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P3

  ..续本文上一页以看得更广、看得更透故,佛乃直截了当地建立「无我」的学说。

  

  虽然「无我」的学说,也不否认有四大五蕴所和合的生命体,也不否认有三世因果业报的现象。所以从事相来看,自我的模式跟无我的学说,还是可以互通的。但因所采用的架构不同,所以效用还将有很大的区别。

  

  西方的心理学,既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故终究很难突破「自我」的中心。虽能使人在世间上,生活得比较和谐安乐;但要求得解脱,终不可能。而佛法乃以更高超的智慧,从建立「无我」的学说,而直接相应于解脱道。

  

  这也就是为悟性提高了,所建立的模式当就不一样。

  丁、从电脑DOS 的作业系统到WINDOWS 的作业系统

  最后,我们用电脑的「作业系统」作比喻。电脑最初大概是从DOS 的作业系统开始运作的吧!虽DOS的系统,对单一软体而言,还是蛮好用的。可是在我们的需求里,有时候一个档案,乃要牵涉到很多软体,比如文书软体、绘图软体,甚至影音多媒体的软体。而DOS的作业系统,要在不同的软体间转换,就很困难。因此到后来,就慢慢发展出WINDOWS 的作业系统。

  

  以WINDOWS的作业系统,除了比较好学─不需要背那么多的指令外;更重要者,为它能很方便地在不同的软体间,作复制、剪贴、连结。因此,目前在整个市面上可以看到,WINDOWS的作业系统已将近全面取代了DOS的作业系统。

  

  简言之,为WINDOWS的作业系统,有更大、更高明的统合能力,所以才能全面取代DOS的作业系统。

  

  若能从偏端到中正,从狭劣到广博,从孤僻到涵容,斯则从无明而渐明矣!

  

  这也就是当我们的视野愈宽阔、需求愈复杂时,就需要更具弹性、更能涵容的参考架构。于是如WINDOWS的作业系统,或佛法所倡的无我,以及天文学的地球绕日学说,都为应时代的需求、应众生的需求而创立了。而新的模型必较原来的更宽广、更涵容、也更具伸展的空间。

  

  我认为:生命的过程,就是从不断去扩大视野,不断去提升悟性而能成长的。所以,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没有进步?最明确的方法,就是从心性来衡量,而非去寻一个相。因为,相本为虚妄不实,而性才能恒久不变。

  

  问:心性又是如何衡量呢?答曰:若能从偏端而到中正,从狭劣而到广博,从孤僻而到涵容,斯则进步矣!

  

  如最初思想较偏端,不管是偏于积极,或偏于消极;偏于感性,或偏于理性,这都是偏端也。而经修行后,乃能既不偏这端,也不偏那端;同时又能涵容于两端,这才近于中道也。同样有的人,初以个性异常孤僻,因此跟人格格不入。如果经修行后,孤僻减除了,涵容增广已,这就代表心量的扩大,心性的提高。这就能肯定我们是在「从无明而趋向觉明」的过程中。

  

  因此从心性去判断,才是更单纯而明了的。这情况就像世间有「算命」这回事。然我觉得:真正的算命,与其看面相,不如看心相。因为心相是因,而面相是果。看果,何如看因?而心相者,又是心性的果。所以果真要「算命」,何如直接从「心性」去算呢?问:心性,怎么算?答云:看你往那个方向去努力尔。

  

  所以终究而言,算不如不算,直接告诉你往那个方向去努力,不是更简单明了吗?

  

  悟境的提升

  下面再论悟境的提升。一般而言,量的增广是比较容易了解的。一个人年纪愈大,接触面就愈宽广,而经验也逐渐累积矣!所以量的增加,对一般人而言,都是可以预期的。但悟境的提升,却是很多人不敢奢望的。为什么呢?因为找不到更正确的入门方法。

  

  疑情的现起:当原来的架构,不足以容纳新的资料;或者虽能容纳,但运用起来碍手碍脚,很不方便。于是旧架构乃有整修的必要。

  

  首先就禅宗的说法,悟境云何提升呢?从疑情而提升。而所谓疑情者,乃指当原来的架构,不足以容纳新的资料;或者虽能容纳,但应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就会产生新的疑情。

  

  所以众生的疑情,从何而来呢?来自于烦恼和迷惑。当我们在生活中,或对人事产生烦恼,或对世间觉得迷惑。这即表示:原来所建立的架构是有缺陷的;故需进一步去修正调整。这便称为「疑情」也。

  

  其实,不只禅宗是从参疑情而悟道,就以科技的发展来看,也是一样。为有一些新的现象,旧的学说无法消融。或有一些新的需求,旧的技术无法满足。于是,乃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学说,或研发出更新的技术。

  

  这便是从苦集,而产生疑情也

  

  因此,就参禅而言,我倒认为:并不是得先去参一个「话头」,然后才能从这话头中,而起疑情。而是在我们生活之中、生命之中,自然就会现起很多疑情─因为只要众生还未觉悟、还未解脱,他一定会有很多迷惑与烦恼的。于是在迷惑、烦恼的当下,就已现起疑情也。

