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人的身体,为什么能够具足五神通呢?因为天人的身体,本就是细身。而细身者,乃更具弹性方便;故能随心应用,而展现更大的功能。其实,不只天身是有神通的,中阴身也有神通─当然不及天身那么圆满。
细身,虽凡夫的肉眼看不见;但如果证得天眼者或是天人,便能见之无碍也。
这也就是对生命而言,『身』与『心』是分不开的。所以轮回途中,入胎受生者,绝不只是无形的心识而已,还有依气所形成的细身也。
这也就是,我认定一种观念:身跟心是分不开的。从最初中观所谓的「性不离相,相不离性」,到此「身不离心,心不离身」,乃有其一贯相承的脉络。
以身跟心分不开故,所以非心识单独去受胎;一定有跟心对应的身在。然是什么身呢?当非粗身也!因为粗身已经死掉了,躺在那里不动了,如何去投胎呢?故唯细身,可能去投胎。而若不是细身的话,谁去出窍?谁来入胎?不可说是心识!以心识既是无形的,何以谓之有出有入呢?
众生以我见故而受轮回,故就图表上看,乃是我爱执藏之『见分』者,带着依『气』所形成的细身和未现形之『种子识』,去投胎也。
如俗谓:轮回途中,乃是阿赖耶识去投胎的。可是前已说过:阿赖耶识的范围乃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竟是那个阿赖耶识去投胎呢?非最上层的阿赖耶识,因既是无所不在的,即无所谓投胎也。
故就图表上看,乃是「我爱执藏识」之见分,带着依『气』所形成的细身和过去所熏习的『种子识』,而去投胎也。
故《八识规矩颂》谓『去后来先作主公』,其实是有瑕疵的。为种子识者,乃无「作意.分别.取舍」的作用也。如电脑硬碟里的资料,乃是被动者,云何能作主公呢?
所以,于《八识规矩颂》中,讲到阿赖耶识时,乃谓『去后来先作主公』。阿赖耶识于死亡时,乃最后离开;而于投胎时,又是最先去者。故于生死途中,它是作主公的,也就是主导掌制者。
然而种子识,其实是没有分别取舍作用的;所谓「恒而不审」,不审即是无分别取舍的作用也。盖种子识里,充其量只是一些资料。就像电脑硬碟里的资料,是没办法自我操作的。所以种子识于生死途中,反而是被带着跑的,被谁带着跑呢?被末那识带着跑,因为末那识才有作意.分别.取舍的作用也。
种子识
种子识中,为因缘和合故,有现行者;若因缘未和合故,则为未现行者。而已现行种子中,乃分『显』与『隐』两类作用。显者,是指从种子而起现行;而隐者,乃指从现行更熏习种子。
种子,为什么会现行呢?乃为种种因缘和合故,才会现行。反之,若因缘未和合故,则称为未现行者。
而在已现行的种子中,又有现行和熏习两种作用。在第八识里的种子,为因缘和合故,凸显于第六识当中,这称为现行;所以现行乃比较显眼。其次,既现行后,由于「思」心所的作用故,更熏习成第八识的种子,就比较没有那么显眼,而称之为「隐」。
未现行种子中,再分『名言种子』与『业种子』。如前述『名言种子』乃依存于『业种子』也。
在唯识学中,又把未现行种子,区分为:名言种子与业种子。什么是名言种子呢?能够用语言文字.观念思惟去形容者,乃称为名言种子。而有种种因果相续作用者,都称为业种子。所以在定义上,业种子就比名言种子广泛多了;故名言种子,其实是依存于业种子中。但以名言种子能凸显在第六识中,所以对其印象反而更深刻些,至于业种子就没什么知觉了。
相分中的『和合』,乃是指从根尘的和合,而生触受也。
以上已解释「见分」的部分。其次,「相分」乃指外界种种的现象。在相分中,乃有「曾示现者.正示现者及将示现者」的不同。何以为「正示现者」呢?因为六根去接触六尘,所以能从触生受,故能示现也。简言之,为根尘和合故,所以示现也。
也就说已看到了、已听到了,乃称为和合。至于有些虽存在,但未示现,乃以根尘未和合故。所以,未和合的相分,其实是更广泛的;而和合的相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尔。
和合的相分中,再分「空」与「尘」。
在图表中,和合的项目下,再分为「空」与「尘」。空,乃是虚空,全无色相与质碍。而尘者,能为感官所执取者,则为尘。既感官有五:眼耳鼻舌身,则对应的尘相,亦为五:色声香味触。
至于五尘的色声香味触下,更分为明暗.动静.通塞.恬变.合离,乃是依《楞严经》的说法而附加的。详细可参考《楞严经》。
『作意』『现行』与『和合』乃一体相关,同为进退。而『气脉』『未现行』种子与『未和合』相分,亦成对应关系─别业与共业的关系。
以上已将图表的项目与意义,逐次说明了。所以我们再把整个图表作整体观察:
可注意到:『作意』『现行』与『和合』,既位置是对应的,且作用又是相关的。因为根尘和合,才使我们的种子起现行。故于现行中,我们的意识就起了别作用,而称为「作意」也。因此作意、现行跟和合,乃一体相关,同为进退。故很难说是何者先?何者后?
