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轰然大笑一阵,气氛融洽,反而没有*味。
我说:『当然不错!当和尚这个行业,是三百六十五行以外特别再加的一行,这一行是千挑万选中最好的一行,这行最殊胜,最尊最贵,是成佛道的行业,你们想参与这行列吗?』
话一说完,大家又哗啦大笑一阵。
有一人开口道:『好是好,但是头发剃掉,光光的头,觉得很奇怪,破坏美感,很可惜!』
我说:『头发多又长,这不是好现象,显得浪漫不端庄,社会上有许多留长发者,为了整理她们的长头发,曾经有多少烦恼与困扰,处处围绕着她,不论洗澡打扮,外出风吹,甚至生跳蚤都会产生困扰,头发多又长,易生头皮,因而发痒,在烦恼之下,不得不花费相当的时间来整顿长发。
出家剃光头,是十方三世诸佛正字标记,表示圆满、光明、解脱、清净、自在之义。剃光头有无量功德姑且不谈,仅以俗人观念而说,就有七点好处:
第一、光头无发减少头皮痒,不易生头皮癣之病例。
第二、光头无发,易散热作用,比较凉快。
第三、光头无发,能除跳蚤,寄生虫之类。
第四、光头无发,代表光明自得,圆满(梵语paripurna)之相。
第五、光头无发,易冲易洗,自在无碍故。
第六、光头无发,促成新陈代谢畅流故。
第七、光头无发,代表除弃烦恼丝。』
围听大众,越来越多,我发觉他们聆听得很起劲,旁边一位家属举手欲发问。
家属发问:『出家修行非年轻人不可吗?若老年才出家可以吧?』
坐在我右侧的同参道友,观看因缘成熟,很稳重又斯文,欲发言。
同参开口道:『年纪轻而出家,在身体方面比较占优势,比方:年轻人的眼睛明亮又炯炯有神,可研究佛书,看经典眼目不易疲劳。在体力方面,往往精力旺盛,活力十足,要讲经说法气力充沛。听觉方面,分辨佛法敏锐,听觉力特强。记忆力方面,脑筋新颖,明朗达观,思想灵活,反应力快速,学习能力强,记忆力持续坚固。
假使老年人才出家,在精神上与身体上,就无法与年轻人比较,老人出家,身体易近衰弱,听觉迟钝,体力缺乏活力,无法讲经说法,眼神逐渐无光,视力大减,坐禅念佛易疲劳,耐性持续不坚。
所以,年轻出家与老年出家的确差别很大,我们学佛尽可能越早越好,出家人在年龄方面也有限制,在身体方面也有规定,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标准!
年龄超过六十岁不能受比丘或比丘尼戒;身体衰弱,走路须人扶持,不得出家;五官不端庄,不得出家;思想邪见,不得出家;军公教人员,不得出家,须要退休或办好手续,才得出家。
社会上欠别人债者,不得出家;社会上有诉讼者,不得出家;年龄未足七岁者,不得出家;非男非女,是男是女,不得出家;犯五逆罪者,不得出家。』
有一位家属发言道:『师父啊!你看我能不能出家?』
同参开口道:『能不能出家,就看你是否合乎刚才那些条件哩!你有没有欠别人的债呢?』
家属言:『没有,我一生最老实,欠别人一块钱,我就睡不着觉。』
另外一位同参又问:『你有没有小儿麻痹?小儿麻痹不出家;有没有五官不端庄的现象?若五官不端庄,就不得出家。』
家属紧张就说:『我没有小儿麻痹,也没有五官不端庄的现象,身高一七二公分,体重六十五公斤,但是我喜欢吃猪肉与鸡肉,这样可不可出家修行呀!』
四周的人,突然大笑一番!
