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于诸过恶羞他为体, 业如惭说。
何等无贪?
谓于有有具无著为体, 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何等无嗔?
谓于诸有情苦及苦具无恚为体, 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何等无痴?
谓由报教证智决择为体, 恶行不转所依为业。
何等为勤?
谓心勇悍为体,或被甲或加行、或无下或无退或无足差别,成满善品为业。
何等为安?
谓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
何等不放逸?
谓依止正勤、无贪、无嗔、无痴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
何等为舍?
谓依止正勤、无贪、无嗔、无痴,与杂染住相违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住性为体,不容杂染所依为业。
何等不害?
谓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 何等为贪?。
谓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
何等为嗔?
谓于有情苦及苦具心恚为体。不安隐住恶行所依为业。
何等为慢?
谓依止萨迦耶见心高举为体,不敬苦生所依为业。
何等无明?
谓三界无知为体,于诸法中邪决定疑杂生起所依为业。
何等为疑?
谓于谛犹豫为体,善品不生所依为业。
何等萨迦耶见?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我及我所,诸忍欲觉观见为体,一切见趣所依为业。
何等边执见?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诸忍欲觉观见为体,障处中行出离为业。
何等见取?
谓于诸见及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最为胜为上为妙,诸忍欲觉观见为体,执不正见所依为业。
何等戒禁取?
谓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劳而无果所依为业。
何等邪见?
谓谤因谤果,或谤作用,或坏实事,或邪分别,诸忍欲觉观见为体。断善根为业,及不善根坚固所依为业,不善生起为业,善不生起为业。
如是五见,几增益见?几损减见?四是增益见,谓于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别故。于诸见中增 益第一及清净故。一多分是损减见,计前后际所有诸见。彼于此五,几见所摄?
谓或二,或一切。于不可记事所有诸见∶彼于此五几见。
所摄?谓或二或一切。
薄伽梵观何过失故,于蕴界处以五种相,非毁执我?由观彼摄受萨迦耶见者,有五种过失故。谓∶
异相过失、
无常过失、
不自在过失、
无身过失、
不由功用解脱过失。
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
色是我、
我有诸色、
色属于我、
我在色中。
如是计∶
受想行识是我、
我有识等识、
等属我、
我在识等中。
于此诸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谓∶
五是我见。十五是我所见。
何因十五是我所见?由相应我所故,随转我所故。不离我所故。
萨迦耶见当言于事了不了耶?当言于事不得决了,如于绳上妄起蛇解。
何等为忿?
谓于现前不饶益相,嗔之一分,心怒为体,执杖愤发所依为业。
何等为恨?
谓自此已后即嗔一分怀怨不舍为体。不忍所依为业。
何等为覆?
谓于所作罪他正举时。痴之一分隐藏为体。悔不安住所依为业。
何等为恼?
忿恨居先,嗔之一分,心戾为体,高暴粗言所依为业,生起非福为业,不安隐住为业。
何等为嫉?
谓耽着利养,不耐他荣,嗔之一分,心妒为体,令心忧戚不安隐住为业。
何等为悭?
谓耽着利养,于资生具,贪之一分,心吝为体,不舍所依为业。
何等为诳?
谓耽着利养,贪痴一分,诈现不实功德为体,邪命所依为业。
何等为谄?
谓耽着利养,贪痴一分,矫设方便,隐实过恶为体,障正教授为业。
何等为憍?
谓或依少年、无病、长寿之相,或得随一有漏荣利之事,贪之一分,令心悦豫为体,一切烦 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
何等为害?
谓嗔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
何等无惭?
谓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自羞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
何等无愧?
谓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羞他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
何等惛沈?
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
何等掉举?
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
何等不信?
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希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
何等懈怠?
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
何等放逸?
谓依懈怠及贪嗔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憎恶、损善所依为业。
何等忘念?
谓诸烦恼相应念为体,散乱所依为业。
何等不正知?
