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原典 弟子所说诵▪P4

  ..续本文上一页、浚输。」其实应该是「不取」净相,才能顺于远离,流注、浚输。否则就前后矛盾了。

  

  而在南传当今所教授的内观法门中,有取「净相」者;终究只是方便道而已,且有「自我示」的嫌疑。

  

  事实上,就南传所教授的内观法门来看,有些确实是执取「净相」的。比如把注意力集中于鼻端时,会见到「白相」;然后再把注意力集中于「白相」上,而称为净相。

  

  故这净相,就修行而言,也不过是中间的过渡而已!且未必每个人都会有此现象。所以利根者,根本不必执取净相,即能直接将爱欲断除矣!至于钝根者,且让他先取个净相,才能断除「其它的爱欲」;最后再放下此净相,而得究竟出离也。

  

  故取净相,是「以楔出楔」的方便道。而不取净相,才是究竟了义的正直道也。

  

  目犍连相应

  

  帝释放逸,叹此堂观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时尊者大目犍连,在耆阇崛山中。尔时尊者大目犍连,独一静处禅思,作是念:昔有时,释提桓因于界隔山石窟中,问世尊爱尽解脱之义,世尊为说,闻已随喜,似欲更有所问义。我今当往,问其喜意。作是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顷,于耆阇崛山没,至三十三天,去一分陀利池不远而住。

  

  时天帝释与五百婇女,游戏浴池,有诸天女音声美妙。尔时帝释遥见尊者大目犍连,语诸天女言:「莫歌!莫歌!」时诸天女即便默然。天帝释即诣尊者大目犍连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尊者大目犍连问帝释言:「汝先于界隔山中,问世尊爱尽解脱义,闻已随喜。汝意云何?为闻说随喜,为更欲有所问故随喜耶?」天帝释语尊者大目犍连:「我三十三天多着放逸乐,或忆先事,或时不忆。世尊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尊者欲知我先界隔山中所问事者,今可往问世尊,如世尊说,汝当受持。然我此处,有好堂观,新成未久,可入观看。」时尊者大目犍连,默然受请,即与天帝释共入堂观。彼诸天女遥见帝释来,皆作天乐,或歌、或舞。诸天女辈着身璎珞庄严之具,出妙音声,合于五乐,如善作乐,音声不异。诸天女辈既见尊者大目犍连,悉皆惭愧,入室藏隐。

  

  时天帝释语尊者大目犍连:「观此堂观!地好平正,其壁柱、梁、重阁、窗牖、罗网、帘障,悉皆严好。」尊者大目揵连语帝释言:「憍尸迦!先修善法福德因缘,成此妙果。」如是帝释三自称叹,尊者大目犍连亦再三答。

  

  时尊者大目犍连作是念:今此帝释极自放逸,着界神住,叹此堂观,我当令彼心生厌离。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以一足指,撇其堂观,悉令震动。时尊者大目犍连,即没不现。诸天女众,见此堂观震掉、动摇,颠沛恐怖,东西驰走,白帝释言:「此是憍尸迦大师,有此大功德力耶?」时天帝释语诸天女:「此非我师,是大师弟子大目犍连,梵行清净,大德大力者。」诸天女言:「善哉憍尸迦!乃有如此梵行大德、大力同学,大师德力,当复如何!」

  

  ──《杂阿含经论会编》(下)p.401 ~ p.402

  

  这部经是说:有一次目犍连到忉利天,想跟帝释论法,结果帝释不跟他论法。却一直跟他说:「我最近盖好一间不错的堂观,你有空,我且带你去参观、参观。」目犍连便随缘受邀。途中帝释一直赞叹:这堂观盖得有多好。于是目犍连便警告他:「不要光享福,而要培福修慧。」但帝释似乎得意忘形了,竟充耳不闻。

  

  目犍连一看他太执着了,就用神通力,把堂观摇一摇。于是堂观震动,天女都吓得目瞪口呆、东奔西走。目犍连即隐没不现也。

  

  这故事对我们来讲,其实并没什么大用。因为我们既不是帝释,也不是目犍连。就算要观无常,也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才能观无常啊!但是这些非想非非想的故事,却有很多人兴趣勃勃。为什么呢?乃道心不够尔!

