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探究 上册▪P14

  ..续本文上一页净土世界显然是有别于我们这个浊恶凡圣同居世界的另一类福慧深厚众生,与现在佛出世度化因缘共业成熟所形成的另一层次有形相的凡圣同居世界。只不过那个世界现在有佛出世,说法教化,我们这个世界的佛陀度化因缘已经结束。

  由此经证可知,极乐世界的天人众生,身上会放光明,换一个角度来看,乃是另一个层次的天界众生果报所招感。何以见得呢?

  以业力的观点来说,净土众生,在尚未了脱生死前,都会和我们地球众生一样,在分段生死的受生中。但因与地球众生业力不同,受生的方式不一样。如释净土群疑论卷六说:「彼土菩萨八地已上,一向是于变易生死。七地已还,初果已上,或是分段,或是变易。直往三贤及十信等,皆唯分段,然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关于净土众生为什么会有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以及如何修成寿命自在等问题,在十五愿中会有说明。)

  既然有一期一期、一生一生的分段生死,为何又说寿命无量无边呢?这是指净土众生在一段生命结束后,因业力所感,仍然不断的化生在净土世界的各处受生,或者化生在净土的欲界天受生,或者化生在净土的色界天受生、长大、闻法、修行,直至成佛,所以说一生净土,寿命便会无量无边。

  如观无量寿佛经说,往生净土的众生,都生在黄金地上的七宝池内莲花中化生长大,这便是介绍了净土欲界的地居众生的生存情形。经上又说,在众宝庄严的极乐世界中的一一界上,又有五百亿宝楼;在直耸虚空的楼阁当中,有无量诸天显现......,此即说明了净土欲界天及色界天的空居众生居住之处。

  2、净土诸天为何依「空」而住?

  大阿弥陀经卷下提到:「他方秽土世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皆依须弥山而住,而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么在净土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依何而住?」前愿已说过,须弥山是因淫界、瞋界、痴界、杀界......等众生业行而感报,净土众生没有贪、瞋、痴、杀、盗、淫、妄等业行,自然不会感报须弥山的存在。极乐净土的四天王天、忉利天和第三炎摩天一样皆是依「空」而住。可见净土空居天的每一个天人,所修所行,至少皆已超过四天王天众及忉利天众的业行,才能和焰摩天一样的依「空」而住。并且净土众生在佛力的加被、教化下,其功德力量,远远超过三界中焰摩天界的功德善因,每一个天人心地,皆具有与般若「空性」相应的修因,而形成另一层共业因缘感报的天界世界。其业行果报绝不同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污浊之业。」故经上说:「诸佛世界,不可思议,行业果报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这也是为什么净土经典中一再强调极乐世界所显现的业力与因果,与我们这个世界所显现的三界受报情形不一样的原因之一。既然与秽土世界三界天人果报不一样,自然不能以我们这个三界天人众生的业力行为来看极乐净土的天界众生业力果报。但我们可以从秽土世界三界天人的化身呈现光明之相的福德因缘来窥倪净土天人众生的色身,为什么会显现黄金色的光彩问题,有所了解。

  3、欲界四天天王的业因

  如楞严经卷七以禅修的角度来说明人道众生上升欲界天的层次,乃是依在修定中将淫爱心、欲尘心淡薄程度的深浅而分高低。经中说,若是人间修行者,虽然尚未在禅定中降伏淫欲心,已经没有邪淫行为,仍有夫妻正淫行为,但是欲心已受修定的净化,对淫事不是很有兴趣,在正淫中也不会冲动放纵,就在爱水受到修定的净化后,内心愈趋澄净莹洁,光明显相。此人命终之后,必然超脱欲界地居众生的五欲业网,上升欲界天的第一层天——四天王天。

  这只是以禅修的角度来看,若是人间众生,以向善心、清净心,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临死之前,此向善心,清净心、皈依心,仍不改、不悔、不疑、不退。死后亦可上生四天王天,获得威德庄严的光明身相,受乐自在,这是依福德心、向佛心等而形成的另一种生天的业因。其他上升欲界天的层次亦依众生福德心,清净心、光明心的深浅而分生天界的高低。(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二)

  4、欲界忉利天的业因

  倘若人间的修行者,在修定的过程中,不但已经降伏邪淫之心,而且对夫妻的正淫行为,也因为禅修的净化,而变得缺乏兴趣,其淫欲爱念之心,已经比世俗人微薄了许多,纵然在独自静居修行时,尚有微薄淫心、欲尘心生起,但是已能自我节制、净化。此人命终之后,必然上生欲界天的第二天忉利天,获得光明庄严的黄金色天身。

  上升四天王天与忉利天的修行者,虽然已经超越凡夫境界,因内心尚未离欲,所以居住之处尚未完全超离六道中欲界业网控制范围,在须弥山腰及须弥山顶居住,称为地居天,而且此二天的淫欲行为,与人间相同,只不过在微薄的淫念中,就能满足夫妻的房事。

