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要想:「是谁?就是我啊!」或者说:「是谁?不是说『无我』吗?你还问是谁?」以落入有无,都不是究竟的佛法!

  

  各位也许还是继续用数息法或念佛法,但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起心动念者是谁?」这个问题我还不清楚,这个问题我必要处理。

  

  

  

  大愿心 十一月九日 早斋

  

  前面已讲了很多心,现在再讲一个,让大家心花朵朵开。今天讲的是大愿心,不过这不是地藏菩萨的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今天讲的,主要是就个人的修行──尤其就参禅法门而谈。

  

  此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是要钻入疑团里的愿心。昨天已给一个话头,让大家去参。然有许多人最初会觉得:「这算哪门子的问题?」以感觉不到这问题跟自己有何相干,于是装模作样参一参,觉得不好玩,便要放弃了。除非你能先鼓起大愿心:我一定要参进去、钻进去。

  

  这我们可用世间现象作比喻:就像年青人追求异性朋友一般,最初你虽觉得那个人不错,可是你去找她时,她很跩,一点也不甩你,既不跟你说话,也不多看你一眼。如果这时你想:「有什么了不起嘛!天下漂亮的女人多的是,我再去找一个。」结果再去找一个,却也是一样跩,不理你,因为最初都是这样开始的。然虽最初不相应,你却要有信心与耐心,慢慢的想办法去接近她;于是对方渐有反应了,眼睛稍亮了一点,嘴巴也微微笑的,你乃觉得有一点味道了,于是再努力、努力,终于可以两个人牵手,到地毯的那一端去。

  

  参话头也是一样,最初我们觉得不相应,然你就要假戏真作,去参!参参参,感觉比较有味道了;再参!慢慢你终觉得这的确是个问题,且你也愈来愈急切的想知道这问题的答案。这样再参!再参!最后,你就会整个卷到疑团里去。所以大愿心的第一个层次是:要想办法钻进去。

  

  第二部份:要跳出来。事实上,当你已钻进问题的核心时,此时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那时弥天漫地都是疑团,如禅宗常说「在黑漆桶里面」。这时纵使会把头撞破,你也要撞出来的,因为已没有选择的余地。

  

  所以,既疑情已变成疑团,这时你一定会发愿──其实不是刻意,而是很自然的─一定要把答案找出来。我们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发愿:「不成此道,誓不起座」,因为那时他心中充满疑情,便自然会有这样的愿心。而现在你发发看好了─不敢发,太可怕了;纵使假装发一下,引磬还没敲,就不安于座了,为腿痛吗?如真进入疑团里!不要说腿痛,连腿在那里都不知道哩!那还会有痛的觉受?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先练习把自己钻进去,即使刚开始只是假戏真作,但慢慢的就能钻进去了。

  

  

  

  长远心 十一月九日 午斋

  

  今天再讲一种心,称为「长远心」。禅宗虽期于「无心」,但还是要先具备这么多心,才能到达无心。

  

  这长远心,主要是就参禅法门言,而不是讲菩萨要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行菩萨道,才能成佛。在我主持的禅修活动中,每次要大家参禅,总会有几个人,急急忙忙要告诉我答案。记得有一次,我考他们一个问题:众生都在无明的梦中,故说的都是梦话,做的都是颠倒,这且不谈!如已梦醒的人,则该说何等话?将做什么事?

  

  口是心非

  

  题目说过之后,大家都很有兴趣。有一位居士,大概找不到菩提树吧!于是就寻到一棵大榕树下,废寝忘食,苦苦的想了又想。过一段时间后,他兴匆匆地跑来告诉我:「我知道了!」「你知道什么?」

  

  他说:「梦醒之后,就是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也!」

  

  我说:「你胡说八道!还在梦话连连!」

  

  他说:「怎么说我胡说八道呢?平常心是道,这是马祖道一说的,您平常上课不也都这么说吗?」

  

  我说:「你还是在胡说!」

  

  他赖着不走,我只好把他赶走了。

  

  各位,有谁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不知道!问题也者:口是心非!他的心太不平常了!他这样急急忙忙欲告诉我答案,意味着什么呢?希望我赏给他一个红包?或者希望我赶快把他的名字贴上封神榜:某甲已经开悟了。故虽口里讲的是「平常心」,但心理却太不平常了。

  

  各位,参禅不是要你找答案。要找个答案,岂不太容易了!三藏十二部经到处都是答案。你随便抓一个,搪塞一下,没有人能说你是错的,什么放下啦、歇即菩提……这些祖师说多了,但问题在于:你是否真体验到了?否则嘴里讲平常心,心里却很不平常,又有什么用呢?故我再三地提到,参禅不当用思考的方法,去寻找个答案来──我相信以各位的佛学基础,要去找个比较切合、满意的答案,绝对不成问题。但唯有透过真正的「参」和「悟」,才能有锥心的体验。

  

  真疑实参

  

