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 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 诸树华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诸山深崄处 栴檀树花敷」
观文则知,鼻根清净,可得六根互用。例如诸树华果实者,同舌根之用也。
「众生在中者 闻香皆能知 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鬪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 旷野险隘处 师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
如是等用,可知同于眼根。
「若有怀妊者 未辩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 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此是同于意根。以下类推可知。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 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天上诸华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花庄严 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 天女所着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自地中诸伏藏,至出处及所在,皆同意根之用。梵世众生,修行禅定,即四禅八定,故曰入禅出禅者。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光音天、遍净天,乃至有顶之天,皆色界天。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法 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菩萨无漏,不同小乘无漏。小乘无漏,于因上断爱、取、有。爱取是烦恼,有是业,既断烦恼业,于果上便不受三界生死苦。菩萨无漏,于因上破无明、行。无明是烦恼,行是业,既断烦恼业,于果上便不受变易生死苦。于小乘法中,见思烦恼及分段生死皆名有漏;于菩萨法中,无明烦恼及变易生死亦名有漏。总而言之,所谓漏者,即惑业苦也。认真来说,唯佛一人真证无漏。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干闼婆干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
舌根有两种功德,一是味觉,二是说法。若人受持《法华经》,于味觉方面,一切食物入口,皆如天甘露上味;于说法方面,能演说深妙佛法,悦一切众生心,令一切众生皆来听法,亲近恭敬供养。
「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
不但人天前来听法,一切贤圣乃至菩萨佛,亦来护念,常乐见之。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是人悉能受持,并能宣说深妙法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舌根净 终不受恶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 以深净妙声 于大众说法 以诸因缘喻 引导众生心 闻者皆欢喜 设诸上供养 诸天龙夜叉 及阿修罗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来听法 是说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满三千界 随意即能至 大小转轮王 及千子眷属 合掌恭敬心 常来听受法 诸天龙夜叉 罗剎毗舍阇 亦以欢喜心 常乐来供养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诸天众 常来至其所 诸佛及弟子 闻其说法音 常念而守护 或时为现身」
重颂释如长行。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
父母所生肉身,以受持《法华经》功德,圆具天慧法佛之用。世间所有皆于身中现,具肉身用。上至有顶之天于身中现,具天身用。声缘二乘于身中现,具慧身用。菩萨于身中现,具法身用。佛于身中现,具佛身用。今依《法华文句》,作如是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持法花者 其身甚清净 如彼净琉璃 众生皆见 又如净明镜 悉见诸色像 菩萨于净身 皆见世所有 唯独自明了 余人所不见 三千世界中 一切诸群萌 天人阿修罗 地狱鬼畜生 如是诸色像 皆于身中现 诸天等宫殿 乃至于有顶 铁围及弥楼 摩诃弥楼山 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现 诸佛及声闻 佛子菩萨等 若独若在众 说法悉皆现 虽未得无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净常体 一切于中现」
偈颂释如长行。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
如来灭后,受持《法华经》,于意根可获圆解。圆解者,一解一切解。故闻一偈一句,能通达无量无边义。为人演说,一月四月,乃至一岁,皆能不违实相。若说世间经书,皆能顺于正法。
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心之所念。凡有筹量言说,皆是佛法。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意清净 明利无秽浊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闻一偈 通达无量义 次第如法说 月四月至岁 是世界内外 一切诸众生 若天龙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种 持法花之报 一时皆悉知 十方无数佛 百福庄严相 为众生说法 悉闻能受持 思惟无量义 说法亦无量 终始不忘错 以持法华故 悉知诸法相 随义识次第 达名字语言 如所知演说 此人有所说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众无所畏 持法花经者 意根净若斯 虽未得无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经 安住希有地 为一切众生 欢喜而爱敬 能以千万种 善巧之语言 分别而说法 持法花经故」
以此妙意根,如上中下法。即一解一切解也。
思惟无量义,说法亦无量。其解既圆,故说法亦圆。
安住希有地。安住圆教六根清净位也。得六根清净者,可分证成佛,故称希有地。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此品引释迦牟尼佛本生作证,明流通益物。菩萨知众生皆具佛性,皆当成佛,不敢轻慢众生,故号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礼敬赞叹一切,如众生皆当成佛,是密说一乘;以后得六根清净,具足智慧,是显说一乘。密说显说,总在弘通《法华》。
常不轻菩萨弘通《法华》,具足三事、四行。 三事者:入如来室,慈悲心常行不改;着如来衣,忍于打骂;登如来座,知众生皆具佛性,即是深达真空妙理。
四行者:礼敬赞叹一切,即无憍慢行;忍于打骂,即忍辱行;多年忍苦行道,不舍众生,即慈悲行;知众生皆有佛性,即空寂行。又,四行者:即身安乐行,口安乐行,意安乐行,誓愿安乐行。
以常不轻菩萨,具足三事、四行,故此品为上品流通。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佛告得大势菩萨,若有诽谤说《法华经》者,得大罪报;宣说《法华经》者,如前〈法师功德品〉所说,得六根清净功德。
以下便以往昔作证。诽谤得大罪报者,跋陀婆罗等是;得六根清净功德者,今释迦牟尼佛是。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威音王佛,亦说三乘法,度三乘人。于一乘法中,实无三乘法,宣说三乘法,是善巧方便;实无三乘人,度三乘人,是善权方便。
什么是佛慧?佛慧于一知无量,于无量知一。
于一知无量是佛智,名一心生万法;于无量知一是佛慧,名万法归一心。于一知无量,是实相诸法;于无量知一,是诸法实相。总说一真法界性,即是一心。所以《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于一知无量,是佛的权智;于无量知一,是佛的实智。佛的智慧于果位不共二乘,名一切种智,亦名佛的一切智。一切智是佛…
《妙法莲华经讲记(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