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圣谛讲记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P2

  ..续本文上一页的过程中,还没有修得某种成果,还没有修到某种证悟,以为自己完成了,即所谓的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就是增上慢在作怪。就是说,在修行中因为傲慢的心,而提高自己,认为我已经完成了道业。增上慢的修行人以为自己修行证果了,并没有欺骗别人,也没有与别人比

  较,而是自以为是,往往修行的人会犯上这种毛病。

  在这七种慢中,最严重的是我慢,它是最难破除的。以佛法来说,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要完成阿罗汉果才能把我慢放下,在阿罗汉果之前都有我慢。这些慢心使众生觉得生活在世间有价值、有自尊,有尊贵的感觉,所以他们活得很有冲劲。

  五、疑:怀疑的心理,也包含了犹豫不决的心态。疑的烦恼可分成两方面来说:

  01、对一般人来说:如果一般人的疑心很重,那他对什么东西都怀疑。疑心重的人活在世间,一生中认为没有人可以相信,甚至于认为妻子、儿女都不可信。有些人只相信自己的家人,除此之外,统统的人都不信,这些都是疑的烦恼。疑烦恼很重的人,不论你讲什么,他都先怀疑。比方说,广超法师--我在家是姓苏的。他会想: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先怀疑,没有考虑的余地。疑心的产生是因为你没有去寻求解答,就造成你抱着怀疑的态度。比方说,我问你: "你有看电视吗?有看报纸报导吗?美国的太空人上了月球了。"你在想:"哪有可能,月球怎么上去?没有可能的。月球上还有嫦娥,他们有看到吗?"你根本不想去寻找答案,不去了解,就直接产生怀疑,这就是疑的烦恼在作怪。

  根据佛法说,在你还没有真正了解佛法之前,你可以保持怀疑的态度,但是你不企图去了解它,只保持着怀疑的态度,那是你的烦恼。如果你开始学习佛法道理时,有很多不明白,会怀疑,那你应该去了解。如果你了解了佛法道理后,还怀疑,那肯定你疑的烦恼很重;如果你了解了,不会怀疑,就是你疑的烦恼比别人轻了。

  02、对修行人来说:在讲到根本烦恼的疑中,依佛所说最重要的是对因果、对世间迷惑与解脱的道理,我们听闻后半信半疑,不完全相信,这就是有疑的烦恼。根据佛法说,所有学佛法的人都有疑的烦恼,他们对佛法都有某方面的怀疑,因为疑是根本烦恼,这是正确的、应当有的态度,但是你要设法去克服。一个证悟初果的圣人对佛所讲的一切法,就完全清楚而深信不疑了。那么,一个人还没有证悟初果之前,

  往往还会怀疑佛法不懂是真的,是假的?修行不懂得是真的,还是假的?到底能不能解脱,不懂是真的,还是假的?那么,有这类怀疑是很正常的。怀疑的心会障碍我们修行,比方说,有些人的能力、过去善根因缘,他今生修行了一年之后,就能够达到某种成绩,而你修了十年,可能还不能达到。因为你修了十年还没办法达到,你就怀疑他,认为:"我修了十年还没办法做到,你只修了一年,哪里有可能?"这就是你怀疑的烦恼在作怪。你不明白每个人的修行都各有因缘,快、慢步伐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除非修行人证悟初果,不然的话,你、我、他都会有怀疑。

  六、不正见:我们对于世间的现象,生起不正确的各种各样的见解、道理,称为不正见。共有五种:

  01、身见:我们执著身心活动里面有一个我,佛法把它称为萨迦耶见,即身见;北传佛教却把它称为分别我执。依大乘的说法,我执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别我执,它是属于身见这方面;一种叫做俱生我执,它是属于我慢这方面。我们的五蕴身心活动中本来是没有我,但是我们却执著身心中有我--身见,所以身见是一种见解。因为思想上的看法、见解,称为见,那么,当我们经过听闻佛法,了解无我的道理后,你的身见(我见)就慢慢放下了。当身见放下后,你的我慢还是依然存在。就是说,分别我执放下了,但是俱生我执还是有的。修行人要证悟阿罗汉果,才能够完全放下我慢,但是修行人只要证悟初果,就能够放下身见了。

  我慢与我见的差别:我慢并非是一种见解,是心中生起:我很高贵、我存在着、我不可以消失掉、我在这个世间是最重要的等等念头,并不需要去身心中寻找,直接就觉得有一个我的存在,这称为我慢;在身心中观察有一个我,称为身见,也称为我见。

  02、边见:由于身见对于我进一步生起断、常见,称为边见。边见生起的因是由于身见,在追寻我的存在时而生起的。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即使是下一世还是这个我,称为常见;执著世间有一个我,认为我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没了,称为断见。

  世间很多的人都有这两种见的其中一种,不是常见,就是断见,不可能同时拥有两种见解。有断见的人遇到困难、挫折,不能活下去的时候,因为认为死后什么也没了,就以自杀来解决一切烦恼的问题;有常见的人要求永生,希望自己将来越来越好,他要修行,将来活得更快乐。