  我们常讲「参禅」,禅!参的是什么?参的是疑情!但「情」,有情绪、有情感、有情操。而真参禅的情不是情绪,以情绪很容易生起,但更容易消散。我们看有些人碰到一些伤心事,就像死了爹娘一般,嚎啕大哭。然在努力哭过一阵子后,看看时间到了,该演连续剧了;于是眼泪鼻涕擦一擦,赶快去也。我说的连续剧,不是电视中播的「阿信」或「新月格格」等,而是众生在无始轮回中,经常演的戏。各位是不是每天都在演连续剧呢?看时间到已,该我上场了,就赶快去也。待演过之后,再回来哭一哭;而等哭过几次后,就没劲了,即使想哭也挤不出眼泪!然后就一直演下去,不知那时候才再回头。

  

  「大事未明,如丧考妣。」这是禅宗经常用来激发禅和子用功的语句;但却非鼓励用情绪来参禅。所以不能一参禅,立刻捶足顿胸、呼天抢地,很急切地要把答案找出来。真参禅,要用情操;而情操是既深沉且耐久的。我们都知道,在父母亡故时,真正伤心的人未必掉泪。纵使掉泪,至少不会大哭。然而刻骨铭心的哀伤,虽看不出泪痕,却持续得非常久。参禅时,要使真疑情慢慢的沉入;可用功得十分绵密,却不可急切地要立刻得到答案,那是没有用的。即使捡到了答案,那也是假的。

  

  所以,我们当去培养情操,而非来发泄情绪。因此目前你参禅的功课,主要是去「深深的钻入」,而非「急急的跳出」。如已能深深的钻进去,你不用担心会跳不出来。但人往往一方面很卖力的钻,一方面又急着跳出来,似这样进进出出,根本不可能成为气候。

  

  所以不要急于这禅修,只剩两天了,不行!一定要加紧拼命!当以「长远心」:不管什么时候找到答案,但我目前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如何把心慢慢稳稳的钻入疑团里』。

  

  

  

  修行偈 十一月十日 早斋

  

  在某次的禅修活动中,有人把我所教过的几种方法,综合作了一首打油诗;词句虽不很雅,对句也不算工整,不过倒蛮能够把我所讲的内容,形容得很贴切。我先简单念一下,然后再作说明:

   死抱棺材板,泄了才会通;

   慧剑斩群魔,参禅破虚空。

  『死抱棺材板』:这乃指守一的方法,不论是专心的数息、念佛,甚至用参话头的方法,都需死死的抱住方法,紧抓着不放,这叫「死抱棺材板」。为什么如此说呢?这乃为用了一个比喻:众生在无边的生死当中,就像掉入大海一般,前也茫茫,后也茫茫,正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在载浮载沉之际,却突然抓到了一块木板;他当然没有选择的余地,立刻紧紧地抓住这块木板。当他正庆幸之余,结果低头一看,竟是块棺材板!这时他能放手吗?当然不可能!纵使棺材板臭臭的,还沾有血迹,但你还是要紧紧的抱住它,因为这是你唯一的生机。以此在用方法的当下,也是一样,不要说这方法不太好玩,这方法似用不上力。这就像已掉入大海了,却还要找到一根漂亮的木头,才愿意用,则早就淹死了。所以对于方法,你别无选择的余地,只有一心一意、死抱住不放,一直到你爬上岸边为止。

  

  『泄了才会通』:有许多人常叹「心事有谁知?」,往往希望找到一些人一吐为快!然这世界上人这么多,为什么就没有人愿意让他一吐为快呢?满肚子的辛酸、苦水、蛔虫,你是一吐为快,我却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因找不到人吐苦水,心里更孤单、烦闷、郁卒,结果只是「恶性循环」而已!该怎么办呢?你是否大发慈悲,去让他一吐为快呢?

  

  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买一瓶「通乐」,让他通一通后,把它泄光。因为这些人你让他倾吐,他话更多;你去安慰他,他哭得更伤心,而问题却未必能解决。反之你用骂的、用泄的,泄光了就没事。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这种经验:肚子咕噜咕噜、七上八下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但到厕所里去通一通,就没事矣!

  

  所以,很多人都希望找法师帮他加持!而我都说:「如须泄气,才来找我!」我们看现代人,大多是虚胖、浮肿、大头病,你还要给他加持吗?又现代人也喜欢吃补,但那是没有用的;现代人最需要吃的,反而是泄药,能把肚子里,那些古古怪怪的东西泄出来,就轻松没事矣!

  

  『慧剑斩群魔』:我们都在寻找一只智慧的宝剑,来斩灭群魔!但魔在那里呢?这魔并不是天魔或鬼神魔,因他们还看不上你这初修学者。故真正的魔都是心魔,那天已经说过:没有人能够套牢你,除非你自己先放不下。故即使外魔虽有,但也因主人迷故,客得其便;如果主人能够清楚作主,那一切外魔便与我们不相干。

  

  而心魔主要是放不下,不管贪、瞋、卑、慢、疑等,可幻化出种种不同的形式。那要用怎样的慧剑呢?只有一个字,就是「无」!在佛经里多说:无常、无我!在中国禅宗里也多用:无相、无念、无住。总之一切从「无」开头的名相,非常的多。能在心魔现前时,很快提起这个「无」字宝剑,它就焕散了。众生都因为「…

《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