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正是我們的好榜樣,也是叫人成佛的好證據。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如果聽到經,聞到諸佛的名字,不啻是日月燈光,照破了自心上的黑暗:也等于得到了鑰匙,打開自己的保險箱子,把一顆能成佛的心寶,發現出來了,這是多麼值得歡喜的事啊!佛經、佛名,之所以尊貴者,在此。所以華嚴經上說:甯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願生天中,而不聞佛名。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于此可見得聞佛名,與念佛的價值。而大本彌陀經上說: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更可以見到能聽經,能聞佛名而念佛的人,是有很大的福德、智慧與善根的。所以學佛的人,聽了此經以後,能受能持,以及聽到了諸佛的名字,能虔誠信受,他的心理自然與十方諸佛心心相印,而獲得諸佛之所護念了。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告訴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汝等,就是指定舍利弗及其同門師兄弟的一千二百五十人。皆當,是肯定的教誡,切切不要懷疑。信是信仰。受是受持。我,是釋迦世尊自稱。諸佛,就是六方如恒河沙數的諸佛。
這一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勉勵弟子們的話。意思是說:我因爲深知道男子女人,聽佛經,聞佛名,有這樣的收獲的緣故,所以舍利弗!你,以及你們一班師兄弟們,每一個人對于我,以及六方諸佛所說的話,皆應當信仰,受持,千萬不要有一點懷疑,以致失去了成佛的大利。
我們深深的知道,要走山下路,須問過來人。做父母的做先生的都知道,一個人假如沒有一點學問與技能,將來在社會上怎樣立足,拿什麼來換取衣服飲食呢?所以對于他的子女學生,要苦口婆心的栽培、教訓。釋迦牟尼佛的出世,是要我們成佛,他是由信仰受持,經過了多生多劫,才獲得福德智慧的滿足。所以他也不惜苦口婆心的一再勸導弟子們,要信仰,要受持。子女學生,不聽父母先生的教訓,不肯學好,那是子女學生的自暴自棄。我們如果不聽佛的教誡,也就是辜負釋迦老子的一片婆心了。
各位聽衆!信願行爲生西方淨土的叁個必要條件。我們對于任何一件有利益于自他兩方面的事,如果首先對他懷疑,而沒有堅決的信仰,那末!這一件事,絕對沒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大乘菩薩修行的位次,第一個就是十信位。大小乘各經所告訴我們的一個修證的位次,是信解行證。唯識宗所提取的十一個善法,是以信爲第一。而淨土宗,則更以信爲先決的條件。所以信心是學佛者最重要的一個基礎。信字的價值,在淨土宗把他比如水清珠。水清珠是一顆寶珠,這顆珠子,投到濁水裏,濁水馬上會澄清下來。人們對于佛所指示的修證方法,能夠堅定信仰而不猶豫,那末,你原來那些惡濁不堪的心理,自然澄清下去,而所修的方法也就會增長起來,必定達到你的願望。過去有一位大行和尚,專門崇尚念佛,常以信、憶、稱、敬,四個字教人。他說:信憶二字不離于心;稱敬二字不離于口。往生淨土必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護你、救你。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信憶的憶,是記憶力的憶。信得真切,而領納于心,永不遺忘,就稱爲受。所以上文釋迦世尊說: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是督促我們對于不可思議的念佛往生法門,生起信心來。次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是凡由信而發願,願生彼國的,皆已一一得生。所以釋迦世尊接著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所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不是釋迦世尊說彌陀經而後才有的。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這一法門,早已流布在十方世界。所以釋迦世尊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是過去現在因聞佛說法而發願的。當發願,當,是指當來,當來就是未來。既然有此彌陀經,流布于世,將來必陸陸續續的有人發願往生。發願就是立志,古人說:有志者事竟成。有願必生,這是天然的定律。而且在既然發願以後,就已隨順覺路,所以能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得到不退不轉。順了這覺路一步步走去,則已發願者,已生彼國;今發願者,今生彼國;當發願者當生彼國。總之只要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那就沒有一個不生彼國而白花工夫的。這是釋迦世尊,對我們下的一個千穩萬當的肯定語,也等于給了我們一顆定心丸。也曾有人這樣懷疑過,已生、今生、當生、生西的人當然很多:極樂世界,那有這樣的容量。反過來說:生西方的人,經上雖然說得這樣多,但我們祇是偶爾一見,並不是常有的事。這是懷疑者的眼光太狹,而心理太窄,所見太小而對事理沒有弄清。須知世界無盡,衆生多如微塵,念佛生西者,不祇是我們這一個國土。假如把微塵數中念佛的衆生,統計起來,那就多得不可勝數了。