  

  故佛法有四圣谛,曰:苦集灭道。很多人乃认为:苦集灭道,是小乘佛法尔。事实上,苦集灭道是一种思考模式。于世间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中,更去追究它的原因,这就称为苦与集。就像一个人生病了,是苦;更以追究病因,则是集。事业失败了,是苦;冷静去反省失败的原因,则是集。机器坏了,是苦;查出坏掉的零件,则是集。

  

  所以「苦集灭道」,其实是世间、出世间一种共同的思考模式,而非只有小乘佛法,才讲苦集灭道。大乘佛法云何就能离于「苦集灭道」呢?这从苦果而寻集因,即是禅宗所谓的疑情也。

  

  悟境的显现

  若新的模式或作业系统,乃比原来者更简捷方便、更广大涵容或更具伸展空间,则为悟境的显现也。

  

  于是如经过一番辛苦参究后,能够悟得新的模式或新的架构;且这模式或架构乃比原来的,或更简单方便,或更广大涵容,则为悟境的显现也。就像刚才所述WINDOWS的作业系统或因果理论等。以不同的因、不同的缘,就有不同的果,这就具足了不尽的涵容性与无穷的伸展空间。

  

  因此在我们生命中,乃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即是须不断去提升悟境的需求。所以云何我们会觉得佛法比较高明呢?因为世间法大都是比较拘谨、格式而局限的,但佛法却能昭示我们一个更具弹性的思想架构。因此我们才会觉得佛法更好,禅法更直截了当。

  

  其实这原则,也可以拿来验证看自己修行是否进步?如果到今天为止,对于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却常把它弄得很复杂,复杂到既自己没办法处理,也别人无可奈何,这即表示你的修行根本没有进步。我们看禅宗的祖师,在回答问题时,多干净俐落!

  

  因道与灭,而得提升

  

  前面既已说「苦集」,下面更以论述「道灭」。道是什么呢?道是参出原因后,再用对治的方法,或者另建立一套新的架构、模式,这便称为道。而灭者,消极的是排除原来的苦,原来的不和谐;而积极的,是能趋向于更大的自在与圆满。这乃称为:从道灭而能提升悟境。

  

  本来清净

  若一架构或作业系统,已能圆满地涵容一切,且具无限的弹性空间,则称为本来清净也。

  

  前面既说:本来清净,乃一法尔存在的道理。然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如我们经不断地觉悟,故能体证到一个涵容一切、且具无限弹性空间的理,则称为本来清净也。

  

  所以本来清净,即似中国佛教所谓的「圆」教。圆者,既圆满,又圆融。圆满,乃谓一切现象都能包容;而圆融,乃谓一切现象都无隔碍。以上理论讲来讲去,还是太抽象了。我想还是举一些较现实的事例说明,将会更清楚。

  

  甲、如人身体中,虽手脚、心肺等,形状功能,各不相同;但必和合才成一健康的人。

  

  首先讲到人的身体,外有五官:眼耳鼻舌身;内有五脏:心肝脾肺肾。还有手脚、躯体等。虽其形状、功能各不一样,但就整体生命的功能来看,每一种都不可或缺。

  

  所以,从个别来看,虽各个不同;但就整体而言,乃皆平等而清净也。为什么是平等清净呢?因为各有所需。但除非对整个身体的结构、功能,已完全了解;否则还不易平等观待也。

  

  但现代因分科的关系,故有的专研内科,有的擅长外科。这便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甚至以前,还认为盲肠是没有用的;故最好于开刀时,就顺便把它割掉。而今却认为盲肠还是有点用,故现在又不流行一开刀就把它割掉。

  

  故从整体观之,各皆平等清净也─然虽平等清净,却不妨有个别的差异。

  

  这也就说:要有足够的气度、视野,才能用整体的观点,去观察诸般现象,也才能确认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我想对身体的比喻,大家都可了解。

  

  乙、如职业中,虽有士农工商之别;或即职位中,亦有尊卑荣贱之属。然共成为分工合作的人类社会;故从整体观之,亦皆平等清净也。

  

  其次说到职业,古来谓有士农工商之别;而现在百千行业,又更复杂矣!又即使在同一行业中,同一公司里,也有职位的差别。如董事长、总经理、科长、办事员等。职位既有高低,收入也有多少;故从世间人看来,总是琳琅满目,计较不完。

  

  但是若从整体人类分工的社会来看,其实都是需要的。既需要医师、工程师,也需要环保的清洁人员。因此,当从整体去观察了解,才可以确认:职业乃无贵贱。

  

  以这种整体概念,是文明进化的结果;故现代人,乃更容易接受。

  

  丙、如生态中,虽有虎豹狮狼等凶猛野兽,亦有蝶蚁鸟鱼等温驯牲畜;然共结成生态上的食物链。故从生态视之,亦各皆平等清净也。

  

  我们再谈生物学上的「食物链」。在生物当中,有些乃被称为猛兽;就像虎豹狮狼等,为都是食肉族故,被称为猛…

《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