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典籍。”有人津津乐道,看见道家的书,甚至一些流传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白衣大士,什么咒呀,什么这个那个的东西,这根本不是佛教的东西。你要记住,你学的是正法,你要弘扬的是正法,你要流传的也是正法,你不能搞这些东西,“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师徒众。”有人也跟著一个师父跑了,跑来跑去,跑出些什么呢?我不好说什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因为众生都是有分别心的,有分别心,他就会按照时间的观念来要求我们,我们可能会证得无我了,但是还有一个义务,就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第九大愿里讲的:要恒顺众生。就说我可能证得什么好坏观念全都没有了,但是众生他有一个选择,众生希望我是好人,所以我就必须要做好人,我怎么可以随便欺骗呢?随便胡言乱语、胡说八道呢?或者叫混水摸鱼呢?这都是不应该的。你可以沉默,你可以孤独,没有关系,但是你绝对不能胡作非为。要有规范,就像传印老法师曾经讲过的:我们要信因果,如果没有因果,我们怎么学佛,我们胡作非为,有人能够信任我们、信服我们吗?说这样的人可以信赖─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要依“三皈依”学佛,“三皈依”就是我们的规范,就是我们学佛的标准。如果我们不能有这样的规范,我们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
第五点,我们要依“四依”学佛。
第一,依法不依人。今天我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依法不依人。我说的是佛法,所以大家可以信任我。如果我胡说八道,那大家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说不信。没关系。依法不依人,现在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是依人不依法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话: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现在我们的佛教徒有时候不对,他说我爱真理,但是我更爱我师。表面上说我爱真理,实际上他更爱他的师父。我必须要正本清源一下,佛、法、僧三宝本为一体,他是要觉证境的。《坛经》是这样讲的:如果我们的师父讲的是真正的佛法,我们没有理由不恭敬他。如果我们的师父讲的不是佛法,那我们真的可以远离他。为什么?因为我们学的是佛,绝对不是人。所以要依法不依人。如果我们真是依人不依法,那你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因为很多事情已经证明。
第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要了脱我们生死的。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因为人生就这么短暂,说是给你个官儿,给你很多钱。(录音质量不好,约二十字听不清楚)有些佛教徒越学越苦恼,这是不对的,要么你就别学了,你要反思、反省。为什么?如果你越学越苦恼,说明你没学好,说明你不得法。学得好的人绝对不应该有苦恼,他每天都会很快乐,因为他法喜充满,所以他应该是快乐的,但前提是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人也可以,但一定是善知识,讲的是真正的佛法,不然就很麻烦。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解脱生死的,不了义就是世间的名利呀,有人说一学佛就觉得工作非常顺利,我发财了,炒股票也赢利了,还有很多故事都觉得很高兴,他每天过得也很滋润,他觉得这样还真好。但是他不知道老之将至,死期来临,不是说我吓唬诸位,你要知道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角度去看,人为什么怕死,是因为人不了解死亡,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死,你信吗?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不敢面对死亡,我们老欺骗自己,所以一个家庭祝寿,常说:“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都是骗人的,但是大家愿意听。学佛就不应该说谎言,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听这些,这样的障碍都超超脱不了,我们还学什么佛?你说他两句坏话,他一晚上都睡不著觉,为什么?因为他在耿耿于怀,他在恨,他在烦恼,他要找机会要报复你。这不是麻烦了吗。睚眦必报,这那里是佛教徒,所以这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那些东西、那些世间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无非是一场因缘而已,真正得到的人问问你们什么感觉?你们说,也不过如此。没有得到的人也许觉得是个遗憾,但是我觉得不得也罢,因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还是要反思这样一件事。
第三,依智不依识。
