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莲华世界诗白话浅译▪P4

  ..续本文上一页知犹堕甑,百年唯此可书绅。

  岩间静寄蒲团夜,松下聊供茗碗春。闭户不忘常忆佛,愿常终似影随身。

  △平日丛林见祖师,还如忆佛在今时。但安谷底三椽地,不挂胸中一缕丝。

  幽径落花浮涧水,小窗斜日下松枝。寂然真境知谁见,唯佛尝多入梦思。

  △早寻史汉学为文,自许平生在博闻。弃置寸阴随逝水,思量于我竟浮云。

  闲中自识藏身稳,胜处谁知忆佛勤。沈谢曹刘今底处,草莱三尺但荒坟。

  △我欲今身见佛来,佛今于我岂悠哉。但能一念心无倦,不假三祇眼便开。

  紫燕黄鹂啼妙旨,清溪白石示珍台。要知成现还家路,谁道无人为挽回。

  △名利毛绳截骨仇,漆园犹自比蜗牛。浮生最是无双处,忆佛须知第一筹。

  母子但能同室住,风尘安用远方游。前程罢问从今始,纸帐蒲团稳坐休。

  △多年逃逝鬓如丝,忆佛难忘十二时。咄咄自嗟为荡子,几番花落路傍枝。

  △自怜忆佛暮年深,除佛无能写我心。谁道万金为客好,终非一饭在家村。

  怀西方诗一首

  宋北山

  已知今是昔何非,深掩柴门到落晖。竹尾轻摇新月上,帘腰半卷宿云归。

  山林气味盈怀抱,松柏香烟满布衣。一片蒲团常宴坐,寸心西趁落霞飞。

  怀净土九首

  元中峰

  朝参暮礼效精勤,金沼莲胎入梦频。粉骨碎身千万劫,末应容易报慈亲。

  六时叩问黄金父,赤子飘零几日归。话到轮回无尽处,相看不觉泪沾衣。

  兄呼弟应念弥陀,要与浑家出爱河。办得此心常与么,直教佛不奈伊何。

  昔有士夫吴子才,扣棺日日唤归来。虽然迹未离三界,已送神栖白蕅胎。

  船上西来忆故乡,四华池上晚风凉。飘零不柰归心切,一片轻帆挂夕阳。

  念佛须期念到头,到头和念一齐收。娑婆苦海风涛静,稳泛乐邦红蕅舟。

  要结莲华会上缘,是非人我尽倾捐。无时不作难遭想,欢喜同登解脱船。

  为存爱见起贪嗔,埋没黄金丈六身。今日幸然归净社,不应仍旧惹风尘。

  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

  怀安养八首

  元日观

  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小小莲华开,永超生死窟。

  梦中哭向老金仙,愿赐冥熏助著鞭。金沼莲华无数有,定生一朵免垂涎。

  闻道西方事宛然,此行须藉好因缘。磨教一念明如镜,不怕弥陀不现前。

  长把身心看夕阳,夕阳收处蕅华香。水禽风树知予意,惆怅人间梦未忘。

  三十六策走为上,一二万卷死为期。浮世光阴能几在,晚香烧罢忆金池。

  直上高楼望故乡,金乌落处旧云苍。悬知父母哀怜久,肠断飘萍在远方。

  生死循环那可逃,此心未了漫徒劳。如今不做轮回梦,只走人间这一遭。

  生人要结死人缘,活者须参亡者禅。莫把泥团穿一串,黑糊涂地入黄泉。

  净土诗一首

  落日西方散紫霞,心池澄净现莲华。抬头便是家乡路,不信生疑隔海涯。

  怀净土五首

  明楚石

  △日夜思归未得归,天涯客子梦魂飞。觉来何处雁声过,望断故乡书信稀。

  几度开窗看落月,一生倚槛送斜晖。黄金沼内如船蕅,想见华开数十围。

  △曾闻白鹤是仙禽,日日飞来送好音。便欲寄书诸善友,定应知我一生心。

  长思乐土终归去,肯执莲台远访临。百岁真成弹指顷,娑婆只恐世缘深。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柰鼓逢逢。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莫将胎狱比华池,早向池中占一枝。却坐大华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门妙总持。般若台前定回日,令人长忆雁门师。

