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P2

  ..续本文上一页

  至于瑜伽治病的原理,则与气功疗法,及按摩、推拿相类似。只是它乃以运动的方式,而达成按摩、推拿的效果。故不同的病,乃对应有特别的动作。然而这些,都是相当专业的学问,非一般人所能知也。

  

  下面,我们乃单独讲:何以禅坐能治病?

  

  禅坐治病

  

  从养气以调脉

  

  禅坐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为:能先养气,再通脉。这首先我们得明白「气跟脉的关系」:气如不足,脉就不易通。我们的脉,好象是有弹性的;故如气力不足,它就撑不开而阻塞矣!如气力足,才能将之撑开而通行也。

  

  禅坐能养气

  

  身体的姿势:以跏趺坐,而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至于禅坐云何能养气呢?第一、跟姿势有关。

  

  相信虽未禅坐者,也大略知道:禅坐是用什么姿势。在所谓「七支坐法」中,乃有三个圆;而圆者,即能使我们气血较顺畅,而减少能量之消耗也。

  

  其次,禅坐的姿势又类似金字塔的外形,而金字塔的外形也有助于减少能量之消耗。如用物理学来说,乃表面积愈大者,愈容易散热;故热带的地方,人都长得比较瘦长。而在寒带的地方,人都长得比较矮胖;因矮胖较能减少能量之消耗。所以在冬天里,很多人自然会将身体紧缩着,此也为紧缩能减少能量之消耗故也。

  

  因此虽有人主张:禅坐只要身体能放松,爱怎么坐都可以。其实,这只是短见而已!用正确的姿势禅坐,即能减少能量的消耗;而能量消耗得少,就能让内在的气更充足了。这是首就身体的姿势而言。

  

  口不语,舌头顶上颚

  

  其次,禅坐时不能说话,尤其要把舌头顶住上颚。这也是为衔接上、下气脉,而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因此不管是印度的瑜伽,还是佛教的禅坐,都教:要将舌头顶住上颚。

  

  心不打妄想,置心一处

  

  禅坐时,不只不能打妄想,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一处。那一处呢?未必是身体的某处,而是当下所用的方法也。如数息,或念佛皆可。于是以心内摄故,亦能减少能量之消耗。

  

  这也就说,在禅坐的身、口、意三业中,都能帮助我们减少能量的消耗;故得将气养足也。既气已足,又能专注;即有助于通脉,而脉通即能治病。故曰:禅坐能治一切病。

  

  专注的功能

  

  气虽足,若不专注,则不能穿透也

  

  以静坐禅修,才能既养气又专注

  

  故欲调脉者,不只气要足,且要能集中、专注。如果气虽足,但心散乱得很,便欲振乏力尔!就一般人而言,是无法集中、专注的,因为既脑筋在想,嘴也在讲,气云何能集中、专注于淤塞点呢?

  

  故只有在禅坐时,我们才能将身、口、意真正的放下,而让身体将气集中于病患处;因此才能展现出「通脉治病」的功效。所以一个人如能放松、专注,就能使他的病慢慢痊愈也。

  

  生病时的厌倦、消沉,乃为专注而作准备也

  

  下面我们进一步说明:生病时的厌倦、消沉,乃方便为放松、专注而作准备哩!相信很多人都有生病的经验,于生病时很多本来很有兴趣的事,都意兴阑珊了。本来奋勉激进者,也意志消沉矣!似乎不只身生病,连心也病了。其实,这乃为治病而作准备尔!

  

  因为如果你还事事想干预,念念放不下;云何能将气集中、专注于病患处呢?故我们应顺着「消沉的意志」,而让身心放松、休息。如果能更加禅坐,那功效会更好。因此一般人,是有能力让自己回复健康的。即使你去看医生,医生也会劝你:要放松休息啊!

  

  免疫系统的功效

  

  以无为胜有为

  

  故放松、休息,其实才是治病的良方!因为放松,才能让气脉顺畅;如果很紧张,气反而不能通了。同样,休息才能专注;而专注,才能通脉治病也。然而我们却经常听人说:若生病了,得赶快看医生,不然病会愈来愈严重。我觉得这当是片面之词尔!

  

  因为从我个人禅坐的经验,可确定地说:能调脉,就能治病;且这调脉,它自己会调,而不需要你再造作什么、干涉什么。这以西医的系统来讲,就是免疫功能。

  

  其实,免疫功能不只能治已生的病,且能防患未生的病,真是「无为胜有为」!而我们却一厢情愿地以为:要具备很多医学知识,要启用很多保健偏方,才能维持健康。其实这对身体而言,却是干扰多于裨益。因为我们的身体,比心智更灵敏哩!