  基督教、回教、印度的婆罗门教的信徒多数属于常见,就是他们认为人死的时候,上帝会审判,然后他上天堂,得到永生;如果做恶事、不信上帝的人就堕入地狱,永不超生。不但一般的世间人有断、常见,科学家也有这两种见。

  我们除了有由身心--我的见解产生的断、常见外,还有由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有没有末日,而产生的断、常见。如果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世界就消失了,这是断见;或者有些人认为这个世界永远存在,这是常见。

  以佛法来讲,不但众生的身心是不断无常变化的,包括我们所在的世间,它也在无常变化,就是毁灭了又出现,出现了又毁灭,一直循环,周而复始,不是断,也不是常。所以佛法讲无常,无常不是常,也不是断。断是消除后永远没有,常是永远存在,然而佛法讲无常,即不是永远存在,也不是消除了永远不在,而是一直在变化。

  03、邪见:歪曲事实,称为邪;邪见是认为世间没有因果、没有作用、没有事实。

  所谓没有因果,是不相信有业力因果的关系,然而,我们生活在世间是种种因果现象,但是他认为没有这么回事。

  所谓没有作用,是不信由过去世转到今世的因果的作用,父母亲生我们也是有因缘、因果在影响,他认为不是!比方说,有些教徒认为他们是上帝造的,不是父母亲生的,认为他的出生父母亲是没有参与的,即无作用。佛法说,我们投胎在父母亲的家中,我们是主要的因,父母亲是助缘,大家一起因缘作用。如果有人认为他不是父母亲生的,是上帝造的,此即无作用的邪见。

  所谓无事实,是认为没有佛、阿罗汉圣者。我们佛教徒最基本的是要相信三世因果、相信有佛,有阿罗汉,如果你不信,就是所谓的邪见。有邪见的人,最普遍的就是不相信过去世,

  有些人不相信有未来世,这不但是不信三世因果的邪见,而且也有断见在其中。

  04、见取见:执著自己的见解是最正确的,然后一直死抱着这个见解,称为见取见。当一个人有见取见,不在于他所执著的见解是对或是错,而是他执著这个见解。比方说,我认为人死后一定下地狱,这是错误的见解,我认为绝对是如此的,然后就一直执著这个见解,到处跟别人争论。但是另外一个人听闻了佛法,明白了人死后有六道轮回,不一定下地狱,然后他听到有些人说人死后下地狱,就受不了,而批评那个人的见解是错的,两人就发生争执,他执著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原本见解对的就是对,错的就是错,但是有见取见烦恼的人,就在对与错里面,整天跟别人斗争,这就是见取见的烦恼在作怪。

  很多佛教徒把见取见与我见混乱了。如果有一个人很执著他的看法,要别人跟随他的见解,这是见取见,但是有很多佛教徒误会把它称为我见。他说:哎呀,你这个人的我见太大了!其实不是,这是他的见取见的烦恼,不是我见。

  05、戒禁取见:戒禁就是指戒律。一些不可以做的事情,称为禁。戒禁取见是在戒律中生起执著的见解,认为要如此这般才是对的,即在戒律上所起的邪见,执持不正确的戒律。比方说,有些修行者认为只要认真持戒就能够解脱,就能够证悟涅槃,其实这就是戒禁取见。为什么呢?因为单凭持戒是不能够解脱的,有些外道持一些无意义的戒,好像苦行外道认为这个不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甚至于认为晚上不能躺着睡觉,或者不应该穿衣服,这类的行为,就是戒禁取见。

  有一些跟鬼神道有关系的,也是戒禁取见,比方说,某某人拜某个鬼神,那个鬼神可能是妖精,比如狐狸精、蛇精、鱼精等,然后它告诉信徒不可以吃鱼,或不可以吃蛇,这是因为他所拜的鬼神就是那一道的众生。

  我们要明白佛所制定的戒律并非一种戒禁取,为什么?原来佛制定戒律是根据因果的,按照因果规律,你那样做会得到因果的果报;如果不做,就没有那个果报,生活会好一点,所以应该戒。比方说,我跟你讲不应该抽烟,抽烟有损害身

  体的健康,所以你应该戒烟,这个不是戒禁取。所以佛法所讲的戒,是依因果道理认为那样做对你有益的,你自己看看符合道理应该做吗?是不是对你有益?如果你认为是,就去持戒,当你那样持戒,就不是戒禁取。

  如果有些人听了菩萨道的道理,也听了吃素的道理,认为修行一定要吃素,他认为没有吃素的人哪里有修行?吃素是慈悲心的表现,他就认为没有吃素的修行人没有慈悲心,甚至于他认为解脱要吃素。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会反问他:"那牛羊就很有慈悲心咯!那牛羊能够解脱吗?"也不能呀!你们看到西班牙人斗牛吗?人跟牛斗来斗去,有很多吃素的动物也会打斗,所以吃素并不能解脱。我们要弄清楚,不要执著吃素才能解脱,如果你执著这个见解,就是戒禁取见。

  有些人信奉某个外道,入道时要发誓不能泄露天机,不然五雷轰顶,然后入道的人就持这样的戒,明明没那么回事,他却认为有,这也是戒禁取见。

  以上五个见的烦恼,统统称为…

《四圣谛讲记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