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善男子难陀胜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难陀,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关闭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精勤修业,正念、正智成就。如教授难陀法,亦当持是为其余人说。」时有异比丘而说偈言:
「善关闭根门,正念摄心住,饮食知节量,
觉知诸心相,善男子难陀,世尊之所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p.356 ~ p.358
难陀比丘,即是佛陀的弟弟─同父异母的弟弟。
难陀比丘,初出家时,较任性放逸;后经佛陀特别教诫后,才精进修行。
首先说明「难陀比丘」是谁?如从经、律来对照看,难陀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但不是同父同母的弟弟,而是同父异母的弟弟。我们知道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出祂不久,就往生去了。所以他的父亲既是国王,可以想象,应会很快立其他嫔妃为后的。故难陀比丘,即是佛陀同父异母的弟弟,故在其他经典,乃说是「姨母子」。
所以难陀比丘的形相,乃跟佛陀非常相似。故「其有说言大力者,其唯难陀」难陀跟世尊一样,力气都非常大。「其有说言最端政者,其唯难陀」所谓端正,就是长得英俊潇洒、一表人才。难陀比丘听说也有卅一相,所以在律典上说,因难陀外表跟佛陀非常像,所以很多比丘见到难陀时,就忙着问讯顶礼。忙了半天,结果一问,才知非世尊也!于是既难陀很尴尬,也比丘不好意思。于是乃为难陀订制特别的衣服,以免和佛陀混淆。但难陀刚出家时,却是娇生惯养、任性放逸,既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又喜欢到处攀缘作秀。于是佛陀乃为他特别开导。其中有两个例子:
第一是有关孙陀利的故事:各位或许知道,孙陀利就是难陀出家前的太太。因长得非常漂亮,所以难陀虽出家了,还是很想念她。于是有一次,佛陀示现神通,带难陀到天上去。乃看到很多天女,于是问他:「你觉得孙陀利长得如何?」难陀乃说:「跟天女比较后,却跟母猴一样!」然后,佛陀又带他到地狱,地狱那边有一个油锅,已烧得很热。问狱卒:「这油锅,要作什么用?」狱卒回答:「难陀出家后却很放逸,这油锅就是为他准备的!」难陀听了,吓得魂不附体。回人间后,再也不敢想念孙陀利了。然这部经典到底是真?是假?我觉得值得怀疑,因为我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现这种神通的。
第二、释迦牟尼佛乃开示难陀曰:你既是释迦族的出家人,故当做好榜样,而非坏榜样。当修得更有成就才是,而非因贵族出身,就可奢侈放逸、可得过且过。难陀听过之后,就改过向上、奋发精进,到最后也能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在佛教里,有曰「富贵学道难」,富贵为什么学道难呢?因为富贵者,于社会中常享有特权,而享特权者,即离道越远矣!这对被称为大护法者,当起很大的省思。事实上,在佛教中的大护法,乃都享有很多特权。而就世尊的开示而言,既是大护法,则当更守规矩、当更精进用功,才配称大护法。否则因享有特权,而败坏风纪;那不是护法,而是败法、坏法也。虽修了一些福德,也带一些罪过,这样功过能否相抵?就不知道了。
这是说到难陀比丘,从一个放逸的释迦贵族,到成为一个精进行者的心路历程。当然有佛陀特别的教化,当然也有他宿世的善根因缘。到最后,终能证得阿罗汉果。于是,在这部经上就描述着他证得阿罗汉果后的一些状况。
「饮食知量者,于食系数,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着庄严,支身而已。任其所得,为止饥渴修梵行故。」这里提到佛法对饮食的观念。在中国佛教,乃把斋堂称为「五观堂」;因为食时,当作五种观法:(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应受此食。
这是说一个出家众在接受饮食时,要思量:一、这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既因农人辛苦耕耘,才有此饮食。也因信众供养,才有此饮食。还有因宿世的福德因缘,才有此饮食。二、于受饮食时,应再省思,我是否尽心尽责,无愧于佛教和众生,而能受此饮食。三、不贪多、不贪味。四、这饮食,消极的是因肚子饿了,要填饱肚皮而吃。五、积极的是为了修行成道,为了弘法利生而受饮食。
所以我们午斋时,先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接着再念「四弘誓愿」。这四弘誓愿,即是「为成道故,应受此食」之意。成道,就大乘佛法来讲,就是实践四弘誓愿也。
基本上,我不太相信营养学。卫生呢?过得去便可,因为禅修的人,免疫系统应比别人更健全才是。稀奇.精巧者,未必有实用。好不好吃─看心情。
讲到饮食,我就有很多感触。第一、我却不相信营养学:为什么不相信呢?我们看一块土地,既可以种出五谷杂粮,也可栽培蔬菜水果。故不是因为这块地有麦的营养,所以长出麦;不是因为有桔的营养,所以长出桔。所以营养,乃不是呆板不变的。
或者我们看有些人,天上飞的也吃,地上爬的也吃,水中游的也吃,结果还是营养不足。而牛只吃草,草以现代的营养学来看,乃只有纤维,那有什么营养;而牛吃了之后,不只长得胖嘟嘟的,还有余力供应牛奶,以补充人类的脂肪、蛋白质和钙质等。这一比较下来,人岂非禽兽不如呢?
