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P11

  ..续本文上一页以自己欢喜的物来布施与人,将自己可意物来布施,感到呢个颔牙相。十九「美好发眉相」。眉毛生得好,发亦生得好,叫做美好发眉相;善护三业功德所成。人有身业、口业、意业,身、口、意三业善护,得美好发眉相。二十「广长舌相」。所言至诚功德所成。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语,就成就广长舌相。我本人曾经见到有两个人,舌头舐到鼻哥;一个在上海佛学院,我的同学舌头能舐到鼻哥。另一个是在蕉山,定慧寺的烧火师父;这个火头师,伸条舌出来就舐到鼻哥。我问他:「你有无打妄语呀?」他说:「我今生无打妄语,前一生就不知道。」可知道如来三大阿僧祇劫不打妄语,故得广长舌相。如阿弥陀经云:「如来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一切诸佛都护念阿弥陀经。二十一「亹台大人相」。亹亹不倦,勤劳不息,不觉得疲倦之容貌。亹亹大人相,是修何功德所成?覆众生愿功德所成。常常满人家的愿,将来成佛时,便得到亹亹大人相;令听法的人,乐闻不觉疲倦。第二十二「梵音相」。梵音深妙令人乐闻。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说法,优填王叫木匠来塑佛形像。三十二相,单单这个梵音相塑不出来。梵音相是甚么功德所成?常软语功德所成。讲话要柔软,不要粗恶;柔软讲话,将来得这个梵音相。二十三「眼如初月相」。初月似娥眉,眼头、眼尾尖细,俗话叫单凤眼。眼尾尖,眼头圆就不好,人家话老鼠眼;若果三角眼亦不好。单凤眼就好,眼如初月相,是心性和顺功德所成。二十四「绀色目相」。所谓绀目澄清四大海,如来眼是绀色的,没有一处是白色;不是白眼看世人。绀色目相是甚么功德所成?慈眼视众生功德所成。

  

  二十五「眉间白毫相」。如来两眉中间有一条白毫,如来一出世就有五尺长。佛苦行时就一丈四,佛成佛时就一丈五。这个白毫相,中空外白,表里清净,卷舒自在;从初发心,乃至成佛,所有功德都在白毫相光中显现。这个白毫相是甚么功德所成?赞叹他人功德所成。不要赞叹自己,赞叹别人的功德,这样就得到眉间白毫相。二十六「顶肉髻相」。如来头顶有一个红色肉髻,楞严经称之为无见顶相。顶肉髻相甚么功德所成呢?礼敬贤圣师长功德所成;顶礼师长,顶礼三贤十圣,顶礼诸佛菩萨,就得肉髻相。二十七「身柔软相」。如来身体柔软,合集法藏功德所成。和合结集法藏得身柔软相。二十八「紫磨金色相」,如来身体黄金色,叫做紫磨金色。是修何功德所成?布施卧具、衣服功德所成;布施丛林上被铺、蚊帐就得紫磨金色相。二十九「孔毛生不乱相」。是甚么功德所成呀?离集会众闹功德所成。多人集合一处闹事,善劝大众远离不再胡闹,将来便得孔毛生不乱相。三十「毛上右旋相」。毛向上右旋转是修甚么功德所成?受师友教功德所成,受师父教训,受善友教训,得到毛上右旋相。佛头顶条条头发都右旋,所以佛头顶有多发螺。我们平常人头顶只有一个转,极其量就两个转、三个转、四个转、五个转的人聪明到了不得。如来头上就有很多个转,皆是右旋相,从受师友教功德所成。三十一「发绀青色相」。头发是青色的,不害众生功德所成。三十二「平正方圆相」,安住禅定功德所成。

  

  所以,如来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是果,果必有因,不修因就无果。如来百劫修因,成就相好。无尽意问观世菩萨:「世尊妙相具」,三十二相具足。「我今重问彼」,上一次长行问,现在为大众再问。「佛子何因缘?」一切法都讲因缘,有因无缘不成;因就称为亲因,缘就称为助缘。例如种子称为亲因,日、月、水、土称为助缘。无日、月、水、土,种子就不会萌芽、不生茎、也不会出叶,开花结果。根、茎、枝、叶都是靠日月水土为助缘。所以佛是法王,菩萨为法王子。故云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菩萨?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三十二相具足,三十二相是不可思议。从无相而相,法身是无相,具三十二相。龙女赞叹佛:「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称为妙相尊就是世尊。「偈答无尽意」,用偈来答无尽意菩萨:「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观音自利且置,利他之行,遍满十方,寻声救苦,现身说法。一处祈求一处应,遍法界求一时应;故云善应。

  

