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是「气攻病灶」,将强行通过彼淤塞处,故有「正邪交战」的痛觉。
此之痛觉,既原因与以上者不同,在觉受上亦有蛮大的差异。原因:一为本来还通、现在不通,而有的酸痛;一为本来不通,现将渐通而有的痛觉。其次,在觉受上:一为酸痛;一为从闷胀、发烫到刺痛,且这刺痛厉害时,就像蜜蜂在螫;或用锥子在凿一般,非常难受。然而大部份人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且都以负面的角度看待它!反正就是痛!就是不舒服嘛!于是都怕痛、都想逃避它。其实这种痛,对宿疾、旧伤之复元,是绝对有帮助的。这痛,痛过极点后,若由闷胀、发烫、刺痛,而转清凉、通畅、轻安,那病患早就好了。
其实,前述1、2、3之酸痛,也可以说是气血不足才有的。若禅坐一段时间后,气能养得饱饱的,也将会慢慢消失的。因此,可将一切酸痛、闷胀、发烫、刺痛,都视为正常的过程。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去接受它;则即使身体仍痛得要命,心里却只踏实安稳。也有人说:将之视为业障显现,当以惭愧、忏悔的心,去接受它;甚至以「主动受报」的心,来期待它。
总之,不要用逃避求免、或怨尤无柰的心,来看待它。经常有人会问:「要坐到什么时候,才能不再酸痛?」我总是回答:「你愈期于它不酸痛,只将让你更难熬而已!但当你能用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去接受它,它便不是问题矣!」
五、观痛的方法,或个人调理酸痛的经验?
打坐本是为了练心,非为练气功,更非为练腿功;故当一心一意于当下的方法。虽明知在坐一段时间后,渐会有痛的觉受;但在未痛之前,却不必介意有痛的可能。即使已有些痛觉,仍应以「接受它」「不管它」的心态,而继续于方法的用功。
但是痛到后来,已全然被痛的感觉所笼罩,而无法再好好用方法了;此时若还不放腿,则可用「观痛」的方法,以为对治。观痛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趋近:一般人对于痛的态度,首先是厌恶,其次是逃避。而此趋近法却是相反地,要把痛拉近一点。就是仔细去瞧瞧:痛在那里?痛是什么?像提着灯笼在寻找东西一般,甚至像外科医师在解剖病患一般。痛是痛在什么地方?痛在腿!腿的那个部位?腿的脚踝!是脚踝的那一条筋在作怪?……如此追根就底,去寻出痛的本源!或问:痛的感觉像什么?是酸痛?还是刺痛?像蚂蚁在咬?还是像火在烫?请仔细观察清楚,再回答!
很多人只是直觉得痛很可怕,而未眼睁睁地看清楚「痛的本来面目」,只是愈想愈怕而已!事实上当你决心,好好地把它看清楚时,才发觉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推远:现在虽感觉痛,然是「谁」在痛呢?是腿在痛!故是腿痛,而非我痛。是腿痛,就还可以忍受;是我痛,就忍无可忍。其次,是腿的那个部位在痛呢?是腿的脚踝痛!只脚踝痛,那还好;至少不是整条腿都在痛!然后再看,是脚踝的那个部位在痛?……如此愈推愈远;愈推愈与自己不相干;能纯把痛当作一个对象看,故是它痛,而非我痛。
以上用观痛的方法,痛还是存在的,但感觉却完全不一样。至少心中已无对立、矛盾、烦恼。也许痛过极点,否极泰来,渐由闷胀转通畅,由发烫转清凉,由痛苦转痛快。常谓「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曾痛过极点的人,对此都会有贴心的体验。
最后个人调理酸痛的经验:我听说有人,以「能捱一分钟,即捱一分钟」的态度,竟捱过好多时间。也有人以「反正一放腿,就没事」的心态,捱过最酸痛的阶段。也有人以「身是臭皮囊,就让它痛死算了!」的决心去看待它,而不矛盾、烦恼。最后有人说「再怎么痛,总比癌症的痛好吧!」总之,能使自己由逃避、畏惧的心态,转袒然、接纳,斯可矣!
六、何以有烦燥或恐惧不安的现象?
现首先说明烦燥的原因,大致可分三类:
因有些事未处理好,放不下;故不能安心于禅坐。
急求变化:人多为「有所求」而来打坐,这本是人之常情;但也须好好下过功夫,才能稍有所得。而有些人却不耐于等待,急切地求有什么变化、长进。故若不觉自己有进步,便起烦燥。我常听人诉苦道:「怎么我坐了这么久,总在原地踏步!」因太急求于变化,故更不能安心于方法;于是更不可能有长进,这便成了恶性循环。
另有一种却属于生理的现象:有些人坐了一段时间后,脚虽不痛不痒;但心里却直烦燥起来,而不能安于座。(有人曾告诉我:不管她怎么坐,放腿时一看时间,总是恰好五十分钟。)这乃为必坐一段时间后,生理的业(脉)障,才会显现;因此便形成烦燥的反应。如果此时不能安忍而下座,那就真的要「原地踏步」了!这只要坚忍一次,熬得过去,便成了。
其次,说明恐惧不安的心理。这大致皆源于对未知的反应;然关于未知,却也有些不同:
对外在环境的不熟悉:有些人第一次打禅七,心里又兴奋又害怕。不知道腿能不能熬得过?不知道左右邻座,会不会有什么异常举动?不知道主七和尚会有什么新花招?心中有着太多的悬疑!不过这问题并不严重,反正坐了几天,或打过几次禅七后,便不再多疑了!
