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南亭老和尚)▪P17

  ..续本文上一页常常引用师子的名字,如师子宝座啦,师子吼啦,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师子比老虎还要雄猛,在兽群中俨然称王,游行无畏。有时候震威一吼,百兽皆惶怖俯伏而不敢走动。诸佛世尊,福慧双足,大慈大悲,在人天道中最尊最上。他说出来的道理,能破除天上人间众生的贪瞋痴爱,能破斥外道邪魔不正确的谬误而使他们佩服、震惊。所以佛世尊说法如狮子吼。他说法的宝座,叫狮子座。师子佛的得名,也就在这里。

  名闻佛者,名者名誉,闻者为一切人所听到,名誉为人们的第二生命,是好人没有不爱惜名誉的,因爱惜名誉而努力于建功立业,因于社会有了功劳,他的名称也就传闻于外。如当今的总统,虽然没有和他见过面,那怕是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诸佛出世,说法度众生,天上人间,没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叫名闻佛。

  名光佛者,这位佛世尊的名称,如太阳和月亮的光一样,普天之下,没有不受到他照烛而蒙其恩惠的,所以叫名光佛。

  达摩佛者,达摩是印度的话,译成国语,为方法的法。也就是修学佛法有一定的方法。这位佛世尊,既然以这方法,自己修行成了佛;又将这方法说给众生听,使众生也一一成佛,所以叫达摩佛。

  法幢佛者,幢在前面已经讲过,也就是高而且大的一根石柱子,这是佛法的标帜,有高显的意思。佛法高显,为人天之所宗仰,邪魔外道望而折伏,所以叫法幢佛。

  持法佛者,持是执持的持,法是佛法的法。佛法不堕有无二边,善持中道,诸佛持此中道妙理,来化导众生,所以叫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者,这是结束的话,都如师子佛这一类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数之多。经上又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思,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经文,前面已一再讲过,现在不再重复了。弥陀经上又说: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

  娑婆世界之上方的世界,名上方世界。梵音佛者,梵是清净的意思,佛的音声是清净的,所以叫梵音佛。音声的清净与不清净,有什么标准呢?这在佛教里,认为人天小乘的法,是不澈底的,不澈底就是杂有染污。唯有成佛的方法叫一乘法,是澈底的,是不杂染污的。法华经上说:纯一不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就是这个道理。

  宿王佛者,宿,「宿,音秀。」是天上星宿的宿。月亮不是星宿,他的光亮超过于众星之上,所以为星宿中的王。佛是人间天上的大觉者,而众生都是痴迷的,佛在众生中,等于月亮在众星之上可以称王。古人也曾说过,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是北极星,旧时星象学上说:天上的星都是绕北极星而转动的,北极星的地位是不移动的。比喻诸佛世尊,也是众生修行而成的,所以佛虽在众生之中,而超出众生之上,为一切众生之所归依。等于北极星居众星之中,而为众星之所围绕,所以叫宿王佛。

  香上佛者,香是一种香木,经过燃烧,而发出来的一种气味,是人人之所爱闻的。可是香的种类很多,如寺庙里用以供佛的香,这都是平凡的草木香,不能称为香上。唯有一种栴檀木香,如法华经上说:此香六铢,价值三千大千世界。又说:此香一焚,四十里外,无不闻者。这才是香中最上乘的香。诸佛世尊,经过多劫的修行,成就了戒香、定香、慧香。这戒定慧三种的香。普熏无量世界一切众生,是人天、外道、二乘,所不能及。所以佛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拿香中之香的梅檀香来做比喻,所以叫香上佛。

  香光佛者,香有辟恶,灭秽的作用;光有照破黑暗的功能。以香来比喻诸佛的断德。断者断除,诸佛以戒定的功夫,断除了贪瞋杀盗的罪恶等于香,戒定能断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断德。以光来比喻诸佛的智德。智就是智慧,诸佛以智慧照破了自己和他人的愚痴暗昧等于光,智慧能照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智德。联合这两种功用为他的名字,所以叫香光佛。

