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鹦鹉呀,舍利呀,还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呀。
鹤的嘴和腿都很长,有玄黄苍白的四种颜色,而以纯粹白色的鹤为最贵。孔雀尾巴很长,羽毛的颜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纹,闪灼有光,鲜艳夺目。孔雀对于自己的羽毛,非常爱惜,性情也非常妤胜,他看见穿著红红绿绿衣服的妇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伞一样的向人展开,以表示她的美丽,这叫孔雀开屏。鹦鹉,是会仿效人们简单的语言而说话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鸟类最聪明而最受人怜爱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鸟,鹙鸟的双目,锐利不过。尊者舍利弗的母亲,两眼如鹙,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儿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频伽,国语叫妙音鸟,这种鸟儿叫的音声,天上人间,任何的音声,都没有他叫的好听,所以叫妙音鸟。共命之鸟的共命,又叫命命,两个头,一个身,而报同识不同,叫的音声也很好听。两头蛇、九头鸟、千头鱼,也曾经有人看过,那末!一身两头的鸟,也就不能说没有了。这五种鸟儿中的,白鹤、孔雀、鹦鹂,我们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则为极乐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异的鸟儿,在我们这世界里,祇是偶尔一见,不能常有。偶尔的见到,也未必听到他的叫声。可是极乐世界的鸟儿,经常出入于宝树林中,而昼夜六时,吐出和雅的音声来,非常的好听。和、与粗暴不同;雅、与鄙俗有别。此世界的乌鸦、麻雀之类,就是粗俗不堪,人们听了他们的叫声,反而觉得厌恶。和雅之音,能令听的人,心旷神怡,消除烦躁,离欲寂静。
极乐世界的鸟儿,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来,从他音声里还能演畅出佛法来,所以说:其音演畅。
演出的是什么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佛学里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助道品。三个四、两个五、一个七、一个八,不就是三十七吗?
上文所说的三十七种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泪。九孔常流不净。二观受是苦。我们日常所感受的苦。乐,或不苦不乐的遭遇,澈底的说来,无非是苦。三观心无常。我们这颗知冷知热,知饿知饱的心,如波浪相似,前灭后生,相续不已的。四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万有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都叫做法。这些法的构成,无非假借许多条件,佛法里说他是因缘假合,有聚有散,没有实在的个体。我者就是指坚实存在的个体而言。如上的四种观门,是我们安放这妄念的处所,所以叫四念处。学佛的人,不在这四处用点观力,那是不能体会到生死的迫切。讲经说法,也祇如隔靴搔痒!
四正勤者:一已生恶念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人们的行为,可以分为善恶的两途,善则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长;恶则于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断。应当向正当的路途,勇猛精进,如设堤防水,一时一刻不能松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处,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则偏于精进,智慧精进力强,则定力弱。此四偏于禅定,以定导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几功行可成,目的可达。一欲神足。欲者要求于四正勤精进而后,依此欲力,可以引发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应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一心专注,依心之力,引发定生。四观神足。由加行观察之力而正入于定。如意足者,修这四点,于所愿求,可以如意满足。神足者,变化莫测之谓神,得定而后,由于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测,足为所依之义,依此定而得神变,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两层来说:一为能持,于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对于未得的法,能胜进上求,令其增长。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说,毫不谬误。此一为总,其余的四根,由信根连贯而生:因为既深信如来谛理,应当勤求不息,是为进根,进者前进。既求得此理,应当明记不忘,念兹在兹,是为念根。既念此理,应当专心一境,相应不散,是为定根。由定心寂静,静则生明,乃能正观分明,决择是非,是为慧根。有此五法,调治其心,能生发圣道。譬如阴阳调和,一切种子皆能发芽抽苗一样。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渐渐增长,即能发生甚大的力用,故名为力。力;也有两义,一者不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师地论说,此五种力,能于所证出世间法,生深胜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势,催伏一切诸魔恶势。信力者,于所信谛理,转更增长,能遮止疑惑,不为动摇。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乱。能破损烦恼,不受侵害。此一为总,余四亦承信力而来:如进力者,进根增长,能破身心种种懈怠,成办出世间种种事业。念力者,念根增长,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长,能破一切杂乱妄想,发起一切诸禅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长,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见,能破小乘偏差的执着。以上对于卅七道品,已经讲了廿二品,其余的下次再讲。
