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法门▪P4

  ..续本文上一页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

  其面像,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一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二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梵语samadhi),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三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五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眛,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六大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七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大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无量阿僧祇劫前的前身,是当国王的身分,闻世自在王佛说法,得法喜充满,心理恍然觉悟,于是,舍弃国王的尊荣,亦舍离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的贪染,心怀着强而有力的菩提道心,欢喜踊跃舍俗出家,当大沙门。

  

  法藏比丘智慧超群,勇哲高才,度化众生的大悲愿,穷劫欲说不能尽;当时,世自在王佛为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之实况,令法藏比丘得闻,并一一

  见,所有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殊胜与卑劣。

  

  最后,法藏比丘将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作综合性的研究与思考,把所有诸佛剎土殊胜庄严之处,悉皆节录在自己的脑海中,经过选择与过滤,分析与组合,于是乎,综合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殊胜庄严之处,总集合在四十八愿当中。

  

  此际的法藏比丘,观看因缘成熟,走到世自在王佛前,稽首礼足,绕佛三

  ,长跪合掌,向世自在王佛发大誓愿,祈愿佛陀慈悲听察:

  

  就在这庄严的情况之下,法藏比丘发下了伟大的四十八弘愿,当四十八大愿发愿完毕之际,应时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散发其身,自然音乐,空中赞言,法藏比丘必成无上正觉;经过无量阿僧祇劫前的修行,法藏比丘勇猛精进,道业成就,具足修满四十八大愿,愿愿皆得圆满,当下成就无上佛道。

  

  当下成就无上佛道者,正是阿弥陀佛,这时候,四十八大愿就在此时此刻大放光明,威德显赫,展现无余;极乐世界也就在同时大放光明,响应十方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之际。

  

  诸位广修净土法门的同参道友们!到底阿弥陀佛成就佛道之后,他的国土世界是什么名称呢?地点在何方呢?成佛以来有多久了?

  

  有关这些问题所在,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在阿弥陀经里,已经告诉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说无量寿经里也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引录一节,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分别如下;

  

  佛说阿弥陀经云:『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说阿弥陀经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阿弥陀佛(梵语Amita-buddha)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自从成佛以来,已经有十劫的岁月,从这个世界向西方之处,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个世界存在,名称叫做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名称号阿弥陀佛,现在就于彼国教化众生,演说佛法,度化无量人天,乃至声闻、缘觉、菩萨,普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完全没有一切苦难,哀怨忧虑、恐怖悲戚;更没有地狱、饿鬼、畜牲,一切忧患、缺陷与不满,在清净的极乐世界,皆已消除无

  ,皆已远离众苦,唯受一切清净妙乐,身口意三业能安能稳,日日与西方三圣为伴为侣,与清净大海众菩萨为道为友,无有诸苦难,但受诸乐,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累生累劫修行,累积无量功德,庄严福慧,成就了四十八大愿所成,极乐世界空中常有天乐鸣空,黄金为地,自然有妙香之花,传

  欲闻香者之处。

  

  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都是金银、

  璃、玻

  所合成;楼阁也是由七宝所庄严布置。

  

  整个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都是阿弥陀佛为化度众生变化所成,`不论是地面上殊胜庄严;水上也殊胜庄严,空中也殊胜庄严;食衣住行方面,都无欠无缺,若思食则能得食,吃多了也不会觉得太饱;若思衣则能得衣,想穿什么衣服,就有什么衣服,随心所欲;若住则住七宝楼阁,四周皆宝物,贪念自息;若行则神足通,一念则到达目的地,交通特别方便,又不会发生车祸,或空难,或翻船之灾。

  

  极乐世界实在太殊胜了,实在够庄严!言之不尽,说之不竭,言不尽意;诸大善信,若能在看净土三经,与往生论,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与极乐世界,会明白的更周详,更透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所说,是将四十八大愿的由来,叙述一番,让诸位同参道友,对四十八大愿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至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感受。

  

  因此,在勤修净土法门的过程,就能产生莫大的信愿,因有信愿,而得大勇猛之道心,真为生死,深信轮回之苦,发大菩提心,念佛往生净土,永超三界,但见弥陀佛,何愁不开悟!珍重!

