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与其药而不肯服。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味香美。即取服之毒病皆愈。其父闻子悉已得差。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诸佛法皆如是。诸佛实不灭度,而言灭度。此是度众生之方便,非虚妄说也。因为成佛以后,即是法身金刚不坏之体。而言灭度者,乃佛方便也。
以下譬喻说。譬如良医医子,言佛方便示现,三世益物,皆不虚妄。良医远行,譬过去世益物。归见子病,与药而诸子不肯服,是故复去,譬现在世应化益物。子服药病愈,即还复而来,譬未来世应化益物。
譬如良医,智慧通达。用譬佛也。佛称大医王,知众生病,知众生病因,知众生病之对治,知众生病愈。知病者,知苦也。知病因者,断集也。知对治者,修道也。知病愈者,证灭也。
其人多诸子息,譬佛视众生如子息也。若十、二十,乃至百数。有人以三乘判,十者声闻乘,二十者辟支佛乘,百数者菩萨。菩萨是成佛因地,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称菩萨为佛子,以百数为喻。且声闻者下乘,辟支佛者中乘,菩萨为大乘,故以十、二十、百数为喻。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譬过去世,应化度生,而现入灭,示现他方国土,广行佛事。
诸子饮他毒,譬无佛世,众生因邪师教,三毒炽盛。药发闷乱,宛转于地。众生以三毒造诸恶业,堕入六道轮回。
其父还来归家,譬出释宫出家修道示现成佛。诸子或失本心者,譬无善根,与三乘教不相应者;不失心者,譬尚能与三乘教机感相应者。
遥见父来皆欢喜者,佛虽出世,而众生为见思烦恼所障,不能亲近法身,故称遥见。然闻佛出世,亦皆欢喜。
依诸经方,求好药草。佛说十二部经,教修八万四千法门。色香美味,譬佛说戒定慧也。
不失心者,如法修行得益。失心者,不肯灭贪瞋痴,修戒定慧,佛为此辈,示现灭度也。
复至他国者,游化十方也,于此土示灭,于他方示现。是时诸子闻父背丧,乃感佛难遇,乃能如法修行。
其父闻子病痊愈,寻便来归,譬未来应化益物。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以法合譬,用示佛无虚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 所经诸劫数 无量百千万 亿载阿僧祇 常说法教化 无数亿众生 令入于佛道 尔来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方便现涅槃 而实不灭度 常住此说法 我常住于此 以诸神通力 令颠倒众生 虽近而不见」
重颂长行,先示佛寿无量,无时不住世教化众生。然众生惑业深重,为惑业所障,佛虽常住于此,而众生不见法身。故曰我常住于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众见我灭度 广供养舍利 咸皆怀恋慕 而生渴仰心 众生既信伏 质直意柔软 一心欲见佛 不自惜身命 时我及众僧 俱出灵鹫山 我时语众生 常在此不灭 以方便力故 现有灭不灭 余国有众生 恭敬信乐者 我复于彼中 为说无上法 汝等不闻此 但谓我灭度 我见诸众生 没在于苦恼 故不为现身 令其生渴仰 因其心恋慕 乃出为说法 神通力如是 于阿僧祇劫 常在灵鹫山 及余诸住处 众生见劫尽 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 天人常充满 园林诸堂阁 种种宝庄严 宝树多花 众生所游乐 诸天击天鼓 常作众伎乐 雨曼陀罗花 散佛及大众 我净土不毁 而众见烧尽 忧怖诸苦恼 如是悉充满」
众见佛灭度,感佛难遇,始信受佛语、依教奉行。故佛示现入涅槃,实是度生之方便。
众生既信伏,质直意柔软。众生既信佛教,伏除三毒,意不刚强,柔软易调,方求见佛闻法。
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是略说三宝俱出灵鹫山。佛成道以后,三宝不具,唯有佛宝。佛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四谛法就是法宝,时五比丘听到四谛法都证了果位。四谛法有三转*轮,示转的时候,唯有憍陈如得道,劝转、证转五比丘皆得道,那时就有僧宝了。所以佛宝、法宝、僧宝在鹿野苑具足。
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诸佛是法界身,法界无界,一体常真,故曰佛常在灵鹫山。劫末火烧,皆众生业感幻现。于一真法界中,无如是事。故曰我此常寂光土,安隐不动。
天人常充满,谓园林宝树等,随众生善缘而现。
我净土不毁,净土是佛的报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报土,佛的净土不毁。净土是依报,若以正报来说,即是法身。法身、净土是不会被毁掉的。而众生虚妄见到佛的净土被烧掉了,所以产生诸忧怖苦恼,充满于世间。这是众生心所造的,不是佛的净土被烧掉。
「是诸罪众生 以恶业因缘 过阿僧祇劫 不闻三宝名 诸有修功德 柔和质直者 则皆见我身 在此而说法 或时为此众 说佛寿无量 久乃见佛者 为说佛难值 我智力如是 慧光照无量 寿命无数劫 久修业所得 汝等有智者 勿于此生疑 当断令永尽 佛语实不虚 如医善方便 为治狂子故 实在而言死 无能说虚妄 我亦为世父 救诸苦患者 为凡夫颠倒 实在而言灭 以常见我故 而生憍恣心 放逸着五欲 堕于恶道中 我常知众生 行道不行道 随所应可度 为说种种法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有修功德众生,则能见佛闻法。为此等众生,说佛寿无量,无有灭度。为薄德众生,说佛难值。
你们当中有智慧的人,不应听到佛的寿命无量就有疑惑,应常断诸疑惑心,因为佛所说的话实在不虚。
余偈易明,不作赘释。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此品明闻〈寿量品〉,分别持经人得益,故名〈分别功德品〉。文中分别闻经得益功德,有得无生法忍,有得闻持陀罗尼,有得乐说无碍辩,有得无量旋陀罗尼,有得转不退*轮,有得转清净*轮,有得八生成菩提,乃至一生成菩提者。
智者大师依圆教判位,圆教菩萨于初住始得无生忍,历住行向地等觉,破四十一品无明,转身成佛。兹介绍于后: 得无生忍,入十住位。得闻持陀罗尼,入十行位。得乐说辩才,入十回向位。得无量旋陀罗尼,入初地。得不退,入二地。得清净,入三地。八生成无上菩提,在四地。七生在五地,六生在六地,五生在七地,四生在八地,三生在九地,二生在十地,一生在等觉。
余家有判,得无生忍入初地,得闻持入二地,得乐说入三地,得旋陀罗尼入四地,得不退入五地,得清净入六地……智者大师谓为乃以别教判。因别教菩萨,登初地即得无生忍。今于此提出,俾供参考。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无生法忍,初证实相。得闻持者,是实方便智,能生巧用。得乐说辩,能起化他功德。得旋陀罗尼,于实相法出没无碍。转不退轮,始登不退。转清净轮,已得清净。其余增道损生,悉如前释,即所谓八生成道,乃至一生成道。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以散无量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并散七宝塔中师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及久灭度多宝如来。亦散一切诸大菩萨及四部众。又雨细末栴檀沈水香等。于虚空中。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又雨千种天衣。垂诸璎珞真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遍于九方众宝香炉烧无价香。自然周至供养大会。一一佛上。有诸菩萨执持幡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是诸菩萨以妙音声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佛说〈如来寿量品〉诸菩萨闻法得益时,天雨妙花,散诸佛菩萨及四部众。又雨诸种香,末香檀香等。又雨天衣珍宝等。诸菩萨歌颂赞佛。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希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尔时弥勒菩萨起立,以偈赞佛。先赞佛希有,寿命无量。继赞诸菩萨闻法得益。文义明显易解。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