其次,『气脉』『未现行』种子与『未和合』相分,亦成对应关系。什么关系呢?别业与共业的关系。为何是别业与共业的关系呢?以气脉与未现行种子,乃是个人的别业。而未和合相分,则是众生的共业。
集个人的别业,乃成众生的共业;而众生的共业,又影响着个人的别业。故称之为对应关系。至于气脉与『未现行』种子的对应关系,则将于〈业识与气脉〉的课题中,再详细说明。 所谓『九缘生眼识』,九缘乃指:空、明、境、根、作意、分别依(即第六识)、染净依(即第七识)、根本依(即第八识)、种子识。如依图表,则仍有命根、身体、气脉、和合等。
最后,再看唯识所谓的「九缘生眼识」:乃必九缘和合,才能现起眼识。其中
空缘,就是指虚空。以虚空无质碍故,能看到远方的物相。
明缘,乃指有光明也。若无光明,以《楞严经》的宗旨,非看不见也,而是唯见「暗」尔。
境缘,能为眼根所取的对象,乃是境也。
根缘,主要是指眼根也。根非能了别者,而只是「见相」之缘尔,在此更可确定矣!
作意缘,非「我」能作意也。而是为根尘和合故,意乃现起,故称为作意尔。
分别依(即第六识),既已作意,则分别识乃随而了别。
染净依(即第七识),也就是刚才所讲的非作意根。
根本依,就是指第八的阿赖耶识。
种子识,这种子识跟根本依的阿赖耶识,似乎有些重叠。
如用图表再来审视的话,将会更清楚。8. 之根本依,确实是重叠的。至于命根、形体,还有气脉者,则被忽略了。
这图表,就讲到这里为止。主要在说明八识间的关系,及补充一些我个人的观点,比如细身、气脉,还有作意、非作意等问题。
各位若于唯识的名相,还不熟悉,听起来就会辛苦一点。但如已有这样的基础,再去看唯识的经论,我想应会更简单明了。至于某些对佛法涉猎较深的人,尤其对唯识名相曾研习过者,再来听,感受乃更加不同。虽我一些看法跟传统的不太一样,但何妨参考而开拓思惟的方向呢?
电脑的比喻
下面我们用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方式─用电脑作比喻,来说明八识间的关系。当然这也牵涉到一个问题:如果你对电脑已用得很熟悉了,听起来就很相应。反之,若对电脑还是一窍不通的话,就不听也罢!
阿赖耶识
第八识,比如电脑中可读写的储存设备,如硬碟等。其所藏种子,犹如硬碟里的资料。
以一部电脑来比喻一个人的生命,故不同的电脑,即代表不同个体的众生。首先讲到第八识,其犹如电脑中可读写的储存设备,如硬碟等。前既说到:第八识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不同。广义的,乃指万法,故一切世间现象都已包括在其中。然这里所讲的第八识,且不是最广义的。既以电脑比喻一位众生,则在硬碟里的资料,顶多是种子识。至于我爱执藏识,电脑跟它相关的配备,都可以称为「我爱执藏识」。
所谓种子,就是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作的,都会在第八识里留下印象,或者会变成一种潜伏的力量,而这力量会影响到未来的生命现象。故在唯识学里,乃把这些储存在第八识里的印象.或潜藏的力量,而称为种子。于是第八识的种子,乃对应于硬碟里的档案。这是简单讲第八识。
末那识
第七识,则如WINDOWS等作业系统。作业系统虽亦是硬碟中之资料,但电脑中一切作业,皆少不得也。又电脑开机之时,作业系统随即载入;待关机前,作业系统才离开。
下面再讲末那识,也就是佛法所谓的我执。关于第七识相当于电脑的那一部份呢?我想了又想,终于觉得它比较像作业系统。电脑不管是最初的DOS系统,或后来的WINDOWS 3.1、WINDOWS 95、WINDOWS 98等,都称为「作业系统」。
这作业系统,虽也是安装在硬碟里的资料。然而电脑中的一切作业,不管是开启档案、编辑档案,以及储存档案,都是透过作业系统去完成的。这种情况就像末那识,虽也是第八识种子中的一部份,但却有特殊的功能─从我执而造业。
以众生的一切造作,不管是身行、口行和意行,都是从末那识去造作的。故末那识,乃可称之为「造业系统」。而WINDOWS等,亦名为「作业系统」。名称如此对应,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呢?
如电脑于开机后,作业系统必先载入。故不管你随后用什么软体:文书、简报、影像、绘图等,我们可以在很多软体间切…
《楞严新粹 八识表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