谓诸烦恼相应慧为体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语心行毁所依为业。
何等散乱?
谓贪嗔痴分,心流散为体。此复六种,谓∶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乱、粗重散乱、作意散乱。
云何自性散乱?谓五识身。
云何外散乱?谓正修善时,于五妙欲其心驰散。
云何内散乱?谓正修善时,沉掉味着。
云何相散乱?谓为他归信矫示修善。
云何粗重散乱?
谓依我、我所执及我慢品粗重力故,修善法时,于已生起所有诸受,起我、我所及与我 慢执受间杂取相。
云何作意散乱?谓依余乘、余定,若依若入,所有流散能障离欲为业。
何等睡眠?
谓依睡眠因缘,是愚痴分,心略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遗失可作所依为业。
何等恶作?
谓依乐作、不乐作、应作、不应作,是愚痴分,心追悔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能障心住为业。
何等为寻?
谓或依思或依慧, 寻求意言令心粗转为体。
何等为伺?
谓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细转为体。如是二种,安不安住所依为业。 复次
诸善心所断自所治为业,烦恼随烦恼障自能治为业。
何等名为心不相应行?
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等。
何等为得?
谓于善、不善、无记法,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
何等无想定?
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出离想,作意为先故,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定。
何等灭尽定?
谓已离无所有处欲,超过有顶暂息想,作意为先故,于不恒行诸心心所及恒行一分心心所灭,假立灭尽定。
何等无想异熟?
谓已生无想有情天中,于不恒行心心所灭,假立无想异熟。
何等命根?
谓于众同分先业所引,住时决定,假立命根。
何等众同分?
谓如是如是有情,于种种类自体相似,假立众同分。
何等为生?
谓于众同分,诸行本无今有,假立为生。
何等为老?
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变异,假立为老。
何等为住?
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不变坏,假立为住。
何等无常?
谓于众同分,诸行相续变坏,假立无常。
何等名身?
谓于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
何等句身?
谓于诸法,差别增言,假立句身。
何等文身?
谓于彼二所依诸字,假立文身。此言文者能彰彼二故,此又名显,能显彼义故,此复名字,无异转故。
何等异生性?
谓于圣法不得假立异生性。
何等流转?
谓于因果相续不断,假立流转。
何等定异?
谓于因果种种差别,假立定异。
何等相应?
谓于因果相称,假立相应。
何等势速?
谓于因果迅疾流转,假立势速。
何等次第?
谓于因果一一流转,假立次第。
何等为时?
谓于因果相续流转,假立为时。
何等为方?
谓于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因果差别,假立为方。
何等为数?
谓于诸行一一差别,假立为数。
何等和合?
谓于因果众缘集会,假立和合。
云何建立识蕴?谓心、意、识差别。
何等为心?
谓蕴界处习气所熏,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
何等为意?
谓一切时缘阿赖耶识,思度为性,与四烦恼恒相应,谓∶我见、我爱、我慢、无明。
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无记位,唯除圣道现前,若处灭尽定及在无学地。
又六识以无间灭识为意。
何等为识?谓六识身∶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何等眼识?谓依眼缘色了别为性。
何等耳识?谓依耳缘声了别为性。
何等鼻识?谓依鼻缘香了别为性。
何等舌识?谓依舌缘味了别为性。
何等身识?谓依身缘触了别为性。
何等意识?谓依意缘法了别为性
云何建立界。谓∶
色蕴即十界,眼界、色界、耳界、声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身界、触界。及法界一分。
受蕴想蕴行蕴即法界一分。
识蕴即七识界,谓眼等六识界及意界。 何等界法?蕴不摄耶?谓法界中诸无为法。此无为法复有八种。
谓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虚空、非择灭、择灭、不动及想受灭。
何等善法真如?
谓无我性,亦名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
何故真如说名真如? 谓彼自性无变异故。
何故真如名无我性?离二我故。
何故真如名为空性?一切杂染所不行…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