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者,谓∶
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下品谛察法忍,成就下品顺决择分,未定生时。
已具未具资粮者,谓∶
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中品谛察法忍,成就中品顺决择分,已定生时。
已具资粮者。谓∶
缘谛增上法为境,于诸谛中,成就上品谛察法忍,成就上品顺决择分,即此生时
此中三品顺决择分者,谓除世第一法。
由此世第一法,性唯一刹那,必不相续,即此生时,定入现观,非前位故。
从下中品顺解脱分,顺决择分有可退义;此唯退现行,非退习气,已依涅槃先起善根者,不复新发起故。
何等随信行补特伽罗?
谓资粮已具性是钝根。随顺他教修谛现观。
何等随法行补特伽罗?
谓资粮已具性是利根。自然随顺谛增上法修谛现观 何等信胜解补特伽罗?。
谓随信行已至果位 何等见至补特伽罗?
谓随法行已至果位 何等身证补特伽罗?
谓诸有学,已具证得八解脱定。
何等慧解脱补特伽罗?
谓已尽诸漏,而未具证八解脱定。
何等俱分解脱补特伽罗?
谓已尽诸漏,及具证得八解脱定。 何等预流向补特伽罗?
谓住顺决择分位。及住见道十五心刹那位。
何等预流果补特伽罗?
谓住见道第十六心刹那位,即此见道,亦名趣入正性决定,亦名于法现观。
若于欲界未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预流果。
若于欲界倍离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一来果。
若已离欲界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不还果。
若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预流果。
何故但言永断三结得预流果?
最胜摄故。
何故最胜?以于解脱是不发趣因故,虽已发趣复为邪出离因故,及为不正出离因故。
又此三结是迷所知境因故,迷见因故,迷对治因故。
何等一来向补特伽罗?
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五品烦恼安住彼道。
何等一来果补特伽罗?
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彼道。
何等不还向补特伽罗?
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七第八品烦恼安住彼道。
何等不还果补特伽罗?
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九品烦恼安住彼道。
若已永断一切见道所断烦恼,及已永断欲界修道所断一切烦恼。
得不还果,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下分结得不还果。
最胜摄故。
何故最胜。能为下趣下界胜因故。
何等阿罗汉向补特伽罗?
谓已永断有顶八品烦恼安住彼道。
何等阿罗汉果补特伽罗?
谓已永断有顶第九品烦恼安住彼究竟道。
若阿罗汉永断三界一切烦恼,何故但言,永断五顺上分结得阿罗汉果?
最胜摄故。
何故最胜?是取上分因,及不舍上分因故。
何等极七返有补特伽罗?
谓即预流果。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
何等家家补特伽罗?
谓即预流果,或于天上,或于人中,从家至家,得尽苦际。
何等一间补特伽罗?
谓即一来果,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尽苦际。
何等中般涅槃补特伽罗?
谓生结已断,起结未断。
或中有才起,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或中有起已,为趣生有,才起思惟,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或思惟已,发趣生有,未到生有,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生般涅槃补特伽罗?
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无行般涅槃?
谓生彼已,不由加行,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谓生彼已,由加行力,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上流补特伽罗?
谓于色界地地中,皆受生已,乃至最后入色究竟,于彼无漏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复有乃至往到有顶,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又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
一 下品修。
二 中品修。
三 上品修。
四 上胜品修。
五 上极品修。
由此五品杂修第四静虑故,如其次第生五净居。 何等退法阿罗汉?
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
何等思法阿罗汉?
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
何等护法阿罗汉?
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即能不退。
何等住不动阿罗汉?
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亦不能练根。
何等堪达阿罗汉?
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然堪能练根。
何等不动法阿罗汉?
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
何等欲界异生补特伽罗?
谓于欲界,若生若长,不得圣法。
何等欲界有学补特伽罗?
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犹有余结。
何等欲界无学补特伽罗?
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无有余结。
如欲界有三,色、无色亦尔。
何等欲、色界,菩萨补特伽罗?
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
何等欲界独觉补特伽罗?
谓无佛出世时生于欲界,自然证得独觉菩提。 何等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
谓且于欲界,始从示现,安住睹史多天妙宝宫殿,乃至示现大般涅槃,示现一切诸佛菩萨所行大行。
何等胜解行菩萨补特伽罗?
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
何等增上意乐行菩萨补特伽罗?
谓十地中所有菩萨。
何等有相行菩萨补特伽罗?
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
何等无相行菩萨补特伽罗?
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
何等无功用行菩萨补特伽罗?
谓住不动、善慧,法云地中所有菩萨。
复次如说预流果补特伽罗,此有二种∶
一渐出离。
二顿出离。
渐出离者,如前广说。
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如是补特伽罗多于现法或临终时善辨圣旨。设不能辨,由愿力故,即以愿力还生欲界,出无佛世成独胜果。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六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七
无著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云何建立现观?
略有十种,谓法现观、义现观、真现观、后现观、宝现观、不行现观、究竟现观、声闻现观、独觉现观、菩萨现观。
何等法现观?
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净信胜解,随信而行。
何等义现观?
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谛察法忍,此忍居顺决择分位;此由三种如理作意所显发故,复成三品,谓上软、上中、上上。
何等真现观?
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刹那位,所有圣道;又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谛,世俗智不现在前;于修道位,此世俗智方可现前。
何等后现观?
谓一切修道。 何等宝现观?
谓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
何等不行现观?
谓已证得无作律仪,虽居学位,而谓我今已尽那落迦、已尽傍生、已尽饿鬼、已尽颠坠恶趣、我不复造恶趣业,感恶趣异熟。
何等究竟现观?
如道谛中究竟道说。
何等声闻现观?
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从闻他音而证得故,名声闻现观。 何等独觉现观?
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不由他音而证得故,名独觉现观。
何等菩萨现观?
谓诸菩萨于前所说七现观中,起修习忍而不作证,然于菩萨极喜地中,入诸菩萨正性决定,是名菩萨现观。
声闻现观、菩萨现观有何差别?
略说有十一种,谓境界差别、任持差别、通达差别、誓愿差别、出离差别、摄受差别、建立差别、眷属差别、胜生差别、生差别、果差别。
其果差别复有十种,
谓转依差别、功德圆满差别、五相差别、三身差别、涅槃差别、证得和合智用差别、障清净差别、和合作业差别、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五种拔济差别。
诸无量等最胜功德,何现观摄?
后现观、究竟现观摄。
彼复云何?
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神通、相、随好、清净力、无畏、念住、不护、无忘失法、永断习气、大悲、不共佛法、一切种妙智;如是等功德,诸契经中处处宣说。
无量者。谓四无量。
云何慈?
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与乐相应,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
云何悲?
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离苦,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云何喜?
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不离,乐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云何舍?
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利益,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解脱者,谓八解脱。
云何有色观诸色?
谓依止静虑,于内未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乃至为解脱变化障。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
谓依止静虑,于已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无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谓依止静虑,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于彼已得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乃至为解脱净不净,变化烦恼生起障。
云何无边空处解脱?
谓于随顺解脱无边空处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如无边空处解脱,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亦…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