  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前文无尽意菩萨问世尊,观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释迦牟尼佛将观世音菩萨誓愿讲出,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跟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名为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跟观世音菩萨学习,从慈悲下手。成就大慈大悲一定要发愿。若不发愿,其行不坚固。释迦牟尼佛坐道场发大誓愿,「若不成佛,誓不起此座」。七日后成等正觉,所以古人云:「全凭愿力成等正觉。」菩萨行不容易,无愿而行就易退心。舍利弗过去是声闻人,后来舍小学大乘,行菩萨道。舍利弗见到一个人在路上哭,就问他因甚么事情哭,他说:「我母亲得了重病,医生说要有道人的眼睛做药引,方可医好我母亲的病。我那里找到有道的人呢,有道的人那个肯舍只眼睛给我呢,我母亲的病一定不能救了。所以我就哭了。」舍利弗说:「好,好,我是有道之人,我的眼睛舍了给你。」舍利弗就将他的右眼挖了给他。那个病人就说:「啊!你错了,医生说是左眼,不是右眼。」舍利弗就说:「救人救到底,我的左眼也挖给你。」这样两只眼睛挖了,送了给这人。这个人将两只眼睛放到鼻子去嗅,他说:「两只眼睛这么臭,那里是有道的人!」就把两只眼睛掉到地上,用脚来践踏。舍利弗一想:「众生很难度。我的眼睛很有用,都舍了给你,你还要掉到地上,用脚来践踏。」舍利弗就退了度众生的菩提心。舍利弗为甚么退了菩提心呢?皆因他没有愿力。所以我们修行全凭这个愿力,没有愿,十个有九个都会退下来。

  

  我们出家人要受戒,受戒就要持戒。持戒仗自己的力,自己的力还不够;还要发愿,在观音菩萨面前发愿就仗观音菩萨的力,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就仗诸佛菩萨的力。发了愿以后,记在心田里,这个愿就永不会忘失。假如我们想放逸的时候,这个愿力就涌现在眼前,汝就不敢放肆。所以持戒靠自己的力,还要靠愿力。愿力就是诸佛菩萨的力,凡是发愿都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菩萨就来帮助你。愿力就是法力,法力就来帮助你;受戒就是自己的力,持戒又是自己的力。有自己的力,又有愿力,两种力,这样戒就不会退。

  

  所谓「有愿必成」。这个愿又怎么发呢?以理来发愿,菩萨平常发四宏誓愿,就是以理来发愿。苦、集、灭、道就是四圣谛,不论小乘,大乘都以这个四圣谛来修行乃至悟道。苦就是众生,无苦不叫众生,众生迷了佛性,处处受苦,一定受苦。若果众生不知苦就不会回头。你看,若果无苦,那个肯出家;无苦,那个肯修行。释迦牟尼佛见众生苦而发心成佛。成佛的目的是度众生的苦。因此以苦谛来发的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苦谛里有集谛。集谛就是说苦的因,苦如何积集而成?苦因就是烦恼业。有烦恼和业就做成无量的苦果了。迷了佛性就有烦恼,烦恼是无量的;由烦恼作业,这个业又无边了;无边的业就招无量的苦。我们想度众生的苦,就要度众生的烦恼业。烦恼业可以忏悔,烦恼一灭就悟道了。悟道皆由心正,一正百邪灭,灭了烦恼就悟道了。所以初学道的人常常都要正念现前,正念一现前,恶念就消灭,烦恼和业都空。断烦恼不容易,因此就要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无尽的,但可以断,因为烦恼无自性;若果有自性,就不可以断了。因此见集谛就发这个「烦恼无尽誓愿断」的愿。

  

  再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法门是无量那么多的,有念佛的法门,有持咒的法门,有布施的法门,有持戒的法门,有禅定的法门。简单就是戒、定、慧,广大就是六波罗密,乃至万行的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法门不学习,就不能晓。我们受戒就得戒,习静得静,久参就有禅;都是学得来的。布施得到彼岸,念佛得三昧,也是学得来的。释迦牟尼佛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就是法门无量誓显学,亲近十方诸佛也是学十方诸佛的法门。

  

  「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最上,更无有上,所以修行修到极点就是成佛。我们出家人成佛就是毕业,毕业就是成佛。未成佛以前都还要修。所以这个四宏誓愿深广犹如大海,故云:「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历无量劫来思议观音菩萨那个大愿海都思不到,因菩萨有愿海,有行海,有智海,有性海;有性海就得智海,有智海就有行海,有行海就有愿海。从愿起行,这是行海,以行填愿,这就是愿海;行愿具足就有功德海啊!所谓菩萨有愿海,行海,智海,性海,功德海。迷了这个佛性,就有烦恼海。烦恼海就有罪业海;业海就有苦海。苦海茫茫无本可据,业海茫茫又无本可据,烦恼海茫茫亦是无本可据。若果修行的人悟道,这个烦恼海就变成智海了,业海就变为功德海了,苦海就变为行愿海了。因此我们修行一定要发愿。

  

  我自己出家的时候就发愿了,希望早日成就,经过三年才成功出家。我出家的时候适逢打仗,处处都奔波阻难,到处都不挂单;挂不到单,还留你出家吗?但我们有愿力,有愿力一定要出家,永不还家,因为还家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所以受了多少困苦,我们都是不返家,一定要出家。后来到了南华寺,受虚云老和尚的戒,我就正式出成家了。我有一句话供献大众「切莫离师太早。」因为我亲近虚云老和尚,离开他老人家离得早,后来悔恨已迟了。所以青年的人,不要自作聪明,拜了明师又离师太早,自己就失大利益。所谓大器晚成,古人修行修几十年,然后才悟道。「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所以我们年青人要好好亲近大…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