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P2

  ..續本文上一頁一位姓苻名堅的,割據陝西,建都長安,國號叫秦。兵強馬壯,人材也很多,曾因宰相王猛的治理,國境之內,倒還也算做太平。在這時大秦國裏,往往于夜裏,遠看西南方毫光燭天,大家都以爲希奇。經太史官的占蔔,上奏秦皇苻堅說:西南方有大智慧的聖者在那裏,在方向上推起來,應當是龜茲國。秦王苻堅說:我早知道有鸠摩羅什法師,其人智慧過人,學問出衆,他正在龜茲。我當派兵向龜茲國王商請,如其不允,就把他的國家消滅了。于是就差大將呂光,帶了幾萬兵,一路浩浩蕩蕩,向著龜茲進發。

  秦王苻堅,遣派了呂光以後,心不知足,倚仗著自己兵馬衆多,認爲東晉國的百姓,不能沾到王化,很以爲遺憾。其實想並吞東晉,遂起兵攻打晉國,想不到遇到了東晉的謝安,不動聲色的把他七十萬人馬打得一敗塗地,苻堅的大將姚苌,本來奉命鎮守秦國,因苻堅吃了敗仗,頓然生了壞心眼兒,認爲可取而代也。遂起兵截住了他的歸路,並且把他殺死,篡奪了他的皇帝尊位,國號仍舊叫秦。

  呂光帶兵到了龜茲,向龜茲國王,索取羅什,龜茲國王當然不肯。還是羅什法師知己知彼,知道龜茲國小敵不過呂光,犧牲小我保存國家,還是上算的。國王因羅什法師的建議,乃忍痛割愛,灑淚而別。呂光奉羅什法師回國,到了涼州地方,探報姚苌已殺死秦王苻堅,占據皇帝位,他就屯兵涼州。自立爲涼王,國號就叫做涼。羅什法師也留在涼國,在留住涼國的期間,他學會了漢文漢語以及中國的文史哲學。

  等到姚苌死了,他的兒子姚興即皇帝位,才想起呂光迎請羅什法師的事。于是又派兵攻打涼國,消滅了呂光的兒子呂隆。把羅什法師迎回秦國,奉爲國師,供養于逍遙園,招集國內有道學的僧衆,幫助他翻譯佛經,譯場的人數多至叁千。最出名的是: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稱爲什門四傑。先後翻譯經論,共叁百八十余卷。流傳最廣而爲人所愛讀的要算法華經、維摩诘經、金剛經,以及現在講的阿彌陀經。

  在翻譯經論的期中,皇帝姚興,常常到譯場參觀,或幫助校正字句,或和羅什法師閑談。姚興對于羅什法師的智慧,可算崇拜到極點。他有個最有趣味的想法,他認爲法師這樣大的智慧,如果死了,則智慧種子就斷絕了。于是選了十個宮女,強迫法師接受,要他傳下智慧種子。法師爲維持佛法,不得而已的受了。因此就另外建築了華麗的住宅,供給他居住。過去高僧說他會破戒的話,到此也應驗了。這一段事實,是佛教曆史上有的。

  但還有一段羅什吞針的說法,就是因爲羅什法師與宮女同居,引起一班青年僧的誤會,以爲戒律可以不守。羅什法師急了,因爲戒律是佛教的基礎,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教,這個規定不能不維持。所以羅什法師有一天,陪著大衆吃飯的時候,他裝了一碗縫衣服的針,一口一口的把他當飯菜吞下去。大衆見到這個奇異的舉動,都驚得目瞪口呆。羅什法師開示大衆說:你們能這樣,就可跟我學,而不需要戒律。如其不能的話,應當謹守戒律。這是千古流傳的一段嘉話。

  羅什法師將要入滅以前,曾經對佛發願說:如果我所譯的經論,不違背佛意,則我死以後,我的舌頭不會因焚身而燒壞。後來他入滅以後,爲他火葬,果然舌頭完整,據說羅什法師,是七佛譯經之師,足見他所譯的經,至今爲人所歡迎,當然是生有自來,非爲等閑了。

  各位聽衆!佛說阿彌陀經,上次已將經的名字和翻譯人的名字講過了,今天開始講經文。經文開頭的叁句,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這叁句話,簡單的說:就是,如這一部阿彌陀經,是我阿難親自從釋迦牟尼佛那裏聽來的。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呢?有一個時候,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居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說的。

  如是我聞,這幾句話,似乎是每一部經上都有的,好象儒家的大學、中庸、論語,開口都有個子,程子曰,或子曰,這就是表示大學中庸開端數語是程夫子說出來的,論語,多半是孔夫子說的,佛經上有一個如是我聞,就表示是佛說的。

  佛經固然都是佛說的,可是佛在說經的時候,當時並沒有記載下來,當釋迦牟尼佛將要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在佛的左右,充當了叁十年的侍者,他的記憶力很強,他對佛說的經,差不多都記得很清楚。所以釋迦牟尼佛,每一部經說完的時候,都囑付他將來負責流傳。現在眼看釋迦牟尼佛,將要涅槃了,他哭得很傷心。有一位同學師兄弟,名字叫阿泥樓豆的,勸導阿難說:阿難!這不是哭的事,諸佛的涅槃,這是必然的道理,哭有什麼用呢!佛一向很看得起你,常常叮囑你流通他的教法。現在他老人家要離開我們了,你應當去請問他老人家以後的事怎麼辦。阿難這才如夢初醒的,揩揩眼淚水,向阿泥樓豆尊者說:師兄!我的心亂得很,我不知從什麼地方問起,請你教我罷!阿泥樓豆尊者說:我教你去請問他老人家四點:

