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遗教经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畜养人民奴婢官吏所管辖的一般人,称为「人民」;财阀地主所使用的男女,称做「奴婢」。比丘属于十方常住的十方僧,除了不得有不动产,亦不应有动产,所以不应像官吏那样管辖一般人民,也不应像地主财阀那样使用男女奴婢。畜生本来这个名词是指除了人之外的一切动物,但这里特别指家畜和家禽。一般俗人畜养种种动物,目的是为了食用他们的骨肉皮毛,或使用他们的劳力,比丘为了慈悲以及祛除贪念,皆不应畜养。种殖凡是用人工培育繁殖各种植物,不论是为了食用或贩卖,都不是比丘所应为。诸财宝世间的动产、不动产,以及佛经所说的七宝:金、银、琉璃、赤珠、砗磲、玛瑙、珊瑚等一切珍宝。斩伐草木比丘不得斩断砍伐花草树木,有三个原因:1.草木也有生命;2.草木是鬼神所依附居住之物;3.山林中的草木也是各种动物芸集繁殖、聚集生息之地。如果砍伐草木,将会伤及慈悲心,因此比丘如果不得不除草砍树时,应先存慈悲心,要对被砍伐的草木说法打招呼。垦土掘地为了种植而翻动泥土,叫做「垦土」;为了栽种或建筑或寻求地下物资而挖掘土地,叫做「掘地」。凡是为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目的而动用土地,改变地形地貌,都不是比丘所应为。合和汤药调制各种治病的固体以及液体的药物,如果是专业的医师和药师,当然是正常事,但比丘如果假藉慈悲救人病痛的理由,而兼任医师或药师,就叫「不务正业」。占相吉凶用各种工具来占卜,以观察所得的卦相和卜相,依此判断吉凶,这是一般江湖术士所为,非比丘所应为。仰观星宿夜间以观察天上的星宿位置、形状的变化,来判断人间的祸福治乱,这也不是比丘所应从事的行业。推步盈虚《周易》:「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在印度也有人专门用一定的技术来推算天地万物的盈亏消长、增损多寡,这也不是比丘所应为。历术算计根据年历时间,月日时等数据的排列计算,来推测命运的好坏顺逆,即中国人根据八字算命,不是比丘所应从事的。

  

  节身时食节身就是节省身体上所用的物品,不要求好、求美、求舒服;时食是指日中一食,严格来说,早晨天亮之后,到中午日正当中之前,可以乞食和进食,名为「时食」,正午之后,到第二天早晨未明之前进食则名「非食」。这一部分的解说,请参考拙著《律制生活》中的〈佛教的饮食规制〉一文。清净自活比丘不得以四种邪命来做为谋生的方法。所谓邪命共有四种:1.下口食,以种植田园、合和汤药来谋生;2.仰口食,以观察天象的数术之学来谋生;3.方口食,以谄媚豪贵、通使四方、巧言多求而生活;4.维口食,以学习从事种种咒术、卜算吉凶来谋取生活所需。比丘应离四种邪命而以乞食为生,则名清净自活。世事指世俗人的种种事务,如男女、家族、经济、娱乐、乃至政治、军事等。通致使命简称「通使」,是指为人传递指令和消息。比丘不应为人带口信传话或为人担任信使,这是为了避免卷入世俗的是非之中,不仅降低了自己出俗的身分,也容易惹生讥嫌是非。媟慢和自己亲密的朋友互相逗弄,称为狎媟;而在相互逗弄间,各自呈现自己的聪明以显示自己的骄慢,称做媟慢。

  

  四供养通称为「四事供养」,乃比丘接受施主供养的四种资生之物:饮食、衣服、卧具、汤药。

    四、持戒功德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佛戒是正确地顺着走向解脱的根本,所以名为别解脱,依着戒的受持,能产生一切等次的禅定和灭除苦恼的智慧,所以比丘们应当坚持净戒,不让自己毁弃和违犯。如果能坚持净戒,则能拥有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如不能坚持净戒,所有的胜善功德都不会生起。所以应该要知道,持戒是最能获得安稳功德的着力处。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说完了上述各种戒相之后,再次做总结的交代,要大家知道,持戒并不是因为佛陀的规定所以不得不持,也绝不是形式的条文和无理的要求。如果不持戒,则所有一切功德不易产生,所以戒在《阿含经》中是基本的四种增上──信、戒、定、慧之一,也是五种功德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一。

  

