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就是说明五眼名称及其功用的。凡夫的眼睛称为「肉眼」,只能看到有限的范围,稍微隔着一张薄薄的纸,就无法看透过去,因此是有障碍的;天人的眼睛叫「天眼」,跟肉眼比起来,已经大不相同,不会被任何东西所遮盖,是无所障碍的,不用说这讲堂的一切都能看得见,就算是隔着一道厚厚的高墙,或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通达无碍的,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六通之一的天眼通、千里眼。不只是天人能有「天眼」,用功修行的人也是可以证得的,所以说「天眼」是由福业或定力得来的。一个具有「法眼」的人,对世间一切法的差别相都能观察,并能分别得很清楚,说详细一点,就是能通达一切众生的因因果果,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时机,以种种法门去化度众生,这是菩萨境界,也可以说是「菩萨眼」。「慧眼」是二乘人(阿罗汉)的境界,能通达「诸法无我空性」的道理,但是对于一切法的差别相,却看不见。修持必须到达真正的境界,才能得到「慧眼」与「法眼」的效果。「佛眼」是最高的境界,就像一千个太阳,能观照一千个世界,虽说观照的世界不同,但是是从同一个光体照出来的,所以叫做「体还同」。世间一切法,虽然体性都是同样的,但是在众生的眼中却是各种不同的形式,唯有觉悟的佛陀,以佛眼观照,对一切法相同的体性,看得清清楚楚,观察入微。由此证明「佛眼」是无所不照,无所不知的。从凡夫的「肉眼」到最后的「佛眼」,必须靠着一步一步的修持,才能慢慢达到最高的境界。为什么在这里要讲五眼呢?大家应该了解,五眼是佛眼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以最高的佛眼观察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到离开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个西方极乐世界,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所以佛告诉我们,他是以佛眼亲自所见,看得清清楚楚,是不会骗我们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清净不可思议的国土,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功德所建立的。
「是利」:利,可作为「便利」与「利益」两种解释。念佛有什么便利呢?学佛修行,研究佛法、研究教理,就要阅读大藏经,老实说,缺乏国学基础,没有高深的佛学程度,根本看不懂大藏经,岂不是学佛很难,当然就不便利。再说参禅、打坐,修禅宗,盲修瞎练也不成,首先要有个安静的环境,也需要善知识的开导,否则走火入魔,是很危险的。想修密、持咒,必须经过上师的灌顶、传法,才能依法修持,上师是可遇而不可求,修密,真是谈何容易呀!所以说,修其他法门,不管在时间或环境,或是个人的根机,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没有那么便利,唯有修净土宗,念佛法门,对于「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只要深信切愿,不管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环境,随时都可念佛,一旦往生西方,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永不退转,那不是很便利,很稳当吗?
谈到利益,可分自利与利他;自己一心精进念佛,念到了家,工夫完成,心佛打成一片,将来一定能往生西方净土,就是获得自利。既往生极乐国土,再发愿广度众生,乘愿再来,这就属利他。释迦牟尼佛看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所说的念佛法门,能够自利利他,利益实在是太大了。因此现在就恳恳切切地告诉大家这个修持的法门。
「若有众生」:若,是假定的,不是肯定的。各人的法缘不尽相同,所有的人不一定都肯念佛。听了我把亲自所见这个念佛法门的利益讲出来以后,假使有爱念佛的,就要即刻发愿念佛,别以为这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专利,自己还年轻力壮,何必急着念佛呢!要知道,人生无常,一口气不来,说走就走。正所谓阎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四更。因此应当随时至诚恳切的发愿,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发愿力行,将来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
三、流通分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佛又叫舍利弗道:「舍利弗!像我现在把所见到的利益,把阿弥陀佛所说修持净土法门讲出来,而且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是因为他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不是一般人的思想所能想象的,也不是一般的言论所能说明的。」
「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思,思想,精神方面的;, 议,议论,口头方面的。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所达到的境界,他一切的一切,绝对不是普通人的思想,可以去想象及推测的,也不可用一般的言论,所能议论或说明的,所以说是不可思议的。
讲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以上已经讲了很多,现在再扼要地复习几点:
一、阿弥陀佛本身的「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的光明,时时照耀十方世界所有念佛的众生,只要众生能至诚念佛,即能与阿弥陀佛光光相应,就好象他有一个广播电台在广播,我们这里把收音机打开,电波接上,就能够听到那里的广播。正所谓感应道交。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就一定能获得阿弥陀佛的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的功德力量,当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够想象得到的,是不可思、不可议的。
