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释如瑞)▪P2

  ..续本文上一页性觉妙明、本觉明妙的道理来回答富楼那尊者所问“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等问题。佛言: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炎,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继承文殊菩萨甚深观[16]法脉的龙树菩萨[17]在其所著的《中论》[18]中亦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印度安慧菩萨[19]解释:所言生者,本无今有之别名。由于自体无性故不见有自生之法。自缘既然不生,他性亦然,所以亦不从他生。自他皆无性,因而共生亦无性。即“彼增上所作言非二法共生”。那么,事物究竟是如何生起的?回答:“亦不无因生。” [20]

  佛在阿含经中说:有四种缘能生诸法。而此四缘诸经论中皆如是说。何等为四:谓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如是四缘生诸法,没有第五缘。

  这是说宇宙万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包括现象界的有情和无情,都是因众缘和合而生。如果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其他相关联的事物也就无法存在。根据缘起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一种破坏地球环境、人类和谐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皆会影响到全球乃至整个宇宙空间。

  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到二次大战后全球经济复苏,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了地球提供给全人类的有限资源。片面追求经济繁荣的结果,就是全世界范围内疯狂掠夺地球上的物资,最终造成全球生态的失衡。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廉价进口不发达国家的资源,以换取本国的经济发达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以及极不发达国家以出口原材料和劳动力,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以扭转本国的经济困境。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现今全球环境告急:森林覆盖面积急剧减少、淡水资源缺乏、野生动物不见踪影、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等等,大自然在各个地区和国家以地震、洪水、台风、飓风、海啸等等形式惩罚了人类对其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乃至掠夺行为。

  事实证明:地球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以牺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换得本土资源的保存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妄想。过分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的恶果一定是全人类共同来承受。[21]

  (2)菩萨关爱众生的情怀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一条: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重罪。

  佛制杀戒的意义为何?贤首大师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22]作了详尽解释:(1)由断生命业道重故。负此重业不堪入道。是故大小二乘道俗诸戒皆悉同制。(2)由违害大悲心故。瑜伽云。若有问言。菩萨以何为体。应正答言。大悲为体。尚须为物舍身。况害彼命。(3)背恩养故。下文云[23]。六道众生皆我父母。生生无不从是而生。岂得害也。(4)乖胜缘故。智论云。或可蚁子在前成佛蒙其济度。此事难知。若害彼命。与彼无缘不蒙救也。(5)并有佛性悉为当来法器。如《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深敬众生。尚无不敬。岂容有害。(6)违失菩萨无畏施故。经云。所以持不杀戒。为施众生无畏故也。又涅槃经中云,如来寿命无有限量皆因不杀。(7)乖四摄行故。论云。菩萨二利之中利他为最。若起害心众生舍离。设欲法施无所化故。(8)损过实故。智论云。假使满阎浮无价珍宝无有能直于身命者。是故夺彼命根亦得盗宝之罪。涅槃经又云。一切畏刀杖莫不爱寿命。恕己可为喻。勿杀勿行杖等禁。(9)为报恩故。谓菩萨大行依众生得。尚念报恩。宁容加害。(10)法尔故。三世诸佛家业,法尔如是,不念加害,利益众生故也。

  如果杀害众生,得怎样的果报?根据《十地论》[24]《对法论》[25]等阐述的道理,杀害众生会得三种果:(1)异熟果。谓堕三恶道。(2)等流果。谓若生人中多病短命。(3)增上果。谓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又依《优婆塞戒经》[26]云:因杀生故现在获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贤圣诃啧人不信用;他人作罪横罹其殃。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恼;饥渴长命恶色恶力恶名等事。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复受恶色短命。此一恶人因缘力故。此外,尚能令一切五谷菓蓏皆悉减少。此人殃流及一天下。

  怎样才能消除杀众生的恶念?