  

  

  △ △往生净土的条件▽▽

  

  往生净土有往生净土的条件,无因不成果;一切事业的完成,皆有它完成的基本条件,若无这些基本条件,则事业难以成就。

  

  我们勤修净土法门的行者,欲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然须要具备往生的条件,若具足往生净土的条件,往生必成,绝无疑惑,现在将往生净土所应具备的条件,归纳为四点,分别叙述如下:

  

  

  

  △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六道轮回太辛苦啦!尝试过无量无边的苦难,亦然迷妄不知觉悟,实在可怜甚可怜!因此,枉受轮回,沉溺三界,永无出期。

  

  法华经云﹕『于此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众生受苦,不以为苦,又始终吃苦,吃苦又不能觉悟,又无尽的吃苦,日日月月,年年岁岁,接踵不断吃苦下去,吃不完的苦,对凡夫来说,凡夫吃的苦永远不能毕业,叫做吃冤枉之苦!

  

  对『苦』不能觉悟之人,又浸袭于苦的深渊,不知跳出苦海者,佛门称之为,可怜愍者、苦命儿!

  

  世间之苦必定是苦,苦是必然的事实,谁也否定不了的实际,任凭你有多大的权力,也奈何不了苦的浸袭,你尚未证得果位,『苦』这一个字,你也无法享受特权,更无法赦免。

  

  『苦』是世间的真相,是因缘果报的展现,是天经地义的事实,『苦』是自作自受的还报,作何因得何果的呈现,是公平的,是平等的,是理所当然的,是故,大圣佛陀于经典有如是而言:

  

  佛遗教经云﹕『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

  

  这段大悲心的话,可说是斩钉截铁,一针见血,苦口婆心之良言,道出世间苦的真相;纵然月亮可变热,太阳可变冷,佛说的四圣谛之大法永不变异;佛说人间众苦充满,说出人生遭遇之苦,实在就是苦,不会变为快乐,苦毕竟是苦。

  

  佛陀曾经说过:『我如来没诞生人间之前,人间本来就是多缺陷的,美中不足的,有无量之苦紧逼迫着人,苦难始终存在人间的,『苦』的由来,是众生自作自受的果报;有佛来人间,苦还是存在的,无佛来人间,苦亦然存在的。』

  

  苦的存在,不是我如来说苦的道理,世间才开始苦起来,更不是不说苦,就没有苦;苦不是如来创造的,也不是任何神权所能变现的,苦之由来,乃是众生造何等业因,因而所得果报呈现,是名为苦啊!

  

  我们不要怕听到苦,怕听到苦,何尝没有苦,苦在生活点滴中,常有的事实,避不开、闪不得。

  

  相反的,我们学佛之人,更应该认识苦,透视苦的根源所在,因而连根带拔,不留祸根,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要广学多闻苦的实际真相,方能彻底解决苦的祸源。

  

  多闻苦,多听苦,透视苦、理解苦,才能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解脱苦的洪流。

  

  觉悟苦,是学佛第一关觉悟;第二关觉悟,就是广学一切佛法,来解脱苦的流转因素;最后,洞彻生死流转之因由,于是证入涅槃还灭,转凡入圣,成就无上道业。

  

  总而言之,勤修净土法门者,欲得往生净土,首要体悟的,就是正见人生是苦的,以苦为师,以苦为增上缘,有苦的逼迫,不是不好,是构成我们觉悟的好因缘,越苦越好,越苦越能让人觉悟,觉悟也就越深刻。

  

  觉悟了苦,具有善根的人,当下就能发大勇猛心,流露出修行的风范,提起菩提道念,快马加鞭,为办生死大事而努力,为成就佛道而冲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办道。

  

  修净土法门的人,要…

《净土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业力不可思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