  戒的功能在于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除了不做恶法,而且是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恶法,是堕入三恶道的因;善法,是生于人、天乃至解脱道的因,所以要祛恶向善,一定要以坚持净戒为着力点。因此,世尊再次叮咛,持戒能生起禅定的功德,也会由持戒而灭除苦因,生起智慧的功德。持戒,免堕三涂之苦;修定,能灭欲界之苦;智慧,能灭三界生死之苦。所以要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一定要坚持净戒,才能生一切善法,灭一切苦因,而证解脱之果。解脱波罗提木叉就叫做「别解脱」,除了上文中所解释的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有别于只能让人获得一时解脱,不能永远解脱的世间法;唯有持佛的净戒,才能达成永远解脱的目的,从一项烦恼得解脱,而影响其他烦恼也得解脱,最后彻底解脱,即是涅槃。在阿含部和律部所见到的解脱阿罗汉有两类:一是慧解脱阿罗汉,二是定慧俱解脱阿罗汉。不但在解脱之前,必须持戒修定;在解脱之后,也永远不会违背佛制的净戒。诸禅定指九次第定。修习禅定,不论凡圣,必从初、二、三、四禅依次开始。世间禅定包括色界的四个层次,以及无色界的四个层次,称为「四禅八定」;如果听闻佛法四圣谛的道理,而修习禅定,就能从色界的四禅而得解脱定,名为「灭尽定」或「灭受想定」,以修此第九定而得解脱,出三界证阿罗汉果。智慧不是世间所说的知识和聪明,而是实证因缘所生一切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亦即亲自体验到佛在《阿含经》所说的「此生故彼生,纯大苦聚集;此灭故彼灭,纯大苦聚灭。」善法凡是与十善业道相违背的,是不善法;与十善业道相应的,则是善法。其中又可分为与世间共通的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两类,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可修得人天果报;而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等,是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而一切修出世善法的人,则必须要有世间善法做为阶梯,否则就会不切实际。诸善功德努力实践名「功」,心有所得名「德」。坚持净戒而使身口意三业调伏,转不净为净,将黑业改变为白业,由生死业转换为解脱业,凡所有一切修持实践而获得的结果,就叫做「诸善功德」。安隐古隐字通于稳,安隐即安稳。安全稳定是世人所追求的,但不论如何地安全稳当,在世间都是无常的,终究还是会遇到困苦厄难,因此佛说世间危脆,无安稳处;唯有出离三界,才是究竟第一安稳之处,而坚持净戒便能达成这个目的。   四、持戒功德

  

  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佛戒是正确地顺着走向解脱的根本,所以名为别解脱,依着戒的受持,能产生一切等次的禅定和灭除苦恼的智慧,所以比丘们应当坚持净戒,不让自己毁弃和违犯。如果能坚持净戒,则能拥有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如不能坚持净戒,所有的胜善功德都不会生起。所以应该要知道,持戒是最能获得安稳功德的着力处。

  

  这一段经文是世尊说完了上述各种戒相之后,再次做总结的交代,要大家知道,持戒并不是因为佛陀的规定所以不得不持,也绝不是形式的条文和无理的要求。如果不持戒,则所有一切功德不易产生,所以戒在《阿含经》中是基本的四种增上──信、戒、定、慧之一,也是五种功德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之一。

  

  戒的功能在于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除了不做恶法,而且是修习一切善法的基础。恶法,是堕入三恶道的因;善法,是生于人、天乃至解脱道的因,所以要祛恶向善,一定要以坚持净戒为着力点。因此,世尊再次叮咛,持戒能生起禅定的功德,也会由持戒而灭除苦因,生起智慧的功德。持戒,免堕三涂之苦;修定,能灭欲界之苦;智慧,能灭三界生死之苦。所以要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一定要坚持净戒,才能生一切善法,灭一切苦因,而证解脱之果。解脱波罗提木叉就叫做「别解脱」,除了上文中所解释的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有别于只能让人获得一时解脱,不能永远解脱的世间法;唯有持佛的净戒,才能达成永远解脱的目的,从一项烦恼得解脱,而影响其他烦恼也得解脱,最后彻底解脱,即是涅槃。在阿含部和律部所见到的解脱阿罗汉有两类:一是慧解脱阿罗汉,二是定慧俱解脱阿罗汉。不但在解脱之前,必须持戒修定;在解脱之后,也永远不会违背佛制的净戒。诸禅定指九次第定。修习禅定,不论凡圣,必从初、二、三、四禅依次开始。世间禅定包括色界的四个层次,以及无色界的四个层次,称为「四禅八定」;如果听闻佛法四圣谛的道理,而修习禅定,就能从色界的四禅而得解脱定,名为「灭尽定」或「灭受想定」,以修此第九定而得解脱,出三界证阿罗汉果。智慧不是世间所说的知识和聪明,而是实证因缘所生一切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亦即亲自体验到佛在《阿含经》所说的「此生故彼生,纯大苦聚集;此灭故彼灭,纯大苦聚灭。」善法凡是与十善业道相违背的,是不善法;与十善业道相应的,则是善法。其中又可分为与世间共通的善法和出世间善法两类,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可修得人天果报;而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等,是出世间善法。世间善法是出世间善法的基础,而一切修出世善法的人,则必须要有世间善法做为阶梯,否则就会不切实际。诸善功德努力实践名「功」,心有所得名「德」。坚…

《佛遗教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欢喜看生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