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一▪P3

  ..续本文上一页乳类等皆然。于是若抚养期超过一年者,则在下一个交配期已来临时,前之抚养期还未终了。于是为了抚养的责任,它们的关系就必须被一再地维持下去。所以当任一生物的抚养期超过一年者,便将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

  

  所以配偶关系被固定下来者,都是比较高级的哺乳类动物。因为愈高级的动物,抚养期乃必愈久也。以上乃从生物学的现象,来审视配偶关系。当然我不是生物学的专家,故所举的例子,可能略有瑕疵。但是这由低等动物,而至高等动物的抚养趋势,乃是十分明显的。

  

  小结二:人类以固定配偶故,建立婚姻与爱情

  若从抚养关系来看人类,则人类的抚养期乃特别长;尤其越文明的国度,只更越长。以前大概十三、四岁,就可独立去了;而现在公认:必大学毕业,尤其男孩子得服完兵役,父母的责任才算完了。这多久呢?至少二十年。以越文明的人类,抚养期也就越长;故对配偶的选择,也就得越慎重。

  

  所以讲到这里,我并没有否定爱情与婚姻;它们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要找个人跟你合作二十年,这不是当非常慎重,非常明智去抉择吗?对于这一点,古人还是看得比现代人清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是府第关系;并非权威或迷信,而是谓当从全面考量而作更理智的抉择。

  

  而现代人因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遂认为爱情至上,一切为爱情而爱情。但是「何谓为爱情而爱情」呢?一个单独的事物,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一切存在,必依托于缘起关系的网,才能衬托出它的存在,也才能展现得它的作用。故「为爱情而爱情」者,本质上还不出《中观》所谓的「自性见」。

  

  自我扩张的迷惘

  从前面讲到这里,我们的结论很明确:就是初为繁殖.抚养而需要把配偶关系固定下来;于是为固定配偶关系而创造出婚姻制度。其次,既演化为婚姻模式,故需更慎重去抉择合作的对象。于是为寻找抉择合作的对象,乃蜕化出「爱情的帷幕」。

  

  可是这种说法,对自我中心的现代人而言,实在太委曲.太乏味.太不浪漫了。现代人喜欢「化被动为主动」,不是被祂决定的,而是我自己意愿的。于是为满足这种需要,便蜕化出:从「自我扩张」的动机,而追求爱情的意趣。

  

  人类的动机,除维持个人的生存,延续种族的繁愆外,另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动机─从「有所得」中,来肯定自我生命的价值。从有所得的成就感,当然很多,如追求名、利、事、功之类;而爱情的追求也算其中。故攀得金龟婿或追求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名门闺秀,何不是另一种成就与超越呢?

  

  何以现代人更习于从自我扩张的动机去看爱情呢?因为现代人自我中心的意识远比古代人更凸显.更顽固。所以种种有关爱情的迷雾,乃是从自我中心所产生出来的幻象,而这幻象其实是附属于种族的需要,它只是透过另一个帷幕去完成它而已。

  

  关云长夜走麦城

  故若谓「因爱情而缔结婚姻,因婚姻而生儿育女」者,其如关云长夜走麦城,终不出轮回的圈套。各位看过《三国演义》否?关云长就是关公,本镇守在荆州。因被吴国的吕蒙所骗,所以兵败被困在麦城里。有一天他出去巡狩,却发现东西南面皆有重兵包围,只有北方较缺;于是他决定半夜突围。结果呢?

  

  最初突围相当顺利,一路快马奔腾;而到一半时,却落入陷阱。为什么唯北方,没有重兵围守呢?此乃吕蒙所设下的圈套,要让他自投罗网也!所以各位知道,以关公盖世的武功,最后却是被活擒的;因为既掉入陷阱,关刀也使不上力,赤兔马也没得跑了,最后只死得更惨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费尽辛苦才找到的「生路」,可能就是仇家们预设的陷阱。同样从自我扩张的动机里去造作有为,去追求爱情,何尝不是造化者预设的陷阱呢?于是不管是为繁殖而卖力,或为爱情而连姻,最后皆五十步笑百步,根本逃不出轮回的圈套。

  

  繁殖的目的

  下面的问题,我只能问,而没办法回答。如生物界中,生而又生,繁殖再繁殖,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只因怕种族断灭,所以须克尽一切办法来繁殖;可是繁殖再繁殖,竟有什么意义呢?昆虫繁殖了,还是昆虫,猴子繁殖后,还是猴子。这世世代代的辛苦繁殖,曾有什么终究的目的吗?

  

  古人曰:天之大德,曰生。顺天行道故,繁殖再繁殖。现代生物学也许会说:单靠少数生物,比较没办法维持生态的平衡;故繁愆越多种生物,越容易维持平衡。但是不平衡,又怎样呢?如古生物学中的恐龙早已灭种了,而所余的这个世界是平衡,还是不平衡呢?大概就没有人能回答了。

  

  所以如再问:那人类的繁殖再繁殖,就有意义吗?不只没有人能回答,其或将引起公愤也。这就像神教都说:神造万物。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唾骂耶和华:你为什么闲来无事,却造我们来受苦受难;然后再派耶稣,来救我们呢?你都不造,不就无事吗?或者一次,就造完美一点,不就得了吗?

