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P17

  ..續本文上一頁常常引用師子的名字,如師子寶座啦,師子吼啦,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師子比老虎還要雄猛,在獸群中俨然稱王,遊行無畏。有時候震威一吼,百獸皆惶怖俯伏而不敢走動。諸佛世尊,福慧雙足,大慈大悲,在人天道中最尊最上。他說出來的道理,能破除天上人間衆生的貪瞋癡愛,能破斥外道邪魔不正確的謬誤而使他們佩服、震驚。所以佛世尊說法如獅子吼。他說法的寶座,叫獅子座。師子佛的得名,也就在這裏。

  名聞佛者,名者名譽,聞者爲一切人所聽到,名譽爲人們的第二生命,是好人沒有不愛惜名譽的,因愛惜名譽而努力于建功立業,因于社會有了功勞,他的名稱也就傳聞于外。如當今的總統,雖然沒有和他見過面,那怕是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諸佛出世,說法度衆生,天上人間,沒有不知道他的,所以叫名聞佛。

  名光佛者,這位佛世尊的名稱,如太陽和月亮的光一樣,普天之下,沒有不受到他照燭而蒙其恩惠的,所以叫名光佛。

  達摩佛者,達摩是印度的話,譯成國語,爲方法的法。也就是修學佛法有一定的方法。這位佛世尊,既然以這方法,自己修行成了佛;又將這方法說給衆生聽,使衆生也一一成佛,所以叫達摩佛。

  法幢佛者,幢在前面已經講過,也就是高而且大的一根石柱子,這是佛法的標幟,有高顯的意思。佛法高顯,爲人天之所宗仰,邪魔外道望而折伏,所以叫法幢佛。

  持法佛者,持是執持的持,法是佛法的法。佛法不墮有無二邊,善持中道,諸佛持此中道妙理,來化導衆生,所以叫持法佛。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者,這是結束的話,都如師子佛這一類的佛世尊,有如恒河沙數之多。經上又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思,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段經文,前面已一再講過,現在不再重複了。彌陀經上又說: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娑婆世界之上方的世界,名上方世界。梵音佛者,梵是清淨的意思,佛的音聲是清淨的,所以叫梵音佛。音聲的清淨與不清淨,有什麼標准呢?這在佛教裏,認爲人天小乘的法,是不澈底的,不澈底就是雜有染汙。唯有成佛的方法叫一乘法,是澈底的,是不雜染汙的。法華經上說:純一不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就是這個道理。

  宿王佛者,宿,「宿,音秀。」是天上星宿的宿。月亮不是星宿,他的光亮超過于衆星之上,所以爲星宿中的王。佛是人間天上的大覺者,而衆生都是癡迷的,佛在衆生中,等于月亮在衆星之上可以稱王。古人也曾說過,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北辰是北極星,舊時星象學上說:天上的星都是繞北極星而轉動的,北極星的地位是不移動的。比喻諸佛世尊,也是衆生修行而成的,所以佛雖在衆生之中,而超出衆生之上,爲一切衆生之所歸依。等于北極星居衆星之中,而爲衆星之所圍繞,所以叫宿王佛。

  香上佛者,香是一種香木,經過燃燒,而發出來的一種氣味,是人人之所愛聞的。可是香的種類很多,如寺廟裏用以供佛的香,這都是平凡的草木香,不能稱爲香上。唯有一種栴檀木香,如法華經上說:此香六铢,價值叁千大千世界。又說:此香一焚,四十裏外,無不聞者。這才是香中最上乘的香。諸佛世尊,經過多劫的修行,成就了戒香、定香、慧香。這戒定慧叁種的香。普熏無量世界一切衆生,是人天、外道、二乘,所不能及。所以佛爲天中之天,聖中之聖,拿香中之香的梅檀香來做比喻,所以叫香上佛。

  香光佛者,香有辟惡,滅穢的作用;光有照破黑暗的功能。以香來比喻諸佛的斷德。斷者斷除,諸佛以戒定的功夫,斷除了貪瞋殺盜的罪惡等于香,戒定能斷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斷德。以光來比喻諸佛的智德。智就是智慧,諸佛以智慧照破了自己和他人的愚癡暗昧等于光,智慧能照的功能,就是德用,所以叫智德。聯合這兩種功用爲他的名字,所以叫香光佛。

  大焰肩佛者,焰肩的兩個字,前面已經講過,這裏祇是多了一個大字,所以不再重複的講述。

  雜色寶華嚴身佛者:雜色者,紅黃藍白種種的顔色。寶華者,珠寶所結成的華。嚴者,是莊飾,身就是身體。用許多顔色的珠寶,結成華鬘,裝飾在身體上。假如有人有這樣的裝飾,我們一定說他,是一個有福德的人。譬如富貴家的女太太,手上、耳朵上一定都有很好的裝飾品,這個女人當然也是有福氣的。華在佛經上是表示因果的因,純潔而尊重的因,就比如珍寶。此佛在過去,生生世世所修的六度萬行的因華,都是自利利他純潔而尊貴的。諸佛成佛以後,身上所有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皆是過去六度萬行的因華,所感招的福德之果,所以叫雜色寶華嚴身佛。

