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张瑞良)▪P3

  ..续本文上一页

  4.第四层:“菩萨”的“五阴”是“亦有漏”、“亦无漏”。

  5.第五层:“佛”的“五阴”是“非有漏”、“非无漏”(18)。

  再次就“众生世间”在“十法界”中,有不同层次的生活特质,说明如下:

  1.第一层:“地狱”、“饿鬼”、“畜生”三界之众生是“受罪与痛苦的众生”。

  2.第二层:“人间”界之众生是“苦乐参半的众生”。

  3.第三层:“天上”界之众生是“享乐之众生”。

  4.第四层:“声闻”、“缘觉”二乘之众生是圣洁的“真圣众生”。

  5.第五层:“菩萨”界之众菩萨是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大士众生”。

  6.第六层:“佛”界之众佛,常住寂光,慈悲为怀,利乐有情之“尊极众生”(19)。

  再其次,就“国土世间”在“十法界”中,有不同层次的居住空间,其质料与品味殊异,说明如下:

  ─────────────────

  18 参阅摩诃止观卷第五上,大正46,p.52。19 同上注。

  191页

  1.第一层:“地狱”界,依住于“赤铁”世界之中,犹如燃烧著的炼狱般。

  2.第二层:“畜生”界,依住于“地”、“水”、“空”世界之中,犹如动物以居住环境论,有陆栖、水栖、飞禽。

  3.第三层:“阿修罗”界,依住于海畔、海底。

  4.第四层:“人间”界,依住于“地”,人住于大地之上,是大地之子,生长于斯,老死归于斯。

  5.第五层:“天上”界,依住于“宫殿”。

  6.第六层:“菩萨”界,根据其所证之高低,依住于“地”、“宫殿”、“方便土”、“实报土”等。

  7.第七层:“佛”界,依住于“常寂光土”,永恒寂静光明之最高理想境域(20)。

  最后,依“十如是”解明“十法界”、“三世间”,以使吾人对“三千世间”之组织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摩诃止观〉中,把“十法界”分为四类,即三恶道、三善道、二乘类、菩萨佛类,现就依“十如是”来解明“十法界”(四类)、“三世间”之种种,为清楚起见,逐一说明如下:

  (甲)五阴世间:四类之“十如是”

  1.三恶类:以表苦为相,定恶聚为性,摧折色心为体,登刀入镬为力,起十不善为作,有漏恶业为因,爱取等为缘,恶习果为果,三恶趣为报,本末皆痴为等。

  2.三善类:以表乐为相,定善聚为性,升出色心为体,乐受为力,起五戒十善为作,白业为因,善爱取为缘,善习果为果,人天有为报,应就假名初后相在为等。

  3.二乘类:表涅槃为相,解脱为性,五分为体,无系为力,

  ─────────────────

  20 参阅摩诃止观卷第五上,大正46,p.53。

  192页

  道品为作,无漏慧行为因,行行为缘,四果

  为果,即后有田中不生故无报。

  4.菩萨、佛类:缘因为相,了因为性,正因为体,四弘

  为力,六度万行为作,智慧庄严为因,

  福德庄严为缘,三菩提为果,大涅槃为

  报(21)。

  (乙)众生世间:四类之“十如是”

  众生世间即所谓正报世界,它是假名无体,分别揽实法假施设。

  〈摩诃止观〉卷五上仅轻描淡写说道:“所谓恶道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云云,善道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无漏众生相性体力究竟等,菩萨佛法界相性体力究竟等,准例皆可解。(22) ”

  “众生世间”依前“五阴世间”而成立,并非于“五阴世间”之外,而另有实体,所以“众生世间”只是假名施设,更且,“众生世间”依前“五阴十如是”而可能,因此仅略说之。

  (丙)国土世间:十法界(四类)之“十如是”

  “国土世间”即所谓依报世界,依报只依正报之因而存在,并无独存的必然性,而且,“国土世间”与“众生世间”一样,都是依前“五阴十如是”始可能成立,故略说之。

  〈摩诃止观〉卷五上仅略谓:

  国土世间亦具十种法,所谓恶国土相性体力等云云, 善国土、无漏国土, 佛菩萨国土相性体力云云(23)。

  以上总说“三千世间”之涵义与组织,事实上,“三千世间”只是方便立名,若归其源头,则为“一心”、“一念”之所造,───────────21 同上注。22 同上注。23 同上注。

  193页

  故下面开始探讨“一念三千”说。

  (3)“一念三千”说之思想线索

  〈法华文句〉、〈法华玄义〉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思想与〈摩诃止观〉之“一念三千”思想是前后连贯的一系列思想发展,因此,虽然“一念三千”,尤其“三千”名相,一直要等到〈摩诃止观〉才正式被提出来,但其思想线索与思惟模型早在〈法华玄义〉中已充分流露出来,在此,特举稳健的北峰宗印的看法以资参证,据宗印说,约“文”,“三千”唯是“止观”之独说,约“义”,“一念三千”是“三大部”共通之所说 (24), 这见解是中肯的,现在举〈法华玄义〉的一段话,来证实宗印所谓约“义”,“一念三千”是“三大部”共通之所说的看法,据〈法华玄义〉卷第二上云:

  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必属一界,若属一界,即具百界千如,于一念中悉皆备足,此心幻师于一日夜,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种种国土 (25)。

  上述引文是〈法华玄义〉卷二上,说“三法妙”时,解释〈华严经〉的“游心境界”的一段精妙绝伦、发人深省之文字,吾人可从中领悟其奥义,并清楚地看出〈法华玄义〉,除了常被提到的“十界互具”、“百界千如”的思想外,也连带提到“心幻师”及“众生”、“五阴”、“国土”三世间,在此,隐约可见到未来“一念三千”思想之雏型,这是不容忽视的。

  智者在“一念三千”思想之酝酿过程中,曾受到〈华严经〉的启发与影响,关于这一点,以下作一解说,以明其思想线索之一端。

  智者在〈摩诃止观〉卷五上云:

  ──────────────────

  24 参阅北峰教义第一,三千,卍续藏经第101册,p.229。

  25 见于法华玄义卷第二上,大正33,p.696上。

  194页

  不可思议境者,如华严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

  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 (26)。

  上述引文,所谓华严云……,乃是取自〈华严经〉“第十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中之如来林菩萨的“唯心偈”,而在〈摩诃止观〉中,以此〈华严经〉中之“唯心偈”作为“一念三千”观心原理的经证,换言之,智者根据〈华严经〉组织〈摩诃止观〉中的“一念三千”说,而“一念三千”说,出现在“十乘观法”中的“第一说不思议境”,所谓“不思议境”是指圆教的证悟内容而说,在此,智者组织精微而雄大的思想建筑体系即所谓“一念三千”说,强调“心”与“一切法”的关系是“不纵不横”的关系,并充分显示“个别”与“全体”,“一”与“多”之“互具互融”的关系。

  总之,智者在“一念三千”思想之酝酿与创造过程中,〈华严经〉曾扮演“启迪者”的角色,如上述所提华严经中的“唯心偈”,即其显著的一例,除此之外,还有〈华严经〉的“广狭无碍”法门(见于华严经的初发心菩萨功德品)及充满想像的寂灭道场(见于六十华严的世间净眼品)与“莲华藏世界”(见于华严经的卢舍那品)等,都曾给予他(智者)不可磨灭的印象与影响,在此不加细论,只点到为止。

  (4)“一念三千”呈显“不思议境”

  智者在讨论“不思议境”时,提到“一念三千”说,什么是“不思议境”呢?要了解它,首先,先谈什么是“思议境”,所谓“思议境”,即“藏”、“通”、“别”三教所说的实相境界,其根本主张是“心生一切世间诸法”,如小乘之“心生六界”说,即“心”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

  ───────────────

  26 见于摩诃止观卷第五上,大正46,p.52下。

  195页

  间”、“天上”之“六界”,再如大乘的“心生十界”说,即“心”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十界”。

  其次,谈什么是“不思议境”,所谓“不思议境”,即圆教所说的实相境界,其根本主张是“心具一切世间诸法”,如天台圆教之“十界互具”、“百界千如”、“一念三千”之说,智者的“心具说”是建立在“心法”、“佛法”、“众生法”三无差别之理论基础上,诚如旧〈华严经〉第十夜摩天宫自在品所说的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如心、佛亦然,如佛、众生然,“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所以,在此所用的“心具”这一术语,不是“唯心论”的意义,而是在“色心平等”的包容互动观点上,谈“本具”、“互具”、“互融”的关系,事实上,就内容而言,“心具”与“天台学”常用的“性具”术语,可说是异名同义,再就修道实践意义而言,用“心具”这个术语,有其特殊含义,因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基础上,原可尽情发挥“心具”、“佛具”、“众生具”的“平等而差别”之理,不过,在实践上,因“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故宜采用“就近取便”的方法,即选择“心法”(心具)来修“止观”,以进入“不思议境”,换言之,即透过“一念三千”法门,而开显“不思议境”。

  ( 5 )“一念三千”说不是“唯心论”

  “止观”是天台智者大师自己心中所行的法门(27),而其精要主旨在“一念三千”说。

  “一念三千”说,乍看之下,会误认这是“唯心论”的世界观,事实上,非也,因“一念三千”之“一念”乃是“介尔一念”,

  ───────────────

  27 参阅摩诃止观卷第一上,大正46,p.1中。

  196页

  亦即“任何一念”,而其意识即时展现“三千世间”内容,也就是融入于“十界”、“十如”、“三世间”之实相范…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张瑞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