有一次,院里的居士跑出来了,就看著那架喷气式飞机转来转去的,拉了几条线,有人就带头喊:“你看莲花。”是眼睛看著的相,但是如果用智慧观来看呢,难道不是如幻如化吗?致使有很多人跟著起哄,我出来了,我说:“你们喊什么呢?”他说:“这是个莲花、万字,吉祥。”我说:“不是,刚才是飞机飞过去了。”他们也不好意思,只好回去了。还有一次,有一个人精神根本不大正常,就在喊:“看哪,看哪,那儿有佛像呀!”有很多人也在看,看什么呀?我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一只麻雀。我不是因为我看不到,就否定人家。但是你要知道,这种谣言的传播,只能是惑众而已。如果说他看到了,他是真有因缘看到了,那属于他个人的因缘,如果我们看不到,因为我们的因缘,我们千万不要苦恼,看不到就很悲哀,绝对不应该,因为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这些假相来诱导我们,说明我们已经很出色,很成功,所以我们就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要依智不依识,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是虚”。但是现在我说耳听是虚,眼见也是虚,一切都是如幻如化,所以见也罢,不见也罢,为什么?因为随缘嘛。不然的话,我们学什么佛?所以要依“四依”学佛。
第四,依义不依语。
佛经中所表达的内涵就是义。“不依语”语言文字只是一种工具,就像《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如筏喻”就是说真正的佛法,我们到达彼岸之后,我们都要把工具舍掉,何况不是真正的佛法呢。释迦牟尼在说法四十九年的时候,他临涅槃的时候,这样讲:“我说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李洪志在他的《转*轮》里说:“释迦牟尼还没发现真理呢。”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我说他是妖言惑众。谁跟他跑得积极,肯定悲哀,为什么?因为就从这件事来讲,他就不知道真理是无言的。是由我们每个人去体验的、去体证的,不是靠我们去说成佛,所以叫依义不依语。
所以我们要依“四依”来学佛──要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我们要反思,我们是不是按“四依”来学佛了。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按“四依”来学佛,我们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第六点,我们依“八正道”来学佛。
“八正道”,肯定有不正道了,当时的古印度,有各种各样外道的盛行,佛教的经典中常常发现说有九十六种外道,我现在感觉到,现在的外道不仅仅是九十六种,九千九百九十六种也多。为什么?《楞严经》说了: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真的是谁都在讲,谁都在说。但是谁都说:我说如何。我今天要说,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所以大家要学佛,我说完了就说完了,大家好好学佛就是了,不要说是我说的。我没说什么,我说的是佛说的法,都是他说过的。我只是提醒大家,应该正本清源,好好学佛。
在九十六种外道中,有一种表现特殊的,比如说:持牛戒的外道,放著人不做,他去吃草去了。他觉著这样将来能够升天。吃草,你觉得这不是令人很悲哀的事吗?但我们很多人就是这类人,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那么持狗戒的也有,他去吃粪便,他觉得人苦尽甘来,他认为人只要把那些粪便都吃掉了,将来一定能享福升天。这同样是一种错误;有的把自己的头发拔掉了,这不是自己摧残自己吗?他认为这样的话,将来也能得到好处;有的人自己卧在竹签子里,折磨自己,然后就扎得浑身净眼。他觉得自己这样也是一种修行;还有的人是站在高岩上,或者是从山上往下跳,摔得缺胳膊瘸腿的,他觉得这样也是一种修行;也有的人更可笑,他像向日葵一样站在那儿,跟著太阳转。太阳一点一点地从东到西,他的脑袋也一点一点地从东转到西;还有一种外道,学公鸡,金鸡独立,他把一只脚著地,另一只脚就跷起来,就那么站著。他认为这样也可以修行成道,当然这些都是苦行外道,这都是很可笑的。这各种各样的外道现在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了,我们是不是有这种情况。
释迦牟尼曾经就告诉过这些外道:要学鸡,你们将来就成鸡,要学牛,你们就成牛,你们要学狗,将来就成狗。你要学佛,将来必定成佛。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学佛呢?尤其有这样好的因缘,你听闻到佛法了。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错了,如果是错了,就应该向前看,不要再抱著过去那种陈旧的价值观念,再去陶醉了,那是很可怕的。
正因为如此,佛才说“八正道”,“八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我们学佛要有正知见,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我们要依“三法印”来学佛,我们要依佛来学佛,依“三皈依”来学佛,要依“四依”来学佛,这才是正见,这才是正道,这才是正知见。否则你学什么佛?老说我能看著什么,再说就是我能把你的病治好。我可以告诉你:心病还是心药医。很多人就是因为良心坏了,才得病的。要不然的话能得病吗?但是也有宿世业障,我也得病,我也有业障,但是我从来不迷信,气功大师能把我的病治好。我就从来没迷信过,曾经有过那样的因缘,有人要给我发功,要把我的病拿走。我说:“对不起,我宁可死掉。”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是一个佛教徒。
“正思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应该是正知见的思维,不能胡思乱想,我们在地上,老是琢磨天上在干什么?极乐在干什么?你现在不好好修行,你思考这些干什么?你现在就好好修行,你读过《阿弥陀经》,也读过《无量寿经》,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佛?为什么不改掉自己心的业障的问题?你不要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离十万亿国土,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一转变,马上就可以到极乐世界…
《如何学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