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容易。根据经典里面记载,若以小乘四种果位来说,在家弟子好好修行,坚持戒律,可证悟三果阿罗汉,也就是小乘的第三果位阿那含果。
现在将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有何差别?分类为四点,即可明白出家与在家修行有差别,立场不同,是故垢累有轻重,先叙述出家修行,已无垢累之障,分别如下:
一、出家修行,首先割爱辞亲、净化感情,已无父母、妻子、眷属之垢累为障。
二、出家修行,以道为务,不须经营士、农、工、商各行业之利,不受物质与金钱之累障。
三、出家修行,住于僧团,与六和合梵行僧为道友,生活单纯,因此,不受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累障。
四、出家修行,以开悟佛道为主,不必受生活奔波而带来烦恼障。
在家修行,累障多,关系复杂,俗务纠缠,干扰道业,分别如下:
一、在家修行,有父母、公婆、妻子、儿女、眷属之累障。
二、在家修行,为了生活,必须经营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为物质、金钱的驱策。
三、在家修行,身居社会,与各色人等为伍,人际关系复杂,是非最多,对道业大受干扰。
四、在家修行,家境里外皆须经理,因世俗之务所缠绕,疏于修道。
由以上叙述可知,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在各方面皆有差别,在家修行比出家修行累障为多,恶因缘缠绕亦多,所以,更应该为道业而努力,勇猛精进,早登菩提,谨慎莫放逸!
出家有几种分类?
出家(梵语pravrajya)修行,其动机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出家修行者共同的目标,别无争论,这里为什么说出家有几种分类呢?因为出家众的根机、动机、倾向、习性、宿根等有所差别;所以,在三藏圣典中,也时常提到出家有几种类型的迹象,现在就瑜伽师地论将沙门分类为四种类型,叙述如下:
瑜伽师地论四种沙门:
一者、胜道沙门。
二者、说道沙门。
三者、坏道沙门。
四者、活道沙门。
一者、胜道沙门(梵语margajinah):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也。所谓胜道沙门:就是禀佛出家,能灭贪瞋痴等烦恼,得证胜道,是名胜道沙门。此等沙门可说是断了三毒(贪瞋痴)的圣僧,亲证诸法实相本体,悟证实相胜义谛,如佛陀当时有无量阿罗汉弟子,就是因断了三毒,亲证胜道;以及历代的高僧大德,皆能断三毒,亲证如来所宣说的诸法实相本体,皆名胜道沙门。
二者、说道沙门(梵语margadesikah):
已能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宣说如来正法,使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此等沙门,能调伏自己的贪瞋痴等烦恼;但还未断贪瞋痴等烦恼;只是调伏三毒而已,不是断三毒。虽然只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精通如来正法,广为大地一切众生宣说一切佛法,普令众生发大菩提心,因而行菩萨道,究竟圆满无上佛道,是名说道沙门。此等沙门如佛陀当时的诸大弟子,及历代高僧大德,能弘宗演教,讲经说法,大开圆解,住持佛法,普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三者、坏道沙门(梵语margadusi):
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此等沙门,虽然已经出家,不如法受持如来戒律,身心犯了禁戒,所做所为不合佛道,所做皆为恶法。破戒不清净,已经不合梵行条件,还自称持戒清净,是名坏道沙门。
四者、活道沙门(梵语margajivi):
能调伏贪瞋痴等烦恼,勤修正法,所行善法,堪能生长智慧命根,是名活道沙门。此等沙门出家修行,能调伏贪瞋痴等烦恼,日夜精进勤修如来正法,所做所为的一切善法,都能够增长智慧,因有智慧而破一切烦恼,逐渐证悟诸法实相,此等沙门因为很踏实用功修行,以如来正法滋润增长智慧命根,可以说是老修行者,是名活道沙门。
瑜伽师地论将出家分类有四种沙门,我们既然发心出家当沙门,就应该正见受持如来正法,为成就道业而刻苦精进,以成就无上菩提为究竟宗旨。当然我们要选择胜道沙门为我们的模范,为我们的标准,好好的修行。因地真、果地亦真,有一天我们也会成就胜道沙门的。因为胜道沙门也是凡夫地发心修起的,今天得证胜道,当了圣僧是果,在凡夫地发心学佛的开始是因,构成因果的事实。
同样的理由,我们既然发心来出家当沙门,就应该眼睛张亮点,不要看错了,不要走错了,不要被引导错了,不要模仿错了,不要莫名其妙的挑选坏道沙门来当呢!
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坏道沙门,是一面镜子,很光亮的镜子,照明坏道沙门的踪迹,使坏道沙门所犯的种种戒律暴露出来,警策出家沙门不可步入其境,宁可步入火坑刀山地狱,也不宁愿与坏道沙门为伴为伍,这话如何而说呢?