  5、净土天人身相光明不同于三界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原因

  (1)从往生的方法来看

  在净土经典上,常常比喻生在净土边地的众生——地居天人住处,于五百岁的受生中,与忉利天人享乐情形一样。又说极乐天人的业行与六道轮回的三界天人业行不一样。虽然同受天身——光明庄严的身相,也就是真金色身,但是身相的光明、庄严、清净、形貌等显相,因业力不同,自然显相也不一样。此点我们从净土众生的业行及往生众生的业因即可得知:

  净土经典一再强调,欲求往生净土的众生,一定要「断爱欲,斋戒清净」,才能获得「一心不乱」的定境,与净土世界众生的清净光明业行相应。如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下述及:「念佛者虽不能去家弃欲,有空闲时,应当自端心意,念身作善,专精行道......,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念家事,莫与妇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于爱欲,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阿弥陀佛国。如果能在一日一夜念佛精进中自己清清楚楚,心不昏沈,达到完全没有爱欲之心,完全进入一心念佛的静定中,命终决定往生极乐国。」

  但是要能在一日一夜中完全不昏沉、不颠倒、头脑清晰觉照,自觉自知没有爱欲的心念生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若不是在平素时,即朝淡薄爱欲,斋戒清净的方向努力,又怎能达到「一日一夜」一心清净,没有爱欲的定境呢?

  (2)从净土天人的业行来看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一说:「净土众生,皆心洁净,无所贪慕,终无有淫泆瞋怒之心,愚痴之态,无有邪心念妇女之意。」

  由以上两点,证明净土虽有四天王天、忉利天,但是净土天众因为没有爱欲之念与行为,所以与娑婆三界天人的受报情形绝对不一样,所获得光明身相,远比娑婆欲界天身更清净、更光明、更庄严。诚如无量寿经卷下所说:「一国帝王,虽处人中尊贵,形色端正之身,比之转轮圣王,甚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亿倍不相类也。设第六天王,比无量寿佛国菩萨、声闻、光颜容色,不相及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也说:「忉利天帝释对他化自在天,所有威势,悉皆不现,又他化自在天等,及色、无色界一切威势,对无量寿如来极乐国,悉皆不现,如是彼土,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以上述情形来看,可见极乐天人身相庄严光明的显相——身真金色相,最低的程度,也比娑婆欲界的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的天身清净、光明、庄严,乃至须焰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的天身光明之相,也不能与净土中福慧深厚的众生之光明身相相比,因娑婆欲界天的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仍然没有完全脱离「欲贪行为」的范围。所以其色身光明显相,不能与断除爱欲,勤修定慧功德资粮的净土天人身相光明相媲美。

  6、欲界须焰摩天的业因

  (1)此天已远离我们的太阳系

  欲生焰摩天的人间修行者,已经能做到「逢欲暂交,去无思忆」的境界。对爱欲行为,纵然偶有行事,但淫欲心非常淡薄,事过之后,因为经常保持禅修的状态,也不会去追溯忆念。并且一向专意禅修,「于人间世,动少静多」,不仅爱欲微薄,同时对于世事亦看淡、放下,喜欢独居静修。远离愦闹。此人命终之后,定然超脱欲界地居众生业力牵制范围,上生天界,安住虚空之中「日月光明照耀不及之处」。可见焰摩天的世界已经远离我们的太阳系,其天人业力、心力已不是属于太阳星系的众生世界业力、引力控制范围。并且由此天一昼一夜,为人间二百年得知,第三天的天人世界已经深入外太空中,非现代科学光年时间所能测知的处所。

  前二天的居处尚为日月光明照耀所及之处,天身光明与日月光明互相辉映。而此第三天天身的光明,已为日月之光所不及,而且胜过日月之光,既然为日月之光所不及,当然天界时间,不会像我们因日月光的照射,与地球自转关系,而形成昼夜之分。其天人的化身相,因在一心修定,欲心淡薄下,而呈现比前二天还要庄严、清净、光明的黄金色莹洁的身相。

  (2)净土天身非娑婆欲界天身能比

  反观极乐世界的天众居处,依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说:「彼佛国土,无其黑暗,无其星曜,无其日月,无其昼夜,无其取舍,无其分别,纯一无杂,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以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的经文,及彼世界经过十万亿个有诸佛出世的世界来看,极乐世界当然远离我们的太阳系,甚至远离我们的银河系,已非尖端科学仪器所能探测的范围。因远离我们的太阳系......,当然彼世界中(没有星曜、日月、昼夜之分。因为脱离星曜、日月、昼夜运转范围,故无四季春秋冬夏之分。)

  既然极乐世界不属于我们欲界天的业轨范围(净土众生没有爱欲心念),当然彼世界天人的色身所呈现的光明化身相,不同我们欲界天的天身显相能比。净土之所以称彼土众生为天人,因「天」代表光明、福德…

《净土探究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探究 下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