  净土诗四首

  明笑岩

  莲土医王妙药多,而今尽付在娑婆。昨宵亲入病夫口,受用如何说似他。

  欲作西方极乐人,如遭大病才将好。缘思伎俩不能生,称体莲华香杲杲。

  竭诚一念力全提,似梦全身堕水泥。拽开念头忙眨眼,桃花笑入武陵溪。

  红轮没处是吾家,只恐当机一念差。导者未来忘去著,乾坤是个黑莲华。

  怀净土一首

  明古溪

  自南自北走风尘,回首西方入梦频。念佛每依芳草渡,归心常到蕅华滨。

  可怜杜宇千声切,怎似弥陀一句亲。不学沩山行异类,宁栖净土且为民。

  净土诗

  追思父母未生前,痛彻心头得几年。面目昨来遭毒手,一腔热血葬青莲。

  净土诗

  明专愚

  贫室多为儿女苦,家饶又虑子孙稀。道人饭罢无余事,西望白云片片飞。

  净土诗

  明晦夫

  楼阁重重鹦鹉洲,几人到此自悠悠。清江一曲离情调,汝若无心我也休。

  净土诗

  明丁莲侣

  千劫升沉事可嗟,须弥散骨乱如麻。于今自觉知惭愧,泪眼晨昏只忆家。

  净土诗二首

  明沈朗倩

  莲华不裹六尘胎,日月笼中自翦裁。拌此一堆穷骨子,这场春梦要亲推。

  放步须寻百尺竿,男儿特地斩楼阑。等闲蹋遍唯心土,未许华前立马看。

  执持名号第五

  执持名号,本是从一心不乱中出,此并非是容易之事。子思的择善固执,颜回之拳拳服膺,虞舜的允执厥中,皆是说要执持也。三个月能够不违背于仁,而后才可以说是服膺于心。惟其精纯惟其专一,然后才可以称其为允执。所以执持名号,不同于其他的少善根福德因缘。这实在是因为往生西方乃是自心上之事,而福德因缘犹有些是在事相上做的,是故两者相去甚为悬殊遥远。

  所以《观无量寿佛经》云:“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古代的大德所谓的一心既然明朗,过去积集的虚妄顿时空去,比喻就如同一千年以来黑闇的屋室,只要一盏灯便能顿时照亮,此乃是理执持之功效也。然而人们不可以自己认为自心的理性尚未明了,纵使是事持也没有利益。虽然只是事持,而执持佛号者也是自心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只要专精纯一地念去,自然也有开悟之日。

  孔子言:“因无知受困而后学习之,等到他能够通达时,其知则是同一也。”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皆落在一个知上。至于受困而学习之人,则不说他有知,则其本来胸中之不明了则便可想而知。既然称其为困,则其学习时的散乱昏沉、无可奈何的情况,便可以想见。然而等到他知之,则便是同样具有大圆镜智了。

  昔日佛陀在世之时,有一位老人祈求能够出家修行,舍利弗等诸大弟子,都不肯剃度之,说他许多劫以来都没有善根。释迦牟尼佛言:“此人无量劫以前,曾为砍木捡柴之人,因为被猛虎逼急了,心大恐怖而爬上树木,于是急称南无佛。以此念佛的善根,如今得以遇到我,而证得阿罗汉果。”以散乱心念佛一句,尚且经过长远劫而不磨灭。更何况是专一志向持佛名号者,岂有不往生极乐世界的呢?

  念佛偈一首

  唐白香山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

  一医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

  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怀净土七首

  宋北山

  西望乐邦云杳隔,一钩新月湾湾白。意欲往生何计策,弥陀一念声千百。

  文墨尖新无处用,已将名利浑如梦。一串数珠随手弄,唯闻念佛心欢勇。

  览遍经文与律仪,频频唯劝念阿弥。一声消尽千生业,何况唠唠久诵持。

  纷纷世态尽空华,讲外无余挂齿牙。一串数珠新换线,阿弥陀佛做怨家。

  菊脑姜芽一饭余,其他安敢费工夫。从今十指无闲暇,且尽平生弄数珠。

  唯将焚诵足平生,夜夜唠唠一二更。只影自怜尘世外,风前月下恣经行。

  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向。念佛一声分一镪,一声一佛虚空上。

  净土诗二首

  明一元

  西方极乐众称尊,普劝诸人入此门。有口不须闲讲论,单提佛号度朝昏。

  西方弘誓广流通,一句弥陀好用功。历历分明无闲断,声声唤醒主人翁。

  念佛偈一首

  宋古音

  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

  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

  净土诗三首

  元中峰

  一串数珠乌律律,百千诸佛影团团。循环净念常相继,放去拈来总一般。

  现成公案绝商量,晓磬频敲蜡炬长。昼夜六时声不断,满门风递白莲香。

  心中有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华开赤白闲青黄。

  念佛诗八首

  元优昙

  弥陀教我念弥陀,我又如何离得他,我不识他他是我,相逢觌面笑呵呵。

  一句弥陀容易持,朝昏记念勿相离。念来念去心花绽,便是弥陀出世时。

  自性弥陀见也么,问他面目是如何。只知开口茫茫念,言下谁知磋过多。

  自家一个弥陀佛,不假修持已现成。莫谓目前全不见,一声唤著一声应。

  我念弥陀不暂离,一阿弥了又阿弥。阿弥自唤阿弥问,汝是阿弥我是谁。

  我念阿弥不在声,高山流水是知音。更深人静月明夜,广舌宣流白蕅馨。

  声声念佛意何长,恰似娇儿唤阿娘。直得一声相应处,天真母子喜非常。

  好将金字寄金莲,一句弥陀猛著鞭。从头扬下闲家具,车轴华中占一单。

  怀净土二首

  明楚石

  △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

  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母子会相遭。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闲中独坐面西方,手把轮珠念不忘。佛号能令心地净,舌根便作蕅华香。

  晖晖日到衔山处,闪闪金浮满室光。此境此时无别想,许君亲见鼓音王。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

  明莲池

  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自从蓦直西方去,…

《莲华世界诗白话浅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