  大焰肩佛者,焰肩的两个字,前面已经讲过,这里祇是多了一个大字,所以不再重复的讲述。

  杂色宝华严身佛者:杂色者,红黄蓝白种种的颜色。宝华者,珠宝所结成的华。严者,是庄饰,身就是身体。用许多颜色的珠宝,结成华鬘,装饰在身体上。假如有人有这样的装饰,我们一定说他,是一个有福德的人。譬如富贵家的女太太,手上、耳朵上一定都有很好的装饰品,这个女人当然也是有福气的。华在佛经上是表示因果的因,纯洁而尊重的因,就比如珍宝。此佛在过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六度万行的因华,都是自利利他纯洁而尊贵的。诸佛成佛以后,身上所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是过去六度万行的因华,所感招的福德之果,所以叫杂色宝华严身佛。

  娑罗树王佛者,娑罗,译成国语为坚固。娑罗树本质坚固,冬天不雕,假如拿刀斧把他斫伤了,他还会长好了。枝干很高很大,所以称树王。诸佛世尊,已证法身,任何的声色境界,贪瞋烦恼,都不能动摇他、破坏他,成为人类中的超人,以娑罗树来做比喻,所以叫娑罗树王佛。

  宝华德佛者,佛的德性,犹如珠宝所成之华,庄严美妙,使人爱乐。

  见一切义佛者,一切就是一切诸法,义就是道理。一切诸法,虽然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是决定有一个中心理论。同时诸佛说法,有大小顿渐偏圆的不同,而佛皆能知,所以叫见一切义佛。

  如须弥山佛者。须弥为众山之王。佛的德性超过于一切人,如须弥山之高出于众山之上。

  如像以上这一类的诸佛,有恒河沙数之多,所以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经上说:

  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和前面一样的说法。

  以上将六方诸佛称扬弥陀经的经文讲完了。

  各位听众!我们都知道,民主国家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假如某一国的政府,在服务的成绩上,着实做得好,使民众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满意。那末,这一个政府,不但本国的人民同声称赞,即其他的外国,也都要自动的向他看齐。诸佛的出世,为教化众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祇是一种。在许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释迦世尊演唱阿弥陀经的时候,六方诸佛,都各在本国,出广长舌相,赞扬世尊的这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极方便,极简易,为修行成佛的法门中最便利不过的。这等于政府的为民服务,必须要使民众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声称赞一样。六方诸佛赞扬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讲到这里,可算告一结束了。以下去是解释这部经值得称赞的道理。如经上说: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我们现在讲的是阿弥陀经,可是这部经另外有个名字,叫做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里释迦世尊将六方诸佛赞叹这部经的经过说完了以后,恐怕有人怀疑,这部经有多大的价值,值得六方诸佛异口同音一齐来称赞呢?所以自动的提出这问题来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为什么缘故,这部经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这里译经的人,因为求其简明,所以将「称赞不可思议功德」的八个字略去,仅提出下半个经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而且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是阿弥陀经的前半部,一切诸佛所护念,正是六方诸佛赞扬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义。然则为什么叫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弥陀经上释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里,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种假定的说话,就是说: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里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样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称善者,就是对佛法已经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与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称善。闻,是用耳朵听。是经,就是指的阿弥陀经。受,即是将经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脑筋。持,就是依经上的方法,执持不忘,实地的去行持。所以闻、受、持,这三个字,包括了闻思修三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愿行,三个步骤。及闻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闻经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闻到六方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诸佛所护念的护,就是保护。念,就是不忘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译成国语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为正等。三菩提为正觉,合起来说,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后,就得到这个名字,所以这好象是佛果上,一个最好的官衔。

  连贯起来讲,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听到这经以后,能够受,能够持,以及因听这经而顺便听到诸佛名字的。这许多善男子,善女人,皆应该得到这一切诸佛的保护,并且他们永远不会把你忘记。更进一层的,对于最高目标的无上正等正觉,已经奠定下很坚固的基础,永远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闻此经,以及听到诸佛的名字,就能获得这样大的好处,似乎应当加以说明,不然的话,就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们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么东西去成呢?当然用我们的心去成。所以禅宗里有,即心即佛的说法,净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说法。而且一切众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当作佛。这和孟夫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是一样的理论。可是人人都不否认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间黑屋子里,放了许多好东西,但没有光明,没有方法去搬运出来;保险箱子里,藏了不少珍宝,没有钥匙,也是拿不出来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听佛经你哪里会知道。诸佛是已经成佛的…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