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世界,就是由阿弥陀佛为接引一切众生而庄严的。
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居士不是出家众,而是在家修行之士。佛法是平等的,出家也可以修行悟道,在家亦可以修行悟道。如果在家不能修行悟道,佛法就不能称平等;关键是悟与否,不论在家与出家。所以佛在世时,有位维摩居士病了,大众向他问疾。他藉此因缘,就演释三乘法不及一佛乘,「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令三乘人转入一乘,令声闻缘觉回小向大。维摩居士是古佛再来,是金粟如来现居士身,他亦知道以居士身得度者,应以居士身而为说法。中国亦有一个庞缊居士,他是湖南人,很有钱,发心在家修行,常参善知识。先问石头禅师:「不与万法为侣是甚么人?」未问完,石头禅师就一手掩住他咀巴,他即时就悟道。最后参马祖,又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是甚么人呀?」马祖不掩他口,曰:「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你道。」庞缊居士当下大彻大悟。他有偈赞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庞缊居士又度自己亲人,庞婆、庞女、他的孩子耕田皆悟道。有日庞缊曰:「修行好难:『难难难,十担芝麻树上摊。』」庞婆就话:「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风吹草动,当下也是祖师意。草无执着,随风而转,或东或西。无我随缘,能在百草头上会得祖师意。灵照女就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睡毕自然醒,就是道;道在平常日用中,不认识就当面错过。庞缊悟道之后,以道为贵,不以金银财宝为贵;他将所有钱财掉落湖南的湘江,叫女儿织竹笠来卖,叫孩子耕田。庞缊讲:「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所以全家都悟道。庞缊居士临命终时候,有两句话讲得好好:「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此两句话我觉得好大受用。「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心空自然灵、虚则妙。
所以观音菩萨见到众生「以居士身得度者,即以居士身而为说法」。众生善根成熟,一闻法就悟道;我们不能悟道,皆是由善根未熟故。观音菩萨是过来人,他知道众生善根成熟未成熟,善根成熟时,即现身说法,如瓜熟蒂落。所以一切法都从因缘而生,悟道亦是因缘,说法也是因缘,度众生亦是因缘。
应以宰官身得道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宰官身是官员,做官也不碍修行,修行不碍做官。中国唐朝有位丞相名裴休,当了丞相,还念念求佛道。有一日,入到佛堂,见到祖师画像,就问:「真仪可观,高僧何在?」知客师答不出来,裴休曰:「这里莫有禅师么?」知客师:「有一位好似禅师。」「请他出来相见。」知客师带黄檗禅师来。裴休丞相问:「壁上真仪可观,但是高僧何在?」黄檗禅师大声叫:「裴休!」裴休大声答:「啊!」师问:「何在?」裴休当下就悟。裴休丞相后来又亲近沩山老人,帮他建丛林道场。沩山老人叫丞相送子出家,他说送儿子出家是好事,但很难开口。后来送子出家路上闻鸟啼,裴休吟诗曰:「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茫茫出虎溪,行到山穷水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儿子出家后亦悟道,后为金山寺的开山祖法海禅师。杨大年宰相亦悟道,李驸马也悟道。
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
悟道就见性,。谁无佛性呢?拨开浮云见月亮,拨开烦恼见佛性;烦恼盖覆佛性。若能修行用功,将烦恼拨开,马上见性成佛;从本有的佛性,修行成佛。所以观音菩萨观众生修行办道,善根成熟,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婆罗门种是在印度才有,中国无。婆罗门是印度上等种族,他们的族例好严格,十五岁出家,诵四韦陀经,四十岁就还俗,生两个儿子,然后再出家。他们出家又非尽出家,在家又非尽在家。佛在世时已有婆罗门种,即现在印度教徒。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观音菩萨用权智鉴机,以神通现身,现婆罗门身,以智慧说法,令他们闻法悟道。