  

  身体比心智灵敏

  

  对身体的病,身体乃能自我调节

  

  我们只要不防碍.不干扰,即可矣

  

  怎么说「身体比心智更灵敏」呢?在我们禅坐时,其实心智未必能确认:是那条气脉不通?是那个穴位堵塞?然它即会自己去找到那不通的穴位,而去疏通。这穴位疏通好了,再疏通下个穴位;这气脉疏通好了,再疏通下条气脉。先疏通的,一定是较重要的部位。身体自己会安排它的进度、它的功课;比我们用心思去揣摩,用心思去导引,其实是更精准,也更安全。

  

  如这点我们肯定了,才能任凭身体自己去处理;而我们只要不干扰它、不妨碍它就行了。事实上,我们却经常自以为是地在干扰它、妨碍它。故放松身体,放松心情,让它自己去调节,这才是最安全、最圆满的秘方。

  

  从不作意、不分别,而能治一切病─事缓则圆

  

  因此我今天主要要讲的一句话,乃「以不作意、不分别,而能治一切病。」然真要达成「不作意、不分别」的境界,唯有透过禅坐的修行,才能相契;而非整天无所事事就能达成也。而达成后,身体就可以顺着它的需要,自己去调理;但这样的治病方法不会那么快,「事缓则圆」啦!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三天、五天不看病、不吃药,也不会恶化;天天看病、吃药,也未必改善。因现代人的病都是慢性病,而慢性病多与气血不通有关。故慢性病能用禅坐来调理、改善,乃更究竟也。

  

  从作意分别者,乃能治特别的病─急功近利

  

  且还需要很专精的知识才行

  

  否则药不对症,更有丧命之虞

  

  而从作意、分别而治的病,却狭隘多了。比如吃药,什么病对何种药?什么病扎那几个穴?什么病要作那些瑜伽运动?这详细说下去,学问可就大了。尤其若药不对症,更有丧命之虞。而禅坐,既能治一切病;又不会有药不对症之疑虑,为何大众反而兴趣缺缺呢?

  

  这原因乃有两种:一、急功近利,如前所言,禅坐虽能治一切病,但速度不会那么快;而现代人多急功近利,急着看到效果。故宁可看医生、吃药,宁可用「气功疗法」;而不愿意禅坐。二、一般人乃习惯从「分别相」中,去建立「世间法」;于是愈复杂、愈专精,就仿佛愈高明也。而单纯、朴实者,却被视为糟粕尔!

  

  医学进步的假相?

  

  不只能治已病,更且能治未病

  

  不只能治身病,更且能治心病

  

  故所谓「医学进步」,也是从作意、分别的相法中而说的。然若从不作意、不分别的观点去看,医学却是在退步哩! 目前有关「免疫系统」的说法,虽似较单纯而朴实,但也很快被搞得七荤八素了。

  

  而静坐、禅修,方法其实很简单,在听过几堂课后,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去练习而已!不只单纯且不会有药不对症之疑虑。不只能治已病,且还能治未病。

  

  若气脉较顺畅,则虽有细菌侵袭,也不会被感染成病。虽饮食不多,也不致营养不良。虽辛勤工作,也不会因劳累而生病。故曰:能治未病也。以上是讲能治身体的病。

  

  治心病

  

  情绪不稳

  

  进一步是讲到禅坐能治心病,可分三点来讲﹕一、情绪不稳,二、妄想纷飞,三、成见太深。

  

  因气之偏颇,而造成情绪的失常

  

  从调脉而稳定情绪

  

  首先讲情绪不稳。很多人都知道情绪不稳的现象,但未必了解情绪不稳的原因。就我的体认,情绪的不稳定乃跟气脉的偏颇,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人如气偏上,就比较容易动怒;故生气时,即脸红脖子粗。如气堵在胸部,情绪会受压抑而郁卒﹗如气偏下,贪欲就会较重也。

  

  因此一个人于气血不断地循环中,有时为某部位堵塞住了,而使气血产生偏颇的现象,就会有异常的情绪发生。然自己未必清楚是什么原因,而造成情绪的不稳定?

  

  如为气脉不顺而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则于禅坐一、两个小时后,即得改善矣!这是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情绪的不稳定。

  

  因心为境转,而造成情绪之波动

  

  从守一而心不被境转

  

  其次,于世间中因面临不同的境界,而心随境转者,也会造成情绪的波动。而禅坐用功者,因心偏向于专注、内摄,故比较不会心随境转也。即使有一些情绪的波动,也能因很快就察觉到了,而不会延续,甚至扩大也。

  

  就目前的社会来看,现代人的情绪却愈来愈不稳定。这是因为资讯愈来愈发达,所以心一天到晚被刺激、被冲击。既使气脉更偏颇,也使情绪更不稳定;结果乃恶性循环,每况愈下。这种情况,唯有靠禅坐才能去改善。

  

  在资讯社会中,求新、求变、求刺激的病态心理

  

  唯有用禅修,才能对治

  

  在资讯社会中,很多人还不奢求情绪的稳定,却一味地求新、求变、找刺激,太稳定了反觉得没趣!其实这是蛮病态的心理;但在资讯的共业中,乃以之为常也。故这病态的心理,也唯有靠禅法的见地,才能去改正也。

  

  妄想纷飞

  

  众生本来就习于攀缘、造作,故不免妄想纷飞

  

  但若妄想纷飞,必然心力不济,事倍功半

  

  妄想纷飞,其实也差不多,众生本来就是习惯向外攀缘、造作,所以不免妄想纷飞。因此以前我就调侃说﹕现代人为什么常忙着办活动,或参加活动呢?因为活着,就是要动;能动,才代表你还活着啊!故如太久不活动了,别人就会忘掉我的存在!所以都忙着活动。

  

  活动太多,妄…

《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菩萨道之离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