  

  人类有没有必要:繁殖再繁殖?对这问题,既非我所能回答,也非神所能回答。

  

  人类的繁殖过度

  但是有一点,我们却都可确认:乃是就生态而言,人类早已繁殖过度,而造成生态的不平衡。当今人口早超出六十亿,于是因为人口太多,一方面必造成人类间的恶性竞争,二方面也必造成生态的破坏。现代人一直致力于环境保謢,但环保的问题从那里来呢?如追根就底,不只是从工业发展而来,而是从人类繁殖过度而来!

  

  因为工业为什么得发展呢?只为人口实在太多了,如不用工业的方法,就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譬如房子,为何越建越高呢?因为地狭人稠,故只有往上发展。于是就建筑技术而言,以为进化;但就居住品质而言,仍只是退化。而退化的主因,乃人类繁殖过度而已!

  

  所以即使如前面所说「情就生物学的动机而言,乃繁殖后代而已」。而繁殖后代,对当今的人类来讲,反没有那么迫切。当然我不能说:全然不需要。在我还未参透之前,我是不能这么说的;但形势上,至少没有这么迫切。

  

  所以我们很庆幸生在这个时代,可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什么空间呢?你可以继续繁殖,也可以不繁殖─还是得有人去繁殖,但也不能每人都去繁殖。如果选择不繁殖的话,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结婚而不生殖。甚至,如果选择不结婚的话,可以择偶而有爱情,也可以保持为单身贵族。

  

  如放眼冷静地来观察目前的社会现象,不管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大致上社会已成为这个样子:只很少人以繁殖的观点,来看待爱情的问题;也有些人因迷惑于爱情神话,而步上地毯的另一端。有的人虽结婚,但不生儿育女;也有的人根本就不结婚。表面上似各有各抉择的善巧;但总括起来,却不出因「人类过度繁殖」后的平衡反应─自然会有一些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儿育女。

  

  所以如从繁殖和抚养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婚姻;至少在目前的时代,我们可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但是有一点,却不得不将就也:既生育之后,不能不善尽抚养的责任。这既是生物学上的定律,也是人伦社会的公约。所以对于生育与否?当慎思而行,莫致有悔!以上是对还未结婚的人讲的。

  

  对已结婚者

  其次,对已结婚者。若还没有后代,仍可决定离合!也就是如两个人觉得不好玩了,可以随时离婚。这是我的观点,而所谓「无后代」,不只还没生下来,最好根本还未怀孕。

  

  虽古来的观念,都以「既结婚了,当劝合不劝离」,尤其不能挑拨离间,恶意分化而使他们离开。但那是在以繁殖为重的古代社会,才当如此。至于这个时代,则不然。所以我认为:如未有后代,应还有转择的空间;故可离婚。

  

  再次,对于已怀孕,尤其已有子女者,当以抚养为重而勿轻举妄动也。这时双亲要有共识:当下,他们的共同任务,乃「尽心尽力,不仅把小孩抚养长大,而且教育成材。」于是这时候,乃不得轻易离婚。因为若真离婚,最大的损伤乃下一代尔。

  

  既人类是以「双亲抚养」的典型,于是为了善尽抚养的责任,必致力于使婚姻状态稳固下来。所以既不得背弃婚姻的誓盟而离婚,也不能有婚外情。

  

  对婚外情者

  当今的社会,婚外情不只普遍,简直到处泛滥。然婚外情,从何而有呢?当然社会状态的变迁,虽也是原因之一;但「迷惑于爱情神话,而不识时务者」才是更根本的心结。

  

  所谓「不识时务」者,既结婚且有孩子了;当以抚养为重,而不再沉迷于爱情的游戏中。爱情本来就是骗人的,然既不是你骗他,也不是他骗你,而是造化弄人,骗你们来达成繁殖的目的而已!故一个人如结婚了,尤其已完成爱情的使命─抚养下一代,他飞扬的意气也将成为昨日黄花。因此有子女者,当不再沉迷于爱情神话才是。但是当今「爱情的神话」已被眩染过度,故只结婚一次还未必能觉醒。

  

  所以为什么会有婚外情呢?因为他原本对爱情抱持着太多美好的幻想,但结婚后却全然不是。于是他不只未怀疑原本的想法错了,却认定配偶不合;故得赶快再去找另一个对象,以证明他原本的想法没有错。这是迷惑于爱情神话,而执迷不悟的典型;被骗一次不够,还想被骗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人不是太可怜了吗?外国人很奇怪,有的结婚不只一次.两次,甚至五次、六次,都老得快踏进棺材里了,还在闹结婚笑话!真是浑到底了,若太自我中心,怎搞得清楚呢?

  

  然若夫妻之间,竟一方有婚外情了;则另方当如何处置呢?我认为:也不是当站在「爱情至上」的观点而痛责对方,必小题大作而搞得鸡飞狗跳,一定要闹到家庭破裂才肯罢休。表面上,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好象对爱情很忠贞,其实也不过中爱情神话的毒而已!所以对有婚外情者,不是当用爱情的角度去…

《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