有一人开口道:『好吃鬼,又是贪吃鬼,出家后,一定六根不清净,你不能出家,羞羞脸!』
这位同参看了这群人活泼的样子,也会心一笑,觉得他们很天真。
又开口道:『大家的天真与活泼,我今天特别高兴,你们内心都很善良,毫无隐瞒的将心底话说出来,这就是老实人的心地流露。
诸位仁者!出家后的生活,是绝对不可再吃肉类,荤食全断,依佛教的戒律而言,食众生肉,得无量罪,跟众生结不善之缘,有因果循环的后遗症,所以,出家修行者,是不能再吃众生肉了,明白吗?』
大家异口同声道:『明白!』
左前方又有一位家属,前后都没有开口,好象心里有话要说,两眼直瞪着三位同参良久,耿耿于怀,终于开口了。
这位家属开口道:『师父啊!你们三个人,看起来比法国影星亚兰德伦还要帅气十足,我真想不通,参不出来,你们为什么要家?会不会感情有了问题?如果有问题,怎么会那么巧合,三位都很英俊潇洒,怎么可能三位同时感情有问题,又同时出家呢?我又觉得现代的出家人,都很有学问,很有气质,很英俊又潇洒而出家,对于这一点,我内心疑惑不堪,请师父们慈悲开导好吗?』
坐在我右前方的一位同参,他长得非常的庄严,皮肤细腻又白,个子高大,学问一流,辩才无碍,斯文又安详,观看因缘成熟,就准备发言。
同参开口道:『诸位大家好!你们看我有像感情有问题的人吗?』
大家同声说:『哇!这位师父很缘投(就是很投缘,人看人喜欢的意思),不知道多少小姐被迷得神魂颠倒呢?师父如此英俊,不可能感情有问题才对!』
同参开口道:『是的!我刚由台湾大学毕业,学校里有佛学社,我曾经在佛学社参与佛学研究,对佛教有所共识,因认识才踏入佛门,乃至出家修行。
我父母亲也是佛教徒,而且很虔诚信佛学佛,早晚安排有课诵,可说是佛化家庭。
谈情说爱我也会,只是我意念要出家修行,所以对感情方面我就比较约束一点,尽可能不要把感情任意播放,一旦播放感情,往往无法收回,如同盆水洒于地板上,难以收回一般。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有许多女同学在追求我,我几乎把精神贯注在学业上,对于男欢女爱就不太注重,假使认真着迷,有时候精神无法统一,课业会因此荒废,所以,在大学读书,有许多来来往往的女朋友,我为了课业不想深交。
一方面,我已学佛多年,常亲近三宝(梵语triratna),学佛的意境坚深,出家念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萦绕。学校放假,几乎的时间,我都往佛寺参访善知识(出家师父),请求师父为我开导佛法教义,令我心开意解,宝岛佛寺我很熟,因为当时我时常往佛寺参学的原因!
诸位在座仁者!很欢迎大家来学佛,同时,常亲近三宝,佛法的观念,才不会走偏了,对人生与宇宙的真理,就不会迷惑,内心无惑,就得自性光明,逐渐踏入光明解脱的世界哩!』
这位同参说完,大家来了一阵响亮的鼓掌声,法音震撼在座每位心目中的迷妄与无知,同时,我观看因缘已成熟,可以告一段落。
我接着说:『今天承蒙大家恳切的接待与闻法,我深深由衷的喜悦,也祝福在座每位居士,早日信佛学佛,甚至早日归依佛门,为解脱生死而努力,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告别,大家请珍重,再见!』
这是民国七十二年六月间一段旅程,宗旨在令家属能正信佛法,毕竟俗家之辈,未曾听闻正法,对圣教一概无知,甚至以讹传讹,错解佛法,人云亦云,导致对佛法完全愚昧,严重者却诽谤佛教(梵语Buddha-sasana)。
这趟回俗家,巧妙安排之下,给家属带来欢欣乐道,彼此打成一片,他们内心的疑惑与不满,一概解缚尽光,邪见与误解佛法之处,也完全得到正法的冰释,不久之后,家属大小,不分男女老幼,都一一归依三宝,成为佛门正信三宝弟子。
志在弘法利生、别无选择
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自从出家后,一心一意安住在如来正法,常住正好兴建七层宝塔,我自己明白业障深重,智慧鲁钝,福报浅薄。
因此,这是修福大好因缘,每天上山挑砖头、推砂石、扛水泥,样样都做,刚出家的我,身体很强壮,很少生病,笨头笨脑,四肢特别发达,所以搬运粗重东西,对我来讲,不是苦恼事。
在常住(剃度的佛寺)前后住了六个多月,七层宝塔已由地下室建筑到第二层塔,此时之际,欣逢一年一度全国三坛大戒,在高雄市鼓山龙泉寺举办,剃度恩师慈悲让我去受三坛大戒,同时,恩师在受戒期间,是担任我们新戒子七尊证之一,也是十位戒师之一,受戒前后有三十天戒期生活。
三坛大戒是出家人必受之戒,没有受过三坛大戒,不能堪称比丘(梵语bhiksu)或比丘尼(梵语bhiksuni)。三坛大戒就是:沙弥沙弥尼戒坛、比丘比丘尼戒坛、出家菩萨戒坛,只要剃度之后,在适可的情况之下,男女众必须经过三坛大戒之熏陶,以求得戒体、戒相、戒法、戒行,来成就自己无上菩提道业。
六十九年年底受完三坛大戒之后,为了深入佛法,为了解脱生死,为了度众生,我请求恩师慈悲,让我读佛学院,慈悲的恩师很喜悦满口答应,于是,整顿行李,准备上台中南普陀读佛学院,在学院期间,听闻师长教学,大体上以戒律学为重,上广下化老和尚担当教务主住,兼教导戒律学。
上广下化老和尚常开示道:『不论出家或在家学佛者,对戒律都是一样的需要,因为全部佛法都是建筑在戒律之上,佛门弟子不遵守戒律,就是舍本逐末,欲求得解脱(梵语vimoksa),终无是处。』
律藏云:『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
这是佛教徒铁的纪律,是佛法的防腐剂,佛法存亡在乎戒律的持续有否!
四分律云:『毗尼藏(梵语Vinaya-pitaka)者,佛法寿命;毘尼若住,佛法亦住;毘尼若亡,佛法亦…
《影尘回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