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此,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要照顾他,他要有了,他比我还多,我照顾他作什么呢?用不着照顾他。所以我们要把一切物舍尽。
我们建立这个图书馆,建立这个道场,这大楼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算完工,手续统统都完全了,我们组织一个财团法人,我绝不参加,财团法人别人去组织,你们去管理,道场呢?你们的,我一无所有,如果我要是在里头加个董事长,这个道场是我的,我也完蛋了,为什么呢?我对这个要操心,这个道场,有,与我无关;无,与我也无关,我什么都不操心。佛、菩萨护持,如果你要是有个心,那万一被人侵占了,把我们赶走了怎么办呢?不要等他赶,他一不高兴我就走了,我还要他赶?一个真正修道的人,佛、菩萨是处处地方都给你设了道场,多自在。所以我有这个图书馆,说老实话,这个图书馆的建立,我不自在,为什么不自在呢?图书馆订的这些课程,我天天在此地讲,别的地方想请我去一下,我没有时间,你看从前我没有地方,哪个地方请我,我就到那个地方去,一年到头云游四海,处处作客,处处观光,多自在!现在我出去受限制,不自在,这是各有因缘,这个地方同修们有因缘,所以有这个道场的建立,这个道场不拒绝我在此地讲经,所以这些大经大论,我们可以长时间来讲解,来作研究讨论,这是有这个道场的好处。从前我们各地方去讲经,那都是看道场主人,他欢喜了,我们就讲,他不欢喜了,我们就离开了。小部经决定没问题,大部经很难讲得圆满。但是佛法之圆满,绝不是一部经从头到尾讲完了叫圆满,这是我们世间人眼光看的圆满,佛法不如是。佛法是以开悟为圆满,一部经从头到尾讲完了,你听了也没开悟,这不算圆满。莲池大师参访遍融和尚只是一天,只是听了几句话,他开悟了,他真正觉悟到名闻利养的害处,他能在一生当中都不沾染名闻利养,这个是圆满。六祖在忍和尚那个地方听《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了,那是听经圆满,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讲圆满,是讲你有悟处,并不是说一部经一定要从头到尾讲完,不一定。譬如佛讲《华严经》七处九会,九次法会在七个处所,换了七个地方。所以我们要晓得圆满这个意思是什么。
那么心不为世间这个环境所转,如果被佛法转了,那又是麻烦,凡夫的心被五欲六尘所转,可怜!学佛的人,心如果被佛法所转了,一样的可怜!学不成,你这个道业不能成就,所以你要亲近老师,你要有一个亲教师,亲教师就是和尚,这个在我们一般讲就叫师承,你要有个老师,老师就是负责任指导你的,你要是真正跟这个老师学,你决定成就。老师教学他就是负这个责任,决定成就,成就之大小,那是在你自己的努力,但是可以说决定性的成就。如果你要是不接受老师的指导,没有老师,没有师承,这里学一点,那个地方学一点,学成大杂烩,这是不会成就的,可以说是一无所成,充其量你那个成就叫世间成就,你在世间可以作个教授或者可以作个博士,在佛法里没有成就,佛法里面讲的成就,最低级的是保住人身,我这一生得佛法的利益,来生不堕三恶道,这是最低的成就。我刚才经诸位讲的,你要有一个亲教师,有一个和尚,他给你决定性的成就,是最起码你不堕三恶道,你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一定殊胜。你得人天福报,就是五乘佛法里头人天的成就,一定得到的。我们讲六祖大师会下成就的四十三个人,是甲等的成就:明心见性,乙等、丙等的那太多太多了,真是无法计算的。你不听老师的指导,那三途有份,那就是没有成就了;你在世间无论你是怎么样辉煌的名闻利养,你来生堕三恶道,这个不算成就。
我们读《安士高传》,这大家都熟悉的,安士高那个同学,堕在恶道:畜生道,他是蛇身,他去作神,这个神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龙王,我们本身同胞讲的妈祖,妈祖是属于龙王,这个就是不算成就,没有结果,那我们要研究,他为什么没有结果呢?他没有离开名闻利养,虽然是明经好施,这在我们讲很难得了,三藏教通达,讲经头头是道,又喜欢布施,名闻利养他没有断尽,为什么没有断尽呢?他在分卫的时候,分卫就是托钵,斋主供养的饭菜不太好的话,他心里就不舒服:「我是一个修行人,我对众生有这么多的贡献,怎么这一钵饭还是这样的?」心里难过,这就是名闻利养没有放下,心地不清净,没有开悟。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得的享受,这个享受是业报:我今世的修行,来生的果报,我现前这个果报,是我过去的业报,怎么可以说我现在的修行,殊胜功德,过去世的业报还现前,那是过去业报没办法,你功力不够大,如果你这个功德果然殊胜的话,现世业报是可以转的,不是不能转的,可是转怎么样呢?转是一种殊胜的心才能转;如果,唉呀!怎么还是这样?这就转不了,这个念头怎么能转业呢?转业的念头是再苦境界还是欢欢喜喜,这是个转业的念,对于现在生活环境稍稍有一点不满,有一点厌恶,这个念头只有造业不能转业。诸位要晓得清净心转业,染污心造业,所以第六、第七识它造业,它不能转业。我跟大家讲的,是处处为大家好,诸位要想成就,你要把我讲的话牢牢记住。
你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居士转业了,了凡居士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抱怨?有没有怨言?有没有像安士高同学那种心情?你们要留意到这一点,我们读古人的传记,要体会到这个道理,作为我们自己修学的借镜,他犯的什么过失?这个过失遭遇什么样的后果?我们读了以后,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这个过失?如果我们也有这个过失,将来遭遇同样的后果。洞庭湖这个龙王,他很幸运,他的同学安士高得道了,所以到他要遭大难的时候,他就会救他一把。那么我们也造了这个业,将来要受这个果报,看看我们附近的同学有没有得道的呢?如果没有得道的,我们将来遭难,谁来救我们呢?他是沾了安士高大师的光。可是安士高大师度他,为他修福,也只是把他脱离了恶道,把他送到忉利天去享天福,毕竟不能出三界,所以这个果报不是究竟的,究竟的果报,最低限度要带业往生,带业往生的清净心,比袁了凡那还要殊胜得多。所以我们要不把世缘放下,这怎么行呢?
