次第补任。乃至当今第一百七代和上。兴福寺增益信大德。住持律宗行受戒事。历代住持宗绪不绝。东大寺受戒事。历代住持如此。观世音寺授戒亦尔。药师寺授戒。中古已来废绝不行。鉴真和尚。以唐禅院付嘱法进。彼师门叶累代相传。和上临终以招提寺。付嘱法载义静如宝三人。此三大德同志合力。兴隆彼寺弘通律法。各有门叶弘持繁昌。总而言之。和尚弟子十有余人皆有门辈。累世不绝。厥大和尚。是第一祖。次法载大德。次真璟大德。四戒胜大德。五寿高大德。六增思大德。七安镇大德。八喜宽大德。自大和上至仁和年。如是八代宗绪继续。又大和上之次有如宝少僧都。次丰安赠僧正。次道静律师。次仁偕大德。次真空大德。如是六世宗绪不绝。余人门叶。恐繁略之。仁和已后。招提宗绪。门叶虽多。而不录之。后代中川实范上人入招提寺。传受戒法。即此等师。门叶者也。中间虽是不知人名。法绪相续流至后代。实范已后。相续传持人名法绪相承不绝。招提一寺。戒律繁昌。诸寺僧侣。受戒之后。多住彼寺。五年一年研精律藏。后代斩废。丰安道静已后律法学行不替。其后二百余年。持行渐渐陵怠。而学业等相续不绝。至于人王第七十四代鸟羽天皇御宇。有中川实范大…

《律宗纲要(凝然法师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