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五祖思想窥探(正慈)▪P3

  ..续本文上一页离念之机而说顿教。而澄观则具体的以南北禅宗作为顿感教(见《华严经疏钞》卷八)。又澄观吸取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扬华严性起的教义,此亦是时势使然,因当时玄奘、慈恩所弘之瑜伽唯识,渐成衰势,而单传直指、见性成佛的达摩禅宗,则风靡一时,因此法藏从缘起立说接引法相之方便已成过去,澄观遂别取途径,以发扬华严性起教义,而弘扬观道,以接引单刀直入的禅宗。佛法重在契机,法藏、澄观,易地皆然,非澄观存心立异。澄观在《华严经疏钞》卷二自述其融会禅教的心得说:“造解成观,即事即行,口谈其言,心诣其理用以心传心之旨,开证诸佛所证之门。会南北二宗之禅门,摄台(天台)衡(南岳)三观之玄趣。使教合忘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澄观这一诸宗融会,禅教一致的思想,经过他弟子宗密进一步弘扬,对于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界影响很大。

  澄观一生讲《华严经》达五十遍。他的著作,现存有:《华严经疏钞》、《华严经行愿品疏》、《华严法界玄镜》、《华严纲要》、《华严略策》、《三圣圆融观门》、《五蕴观》、《华严心要法门》、《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等。

  华严宗以五教十宗来解释各种教相,以四法界来解释各种教义,以十玄六相来论证事事无碍法界。这个事事无碍法界,是本宗独得的教义。以法界三观,为一宗观行的枢要。这些就是华严宗教观的纲领,由杜顺发明,经过智俨、法藏和澄观的发挥、组织,而一宗教观具备。

  第五祖 宗密大师的华严思想

  第五祖宗密(公元780--841)圭峰禅师,又尊称为定慧禅师。宗密被后人尊为华严宗五祖,其实他的思想中已不是单纯的华严教义,而是夹杂了大量的禅宗南宗的思想。他在佛教内部是会通禅教,而在外部则有会通儒、释、道三家的倾向。因此,宗密的思想比起法藏及澄观来,要复杂得多了。

  宗密在所著《原人论》中提出来他的五教说,即所说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即大乘有宗),四、大乘破相教(即大乘空宗),五、一乘显性教。法藏五教为小、始、终、顿、圆。法藏将终、顿、圆三教皆约为一乘,故宗密合之为一乘显性教。法藏所以开为终、顿、圆三者,是约同教别教、历位无位之异也。法藏的始教,双收西域空、相二宗,以俱未尽大乘法理,故合名为始都。宗密仍分空、相为二教,亦不相豁。又《原人论》但斥偏浅不了之处,后以终、顿、圆三教,皆称了义极致,故不分之,空、相二宗各不同,今欲兼斥,故分为二。又宗密的《禅源诸诠集都序》以教有三种,对禅宗三宗,亦执此意也。宗密的《注华严法界观门》,基本上还是据法藏、澄观的教义来阐发四法界、十玄门理论的。

  宗密著述观存有《华严行愿品疏钞》《注华严法界观门》、《注华严法界观门科文》、《华严心要法门注》、《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道场修证仪》、《金刚经疏论纂要》(会入《金刚经疏记科会》)、《起信论疏注》(会入《志信论疏笔削记会阅》)、《原人论》、《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裴休问宗密答)

  华严宗自法顺依经立法界三观,智俨开六祖十玄门,法藏判五教十宗,澄观总结四法界,疏之钞之,一乘圆极之理大备。但自澄观传到宗密之际,遂演变为禅教一致的趋势,而实为后世“教演华严、道继禅宗”之滥觞也。

  著书有二百余种之多,流传于世。其中圆觉经小疏十二卷,大疏钞二十六卷,略疏四卷等。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是禅源诸诠集一百卷中之残帙而已,但很完善地传下宗密教学之面目。其他所知其教学的有注法界观门一卷、普贤行愿别行疏钞六卷、行愿疏科一卷等,从这些著疏中知道他教学的一切。另外有原人论一卷,泛论儒、道,由二教说起而究明佛教的源奥。

  他的特色是教、禅一致,很明显是传承五教之判教。有时认为终、顿相同,又说顿、圆相通。其性起趣入说,以行门为本之立场,完全同于澄观。门下有传奥、圭峰温、太恭、太锡等人,未见有特殊之华严之优秀学者。

  结 语

  任何一个学说或宗派的成立,都需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蕴育才能完成。如儒家思想起自尧、舜,至孔子而集大成;佛家当中天台、慈恩、禅、净诸宗亦皆祖述天竺的大德以彰其源远流长。华严宗的成立亦然,在法藏大师集大成之前有本顺、智俨师徒阐扬于前,尤其自南北朝以来约有三百年的时间,除华严本身的研究热烈之外,地论系、摄论系的弘扬与广传,正是法藏大师集成的深厚温床。所特异于其他宗派者,乃是华严宗不祖述西天,而号杜顺初祖为文殊化身。此一宗风足资证明华严思想的建立,全依中土大德的努力与创造。

  华严思想不但不标榜印度祖师,整个思想架构、理论系统、逻辑分析等,皆中国祖师大德的智慧结晶,在思想的领域内发挥了融合各宗各派及教内教外的“大一统”思想;这种恢宏、磅礴、和谐、圆融的气势,显非其他宗派之传承、祖述、注疏而已。故其非凡之成就符合了中国文化广博、精深的要件。其思想是“广大、和谐、圆满”之象征,是积极创造的文化思想,完全符合中国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事实上,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在华严思想中完全融铸成一体。儒家重境,道家重行,华严则境、行、果兼。其中儒家与华严合而为比丘系的华严思想系统(重所诠之理),而道家与华严合为长者系的华严思想系统(重能诠之教),是为不思议之思想成就也。

  佛陀一代的教法,无非阐释此华严经;其最归趣,亦旨在归入华严经。如发挥此华严经义,则佛陀一代所说八万大藏经,皆互相交融;如归纳其涵义,则华严经九会所说,其深广无所不该。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把宇宙的真理与智慧合而为一,正如华严经所明示。

《华严五祖思想窥探(正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