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入涅槃,结集经藏,以何为首?这四种问题,你应该向佛请示!”
佛告诉阿难:“比丘应依四念处而住。”所谓四念处就是;(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佛告诉阿难第二问题说:“我入涅槃以后,当以戒为师。”戒者防非止恶,有五戒、八戒、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沙弥(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戒为一切佛弟子的师父。佛告诉阿难第三个问题:“对付恶性不守规矩的比丘,应默而摈之!”就是不和他讲话、不理睬他,令生忏悔心而改过迁善。佛告诉阿难第四个问题:“将来结集经藏时,经典前面当用“如是我闻”四个字。”意即“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所以只要前面有这一段文,就知道是佛经,检别不是外道经典。
现详解六种成就大意:
第一、信成就:要想看佛经,研究佛经,须要有信心,佛法如大海甚深广大,必得有信心,才能深入佛法大海。例如外道他也在看佛经,但他根本没有信心,只是找材料来诽谤佛教,造谣说坏话,所以他听经、看经就不会有成就。
第二、闻成就:闻思修三种智慧,第一个就是闻慧,虽于佛法有信心,纵使丝毫不起疑惑,但是不听经不能开智慧,由闻而思,思而修,三慧具足,才能成就佛法。
第三、时成就:要有讲经的时间,有法师来讲,但也得大家有时间来听,像天下大乱的时候,逃难饥饿自顾不暇,那有功夫讲经、听经吗?时间不成就要听佛法很不容易的。
第四、主成就:得有个说法的主人,佛经上说法的主人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五、处成就:讲经说法得有个地方,没有个处所在那里讲呢?
第六、众成就:主成就有了,处成就也有了,但是如果没有听众这个讲经道场还是不能成就。
“如是”二字就是信成就,信顺之辞,信仰顺从之意,释迦世尊怎么讲法,我们就如是如是的信。亦指法之辞,例如在讲阿弥陀经,如是二字就指阿弥陀经;讲金刚经,如是二字就指的金刚经;现在讲地藏经,如是二字就指著地藏经。又是显理之辞,显出经典的真如实相之理。“如”者:不动谓之如;“是”者:无非谓之是。什么法才不动无非呢?只有“真如之法”不被四相(成、住、坏、空)所迁,不被三际(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所易,不被时空所变易,所以真如之法它是如如不动,绝对无非,只有真“如”才“是”。就是人人本具的实相,人人本具的佛之性,理之体。为什么要讲显理呢?因这地藏经是密宗的经典,它是以事来显理,说的全是事相,显的都是真如妙理,要是真如之理,才是佛法我们才信顺,信顺这真如妙理之法!
“我闻”是闻成就。“我”指阿难尊者自称,他是多闻第一,佛陀涅槃以后,由阿难尊者把佛陀所说的法背诵出来,经五百大阿罗汉证明无误,这就结集成声闻乘的经藏:要是属于大乘法宝,虽然仍是由阿难尊者所诵出,但却是由文殊菩萨给他证明。所以“我闻”就是我阿难亲从佛闻。没有佛陀的说法,众生根本闻不到佛法,没有阿难尊者把佛经给诵出来,就没有结集经藏之大小乘等经典得以流通到现在。所以我们不但要感念佛恩甚深,还要感念阿难尊者的法恩。前面跟各位说过,讲佛经可以讲深,可以讲浅,但是不可以讲错,讲错自害害人。要讲得最浅:这一句话怎么讲呢?如是这部地藏经(指法之辞)是我阿难亲从佛闻,就叫“如是我闻”。
“一时”:就是时成就。为什么不说某年某月某日呢?因为佛法不单在人间说,也在天上说,天上某年某月某日怎么记载呢?就算在人间,印度国的某年某月某日,与中国的某年某月某日还是不一样,时间久了光考据这个时间就不容易,可能随个人考据还不一样,越考越生疑惑。所以就写个一时。那怎么解这个“一时”呢?古大德解释:“师资道合,说听究竟”。师就是师父,资就是弟子,师父愿意讲经,弟子愿意听经,这个道相合了,就是师资道合。说法的把法说究竟了,说圆满了,说清楚了,听法听经的也听圆满了,听明白了,这叫说听究竟。
“佛在忉利天”这个佛就是主成就。“在忉利天”就是处成就。“佛”梵语叫“佛陀”,华言“觉者”,就是大觉悟的人。佛在人间示现成佛,表示人人都可以觉悟,人人都可以成佛。佛者觉也,何不翻成觉者就好,还要称佛呢?因为梵语佛陀,有具足三觉之意,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简称为佛。是佛的德号都是超九界以独尊。佛经上把圣人与凡夫众生分成十个法界,叫做四圣六凡,六道众生都叫凡夫,就是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与三恶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六道众生因尚依业轮转生死,所以叫做凡夫。要是超出这六道轮回,出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叫做圣人。圣人有四个阶位,小乘圣人就是声闻、缘觉。大乘圣人就是菩萨、佛,合称十法界。佛具足三觉,第一就是自觉,自觉就超六道凡夫法界成为三乘圣人,因为六道凡夫都迷而不觉。第二是觉他,不但超越六道凡夫法界,也超二乘法觉而成就菩萨法界,能自觉也能发心度众生令他觉悟。不像二乘圣人虽能自觉,但不觉他,不发心度众生。佛不但自觉、觉他,而且还觉行圆满超过菩萨法界。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他还没有圆满成佛。唯有佛是超九界以独尊,所以才叫三觉圆满。初学佛的人常问:“究竟是仙公大还是佛大?”(有的问是天公大还是佛大?)仙公是属于神仙,天公是指忉利天主,都是尚未出离三界的凡夫,而佛不但超六道凡夫,更超过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圣人,怎能跟佛比大比小呢?“在忉利天”这忉利天已解释过,从略。
