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慈悲就是智慧之用。智慧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智慧。离开智慧别无慈悲之用,离开慈悲别无智慧之体;用不离体,离体别无用;体不离用,离用别无体;体即是用,用即是体,体用一如,无二无别。
智慧与慈悲,是一如的,这称之为智慧与慈悲等持,是一体两面说,正等无异,无二无别。
悲智双运的菩萨,在修行进道的历程,始终能悲智等持,不偏失一边,所以在道业上能勇猛精进,如鸟双翼,任鸟纵横无碍,翔空自在;又如虎添翼,显威自得。
运作智慧与悲恰当,如水乳交融,不一不二,菩萨在自己修行的当中,为上求佛道,能运作智慧破一切无明惑,无所障碍;在度化一切众生之际,能普施慈悲心引度一切众生,信佛学佛,从中无所障碍,何以故?因为悲智双运菩萨行者,在度化众生之时,能悲心中有智慧的运作,圆融无碍故;在上求佛道之际,自己念念不忘菩提心,菩提心中有慈悲故。
诸位同参道友们!我们有机缘信佛学佛,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动机,都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理想与归宿,都是一致的,那么,在菩萨道的历程,悲智双运的菩萨,顾名思义,别无选择,当下就是我们的理想菩萨,是我们遵循的方针,是我们的导航!
悲智双运的菩萨道,具足佛法的中道法、不二法门、实相法、第一义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目标与归宿。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度波罗蜜为修行法则,一一 进修入道,可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的彼岸,由轮回的此岸到达免受轮回的彼岸,由黑暗的此岸到达光明的彼岸,由无常的此岸到达永恒不变的彼岸,由束缚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由污浊世界的此岸到达清凉无垢世界的彼岸,由迷妄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由凡夫的此岸到达圣者的彼岸。
由此岸到达彼岸,必须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到达彼岸;菩萨修行为因,将后成就佛道是果,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的圆满成就,就是菩萨道的圆满成就,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六度波罗蜜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离六度无菩萨,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因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如形影不相离故。
现在分别将六度波罗蜜阐扬叙述如下:
六度:
一. 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 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 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瞋恚。
四. 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 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 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一、布施波罗蜜
何谓布施波罗蜜?所谓布施波罗蜜者,有三种布施:
一者财施:
谓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田宅、珍宝及一切资身之具,悉能普施一切需求之人,是名为财施。
菩萨能正见布施的我是空性的,所布施的东西也是空性的,布施的对象也是空性的,三者皆为空性,幻化了不可得,诸法所成,缘起性空,性空不碍缘起。
三者虽然空性,但不坏假有,伟大的菩萨能洞彻诸法本空,是故,对布施的一切东西,心不生惋惜,亦不生后悔,心地如如不动,与空性相应,不隔毫端,当下解脱。
菩萨体证三轮体空,自性清净心显露,当下度脱悭贪之心,是名财施波罗蜜。
波罗蜜是梵语,译成华语是『到彼岸』的意思,『度脱生死轮回』的意思,『事情办圆满』的意思。
二者法施:
谓从诸佛及善知识,所闻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以清净心转为他说,是名法施。
佛法的布施可令他人觉悟,因为,佛法是觉悟之法,能令一切众生觉悟!众生沉迷五欲六尘,深根蒂固,执迷不悟,刚强难化,实在很可怜,自己不知不觉,如是相续造业下去,终无止息,甚可怜愍!
假使能为众生说一句一偈佛法,只要他能听得下去,由迷妄中清醒过来,因而猛然觉悟,精进信佛学佛,解脱生死轮回,如是说法之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十方诸佛所赞叹,天龙八部所拥护,是故:
维摩诘经云:『一切诸供养,法供养为最。』
三者无畏施:
就是不顾虑自己的安危,去解除别人的怖畏和痛苦,是名为无畏施。
众生轮回生死,受一切痛苦,苦不堪言,乃至怖畏生死之际,我们能发大慈悲心,为这些怖畏与痛苦的人,作狮子吼,广说一切佛法,令这些怖畏者明了佛法真实义理,因而消除恐怖畏惧之心,令安住佛法中,得到安详自在,是名无畏施。
菩萨行布施,就是要度尽自己的悭贪之心,吝啬之心,一毛不拔之心,心胸狭小之心,没有喜舍之心,没有慈悲之心,不知足之心,多求不厌之心,使这些不清净之心,一一的净化掉,一一的消除掉;菩萨的布施,使自己的本性更光明、更富有、更充足、更圆满。
心里有所求,就是心里有缺陷、不充足、未光明、未解脱。心里能喜舍布施者,就是心里充裕,光明圆满,解脱自在,无欠缺故。所谓:古德云:『人到无求品自高。』
菩萨能正见如此,是故,累生累劫不断做布施工作,为了能让自性福慧圆满,一方面也能与无量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美好的法缘,也等于为自己铺路一般!