  第一、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大家皆依佛住,佛涅槃以後,我們依靠什麼?第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爲師,佛涅槃以後,我們以誰爲師?第叁、一般不守規矩的師兄弟,佛在世的時候,有佛降服他們,佛涅槃後,我們用什麼辦法?第四、佛所說的一切經典,我們將來記錄的時候,在經文的頭上,應當安一個什麼符號?以取信于天下後世的人。

  阿難尊者,接受了阿泥樓豆尊者的指教,走到佛的床前,行過了禮,合起掌來,以上面的幾個問題,提出來請問。

  釋迦牟尼佛,贊歎阿難陀說:阿難!你好!你好!你能擔當大事。現在我告訴你:第一、佛涅槃以後,你們大家,皆依四念處住。第二、佛涅槃以後,你們皆以戒爲師。第叁、一班不守規矩的師兄弟,你們不要理他,不和他同住。第四、一切經文的前面,皆要安插「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和些什麼人在一塊兒就好了。

  各位聽衆!前面的叁點,我們不去講他,第四點,就顯出每部經典前面的如是我聞是怎樣的一個來由了。

  至于安一個如是我聞,有什麼作用,現在且不去講他。僅照文義方面來說:就是如像這一部經,是我阿難親自從佛口裏聽來的。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聽來的呢?一時,就是有一個時候。爲什麼不指定是某一年或某一日呢?因爲佛說法的地方,有在天上,有在龍宮,有在人間。人間又有幾十個國家,每一個國家的曆法,又不盡相同,如果記實了,反而顯得亂七八糟。所以直截痛快的定個一時,就是說者可以說,聽者亦要聽的時候。「佛在」的佛,就是指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在什麼地方說的呢?佛在舍衛國。舍衛國是中印度的一個國家的名字。舍衛國有一大花園,叫做祇樹給孤獨園。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在這裏說的,說起這個祇樹給孤獨園來,到也是很有趣味的事。祇樹的祇,是舍衛國王的太子,名叫祇陀。給孤獨,是舍衛國王宰相的名字,他是一個慈善家,他的財産豐富,人很慈悲,經常喜歡救孤恤貧,所以全國人都稱他爲須達長者。須達,譯成國語,就是給孤獨的意思。給孤獨長者,因爲到王舍城的宰相家,爲他兒子定親事,奇巧遇到他親家翁請佛供養說法,給孤獨長者,親眼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威儀相好,大衆弟子,彬彬有禮,雍容自在。又聽到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入情入理,從心底上生起了無限的恭敬與仰慕。于是請他的親翁介紹,禮請釋迦牟尼佛到舍衛國去說法,釋迦牟尼佛是有求必應的,馬上囑付他說:你回去將精舍建築好,我隨後就來。給孤獨長者歡天喜地的回到本國,馬上選擇地點,准備材料來大興土木。但適合條件的地點,實在找不出。最後找到祇陀太子私人所有的花園。那花園既爲太子所有,當然是既寬且大,不離城市,又不在城市,可以說是城市山林。花園裏是樹木蓊郁、百花具備,池沼水鳥,亭臺樓閣,式式俱全。給孤獨長者,歡喜贊歎不已。但是,這園子是太子的私産,他又是半個主子,怎好向他開口呢?然而因爲請佛說法,逼不得已,走訪祇陀太子,先把釋迦牟尼佛稱贊一番,然後,把這問題提出來,很婉轉的向他商議。祇陀太子起初堅執不允,經不起他一再的要求,于是想在金錢上把他難住。因而和他說道:你既堅決要買我的花園,你能把地面上鋪滿了金子,我就給你。給孤獨長者,一聽到太子開出價錢來,滿心歡喜,很幹脆的答應他說:照辦,照辦,長者回到家裏,抱金庫打開來,饬令工人,不到幾天,真的拿金子把地面上鋪滿了,然後請太子親自去驗收,太子起初不相信有這回事,但事實勝于雄辯,走去一看,真的滿園金光閃燦,不禁大吃一驚。然而言既出口,收不回來,只好做個人情。同時也欽佩他仰慕釋迦牟尼佛的誠懇,想必釋迦牟尼佛是個了不起的人,不如也行個布施。于是向給孤獨長者說:好罷!你既出金子買了我的地,我把地上的樹木花草,一切的設備奉送,就算是我的功德吧!給孤獨長者,大喜過望。因爲是給孤獨長者的園子,祇陀太子的樹,所以就叫做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園子買好了,畫好了圖樣,還請舍利弗尊者來監工指導。後來,釋迦牟尼佛在這園子裏,住了不少的時候,說了很多的經,度人無量。所以經上說: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真是大功德啊!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從與大比丘僧起,一直到及釋提桓因等一大段,皆是說明當時在祇樹給孤獨園裏的一班聽衆。佛的說法,都是說給弟子們聽的,沒有聽法的弟子,佛說給誰聽呢?當時在祇樹給孤獨園裏的聽衆,有比丘衆,菩薩衆,天上的天衆。與大比丘僧,就是指明了叁衆中的一種。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標明比丘僧的人數。

  與者,和也或同也。就是佛不祇是一個人,還和了一班大比丘僧,都住在祇樹園裏。什麼叫做比丘僧呢?佛的弟子有四種:一比丘僧,二比丘尼,這是出家的男女弟子;叁在家男居士,四在家女居士。與大比丘僧,是表示出家的男衆。比丘譯成國語,是乞士,怖魔,破惡的叁種意思。佛的製…

《佛說阿彌陀經講話(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