  

  世尊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毗陀罗香树不远夏安居,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安居。时诸四众,诣尊者大目犍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大目揵连:「知世尊夏安居处不?」尊者大目犍连答言:「我闻世尊在三十三天,为母及三十三天说法。」时诸四众闻尊者大目犍连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时诸四众过三月安居已,复诣尊者大目犍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尊者大目犍连,为诸四众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时诸四众从座而起,稽首作礼,白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大目犍连!当知我等不见世尊已久,众甚虚渴,欲见世尊。尊者大目犍连!若不惮劳者,愿为我等往诣三十三天!普为我等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住不?又白世尊:阎浮提四众,愿见世尊,而无神力升三十三天礼敬世尊,三十三天自有神力来下人中。唯愿世尊还阎浮提,以哀愍故!」时尊者大目犍连,默然而许。时诸四众知尊者大目犍连默然许已,各从座起,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知四众去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如大力士屈伸臂顷,从舍卫国没,于三十三天骢色虚软石上,去波梨耶多罗拘毗陀罗香树不远而现。尔时世尊与三十三天众,无量眷属围绕说法。时尊者大目犍连,遥见世尊,踊跃欢喜,作是念:今日世尊,诸天大众围绕说法,与阎浮提众会不异。

  

  尔时世尊知尊者大目犍连心之所念,语尊者大目揵连言:「大目犍连!非为自力,我欲为诸天说法,彼即来集;欲令其去,彼即还去,彼随心来、随心去也。」尔时尊者大目犍连,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世尊言:「种种诸天大众云集,彼天众中,有曾从佛世尊闻所说法,得不坏净,身坏命终来生于此?」佛告尊者大目犍连:「如是,如是!此中种种诸天来云集者,有从宿命闻法,得佛不坏净,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身坏命终,来生于此。」……

  

  时尊者大目犍连,知诸天众去。不久,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白佛言:「世尊!阎浮提四众稽首敬礼世尊足,问讯世尊:……」佛告目犍连:「汝可还彼,语阎浮提人,却后七日,世尊当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城,于外门外优昙钵树下。」

  

  尊者大目犍连受世尊教,即入三昧,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三十三天没,至阎浮提,告诸四众:「诸人当知!世尊却后七日,从三十三天还阎浮提,僧迦舍城,于外门外优昙钵树下。」如期七日,世尊从三十三天下阎浮提、僧迦舍城优昙钵树下。天、龙、鬼神,乃至梵天,悉从来下,即于此时,名此会名天下处。

  

  ──《杂阿含经论会编》(下)p.402 ~ p.405

  

  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出生后不久,祂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往生了,而且是往生到忉利天也。等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后,祂即回到父王那边,开始说法度众,因此很多释迦族就跟着祂出家修道。

  

  后来,知道母亲在忉利天后,又以神通上忉利天,为母亲及天众说法。因为是在某个夏安居期间上去的,因此阎浮提的众生─也就是地球上的信众,都见不到世尊。于是就请目犍连代为转达:「你去跟老人家讲,天人他们要下凡比较容易,我们要上天很难。所以请世尊还是及早回阎浮提吧!」

  

  于是目犍连,就充当信差上天,先跟世尊问安,然后再转达众人的意思。世尊善体人意,就说:「好!等七天后,我就会从僧迦舍城的外门外下去。」过七天后,即如言下凡。因此,目前佛教所谓的八大圣地,除了佛出生、得道、说法、入涅槃的四大圣地外,还有此从忉利天下凡处,也算是圣地哩!

  

  传说:世尊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然人间的夏安居三个月,换算成忉利天,应有多久呢?

  

  虽很多经典,都有此一说。可是如从另个角度来看,却有些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经论上说:在忉利天的一昼夜,即相当于人间一百年。

  

  故人间的三个月,换算成忉利天乃3.6分钟而已!故在3.6分钟内,世尊要为母亲及忉利天众说法,这说法却也太匆匆了。而且好象还说了很多次?这就更不可能了。

  

  同理,尊者大目犍连上下忉利天的时差,换算成人间,又不知多少寒暑了!云何四众弟子还能于彼痴痴等待呢?

  

  再者,信众既请目犍连当信差,上忉利天跟世尊问安。目犍连上去了,然后再跟世尊问安,还听祂说法;及等天众都离开后,才向世尊报告。这期间,换算成人间,会多久呢?

  

  天上就算是卅六分钟好了,换算成人间即是卅个月。故卅个月后再下来时,这些信众还可能在那里痴痴等祂吗?所以,这些传说要完全相信是不可能的,因为既相信这个,就得否定那个,而不可能全盘接收也。

  

  还好,这些故事对修习解脱道而言,根本不关紧要。所以你相信也罢,不相信也无所谓。

  

  宿世因果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时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勒叉那比丘,晨朝共入波罗奈城乞食。于路中,尊者大目揵连思惟顾念,欣然微笑。时尊者勒叉那白尊者大目揵连言:「世尊及世尊弟子,欣然微笑,必有因缘,何缘尊者今日欣然微笑?」尊者大目揵连语尊者勒叉那:「此非时问,且乞食还,诣世尊前,当问此事。」

  

  时俱入城,乞食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世尊,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犍连:「晨朝路中,何因何缘欣然微笑?」尊者大目犍连语尊者勒叉那:「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举体脓坏,臭秽不净,乘虚而行。乌、鸱、雕、鹫、野干、饿狗,随逐擭食,啼哭号呼。我念众生得如是身,受如是苦,一何痛哉!」

  

  佛告诸比丘:「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不信故。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受苦。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波罗捺城,为女人卖色自活。时有比丘于迦…

《佛法原典 弟子所说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