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P2

  ..续本文上一页为灭。即原本有,后来没有了,就是灭。比如:现在有我在此,死后就说这个人没有了。但是我可能去做牛,做马,并不是没有。因为看不到我的样子,看到牛马的样子,不知道牛马是我轮转投生的,你就说我死掉了。同样地,如果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冰,把一块冰 放在杯里,一小时后,冰溶解成水,那他就以为冰不见了。知道冰会溶解成为水的人,就不会有如此看法。同样地,如果你知道人死后,会投生到他处,就不会说他没有了。在佛法中,无常并非从实有变成没有,是因为我们执著一段时间的外相,即生起有的观念;那个外相不能保持的时候,就认为它没有。比如:我们盛一桶石头,然后一块一块把它丢掉,那桶石头没有了。就是因为那个桶,我们就认为有和没有。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和聚合离散,并没有实在的一桶石头。

  世间万物,生灭相续,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时时刻刻的在变化中,生生灭灭。人生的真相也是如此,无始无终而又流行不息,永久相续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再生,那万物实无自性、个体,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而生的,因此也必随着因缘之离散而消灭。就以人的身躯作为例子吧!佛说人体是由四大,即地、水、火和风的和合而构成的假相。这四大五蕴亦终归空。因此我们这五蕴四大和合的身躯是属于一个“虚有的我”或“假我”,暂时假名为我,哪里有个永久不杇的个体之我呢?

  以上生、住、老、无常四种,乃有为法之四相:于身(众生)曰生、老、病、死;于物(如娑婆世界)曰成、住、坏、空;于心(法)曰生、住、异、灭。根据佛法说,一切法的生、住、异、灭,皆是我们假名安立,并非实有。比如:我们进食,食物进入胃消化,就慢慢进入肠中;营养被吸收后,再进入直肠;过后,食物就变成粪便排泄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并没有粪便生出来,只是各种因缘发生变化,它形成粪便罢了。有些食物变成汗水,排泄出体外;有些变成热能,变成体力;有些变成尿等等。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没有特别的东西生出来,如果有的话,皆是暂时有,非吾人执著的实在有。如果我们执著粪便是特别的一个实体,食物是另外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就会认为粪便生了。同样地,因为你执著今生的这个人,不理他的前世,那么你就说那个人生了。实际上,众生的生死轮回,不过是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变化,并没有所谓的生和死的作用。只是因为我们截取一段生死,执著一期的生命来看,说他是个众生,就看到生、老与死(灭)等等。好象雨水,忽然从天空中掉下来,下雨了,就说雨水生;雨水掉完后,雨停了,就说雨水灭。实际上没有东西在生灭,只不过是水升到天上,掉下来罢了。讲得更清楚一点,比如:一个轮子,里面有十个圆球,轮上面有一个洞,当轮子转动时,从洞里看到圆球,我们就说圆球生了;当圆球慢慢转过去,我们看不到它,就认为圆球灭了。

  15.流转:因为因果的相续不断,称之为流转。比方说,从绿豆变到豆芽,它需要一段时间,慢慢从因(豆)转变成果(豆芽),因为我们执著由因变成果,是前后相续不间断,故假立流转。再以绿豆为例,请问绿豆是什么的因?是豆芽或绿豆汤.现在让我们看因、果变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绿豆和豆芽,然后就观察,才发现绿豆是因,豆芽是果;我们知道绿豆和绿豆汤,就会认为绿豆是因,绿豆汤是果。如果我们只看豆芽,不看绿豆,那我们就不如此说了。因为我们观察这些前后.相续不断的变化,所以认为有因转成果,此转变的过程,称之为流转。实际上,并没有东西在流转,而是众多的因缘在生灭变化。好象绿豆,绿豆中有没有豆芽?没有?那它怎么长出豆芽?肯定的,它是慢慢地转变成豆芽。但是否它一定转变成豆芽?那也不一定,可能绿豆被吃了,变成大便排泄出来。因为我们看到因、果,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认为事物在流转,此是吾人给予假名安立的。

  16.定异:这也是对因果来讲。“定”就是决定;“异”就是差别。这是指善因 和恶因,善果与恶果,互相差别而不混乱之意。例如:布施能够得大福报;杀生会惹来短命、堕落等,肯定不同的业报。它们有一定的因果,各个不同的因果各有差别,这是我们执著因果业报一定如此的。刚才我问:“绿豆是什么的因?”因为我们一向来都会认为绿豆生豆芽,所以有些人听后,马上肯定绿豆是豆芽的因。其实,因果是不定的。因果之所以肯定,那是因为它的因缘已经具足了,转变不了的时候,我们才说它肯定。如果因缘还未具足,有时是还可以转变的。所以我们的业报中有所谓的定业与不定业。比方一个人今生会不会结婚?对某一些人是不一定的,但是,对某一些人来说是肯定的了。因为他在这边出世,他的妻子在那边出世,来配合他的夫妻缘。好象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他的妻子肯定是耶输陀罗,因为在燃灯佛(过去古佛)前,她发愿生生世世与善慧菩萨(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生)为夫妻,他当时答应了;在佛前发心造业,因果很重,这形成了他们俩多世肯定为夫妻。还有我是男人,你是女人,一定没法转变。人是否会生病?有些病是肯定的,有些病则不一定是。好象人会伤风感冒吗?这就不一定,如果自己不好好保养、照顾,当然容易伤风感冒;反之,则就不会啰。由此可说明业报并非一定是前世造的,今生的所作所为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定异是对于因果的各种差别相上假立的。

