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生命观(连载五)----静波法师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整理人:悲松 校稿人:悲贤
(接上)那么修行够了,我们就会转物,修行不够,你就会抱怨,修行够了,你就能够转变这种心态,不执着了,不挂碍了,那么做什么应该像什么,而且在承当的过程中定位。
如果在承当过程中你能转物,你会对你所承当的责任,义务会非常的负责。在家里做母亲好好做,单位做职工好好做,做妻子好好做,做丈夫好好做,都做的非常到位,因为你一个人在社会中演不同的角色,所以会高度地负责任,因为你能转物。如果你不能转物,那你会非常的痛苦,做不好你的身份。所以我们认为修行很够的人一定是一个高度负责的人,是一个在社会上让人感受他比较优秀的人,如果在社会上他是不负责任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也很难说他会负责,当然我们不能说是定法,因为他是改变的。
所以说关于这一点我们给生命的现象定位,你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你的心态改变了,你容易转变外境。所以这符合楞严经所说的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若被物转,即名凡夫。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就是不断转物的过程。如果你被物转你就失败。你能转物你就解脱,其实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做苦瓜,我们可以做老师,我们可以做学生,我们可以做清洁工,我们可以做出家人,我们可以做在家的佛教徒。我们非常的负责任,我们定位,我们在定位中快乐着,自在着。所以应该说就是解脱。
因为你的因缘是这样,你要对你的因缘负责任,因为你现在的身份就不要期望把头发和我一样剃掉。因为我现在的因缘是这样,所以我也没理由说你长头发就很好,我已经习惯了,如果过一段时间不剃,就会发痒的。这没办法,习惯了,养成了。你也一样啊,习惯了,我也一样。只要负责任,就是最好的感觉。当然我们也可以做菩萨,也可以做佛。请问你是佛吗?你们说我是,请问那个时候你就是一种成长了。当然你是用身心在成长,你是用改变在成长,不然的话,你说我是,那是假的。你说我是,承当就很不容易。当然这要去转物,你不转物就很麻烦,所以能随心转,整个功能就会自在发挥出来,于是你解脱了,于是你自在了,于是你非常的快乐,苦难不再是苦难了,幸运也不再是幸运了,那都是缘起法。缘起法都是如幻如化,其实是这样的。这是第二个本有。
第三个死有,人都怕死,不死不行啊。谁不怕死,佛教徒也怕死,必须理性地定位。佛教徒不怕死,真正的佛教徒不怕死,但我们离真正的佛教徒有没有距离?我想是有的,包括我自己,我从来不吹牛皮,吹牛皮有什么用?糊弄自己,那不很尴尬?现在马上让我死的时候,我在犹豫在考虑,当然我也在锻炼自己。死是可怕的,但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回避死,没有办法不面对死,所以我们就面对死亡吧,来研究死亡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去解决它。不然你怕死,怕死能解决吗?怕死死得更快。因为怕身体机能受影响,有副作用啊,然后怎么样啊?就死得更快了。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家乡有个老人怕地震,弄个地震棚在外面,最后在屋里没死,在外面死了。怕死不能不死,我们终究要告别我们拥有的这段因缘,这个世界。但生命没结束,是换了另一种状态,依然存在。只是按着这种标准我们死了,按着另一种我们活了,我们生了。就是换个频道而已。生命因为身心结合而变化,我们的精神物质身体结合,在不断地变化,最后怎么样?这个物质的身体坏了,心当然离开了。合作的时候没关系,四大和合,没问题,五蕴和合的时候,是很好的身体,一旦不和合,就坏了,分家了,这没有办法,缘聚缘散而已,你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就会受伤。
缘聚缘散而已,最后身心必定分离,这就是死亡,谁也无法抗拒,无论他活多大年龄。据说我们中国古代有个彭祖活了八百多岁,那是年龄很大了,但是八百岁之后还是死亡。没有办法,所以说最终必定死亡,也就是身心结合的生命体变化到元素分离为止,四大五蕴和合,然后又回归四大。称之为死有。分离了,就是死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就六大而言,地,水,火,风,空,识。地是什么?是我们的骨骼,没有骨头,你这个人没有架子啊。骨头要是散了,你就完了,骨头坏了,你就完了。水是血液,尿液,唾液,血液要坏了,膀胱坏了,也不行啊。火是我们身体的温度,你现在三十六度五,一下子三十八度,你就病了。三十五度低烧,三十九,四十度高烧,你三十四度,你死了,没办法,风是呼吸,呼吸要停就完了,空是我们身体中空间的间隙,你的骨,这里没间隙(指骨节接合处),你能回过弯来吗?所以说要有间隙啊。识,就是我们的心意识,我们的分别心啊,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没有了,完了,不能产生作用了。当然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尤其是前六识。他不能发生作用了,完了坏了,没有办法。