我认为:营养是合成的,不是吃什么,才有什么?就像地,不是因有稻的营养,所以才长出稻来。或问:至少要有稻的种子,才长出稻来?答云:若稻的种子,应是指体内分泌的酵素,而非外食之营养也。否则牛吃草,云何能长出脂肪、蛋白质和钙质呢?
所以有没有营养?不是单纯地计算「卡洛里」就能解决也。否则,为何有些人吃了很多,还是瘦巴巴的。有些人只吃一点点,却胖嘟嘟的?还有某些人常谓:当补充维他命A、B、C……,我说:既名为维「他」命,而非维「我」命!我干嘛吃呢?因为那都是用机器去测量的,而非用人体去体证的;且每个人的消化吸收能力,还都不一样哩!
如在过去的时代,就少有营养不足的现象。至于现代,应更没有这些问题。因为现代人比过去人所吃的真是丰富多了。故如还有营养的问题,那是因为肠胃吸收不良,而非吃的食物有问题也。
第二、我也不相信卫生。不是全不信,而是不会太在意。因为禅修的人理论上,免疫系统应比别人健全才是。以禅修者,一方面心中没有情结,二方面脉又比较畅通。很多免疫系统的病,都跟我们的情绪有关。故内心里如有很多自我矛盾或情绪上受到很大的压抑,这免疫系统便会出问题的。
而禅修者,既能以正知见来排除心结,脉又比别人通畅,所以对病菌等外来的干扰,应会有更大的抵抗能力才是。故如别人吃了不生病,我吃了也不用担心会有病。学禅的人,应该有这份信心才是。
第三、稀奇.精巧者,未必有实用。稀奇古怪的食物很贵,吃了能长养一些虚荣心,但对身体的健康,不见得有帮助。过去有人号称:他的汤头,是帝王食谱,乃加了廿多种药材,才炖出来的。我评之曰:「所有的颜料加起来,却是黑色的!」因为各种食物,于五行中皆有生克。而廿多种药材,生生克克的结果,到最后不会只剩下一摊水吗?于是他再说:我这汤头,又是熬了八个小时、十个小时,才出炉的。我再答云:「若清阳者,都蒸发掉了;剩下的不都变成沥青了吗?」可是大部份人还是容易受这些噱头所动,而不惜花钱去充当儍瓜。
过去我曾听一位中医师演讲,到现在还印象深刻。他说:「在任何地方,都有五行生克。所以任何一种病,其近边即有对治的药;而不必到远方求也。」这和禅修不向外求的见地,竟有异曲同功之妙。故吃得奇巧,只是对增长虚荣心、增长我慢心有帮助。对健康和治疗,就没什么用了。
至于好不好吃呢?那就看心情、看胃口了。心情好、胃口佳,就一切好吃;反之,心情不好,胃口不佳,就不好吃也。故心情好、胃口佳,其实比烹调技术还重要。
另在市面上,又流行吃「有机食物」,因为怕食物有毒。我说:你鼻子所吸的毒,却比嘴巴吃的还多哩!不是吗?我们鼻子一天廿四小时都在吸气,一刻也不能休息,而吃东西乃三餐才吃。吃的能精挑细选,而吸的能精挑细选吗?所以杯水车薪,小捡而大遗,岂有什么效益呢?但现代人还是很着迷哩!
真正的禅法,乃应有更大的涵容量;而世间法,却以对立.局限为卖点。
所以在市面上流行着太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未必有助于健康,却都增加众生的执着。而真正的禅法,是教我们能包容无碍,能悠游自在。故与世间法,从对立、设限而分别取舍,乃大不相同。其实界限越严,束缚也越深,故跟解脱道唯南辕北辙尔。
所以有人主张:当饭前吃水果,甚至当两个小时前就要吃水果,那你就整天搞吃的好了,还能修行吗?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主张日中一食的,而现代人除三餐外,还有水果餐、下午茶和宵夜。也不嫌麻烦吗?也不怕早把福报享光了吗?
所以饮食,乃为资生而已。然就资生而言,我们的生命其实有非常大的弹性。在饥饿的时代,五年、十年老是吃不饱,也不至饿死!又如断食者,全断了一个月、两个月,也都相安无事。所以几餐不吃,或偶而简略一点,会有什么妨碍呢?但现代人就是太娇生惯养,就是太…
《佛法原典 六入相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