因为与坏道沙门为伍为伴,自己修行的定力功夫不够,不但无法影响他入如来正法,反而被他染污成习,你也成为一位标准的坏道沙门,有时候,你变本加厉,比他坏得更严重,更不可思议!
所以佛陀常呼吁我们出家修道者,要亲近胜道沙门,也就是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因为善知识能引导我们步入如来正法,因修如来正法,而证悟甚深诸法实相义谛,究竟圆满无上菩提;出家修道者,要远离坏道沙门,也就是恶性比丘,因为恶性比丘,破诸如来禁戒,身心所行所为皆不如法,行动怪异,与之相处共住,耳熏目染,日久成习,不以为然,同样破了如来清净禁戒,这时候,与恶性比丘正等无异。
像这种清况,我们发心出家修行,怎么可以不谨慎呢?学习坏的方面很快,就像时代的流行病一般,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区域,防都防不住,阻都阻不了,就这样的混下去了,终了果报还是自作自受,谁也顶代不了。
所以,瑜伽师地论将沙门分四类,如同四面明镜,我们有这份福报因缘得以出家修行,应该珍借今生此世修道的美好因缘,选择胜道沙门,说道沙门,活道沙门而修而证;不要学习坏道沙门,不要与坏道沙门为伴为伍。
现在引用十轮经里面所提到的四种僧,节录出来,可供给我们出家学道者所学习与认识;同时,有心欲出家者,也可以正见四种僧,你以后要当那一种僧,心里有个正见,才不至于出家实质本怀,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十轮经四种僧:
一者、胜义僧。
二者、世俗僧。
三者、哑羊僧。
四者、无惭愧僧。
一者、胜义僧:
谓诸佛世尊及诸菩萨、缘觉、声闻等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通达无碍,而得自在,是名胜义僧。佛、菩萨、缘觉,声闻是所谓的四圣,已超越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脱离六道之圣者,示现人间而为僧相,度化无量众生,普令众生得离苦海,速证菩提;圣僧其德尊贵高尚,成就一切如来正法,通达无障无碍,而得自在,世所稀有,可尊可贵,难遭难遇,是名胜义僧。
二者、世俗僧:
谓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梵语kasaya),成就出家威仪,能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未证得果位的出家众,也可称为凡夫僧;虽然是世俗僧,一旦露出僧相,剃除须发,披上如来袈裟,因而成就出家威仪。坚固道心,奉持解脱法,秉持佛之禁戒,是名世俗僧。
三者、哑羊僧:
谓愚痴鲁钝,不能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及于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是名哑羊僧。此等出家后,因业障深重,智慧不能彰显,被愚痴所盖,因此不能明白根本重戒(杀、盗、淫、妄)的犯与不犯,以及微小之罪,不能发露忏悔,像这种情况而出家,不明白戒律开遮持犯,又加上愚痴鲁钝,对根本重罪有犯无犯不能得知,及微小之罪,亦不能发露忏悔,实在很危险,一不留意,随时皆可能触犯戒律,是名哑羊僧。
四者、无惭愧僧:
谓若有人投佛出家,于所受持佛之禁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畏后世苦果,是名无惭愧僧。此等出家僧,跟佛出家,出了家之后,也受了如来的戒,而又毁犯如来的一切戒,心里一点惭愧心都没有,不怕后世的因缘果报,此等出家者,是名无渐愧僧。
出家沙门十轮经分为四种僧,上面所引录即是,由于四种僧当中,有好有坏,有优有劣,良莠不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出家众是来自三教九流、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之不同角度,各式各样都有,有智慧高深的、有愚痴的;有善根深厚的、有善根刚萌芽的;有无量劫修来的、有修一世的;有圣僧、有凡夫僧。
因此,在僧团当中免不了有智愚、优劣、圣凡、深浅、高低之别,我们看见圣僧要尊重顶礼,因为圣僧能引导我们入佛知见,得正见而出离生死烦恼,得大解脱。
我们看见凡夫僧,也同样要以平等心尊敬顶礼,这话怎么讲呢?因为凡夫僧当下能落发,披如来袈裟修清净梵行,坚持如来禁戒,纵然没有开悟,是一位凡夫僧,这就不容易啦!
我们当下看了之后,可遇不可求,自己办不到,心有余力不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俗缘想摆脱也摆脱不了,真是欲罢不能;就算能摆脱,我们有善根可出家吗?有勇气剃除须发吗?层层的障碍,累累的罣碍,出家不是用嘴巴讲一讲就算出了家呢!真正出了家,一心一意安住在如来的正法,梵行清净,为证悟无上菩提而精进。
出家不是电影电视演戏,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呢!要具足无量劫的菩提善根因缘,才得出家成就,很多人想出家,但是出不了家,这就是因缘不具足,条件不够。
高僧大德云:『莫谓袈裟容易得,只因累劫种福田(梵语punya-ksetra)。』要穿上如来福田衣,实在不容易,只因累劫种福田…
《出家功德与利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