  17.相应:即是因果相应。如善因必有乐(善)果,恶因必有苦(恶)果,因果必定相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因果相应,我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那个人明明是好人,为什么要受苦报呢?他认为好人应该得好报,不应该受苦报,好人和恶报不相应;反之,好人得好报,恶人得苦报,那你就认为因果相应。是否是如此?那也不一定。佛法说众生所造的业,重的先受报,轻的后受报。所谓重业是受报的时间肯定,果报一定成熟。比如:你喝了一瓶泄药,待会儿包你泻肚子。这泻药的影响力很严重,你一定要先受此报;或可能你曾经害他人泻肚子。经过几世后,他会害你,刚好也使你肚子泄。这就是业报的轻重不同,势力影响不一样,所受报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杀人,要偿命亦复如是。如果刚巧被杀者不死,那个人的瞋心很重,他一定要报仇;反之,他的瞋心不重,就不会找你算帐。但是下世他的瞋心起,烦恼生,他就会继续寻仇。比如:你讲某人的坏话,碰巧是他新婚之曰,他不理你的坏话;但是有一天,他被老板骂了回来,你说他一二句,他会立刻回骂你。如此可见,同样一句话,果报不一样。

  恶人一做了恶因,最终免不了会受苦报。不过,那心里只想着行善的好人,也有他的烦恼,过去所种的恶因如今已缘熟,须先尝苦果,而目前所做的善因须等待将来善缘熟了才能尝到善果或好报。总之,好人与恶人都逃不了果报,因为人所造的善恶业都必须依着因果定律而招受善恶果报。作恶的人不要以为再做些善事以便把那应得之罪抵消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是不会消灭,除非自己没有造业。如果因果的种子一旦被播种,只要一遇到适当的因缘状况,那种子就会滋长成树而开花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果报。虽是如此,但多做好事能使恶缘逐渐减少,善缘增多,久而久之恶缘被善缘阻碍,而使到恶果不能再完全生长成熟,因此人亦从恶转善。可见多多行善只有助于增加内心的快乐与安宁。何苦一定要造作恶业呢?

  因为缘未到,所以果报不一定和我们所做的行为相应。但是我们却认为所做的业行要与果报相配合,叫做相应。比方我们来庙堂是要学好,做好事,但偏偏造恶业而不知。即是善男信女买水果到庙宇供佛,没问过就拿回去,以为吃了会“平安”,这就是不与而取,就是偷。供佛是善,偷是恶。 18.势速:势力速疾之义。即是因果相续。速疾流转,刹那不停,叫做势速。当人烦恼时,觉得时间很长,度曰如年;当你快乐的时候,时光如箭,流逝得很快,觉得时间很短。当你打麻将觉得快活时,时间过得真快;当你等人苦恼时,时间真长,使你不耐烦。等人十五分钟是很久的,打麻将两个钟头很快,一下子就过去,所以快慢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势速是人为规定的。生长在新加坡的人,认为国人走路的速度适中,但到了香港或曰本,就会发现那儿的人赶路是连走带跑的,好象冲锋陷阵般。如果你去马来西亚,他们一看,就知道你是新加坡人,那是你走路比他们快。新加坡很多人到马来西亚去旅行,认为马来西亚人不论走路或做事,都是慢吞吞的,泡一壶咖啡也要老半天,如果是在新加坡早就喝完了,但是他们自己觉得是很快的。这种快慢的感觉是我们把东西的运动、变化的速度比较后,就自以为这个快,那个慢,并非实有,是假名安立的。比方一个时间滴答、滴答地走动,并没有快慢的观念,但是当你把它和另一个时钟相比之下,就有快慢之别了。又比如:个人说话的速度,也是通过比较后,才会认为某人说话慢条斯理,某人说话像开机关枪。

  19.次第:这是指诸果生起时,有一定的前因后果顺序编列有序,令不紊乱之意。此外还有果报前后的次第,即是这个因变成这个果,这个果又引生那个果。因果就这样一一流转,我们认为它们之间有关系,假立次第。实际上,因果变化是没有肯定的次第。

  20.方:即是于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因果差别上,假立为方。这是空间的分位。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去。地球每天绕着太阳转,我们每天也绕着太阳转一周,那请问东方在哪里?好象这个杯子的前面是在这里,但是只要稍微转一下,前面就改变了。如果我们在地球上往北方直走,可以走回原来的地方。这些东西南北等方向都是人为所定。更有趣的是:地球有南、北极,如果有人在北极的顶端绕一圈,那是什么方向?他的东南西北在哪里?因为在南、北极是半年阳光普照…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