  娑羅樹王佛者,娑羅,譯成國語爲堅固。娑羅樹本質堅固,冬天不雕,假如拿刀斧把他斫傷了,他還會長好了。枝幹很高很大,所以稱樹王。諸佛世尊,已證法身,任何的聲色境界,貪瞋煩惱,都不能動搖他、破壞他,成爲人類中的超人,以娑羅樹來做比喻,所以叫娑羅樹王佛。

  寶華德佛者,佛的德性,猶如珠寶所成之華,莊嚴美妙,使人愛樂。

  見一切義佛者,一切就是一切諸法,義就是道理。一切諸法,雖然形形色色,千差萬別,但是決定有一個中心理論。同時諸佛說法,有大小頓漸偏圓的不同,而佛皆能知,所以叫見一切義佛。

  如須彌山佛者。須彌爲衆山之王。佛的德性超過于一切人,如須彌山之高出于衆山之上。

  如像以上這一類的諸佛,有恒河沙數之多,所以說: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經上說:

  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這和前面一樣的說法。

  以上將六方諸佛稱揚彌陀經的經文講完了。

  各位聽衆!我們都知道,民主國家的政府,是爲人民服務的。假如某一國的政府,在服務的成績上,著實做得好,使民衆在任何一方面都感到滿意。那末,這一個政府,不但本國的人民同聲稱贊,即其他的外國,也都要自動的向他看齊。諸佛的出世,爲教化衆生成佛。可是成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的,而方法又不祇是一種。在許多的方法中,莫如念佛成佛。所以釋迦世尊演唱阿彌陀經的時候,六方諸佛,都各在本國,出廣長舌相,贊揚世尊的這念佛法門。因爲念佛法門,極方便,極簡易,爲修行成佛的法門中最便利不過的。這等于政府的爲民服務,必須要使民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皆得到便利而同聲稱贊一樣。六方諸佛贊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講到這裏,可算告一結束了。以下去是解釋這部經值得稱贊的道理。如經上說:

  舍利弗!于汝意雲何?何故名爲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我們現在講的是阿彌陀經,可是這部經另外有個名字,叫做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裏釋迦世尊將六方諸佛贊歎這部經的經過說完了以後,恐怕有人懷疑,這部經有多大的價值,值得六方諸佛異口同音一齊來稱贊呢?所以自動的提出這問題來召呼舍利弗說:舍利弗!爲什麼緣故,這部經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這裏譯經的人,因爲求其簡明,所以將「稱贊不可思議功德」的八個字略去,僅提出下半個經的名字,而叫他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而且稱贊不可思議功德,是阿彌陀經的前半部,一切諸佛所護念,正是六方諸佛贊揚的部份,既有其名,必有其義。然則爲什麼叫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呢?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爲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這一段經文裏,若有善男子的「若有」,是一種假定的說話,就是說:或者是男子,或者是女人。男子,女人,在佛教裏是平等的,女人肯信佛念佛,照樣可以成佛。男子女人之所以稱善者,就是對佛法已經有了深切的信仰,表示與一般的男子女人不同,所以稱善。聞,是用耳朵聽。是經,就是指的阿彌陀經。受,即是將經的道理,深深的印入腦筋。持,就是依經上的方法,執持不忘,實地的去行持。所以聞、受、持,這叁個字,包括了聞思修叁慧,也就是念佛宗的信願行,叁個步驟。及聞諸佛名者的及,表示不但聞經而能受持,固然很好,以及聞到六方諸佛的名字,也有莫大的利益。一切諸佛所護念的護,就是保護。念,就是不忘記。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譯成國語爲無,耨多羅爲上,叁藐爲正等。叁菩提爲正覺,合起來說,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人能修行成了佛以後,就得到這個名字,所以這好象是佛果上,一個最好的官銜。

  連貫起來講,就是:不管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這經以後,能夠受,能夠持,以及因聽這經而順便聽到諸佛名字的。這許多善男子,善女人,皆應該得到這一切諸佛的保護,並且他們永遠不會把你忘記。更進一層的,對于最高目標的無上正等正覺,已經奠定下很堅固的基礎,永遠不會半途而廢。這就是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一聞此經,以及聽到諸佛的名字,就能獲得這樣大的好處,似乎應當加以說明,不然的話,就祇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我們要知道佛教最高的目的,就是成佛。成佛是用什麼東西去成呢?當然用我們的心去成。所以禅宗裏有,即心即佛的說法,淨土宗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說法。而且一切衆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這和孟夫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爲堯舜,是一樣的理論。可是人人都不否認自己有心,但不知道人人皆可以作佛。等于一間黑屋子裏,放了許多好東西,但沒有光明,沒有方法去搬運出來;保險箱子裏,藏了不少珍寶,沒有鑰匙,也是拿不出來用。人人的心皆可以成佛,不聽佛經你哪裏會知道。諸佛是已經成佛的…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