“为母说法”这一句是地藏经很特别的经文,在其他经上,六种成就没有这一句。佛母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以后七天就别世,升到忉利天。这地藏经是佛门孝经,佛为尽孝道报母亲的大恩,于说法四十九年快圆满时,于入涅槃前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也许您会问,要报母恩说法为什么不在成佛证道时就去,而要等到说法四十九年之后才去呢?要知道十方诸佛菩萨来这世间弘法利生,他有本有迹,本是他的本位,迹是他的迹相(行迹),也就是应化的事相。释迦牟尼佛他是个化身佛,这是按他的迹相上讲,也叫示相,要按本位说,无量劫以前就成了佛,而摩耶夫人与净饭王也同样有本有迹,都是诸佛再来,依迹相则示现国王、王后,是佛的父亲母亲。为什么要特别讲他们的本位呢?也就是说一个应化身佛(指释迦佛)他早已成了佛,那世间的凡夫男人、女人,能有多大的福报能生个儿子成佛呢?佛门有句话,能生个凡夫儿子出家就很不容易了,何况还生个儿子成佛,所以他一定是诸佛乘愿再来。释迦佛当然也知母亲也是诸佛示现,生下他愿满了,生到忉利天并不是普通天人,也只是示现一个迹相事迹而已,所以不必急著去跟她说法。这是约本位上讲。
若约迹相讲,则度众生是要依众生因缘成熟时节,四十九年人间说法,就是人间众生因缘成熟,等因缘成熟才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但在地藏经中,只看到摩耶夫人跟地藏菩萨说法说了一小段,没看见释迦佛为母说法。大藏经里有一部经叫做《佛为母说法经》,就是为他母亲说了法才接著说地藏经的。那为何已有为母亲说法,又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要入涅槃,弥勒佛还没有来,这中间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久没有佛在世,这些苦恼的众生要交给谁呢?要付嘱给地藏王菩萨,这是在忉利天为母说地藏经的主要因缘。既然这样,又为什么地藏经一开经就要“为母说法”呢?因地藏菩萨在因地就是因为要救度母亲,发了甚深广大菩提心要度众生;这是真正的佛门孝道,佛上天宫为母说法也是为了要报母恩行孝道,更是为了要提倡佛门真正的孝道。莲池大师七笔钩上有这么两句:“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也就是说要父母亲都脱离了生死轮回了,做儿子的孝道才算有成就。中国传统的儒家行孝怎么做呢?“生事之于礼,死葬之于礼,祭之以礼。”就是生的时候好好侍候衣服饮食,死了依礼好好埋葬,逢年过节依礼祭拜,这就是儒教家的孝道。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儒家只讲人间活世的事,他不讲六道轮回,像地藏菩萨因地当婆罗门女,他母亲堕地狱受大苦,如依儒教则无法尽孝于亡亲之后,更何谈了脱生死呢!纵使像佛母上升天上,天福也有享尽的一天,还是要再轮回,所以一定要度父母出三界。才是真正尽孝道。
度父母亲出三界,已尽了孝道,为什么还要发广大的菩提心去度众生呢?佛门中的尽大孝,不光是度这一世的父母。梵网经菩萨戒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之受生......。”单讲人道吧,有前生前世的父母亲,有多生多世的父母亲,更有多生多劫的父母亲,累劫以来互相做过父母儿女眷属,所以度众生就是度父母,更何况六道轮回中,有多少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眷属。这样才是行大孝!真正的佛门大孝之法。
梵网经又说:“孝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至道”就是至高无上之道,也叫佛道,要想求佛道,就得先修孝道,如果对父母都不孝顺,还能修学佛道吗?戒者:防非止恶、制止,就是不许为非作恶,所以受菩萨戒,先行孝道,孝就是菩萨戒,连父母都不孝,还能当菩萨吗?当菩萨先不要杀生,菩萨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六道众生多生多劫都是我的父母眷属。杀生不就是杀前生前世的父母了吗?吃肉不就是吃前生前世父母的肉了吗?所以行孝道自然就不杀生害命,自然就不吃众生肉,慈悲心才能长养。佛陀先为母说法,再找这位行大孝发大愿广度无量众生的地藏菩萨,托付度生重任,也就是为了报一切父母之恩。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就是众成就。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叫十方,十方世界有无量数的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那是指一个小世界,要是一个三千大千…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