在家的同修,我在此地要奉劝你们,你要觉悟,你今天的家业,你要冷静的去想一想,是你自己的吗?这个有所有权状,那个也有所有权状,一大堆,看到都是你自己的。我今天一个同学过去了,在开吊,我在这里讲经不能去,现在正在开吊,罗坚,这一死了,试问问这所有权状,你都能带去吗?你一样都带不去。烧成骨灰了,那是你的?你不觉悟吗?没有一样是你自己的!所以我们要觉悟。现前所有的,我常常给诸位说,我们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今天我们这个道场,我在这儿使用,我不要所有权,我这个用,用一天,这一天用得很自在,明天用不用?不知道,也许明天我死了,还用什么呢?这就不要用。你这个是心开意解,得大自在,心里头一点牵挂都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清净心是这样得来的。今天用得很自在,如果想到我明天还要用,你的心就不自在了;你要想这是我所有的,你更不相在了;你说为儿孙,给诸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真正为儿孙是怎么为法?为他培福,这个是真正聪明人为儿孙。
前天有个同修来给我讲,他弟兄两个,他的弟弟很聪明,但是不喜欢念书,很会花钱,他来跟我研究,家里的人对他都很头痛。那么他是个学佛的,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另外是报恩、报怨的。他说不像是报怨的,因为对他家里的人都很好,很像讨债的。我说既然是讨债的,那你就要还债,痛痛快快的还,他要钱的时候,随他花,还了了,债就完了;可是作父母的人,如果有智能,还债当中为他修福。他说那这个怎么还法呢?我就把我印的《大乘起信论》送他三本,我说这个就是方法,我印这个书,我是每年过生日为母亲回向,印一部书,这一千本书,三万五千块钱,你为你弟弟跟父母讲,譬如这部书,三万五千块钱,用他的名字,赠送给十方,这三万五千块就还他了,还他又给他培福了,他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这是方法。更殊胜的功德利益呢?譬如说我们寒暑假办大专讲座,你出功德,我们办一次讲座大概是十万块钱,你拿十万块钱,用他作功德主,这十万块还他,办这十天的讲座,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这已经还他十万了,这个还法,他既不拿去吃喝嫖赌去造罪业,还了他钱的时候,已经替他培福,这个还债法,将来这个人他心意会转,会变成社会上一个好人,会变成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有智能的人,还债的还法。否则的话,他这个钱还是拿去吃喝嫖赌,拿去糟蹋,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看他一年要花多少钱,他们家有钱,是个大财主,你把这些钱拿去替他作功德。
那么我举例子,各大专院校,过去《大藏经》刚刚出来的时,那时候预约价钱很便宜,七千多块一部,我买了十几部,赠送给各学校的图书馆,像这种事情,都是还债,都可以还债,你们家里有的是钱,用这种方式来还债,如果你真正觉悟,你这个弟弟能救回来,将来跟你的一家人相亲相爱,给他培福,所以为儿女培福,应当要在这些地方作,要晓得这个是真正功德利益,特别是在佛门,正法,你要知道正法,在佛门里面修福,这个福报无量无边,这样父母一转变,变为他的大恩德主了,他自己不会做,你替他修福,替他培福。这是世间人他不懂,我给诸位说,我今天得自在,我的自在从那里得到呢?你们大家都看到的,我是十方供养一点一滴统统都布施出去,如果说我还有「我有」、「我所有」,那就坏了,我要是积有就不自在了,你目前有再大的财富,你都不自在。佛光山的星云法师,万佛寺的圣印法师见到我的时候,唉呀!还是你自在。我当然自在,他为什么不自在呢?一天到晚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他所有的太多了…
《《百法明门论》讲解 第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