楞严经讲六大是空皆如来藏,因为空了不可得,就如来藏。你现在不愿意空,老认为有,有是变化的,告诉你,你都不信,比如说学佛难,一点都不难,就是你不愿意,不愿意不执着,不愿意不生气,不愿意不犯傻。你要愿意的话,你说能不容易吗?每个人都会成佛,所以说六大分离了,坏了。就器官而言,六大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六大是这样,器官而言,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这样的,六识六根,你外在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还有感觉,第六意识,而且你想想看,你相信这些东西带给你的信息,当你面对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外界,眼睛能看到的,张三李四,看见张居士,看见王居士,看见很清楚。然后你相信有个实在的张居士,王居士,我也自己认为有个实在的法师,我。于是轮回就这么产生了。如果你认为法师假,王居士,张居士,假的,我的眼根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我利用他,我不相信他,那你就会解脱。但你现在很难解脱。所以就身体器官而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它表现出六根,但是你要坏了,六根就得坏,六根不坏,你就不老不死啊。所以没有一个人死了,耳朵还在听,瞪着眼睛在看,那不是死啊。还能感觉别碰我,那你一定吓死了。肯定的。所以你还能闻闻别人弄点饭给你了,闻闻这个味好不好,那你可是没死,因为死了,这些东西都坏了,那就是这样的,不能发生作用了。所以叫死亡。那么识有分别、了别的作用,可以认识意识到很多的知识和常识。
我们今天学佛首先要有知识,知识是工具,所以我们说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工具啊,没有工具你没有办法,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烦恼障碍?你没有办法下手啊,所以说它就是工具,这也可以认识到很多的知识和常识。很多的知识常识就是我们修学的工具,就是你的下手处,下手处,怎么样去改变这种执着和烦恼,我们的根,境识和合才产生了别的作用,所以眼对外境,然后发眼识,于是你看见那是佛像,那是地藏王菩萨,你明白了,那是张居士,那是王居士,因为你熟,于是你凭着经验,你一下给了了别的结果。但是如果王居士离你二里地,你一下说,哦,那是王居士,你不正常。如果他靠近你,你说是王居士,也不正常,你靠近没距离怎么靠近,就像我们把手靠近了,你能看见手是什么样的吗?靠近不了。这是缘分不具足的过程。缘分具足了,恰到好处,你能认识,它也是不固定的。那你不要认识这个东西是固定的,哪有固定的啊。所以说恰到好处,缘聚,所以有最健康的时候,有身体最糟糕的时候。那没有办法。
第六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前六识我们都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我们都知道,你不知道,你也不正常。我们都习惯了,但是我们不知道第七识,甚至也不知道有第八识。但是佛教告诉你有潜意识,他就有第七识,第八识,没有生命没有办法来完成。所以我们要走进潜意识,你根本感觉不到,因为你知道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潜意识你不知道,所以我们来认识他,山在水面上凸现出来,山是浮在水面上的吗?不是。下面的你不知道,所以下面我们就告诉你下面的那一块,上面的那一块谁都知道。毛主席有个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书,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那里面也说了,下面的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探讨不知道的这一块,这个第七识啊是以自我为中心,我告诉你,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第七识在作怪,前六识不能完成,第七识完成了。就像我举个例子,你在床上睡觉,你在床上睡觉的过程,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起没起作用啊?没起作用啊,睡觉啊,酩酊大睡,悍然入睡,睡的很香,但是在睡梦中你就做了一个梦,请问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不起作用了,前六识都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你还能做梦?为什么你还是活人而不是死人,第七识在,没第七识你就死了。前六识都不起作用了,所以你要记住,第七识在做怪,我们打七,就是把他打碎了,把执着打碎了。有这么一说,你就上第七识的当了,你才转圈没完没了,不让你转你还受不了,所以你就上第七识的当,没第七识你就不能活,只是根深,紧紧抓住这个身体。也就是末那识,翻译过来我们叫他意根,意识的根就是第七识。
第六意识所依的这个根,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我们的病根在哪?就在第七识这。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比如说捐钱,我们一定要比别人多捐点,当然你有能力多捐点没关系,但是你捐的过程中我执就大了。我比别人多,别人还恨你,他老出风头,别人都恨他,都有我执啊。没有我执,赞叹真好啊,你了不起,大菩萨,没人这么说,恨他,背后叨咕他,装什么装,就是这…
《佛法的生命观 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