  首先学习菩萨对众生所生的心念。《十地经论》云:是菩萨复于一切众生中,生安稳心,于恶行众生欲令住善行故;生乐心,于苦众生欲令乐具不尽故;生慈心,于怨憎众生不念加报故;生悲心,于贫穷众生欲令远离彼苦故;生怜愍心,于乐众生欲令不放逸故;生利益心,于外道众生欲令现信佛法故;生守护心,于同行众生欲令不退转故;生我心,于一切摄菩提愿众生取如己身。是诸众生即是我身故;生师心及尊心,观彼众生乘大乘道进趣积集具足功德故。

  其次学习菩萨宁舍生命救护众生的精神。如昔二比丘过夏参佛。一亡一达。佛问达者:汝伴何在?答云:为不饮虫水在路自亡(渴死),达者恐不得见佛,遂犯虫水存命至此。佛即出金色臂看云:汝不持戒,见我何益。其在路亡者先已至此闻法得果。又如鹅珠比丘,护众生命不惜身命。又如鹿王,以身为桥救济群兽。又如月上女菩萨,捡世见女人新产饥急,恐杀其子,菩萨割自乳房以救彼命。又如萨埵王子救饿虎舍身命。又如海中船破众人将没,菩萨商主告彼众人令投我发,我今闭气取死,海必漂岸以济众命等。隋代慧日道场的慧越法师,与群兽前来时,为其说法,老虎的凶性不但不发,更以法师的双膝为枕,时人传为美谈。新罗的慈藏法师[27],日常以慈救为先,隐居山林,绝粮数日,感得异鸟衔果供养。《杂宝藏经》[28]记载,一位即将命终的沙弥因抢救落水的蚂蚁而得延长寿命。

  如是众多菩萨,皆为我等做护生之楷模。菩萨护生,纯为利他。而我们今天,若再不护生,生态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将自命难续,故应善思、慎行。

  (3)佛子保护无情草木的精神

  佛教不仅要求佛子们对有情要有爱心,而且对山河大地也要精心保护。因为“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在佛陀的教义里,草木、国土等无情,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在大乘教诸宗中,主张草木成佛论者,如华严、天台、密宗等一乘教皆是。华严宗以毗卢遮那佛十身具足,真如之性通于情、非情,依报之草木等亦有佛性。又如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礼弥勒之楼观,乃得法门三昧;无量寿经有宝树说法,莲华世界之海水宝树皆能说法,故亦有佛性。天台宗之草木成佛说,其教依法华涅槃而立,其理依色香中道而立,故有“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说,认为一切物悉具中道之理。密宗主张草木国土皆大日如来之法身,以六大为佛性,盛谈非情成佛之义。盖密教之意,十界之依正皆由六大所成,故若约五大,则为本初之佛体;若约识大,亦为性德之五智。草木等虽不具识大,然其自体即是本来佛,况又具觉知之功德,故亦具发心成佛之义。[29]

  《梵网经菩萨戒本》第十四条“放火焚烧戒”,要求佛子不得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烧。《四分律》[30]也规定,比丘比丘尼不得掘地,不得坏生种。否则将堕在众合地狱,受苦二十一亿四十千岁。

  (4)佛菩萨国土的庄严环境及实现方法

  佛在《阿弥陀经》[31]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彼佛国土常做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还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极乐世界,威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此经彰显佛菩萨所在世界的优美环境。

  这样的净土如何建立?以佛教的观点来说,应从人心开始,心内的环境清净了,心外环境自然也就没有污染了。反之亦然。《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常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因此“环保”,除了注重物质世界的保护工作外,心灵的环保更加重要。

  心灵环保如何做?从佛教徒的视角看就是要“心中有佛”。贪欲、嗔恨、嫉妒、邪见等盘踞在我们平常人的心里,污浊了我们的心灵,使得我们烦恼充满,从而感召我们生存的世界亦是污秽杂乱。《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32]说:“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何等为十?一者、以其杀生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其偷盗业故,感外霜雪、蝗虫毒害等,令世饥馑;三者、以其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以其妄语业故,感诸外物皆悉臭秽。”由此可见,有情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十恶业,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世界,而且也危害到器世间的山河大地。

  如果我们用佛陀教导的方法,将…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释如瑞)》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