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佛门有四众弟子,出家两众,在家两众。男子出家,受沙弥戒,名沙弥。沙弥戒有十条戒。十条戒是离六尘;初出家就是离六尘之家,六尘之家离了,生死之家未曾离,所以如来教授比丘戒。比丘戒名为具足戒,具足如来清净戒,不作生死之业,无生死业就能证阿罗汉果;所以出家目的,就是了生死。了自己的生死,就称为阿罗汉;愿了别人生死,就称为菩萨;自度度他,觉行圆满,自度亦圆,度他亦满,那时便成佛。所以比丘是佛弟子,佛是觉满,比丘是自觉,菩萨就是觉他,自觉觉他,圆满便成佛。观音菩萨也现比丘身,在普陀山观音菩萨现比丘身做饭头。五百罗汉大闹普陀,观音菩萨煮饭,食到他们饱;别的人煮饭他们不够食,观音菩萨煮饭罗汉就食不了。观音菩萨在天台山又当过饭头师。天台山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跟观世音菩萨斗法,五百罗汉说:「天台山是好,但欠一栋桥。」观世音菩萨说:「天台山是好,但无宝塔。」五百罗汉说:「你能一夜做一栋桥,我们就一夜做个宝塔。」这样,观世音菩萨就同五百罗汉比赛。五百罗汉显神通,取了天台山家家户户烟窗之砖拿来做宝塔。观音菩萨做桥,用手一拉,石头就拉长了,好似拉面粉一样,一剎那间就做成一座桥,便学鸡啼起来,五百罗汉就停手。那时宝塔顶还未做完,但观音菩萨的石梁桥就做好,罗汉斗输了。菩萨度众生有大功德,五百罗汉度自己不度人,得小功德,所以小功德不及大功德。观音菩萨在苏州慕林寺又做过饭头师,诵半卷金刚经,就令到范仲俺宰相母亲生天。
在清朝康熙皇帝的时候,北京有个西域寺。西域寺里面,有个圆通和尚,又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当时康熙皇帝要拜国师,他拜迦那法师为国师。迦那法师前身为狮子,康熙皇帝是个罗汉转世。罗汉的福好大,拜国师时,第一拜迦那法师就震动;如果再拜,恐怕迦那法师的狮子尾都露了出来。圆通和尚知道,即时企在迦那法师后面加庇,又叫康麻子(康熙皇帝是个麻子)拜多几拜。皇帝说:「我拜国师,不关你的事啊!」,他拜完国师,就到西域寺里面访问圆通和尚。皇帝问:「圆通和尚,你西域寺有几多个和尚?」他答:「有无数咁多。」皇问:「我想来供斋。」和尚说:「你供不起呀!」康熙皇帝话:「西域寺极其量有二千个和尚,我做二千个饱,一个和尚一个,供养你们出家人。」果然康熙皇帝做二千个饱,怕和尚偷龙转凤,派御林军守着门口,出一个和尚给一个饱。二千个饱派完,还有和尚出来。圆通和尚对皇帝讲:「我说你供不起。」这样,康熙皇帝无面子,后来派人来查看,西域寺里面梧桐树叶,每一片梧桐叶挂一个饱,康熙皇帝就发脾气说:「寺中有这么多饱,不用出外化食。」就封了寺的大前门。那么圆通和尚就封了康熙皇帝的后门,他说:「你封我前门,我封你后门。」圆通和尚封康熙皇帝的后门,康熙皇帝好辛苦,那康熙皇帝话:「好啦,好啦,请你快打开我的后门,我解你们前门。」因此观音菩萨现比丘身,圆通和尚就是比丘。有人说达摩祖师,也是观音菩萨化身,将禅宗法传到中国来;有人说志公禅师也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作梁武帝的师父。所以观音菩萨应以比丘身得度,而现比丘身度之。
观音菩萨又能现比丘尼身。有一位末山比丘尼,又有一位总持比丘尼。总持比丘尼度一指禅和尚悟道,所以比丘尼也可以悟道。悟道就能了生死,未悟道以前有生死,一见道就无生死。迷就有生死,生死灭就见道。生死中有道,污泥中有莲花;生灭中见不生不灭,当下见道,所以称为「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优婆塞、优婆夷是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是出家佛弟子。甚么叫做优婆塞?男子皈依三宝,受了五戒(杀、盗、邪、妄、酒),叫做优婆塞,此云亲近侍奉三宝的男子。女子皈依三宝,受五戒称为优婆夷。假如受四戒也是优婆塞。佛很慈悲,不一定要受足五条戒,受三条、两条都是优婆塞,都是在家亲近三宝的男子。优婆夷是女子,在家信佛,皈依三宝又受五戒,或者受三戒、四戒、两条戒都是称为优婆夷。他们搭的是鬘衣,所谓「善哉解脱服,砵叱礼忏衣,我今顶带受,世世不舍离。」优婆塞、优婆夷搭鬘衣,比丘、比丘尼搭的是袈裟。有五衣、七衣、大衣,还有一个砵,三衣一砵是出家相;在家受了五戒,搭鬘衣就是在家相;这便是佛门四众弟子。观音菩萨皆能示现。
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菩萨能现妇女身。在法华经里面,有妙庄严王品。妙庄严王有个夫人,叫净德夫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净藏,一个叫净眼。他们三个皆是菩萨,净藏、净眼是药王、药上菩萨,净德夫人是妙音菩萨。她与她两个儿子共度妙庄严王见佛;妙庄严王得见佛,就信佛学佛。这就是应以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度之。中国唐朝,是佛教黄金时代。但是黄河边,有一条乡村,村民醉生梦死,贪求功名,不舍五欲,不闻佛法,不懂修行。观音菩萨悲悯,化现一个少女来化度,手上拿着竹篮,载着两条鲤鱼来卖。人人就问:「你这两条鲤鱼卖不卖?」少女答:「卖是卖,但有条件。」问:「甚么条件呀?」少女答:「买来放生就卖,买来食就不卖。」村民无善根,说:「买来放生,不如将钱掉落黄河里好。」黄河出金丝鲤鱼,买来放生就无人买。一天、两天、三天都无人来买。这两条鲤鱼也不死。青年男子觉得奇怪,他们说:「美女呀,你不如嫁人?」她答:「我嫁人都有条件。」问:「甚么条件呀?」她答:「我有一部经叫普门品,若果有人能一日内读熟,我就嫁给他。」这个美女就做老师,村内少年男子做学生。那知一夜有四十个人皆能背得流…
《普门品闻记(圣一老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