各位听众!上次讲的是:极乐世界有许多奇异杂色的鸟儿,如白鹤孔雀之类,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佛法来、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里再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经讲过,现在应该讲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
菩提译成国语,就是觉,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觉支,觉是属于智慧的作用,谓学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坚固,已入正位,对于这七种觉慧,可以分分随意运用。一择法觉支者,观察诸法,能够善于觉了,拣别其真伪故。二精进觉支者,修道法时,对于无益的苦行,谬误不正的行为,都能觉了故。三喜觉支者,得到法的喜乐时,善能觉察,不生颠倒。四除觉支者,断除诸烦恼,然能觉察真伪,不会损失真正善根。五舍觉支者,舍弃所念着的境界,过去既过去,永不追忆。六定觉支者,禅定修成,善能识别真伪,即使是正当禅定,亦不生爱着。七念觉支者,念即明记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没而暗昧的时候,应当记住,这应该要利用择法,精进,喜的三种觉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识浮动,应当记住,这应该利用除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的三种,使心识静定澄明。所以念觉支的作用,是调和动静二者,使他不沉不浮,而适合中道的。
什么是八圣道分呢?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圣者正也,所以八圣道亦名八正道。由于前面择法的力量,身心皆趋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见者,由于觉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觉,纯依智慧,合乎谛理,没有错谬。二正思惟者,见谛理时,与无漏心相应,思惟筹量,步步趋入涅槃正路。三正语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无邪思,更以无漏智,不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四恶语。而以和合语、软语、真实语、诚谛语,起诸正用。四正业者,以无漏智,除灭、杀盗淫的三种身业,安住于清净身业。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须要饮食维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为正命。如果以种田、做生意,或医卜星象来维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于无漏正智的抉择,远离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更加策励勤行精进,趋入涅槃。七正念者,以无漏智、分明忆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动失。八正定者,以无漏智,正住于真理,决定不移。这八种法,为什么皆叫正呢?因为以七觉支所发生的无漏正智为中心,不依于偏邪,所以叫正。由于八法,能引修行人至于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但经文里没有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后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于四念处等十二法。
毗婆沙论和大智度论,用一个譬喻说明三十七道品的次叙很清楚。两部论上说: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华。八圣道如结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经上常常见到,往往因时间关系,碍于名相的繁琐,都避免不讲。现在因为不受时间的束缚,所以把他略略的讲一讲。各位听过一次,如在其他经上看到,都是同样的讲法。经上又说: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说:极乐世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三十七种道品。所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表示如果那些音声,仅足以娱耳取乐,那就毫无价值。因为音声中能演畅出三十七道品,使众生听到这音声,皆能忆念佛法僧三宝,所以这是有益的音声,自不同于凡响,而且显出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
佛法僧是为三宝,三宝有住持,别相,同相的三种不同。住持三宝者,木雕、泥塑、铜铁铸成,或彩色纸画的佛像,是为佛宝。现前所流通的经卷是法宝。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无诤,是为僧宝。别相三宝者,因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别:如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这是佛宝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宝的不同。三贤十圣、四向四果、缘觉、独觉,阶位各别,是僧宝的不同。这又名出世间的三宝。同相三宝,又名一体三宝。我们的心性本体,灵明洞彻,原具有觉照诸法的功用,是为自性佛宝。性体中具有恒沙性德,一一皆足为我们修行的轨则,是为自性法宝。性体中该摄性相,融和事理,是为自性僧宝。因为佛者觉也…
《佛说阿弥陀经讲话(南亭老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