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P6

  ..续本文上一页银轮王管三部洲,东西南;铜轮王管二部洲;铁轮王只管我们南瞻部洲。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 唯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 有能敬信者」

  尔时佛止舍利弗曰,不可宣说此法,此法甚深,恐令人天惊疑。舍利弗再度恳请曰,今此众中,有利智者,能明了佛所说义。并以偈重颂恳请之意。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 闻必不敬信」

  佛复止之,谓增上慢人,以疑而不信故,将坠于大坑。增上慢人,如五千退席者是。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 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 唯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 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 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 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 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 唯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 则生大欢喜」

  舍利弗再三恳请。我等比,比者比类也,党类也。我等已曾世世受佛教化。可见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是化身佛示现。《梵网经》云,我来此娑婆世界八千返。

  安隐者涅槃也,有时亦作安乐义。《大方广三戒经》及《大宝积经》有云:「云何安隐?谓无分别。」

  心无分别,则无贪瞋痴;无三毒,则不造诸恶业;无恶业因缘,则不堕诸恶道,不受诸苦。故安隐有安乐义。安隐,又名谓解脱。若不起分别心就解脱,不起贪瞋痴就解脱,不造诸恶业是解脱。长夜安隐,长夜形容六道轮回,冥冥犹如暗夜谓长夜,暗夜无期谓长夜。我们皆在长夜之中不见光明。

  偈颂义如长行,不另释。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三请方说,示法甚深,不得轻易便说。欲说此法,五千退席,以此五千人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故。以五千在座,所以如来止之不说。今五千退席,如来默然而不制止。

  《法华文句》谓,「谛听」是闻慧,「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慧。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我今此众,无复枝叶。枝叶者,末流之属,不堪器用,疏于根本。贞实者,贞诚真实之弟子。增上慢人既退,不虞有谤法之者。勉舍利弗善听,当为汝说。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此第一义法实相法,诸佛如来不是经常说,时机因缘到了才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八年,方说《法华》。

  如优昙钵华,是莲华之一种,三千年才出一次,出此华时出金轮圣王。

  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之不虚。佛得无分别智,即能分别一切法。犹如得于一水,一水即能分别万波;虽起万波,万波犹是一水。故佛之所说,言不虚妄。此是表示,佛以实智,而起权智。实智者唯一佛乘,起于权智而说三乘。乘虽有三,其实唯一。故说三乘法,亦不异真实。不过三乘为显,一乘真实为隐,隐者难知,故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

  佛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所演说者,诸法相也。是法非思量分别能解者,实相无相也。诸法实相,唯有诸佛乃能知之。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者,佛唯为宣说实相法出现于世也。为明实相出现于世者,即为度一切众生皆成佛,而出现于世。

  当知诸法实相无相,取相之人不得真实,佛斥之如狗逐块。智者不取于相,方能如如不动。

  实相无相,无形无相,无内无外,不可分别,故曰一。实相无不相,横遍竖穷,广博包遍,故曰大。为度迷闷众生,诸佛出现于世,故曰事。众生皆有佛性,是谓因。众生若无佛性,便不能成佛。犹如矿中若无金性,便不能出金。佛力化导,是为缘。若无佛力化导,众生不能自然成佛。例如矿中虽有金性,若不加人工冶炼,矿石不能自然成金。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

  至于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注疏家解释多有不同。今依《法华文句》,大略解释于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佛之知见?在心曰知,在眼曰见。佛彻证诸法实相,故佛之知见,在于诸法实相。亦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于诸法实相。实相无相,则佛知见,诸法无量即空;实相无不相,则佛知见,实相空即无量。如是知者,乃佛的一切种智,有别于二乘的一切智,及菩萨的道种智;如是见者,唯有佛眼,有别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以不共二智的一切种智知,名为佛知;以不共四眼的佛眼见,名为佛见。欲令众生证一切种智及佛眼故,乃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以开示悟入之方便,令众生证得实相。

  若约三乘论开示悟入:开者,开佛知见于实相法,此实相即众生之法身佛性。示者,示三乘同有法身佛性,皆当成佛,不可保守不进,不求无上佛道。悟者,虽三乘同有法身佛性,而二乘不知,示其令悟。入者,虽知而不得不退,故令入不退。

  若约菩萨言:开者,开佛知见于实相法。示者,示令诸菩萨有疑者,知如实修行。悟者,未发菩提心者,令悟实相发菩提心。入者,已发菩提心者,令入于实相。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使得清净,乃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实相无相,离诸杂染,故曰清净。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菩萨化众续佛慧命,是成佛因地,所以佛但教化菩萨。二乘自度,不度众生,不能承担如来家业,为佛所不许,所以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者,诸有所作,常为一佛乘也。故唯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众生。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诸佛以明实相法出现于世,故但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者,为是余乘非实相故。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亦但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

  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者,唯有圆教一乘,无有藏通别等三乘。因为菩萨犹是对二乘而立,非圆教一乘,故简别之。换句话说,佛教菩萨,非是令住菩萨地,而是教令成佛也。于一乘中,一切乘唯是一乘,犹大波小波,唯是一水。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亦是以一佛乘为众生说法。众生从佛闻法,皆得一切种智。得一切种智,即是成佛。

  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即是诸法实相。一佛乘者,即是实相。

  舍利弗!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但教化菩萨,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完成一大事因缘。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令成就佛道。

  诵经至此,可以知道,佛之悲愿唯令众生成佛,不以余乘度众生。以余乘非是波罗蜜故。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着。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佛告舍利弗,我亦如是,唯为众生演说一佛乘法。

  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着。五乘众生,各各有其根性欲。过去者为根,现在者为欲,通于未来者是性。深心所着,即其欲也。

  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所说者,乃诸法也。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者,乃实相也。诸佛所说,无非诸法实相。

  十方世界唯是一真法界,故唯一佛乘。佛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此表示十方诸佛唯以一乘法教化众生,何故复说三乘法呢?原来诸佛因为五浊恶世中,众生根性欲俱劣,故开方便门宣三乘法。虽说三乘法,然唯显真实义。

  五浊者,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于五浊中,劫浊是其总,余四是其别,故文中仅释劫浊。

  劫浊者,摧年减寿,余四浊交集,于四浊上立劫浊之假…

《妙法莲华经讲记 卷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