佛门有句名言:『未成佛之前,要广结善缘。』
总而言之,菩萨道的行者,对布施波罗蜜应有正确的共识,布施的宗旨在于度脱悭贪之心,悭贪之心不布施出去,不净化出去,真如本性始终不得彰显;凡夫俱生我执成习,悭贪已无量劫,自性中的我执太深,障碍本性,致使清净本性无法流露而出!如云遮日,大地一片黑暗;若风吹云散,太阳自显,照耀大地,大地呈现一片光明;菩萨广行布施,为度脱悭贪之心,令自性显露光明,亦复如是。
布施乃破悭贪的前阵,入正道之初门,菩萨道的行者若依此而进修,则获十种功德利益,出自月灯三昧经,何等为十?分别叙述如下:
布施十种功德利益:
一、 降伏悭吝
二、 舍心相续
三、 同其资产
四、 生豪富家
五、 生处施心现前
六、 四众爱乐
七、 入众不怯
八、 胜名流布
九、 手足柔软
十、 不离知识
一、降伏悭吝
何谓降伏悭吝?所谓降伏悭吝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若能布施,则鄙悭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是名降伏悭吝。
二、舍心相续
何谓舍心相续?所谓舍心相续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是名舍心相续。
三、同其资产
何谓同其资产?所谓同其资产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之别,是名同其资产。
四、生豪富家
何谓生豪富家?所谓生豪富家者,就是行菩萨者,于一切财施,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必生豪富之家,财宝具足,受用无穷,是名生豪富家。
五、生处施心现前
何谓生处施心现前?所谓生处施心现前者,就是行菩萨道者,此生既能行布施,则感后世随其所生之处,而他人施与之者,皆无悭吝之心,是名生处施心现前。
六、四众爱乐
何谓四众爱乐?所谓四众爱乐者,就是菩萨行者,既能常怀惠施,无所悭嫉,则四众之心,常生爱乐,而无嫌恨,是名四众爱乐。
七、入众不怯
何谓入众不怯?所谓入众不怯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既能布施,而为四众之所爱乐,故入大众之中,自无畏怯之心,是名入众不怯。
八、胜名流布
何谓胜名流布?所谓胜名流布者,就是菩萨道的行者,能无所求而行布施,无住相布施,则人多称赞,胜妙名闻,流布遐迩,是名胜名流布。
九、手足柔软
何谓手足柔软?所谓手足柔软者,就是行菩萨道者 ,好行布施,济人缺乏,能感手足柔软,相好圆满之报,是名手足柔软。
十、不离知识
何谓不离知识?所谓不离知识者,就是行菩萨道者,自初发心行布施以来,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等,获闻法要,未尝远离,是名不离知识。
二、持戒波罗蜜
何谓持戒?所谓持戒者,就是让我们身口意三业摄伏,不令做出毁犯之事,以达到三业清净为宗旨,是名为持戒之义。
戒律虽多,一切之戒无非调伏身口意三业;见众宝珍琦,凡诸可意之物,身虽贫乏,不妄贪取,或见细妙之色,内观朽烂,生厌离心,乃至不杀不盗不淫等,皆属身戒也。或以恶言加己,乃以善言和语,至诚而答,乃至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皆属口戒也。又能修习道品之要,深入无为之理,乃至不贪不瞋不痴等,皆属意戒也。
菩萨道的行者于此三业之戒,自己既然能坚持不犯,又能辗转化他,广弘戒法,方不愧是菩萨摩诃萨。
这话如何而说呢?因为持戒不毁犯的当下,是本份之事,谈不上利益众生,做人总不能杀人吧!做人总不能盗取别人的财产吧!做人总不能强奸良家妇女吧!做人总不能说谎话吧!做人总不能饮酒闹事吧!做人的根本条件应该守好五戒,若五戒守不好,就失去当人的条件,虽然为人,但内心已不构成为人的思想领域,外在的肉躯更不用谈了!逐渐腐化不堪矣!
佛经处处呼吁,时时…
《万德庄严菩萨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