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位姓苻名坚的,割据陕西,建都长安,国号叫秦。兵强马壮,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国境之内,倒还也算做太平。在这时大秦国里,往往于夜里,远看西南方毫光烛天,大家都以为希奇。经太史官的占卜,上奏秦皇苻坚说:西南方有大智慧的圣者在那里,在方向上推起来,应当是龟兹国。秦王苻坚说:我早知道有鸠摩罗什法师,其人智慧过人,学问出众,他正在龟兹。我当派兵向龟兹国王商请,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国家消灭了。于是就差大将吕光,带了几万兵,一路浩浩荡荡,向着龟兹进发。
秦王苻坚,遣派了吕光以后,心不知足,倚仗着自己兵马众多,认为东晋国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为遗憾。其实想并吞东晋,遂起兵攻打晋国,想不到遇到了东晋的谢安,不动声色的把他七十万人马打得一败涂地,苻坚的大将姚苌,本来奉命镇守秦国,因苻坚吃了败仗,顿然生了坏心眼儿,认为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归路,并且把他杀死,篡夺了他的皇帝尊位,国号仍旧叫秦。
吕光带兵到了龟兹,向龟兹国王,索取罗什,龟兹国王当然不肯。还是罗什法师知己知彼,知道龟兹国小敌不过吕光,牺牲小我保存国家,还是上算的。国王因罗什法师的建议,乃忍痛割爱,洒泪而别。吕光奉罗什法师回国,到了凉州地方,探报姚苌已杀死秦王苻坚,占据皇帝位,他就屯兵凉州。自立为凉王,国号就叫做凉。罗什法师也留在凉国,在留住凉国的期间,他学会了汉文汉语以及中国的文史哲学。
等到姚苌死了,他的儿子姚兴即皇帝位,才想起吕光迎请罗什法师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凉国,消灭了吕光的儿子吕隆。把罗什法师迎回秦国,奉为国师,供养于逍遥园,招集国内有道学的僧众,帮助他翻译佛经,译场的人数多至三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称为什门四杰。先后翻译经论,共三百八十余卷。流传最广而为人所爱读的要算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以及现在讲的阿弥陀经。
在翻译经论的期中,皇帝姚兴,常常到译场参观,或帮助校正字句,或和罗什法师闲谈。姚兴对于罗什法师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极点。他有个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认为法师这样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则智慧种子就断绝了。于是选了十个宫女,强迫法师接受,要他传下智慧种子。法师为维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筑了华丽的住宅,供给他居住。过去高僧说他会破戒的话,到此也应验了。这一段事实,是佛教历史上有的。
但还有一段罗什吞针的说法,就是因为罗什法师与宫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误会,以为戒律可以不守。罗什法师急了,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基础,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教,这个规定不能不维持。所以罗什法师有一天,陪着大众吃饭的时候,他装了一碗缝衣服的针,一口一口的把他当饭菜吞下去。大众见到这个奇异的举动,都惊得目瞪口呆。罗什法师开示大众说:你们能这样,就可跟我学,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话,应当谨守戒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段嘉话。
罗什法师将要入灭以前,曾经对佛发愿说:如果我所译的经论,不违背佛意,则我死以后,我的舌头不会因焚身而烧坏。后来他入灭以后,为他火葬,果然舌头完整,据说罗什法师,是七佛译经之师,足见他所译的经,至今为人所欢迎,当然是生有自来,非为等闲了。
各位听众!佛说阿弥陀经,上次已将经的名字和翻译人的名字讲过了,今天开始讲经文。经文开头的三句,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这三句话,简单的说:就是,如这一部阿弥陀经,是我阿难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时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居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说的。
如是我闻,这几句话,似乎是每一部经上都有的,好象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开口都有个子,程子曰,或子曰,这就是表示大学中庸开端数语是程夫子说出来的,论语,多半是孔夫子说的,佛经上有一个如是我闻,就表示是佛说的。
佛经固然都是佛说的,可是佛在说经的时候,当时并没有记载下来,当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当了三十年的侍者,他的记忆力很强,他对佛说的经,差不多都记得很清楚。所以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说完的时候,都嘱付他将来负责流传。现在眼看释迦牟尼佛,将要涅槃了,他哭得很伤心。有一位同学师兄弟,名字叫阿泥楼豆的,劝导阿难说:阿难!这不是哭的事,诸佛的涅槃,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么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嘱你流通他的教法。现在他老人家要离开我们了,你应当去请问他老人家以后的事怎么办。阿难这才如梦初醒的,揩揩眼泪水,向阿泥楼豆尊者说:师兄!我的心乱得很,我不知从什么地方问起,请你教我罢!阿泥楼豆尊者说:我教你去请问他老人家四点:
第一、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后,我们依靠什么?第二、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涅槃以后,我们以谁为师?第三、一般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佛在世的时候,有佛降服他们,佛涅槃后,我们用什么办法?第四、佛所说的一切经典,我们将来记录的时候,在经文的头上,应当安一个什么符号?以取信于天下后世的人。
阿难尊者,接受了阿泥楼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过了礼,合起掌来,以上面的几个问题,提出来请问。
释迦牟尼佛,赞叹阿难陀说:阿难!你好!你好!你能担当大事。现在我告诉你:第一、佛涅槃以后,你们大家,皆依四念处住。第二、佛涅槃以后,你们皆以戒为师。第三、一班不守规矩的师兄弟,你们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经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和些什么人在一块儿就好了。
各位听众!前面的三点,我们不去讲他,第四点,就显出每部经典前面的如是我闻是怎样的一个来由了。
至于安一个如是我闻,有什么作用,现在且不去讲他。仅照文义方面来说:就是如像这一部经,是我阿难亲自从佛口里听来的。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呢?一时,就是有一个时候。为什么不指定是某一年或某一日呢?因为佛说法的地方,有在天上,有在龙宫,有在人间。人间又有几十个国家,每一个国家的历法,又不尽相同,如果记实了,反而显得乱七八糟。所以直截痛快的定个一时,就是说者可以说,听者亦要听的时候。「佛在」的佛,就是指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佛在什么地方说的呢?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中印度的一个国家的名字。舍卫国有一大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这里说的,说起这个祇树给孤独园来,到也是很有趣味的事。祇树的祇,是舍卫国王的太子,名叫祇陀。给孤独,是舍卫国王宰相的名字,他是一个慈善家,他的财产丰富,人很慈悲,经常喜欢救孤恤贫,所以全国人都称他为须达长者。须达,译成国语,就是给孤独的意思。给孤独长者,因为到王舍城的宰相家,为他儿子定亲事,奇巧遇到他亲家翁请佛供养说法,给孤独长者,亲眼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威仪相好,大众弟子,彬彬有礼,雍容自在。又听到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入情入理,从心底上生起了无限的恭敬与仰慕。于是请他的亲翁介绍,礼请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说法,释迦牟尼佛是有求必应的,马上嘱付他说:你回去将精舍建筑好,我随后就来。给孤独长者欢天喜地的回到本国,马上选择地点,准备材料来大兴土木。但适合条件的地点,实在找不出。最后找到祇陀太子私人所有的花园。那花园既为太子所有,当然是既宽且大,不离城市,又不在城市,可以说是城市山林。花园里是树木蓊郁、百花具备,池沼水鸟,亭台楼阁,式式俱全。给孤独长者,欢喜赞叹不已。但是,这园子是太子的私产,他又是半个主子,怎好向他开口呢?然而因为请佛说法,逼不得已,走访祇陀太子,先把释迦牟尼佛称赞一番,然后,把这问题提出来,很婉转的向他商议。祇陀太子起初坚执不允,经不起他一再的要求,于是想在金钱上把他难住。因而和他说道:你既坚决要买我的花园,你能把地面上铺满了金子,我就给你。给孤独长者,一听到太子开出价钱来,满心欢喜,很干脆的答应他说:照办,照办,长者回到家里,抱金库打开来,饬令工人,不到几天,真的拿金子把地面上铺满了,然后请太子亲自去验收,太子起初不相信有这回事,但事实胜于雄辩,走去一看,真的满园金光闪灿,不禁大吃一惊。然而言既出口,收不回来,只好做个人情。同时也钦佩他仰慕释迦牟尼佛的诚恳,想必释迦牟尼佛是个了不起的人,不如也行个布施。于是向给孤独长者说:好罢!你既出金子买了我的地,我把地上的树木花草,一切的设备奉送,就算是我的功德吧!给孤独长者,大喜过望。因为是给孤独长者的园子,祇陀太子的树,所以就叫做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园子买好了,画好了图样,还请舍利弗尊者来监工指导。后来,释迦牟尼佛在这园子里,住了不少的时候,说了很多的经,度人无量。所以经上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真是大功德啊!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从与大比丘僧起,一直到及释提桓因等一大段,皆是说明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一班听众。佛的说法,都是说给弟子们听的,没有听法的弟子,佛说给谁听呢?当时在祇树给孤独园里的听众,有比丘众,菩萨众,天上的天众。与大比丘僧,就是指明了三众中的一种。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标明比丘僧的人数。
与者,和也或同也。就是佛不祇是一个人,还和了一班大比丘僧,都住在祇树园里。什么叫做比丘僧呢?佛的弟子有四种:一比丘僧,二比丘尼,这是出家的男女弟子;三在家男居士,四在家女居士。与大比丘僧,是表示出家的男众。比丘译成国语,是乞士,怖魔,破恶的三种意思。佛的制…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