至于我們眼前所見到念佛的人,能達到生西方效果的,並不常見,那也是事實。這因爲念佛的人,他的心理上是不是,已經澈底的清淨。也就是說,假如他雖然信仰念佛生西,但骨子裏還有許多放不下,拖泥帶水,臨終一念之差,可能爲生西的阻礙。因此念佛者多而生西者少。而經上所說的都是指定有真信切願的人,所以能由信而發願,由發願而實行的人,絕對不會不生西方的。
再說到極樂世界的容量問題,極樂世界的幅員有多大,經上固然沒有明白規定,但我相信總不致于比娑婆世界小。娑婆世界,有百億日月,百億四大部洲,這百億四大部洲,要容量多少人。何況大海能容納百川,並沒有看到海水向外跑;明鏡能含容萬象。也沒有看到把鏡子擠破。因爲上文已經說過,生西方的人不須要血肉身,而是托質蓮胎,蓮花化生的。也等于說:這完全是心理作用,是心去而不是肉軀去。心理是超然物外,不受時間和空間之束縛的。所以對于極樂世界,不管他的範圍大小,不要去焦慮他有人滿之患。以下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阿彌陀經上,勸我們生信,勸我們發願,求生西方,先後有四處之多,這是最後的一次。因爲前面說過:已發願者已生,今發願者今生,當發願者當生。既有如此的利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的再告訴舍利弗說:不管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對于我的指示,發生信仰的話,次一個條件,必定要發願,願意生到彼國去。真是語重心長,垂涕而道。各位聽衆!你們假如能因此而引生信仰發願,那末,我這二叁十次的演講,也就不算白費了。
也曾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問過我:楞嚴經上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爲的是此方衆生,耳根偏利。所以大勢至,念佛圓通,並未入文殊菩薩的揀選,如之何,念佛的淨土宗,普遍的叫人念佛呢?而且六方諸佛,同聲稱贊,而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師,爲什麼遍說: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呢?這兩個疑問中,第一個,有此懷疑的人,須要知道,耳根偏利的衆生,正宜念佛。因爲念佛的音聲,從口出而從耳入,可以統攝諸根,使得淨念相繼,正合乎以音聲作佛事的原則。況且大勢至菩薩的念佛,側重在心念而不是口念,相當于觀想念佛,而不是持名念佛。大本彌陀經上,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中說: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不生我國者,誓不成佛。所以音聲說教,偏透此方耳根偏利的衆生;念佛則普透十方世界的衆生。因此才博得六方諸佛的同聲贊揚,而釋迦世尊亦不惜一而再,再而叁的,勸導我們信受。
至于第二點,六祖大師的說法,那是在佛教教理上叫做爲門不同。因爲禅宗的宗旨,是直指人心,祇要澈悟心源,當下立地成佛。而心的本體,既不是佛,亦不是衆生,所謂真如門裏,不受一塵。淨土宗的念佛,是要化衆生的染汙心而爲清淨心。所以以念佛爲方法,以生西方爲目標。所謂佛事門頭不舍一法。因此,六祖的禅宗,是透上上乘的根機而爲自力。念佛的方法,可以普及到婦人孺子而爲殊勝方便的他力。念佛的念到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心佛打成一片,也與無佛無衆生的境界,沒有兩樣。六祖爲提倡直指單傳的禅宗,不得不對淨土稍加貶抑,同時也是對過分著相念佛的人,一劑聖藥。其他的道理尚多,祇講到此地爲止。
各位聽衆!阿彌陀經上,關于以信願行叁個條件,實地修持執持名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道理,都已經講完了。並且對于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以及他所成就的是莊嚴國土,國土內所有高上的衆生,六方諸佛的出廣長舌,支持此一法門,都可算是很詳盡的報導出來。下面是釋迦世尊,與諸佛互相稱歎,以堅定衆生的信仰。所以阿彌陀經上釋迦世尊又召呼舍利弗說: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如我今者的「我」是釋迦世尊指的他自己,不可思議的「思」,就是用意識來想相;「議」,就是用語言來討論。功德,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依正二報的莊嚴。
前面經文上不是說過嗎: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像這樣的話,前前後後,說了有四次之多。而且在六方諸佛贊揚文的以前,釋迦牟尼佛曾說: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于功德的上面,特加不可思議,足見前面四次的如是功德莊嚴,皆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者,乃最極稱贊的意思。以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可以用嘴巴說出來的,祇是百千萬億分中之一分二分罷了。論其實在,可不是我們這世界上的一般人,所能想象或者用嘴巴說得出的。因爲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百劫千生,大願大行所積累起來的成果,當然不是我們毫無修行的人,所可得而思議的。雖然說是不可思議,然而釋迦牟尼佛,畢竟還是用語言表達出來了。這當然是爲接引天下後世的念佛衆生,…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