对于内在世界的未知:我们平常在妄想的世界里,打混惯了,反而习以为常。而禅坐后,心境将有什么变化,却倒是很陌生!很多人常问:万一入定后出不来,怎么办?我或者说:你睡觉前曾否担心,万一睡不醒,该怎么办?或者说:像你这种人,那用得着担心入定的问题?但很多人,还是有太多的疑虑!
敏感过度:如打坐,方法用上了,心渐渐安定;则感官或将比平常敏锐。很多平常听不到的声音,现在却不知从那里跑出来!很多平常感觉不到的气氛,现在都不一样了。于是有些人便开始疑神疑鬼,愈想愈可怕!其实世界还是一样,只是感官比较敏锐而已!
恐惧业识的现形:人从小就有很多值得害怕的对象,如怕死、怕鬼、怕黑、怕孤独等。但是平日太忙了,或妄想太多了,故将那些恐惧的业识覆盖住了,而忘了害怕。然在禅坐,心稍静时,又把那些害怕的种子,翻出来了。
其实,世界还是一样,只是你的业识变了。如果这世界真的有鬼,则平常早就碰上了,何必等禅坐时再来比对!有的人在自家中打坐,这房子已住了二三十年,从没发生过什么异类的事;可是打坐时,却老觉得怪怪的!业障啊!
也有些人确曾经历过一些较恐惧的事件,因此一回想起来,又心惊肉跳。这我也常调侃他们道:「你第一次,那么无知,都捱过了!何必担心会有第二次?」但很多人还是放不下!
故我经常说:这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别的!而是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于是愈想愈怕,先努力于把自己吓死,然后再求人助念!真是既可怜又可笑! 因此观念的调整,才是首要功夫!如果有人不管怎么说,总还是不免害怕!那只好借着对佛菩萨的信念,来克服甚深的恐惧业识。因此不妨在上座后,先念佛、持咒一段时间,再好好专心修定。因为如此,你的想象力便将尽往好处去想!没问题,佛、菩萨或护法诸神,一定庇佑我的!
七、有「妄想太多,而不能打坐」的可能吗?
有人说:有可能!这尤其发生在重大事件,未处理好之前;将因为情绪的紊乱,而无法安坐;不过这也看当事人的处理态度。若能以「尽人事,顺天命」的心态,能处理的,就先处理;其余者,看因缘再说。那便不致把情绪弄得很紊乱,而无法安坐。
其次,若未有什么异常事件,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妄想而已!则为太在意妄想而不能打坐。众生本来就有妄想的,因此不可能一上座,或稍用点功,就可无妄想的。因此,一方面要努力于觉照妄想的现形;一方面又要用「包容」「超然」的心,去看待妄想的起起落落。
很多人在数息的当下,也在费心地数妄想:这一支香,我已打了三个、五个……的妄想;哇!妄想愈打愈多,这怎么得了?于是便被妄想压跨了。有些人即使不数妄想,但打过的妄想,总是藕断丝连地搅绕不清;于是也被妄想拖累了。我们于禅坐时,虽不可能不打妄想;但妄想未来之前,却也不必预与妄想抗争。若妄想打过之后,即应将之全然放下。故心中从不以妄想为窐碍。
妄想与方法,如跷跷板,此上彼下;不会挤在一起的。正念既提,妄想自然退下;故如真要用功,是不该有「妄想太多,而不能安坐」的现象。
八、对妄想的中道态度?
这题目出得不好,因为很多人于看到「中道」的当下,马上率尔答曰「不迎不拒」。但是我很怀疑,你们在说这话的当下,是否真明白它的涵意,以及是否用得上力?
所谓中道:乃既不是有为,也不是无为;虽在无心中,却能成就有为的功德。无为如前已谓:打坐时,当然不能存心去打妄想;也不存心与妄想抗争。若打了妄想,既警觉已,即应立刻将之放下,而回到方法上。若期待很快的没有妄想,或存心与妄想抗争;其实,这才是更大的妄想与负担。
但是我们对妄想的态度,却不是只「接纳它」或「不管它」而已!以如是有主题的妄想,就要去反省出自己心结之所在,而更用佛法去安抚或化解。也当反省到自己数息,大致在那个层次,还有那些对治的方法,可帮助提升。
故虽不期待很快地没有妄想,但还努力于方法的熟巧;虽用心于技术的改进,却不急求成果。在安心用功的前提下,求更上层楼。不即妄想,不离觉照;非有心,非无心。故为中道法门也。
九、昏沉的原因与对治?
禅坐昏沉的原因,约有以下数种:
环境不良:像此禅堂,略可分为四区,其中就有一「摇篮区」,很多人都在那里摇来晃去。此但为那里空气比较不流通,故沉闷而枯燥。若属环…
《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 逆障的超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