二、由于阿弥陀佛的智慧、愿力与神通妙用,在极乐国土变化而成的殊胜境界:一切的水鸟、树林、罗网,都能演说妙法,甚至连流水声、风吹声,除了演奏音乐以外,也都在讲经说法,使得因念佛而往生的众生,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道心。这又是另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三、往生西方的众生,在那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们现在肚子饿了,要买食物,煮东西;想要穿得雅观一点,就要买衣服,做衣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什么都不需要,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立刻披在身上,一切受用自然具足,不必想方设法地去争取。
四、阿弥陀佛本身发出无量的光明、具足无量长的寿命。每个生到西方去的众生,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具有种种相好,寿命无量。岂不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五、生到西方极乐国土,立刻就跟大菩萨、大阿罗汉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在那么好的环境中,一起修学,永不退转,一直到成佛。这又是何等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
总而言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都是那样的不可思议!那种胜境,绝不可以用我们凡夫的心理来思量、测度,也不可用我们普通的知识来讨论的!因此,释迦世尊不禁对阿弥陀佛生起敬仰赞美之心,赞叹阿弥陀佛这种伟大的、不可思议功德的大利益,进而把亲自看得清清楚楚的事实告诉大家,并劝大家要发心、发愿,共往极乐净土!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更举出十方世界中的诸佛,也异口同声地赞叹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的事实。
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东方的阿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等五尊佛作为代表,还有数也数不清的佛,都在他们自己的佛国里,现出又广大又宽阔的舌相来,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遮盖起来,并诚诚实实地宣说着:「你们众生,应该相信,应该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对于一切众生有莫大的功德,这部经是十方诸佛,所保护、所惦念的!」
这部《佛说阿弥陀经》,是属于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一部经,没有人请问,自己说出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殊胜境界,恐怕有人怀疑,不肯相信,以为是释迦牟尼佛自说自话。释迦世尊为了证明他所说的,都是「真实不虚」,特地请出十方世界无量诸佛,选些代表来作证,证明他所说的话不是乱说,而是有证据的。首先举出东方的阿鞞佛等诸佛来加以说明。
在《佛说阿弥陀经》梵文原本,提出十方世界。我们所讲的这部经,是依据最流行的版本: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部经里面只提出六方佛,因为罗什法师了解中国人爱简略,所以翻译时省略了四方,只翻了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而省掉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说实在的,讲到四方,已经包括了四维。玄奘大师的《弥陀经》译本里,就保留了原来的十方佛。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功德太大,教化众生念佛往生西方,不可思议的功德,不是释尊一人称赞,十方诸佛都在赞叹。现在来介绍东方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佛名。
一、阿鞞佛:阿鞞,是印度语,译为中文是「不动」。世间一切都是生灭法,也就是无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有灭、有去、有来的动相。唯有佛已经证到无漏圣果,他的法身再也没有生灭来去,是常住不动的。东方的这尊阿鞞佛就称为「不动佛」。他的世界,叫做「欢喜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意义差不多,不过那个世界的人虽已断了淫欲,仍有男女的形相,所以不及西方极乐世界来得清净。
学佛的目的是「不动」,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回事。谈到「不动」这两个字,使我想起一个「八风吹不动」的公案,可以看出人生是如何的「动」,顺便讲给大家听听。
宋朝时,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佛印禅师,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是方外之交,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那时,苏东坡在江北瓜州做官,与金山寺只隔了一条江,彼此往来只要坐船,一会儿就可以到达了。
有一天,苏东坡灵感一来,作了一首偈语:「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稽首是顶礼、拜,天中天是指佛,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的慈光,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我们要虔诚地顶礼他。佛的修持已经达到最高的境界,就算是有八种境界风吹过来,他还是端端正正地坐在紫色的金莲花台上,一点也不会被动摇。这首偈表面在赞佛,实际上苏东坡是藉以说明自己的修持功夫到家。他认为这首赞佛偈,写得非常成功,就派书僮过江送给金山寺佛印禅师,请禅师品一品,一心一意希望禅师赞叹几句。谁知佛印禅师一看,竟批了两个字要书僮拿…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