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新粹 二十五圆通▪P4

  ..续本文上一页心地,才能使一切地平。

  

  持地菩萨经毗舍如来这么一开示,就觉悟了:内外本是一体的。『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内在的生命体与外在的山河大地,都是平等而无差别的。为何无差别呢?乃为皆缘起故。而缘起如网,本无内外之隔也。就缘起而论,其实不必去分辨「微尘的存在」与否?甚至就中观的立场而言,乃不承认有「极微」也。

  

  『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为何不相触摩呢?世间认为:相异者,才能触摩。而今既已内外一体了,就不成触摩也。有所谓「法法不相及」,既不相及,当然也就触摩不得了。『乃至刀兵,亦无所触』甚至用刀去砍、用箭去射,且都无所伤。

  

  『我于法性,悟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我乃是从内外无差别「性」中,去悟得无生法忍的。因终究而言,不管内身与外尘,都是如来藏中,随缘示现的假相尔。当因缘变化时,假相也就跟着幻起幻灭。『尘销智圆,成无上道』,前面的尘是指外尘,而现在的尘是指内尘;内尘也就是迷惑.执着也。既执着与迷惑,因悟得无生法而消除;于是智慧便能慢慢增长,以至于成就无上的佛道。

  

  所以地大法门的重点为何呢?乃『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也。

  

  水大

  月光童子,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何谓「无夺」呢?如果有异,才会相夺。或大的夺小的,或强的夺弱的。反之,既为一,就无所夺了。所以「水性无夺」,就是水性无异也。

  

  如身中所有的水相,或鼻涕唾液,或大小便利,甚至循行的津液,排泄的油汗等,皆在身中不断地交错变化:或血变汗,或津成液。然相虽不断流转,但性却是一样的。不只身中的水性是一样的,甚至与身外的云雾、溪流、江河、大海等的水性,也是没有差别的。

  

  『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所谓亡身,就是忘身,即完全放下对身体的执着。『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所以亡身,非无身也。而是更与十方虚空、法界大海合为一体。既内也空,外也空;云何于空空中,还会有界限呢?

  

  『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所以我是从见证于水性的内外一体.无尽流通而契入无生法忍的。

  

  火大

  乌刍瑟摩,我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乌刍瑟摩:最初我的淫欲较重,直到佛陀教我修习观法:从观察全身冷暖气的变化而入手─这观察,乃非用眼睛看,而是用触觉察。

  

  以全身冷暖气的变化,其实是从呼吸而来。然就呼吸而言,鼻端的觉受,乃较粗重浅显;而全身冷暖气的变化,却是非常隐密而微细的。于是为观察全身冷暖气的变化,便得非常内敛专注。

  

  于是以心光内敛专注故,便能降伏淫欲。所谓「淫欲」,当是从攀缘外境而现行的;现心既内摄专注,淫习便不再现行。如以气脉而言,前已说过:若气积在下部,便比较会有贪欲的现行。而内观全身冷暖气者,乃有通调气脉的作用。若脉既通,气不再积于下部,当然淫欲也就慢慢消除了。密宗所谓的拙火,跟这个有关系。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我们前面已说到:所谓的拙火,乃与众生的末那识有关系。故若能证得内外暖触,皆无碍流通;即已勘破我执而消除诸漏也。『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意思其实都是一样,宝焰乃指智慧的火焰;漏销智圆,成无上道也。

  

  风大

  琉璃光法王子,我忆往昔,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逢佛未几,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佛法所谓的风大,不单指空气中的风而已;而是指「动」也。我观世间为什么会动?而众生的生命又何以有蜕化?乃皆是随着妄缘业力的流转,故才会动,才有化。

  

  『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所以不管是界方的静止不动,或世间的无常迁化,或色身的动静举止,或心念的起落不定。形式似乎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却是没有差别的。

  

  『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既一切动性,都是随着妄缘业力的流转而幻起幻落,所以总归虚妄也。其示现时,非实有生;其散化时,非实已灭。十方虚空.三界微尘.山河大地.草木花香,以及一切有情众生,皆如此也。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所谓无依,即谓无自性也。以随缘妄起故,当无可依。既无可依,也无可住.无可取。于是心乃成就于「无住安心」也。

  

  空大

  虚空藏菩萨,我与如来,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于同发明,得无生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虚空藏菩萨:我与定光如来,都一样证得『无边身』。所谓无边身,不是说身体很大、很大,而是说身与非身间,乃无界限也。

  

  『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剎,化成虚空。又于自心现大圆镜,诸幢王剎,来入镜内,涉入我身。』既身与非身,乃无边界;所以它跟虚空,跟四大所形成的世间,皆能相涉相入也。因此不管是外在的世界,来涉入我身中,还是从我身中变现出各种境界,乃皆无障碍也。

  

  『身同虚空,不相妨碍』有形同于无形,有相归于无相;这是从证入真空而说的。『身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得大随顺。』随心所欲,变现境界,而化导众生;这是从成就妙有而现的。

  

  『此大神力,由我谛观:四大无依,妄想生灭,虚空无二,佛国本同。』这样大的神力,似很不可思议;但就理而言,却是法尔如此也。既四大所交织成的相,是虚妄的;虚妄则无碍也。既真如心性,本是周遍法界的;周遍则圆满也。而凡夫众生,既悟不了真空,更证不得妙有,就不免处处隔碍也。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斯为第一。』虚空无边,即是指真空妙有也。

  

  识大

  弥勒菩萨,我忆往昔,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已来,求世名心,歇灭无有,乃至得成识心三昧: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弥勒菩萨:最初,我乃是个好名之徒。所以心不能安住,而喜欢到处攀缘,以结交各种山林好汉。直到佛陀教我这个观法:三界虚妄,唯心所现;所以不必胡乱攀缘,以幻取幻!这竟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乃依教奉行而修习唯心识定,这一修再修,以至于能入三摩地。当然好名之心,好攀缘之性,也就从慢慢淡薄,以至于消灭。最后终能证得识心三昧。

  

  识心三昧是什么境界呢?『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即了了觉知,不管是虚空,或如来国土;也不管是污秽的或清净的,都是从我识中,所变现出来的。

  

  这种情况就像作梦:有的人于作梦时,乃不觉知是梦境,所以就跟着梦魂颠倒去了。而有的人,却能于作梦当下,了知这是在作梦。既了知这是在作梦,则他可以不作梦了,而即时清醒过来。他也可以继续作梦,但不随着梦境而恐惧或贪恋。

  

  一个证得识心三昧者,即是了知自己正在作梦的人。所以消极地可以不随着梦境而恐惧或贪恋。然积极地,他可以在梦中作主─即自编自演,编我下面要做什么梦─密宗有这种法门。既了知它是梦,所以即使看到老虎,你尽可以更往前冲,而不用担心它会把你吃掉。即使看到大海,你也尽可以往下跳,水不会淹死你的。

  

  『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既一切唯心所现,则作祖成佛,亦唯心所现尔。我以这样的修行法门,而得到佛的授记:于未来时,得次补佛位。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所谓「圆成实性」,即是指真如妙心。以唯识五重观中有:舍识归智,舍相归性。故从剥除妄识而证得真如心也。

  

  以上已说明七大。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讲了六大。且归纳看,这当中,又有什么共通性呢?

  

  一亡的境界

  如瓶已破,虚空无别;如冰已消,海水一体。故在七大圆通中,我们且看:地大─内外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水大─水性一味流通。火大─身心暖触,无碍流通。风大─风力无依,等无差别…

《楞严新粹 二十五圆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