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P5

  ..续本文上一页

  

  求受三归依,本来只要请求一位归依师,在佛前三说三结即可成立,为了使归依三宝能如法圆满,受三归依的仪式愈隆重,愈能激发虔诚之心,受三归依要求愈严格,愈能使受三归依者,心生神圣庄严的意境。

  

  三归依的前后仪式法规,历代高僧大德的编着,皆大同小异,明末南京宝华山见月律师,编了一部『三归五戒正范』,是比照菩萨戒乃至具足戒的传授仪则编写的,这本书含义包容圆满,一直流传至今,历代法师大德皆依此三归仪节为多数,在三归依程序中,前后共有八个项目,现在分别列出如下,可供给大众参阅受持:

  

  一、敷座请师--由受归依者为师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归依师升座。

  

  二、开导----开示三归依的意义。

  

  三、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三归,以及护法龙天,监坛护戒。

  

  四、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三业的清净,然后纳受无杂无染的三归依戒体。

  

  五、受归----三归三结,并发三誓:不依天魔外道,不依外道典籍,不依外道邪众。

  

  六、发愿----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七、显益劝嘱--说明三归依的功德殊胜,并咐嘱依教奉行。

  

  八、回向----将受此三归依的功德,回向成就佛道,回向度化一切沉溺的众生,速脱生死,早登佛土。

  

  受三归依若依此程序,依此方法而受者,可说实用而且圆满,归依师为归依者受归依时,尽可能用白话说明,把归依程序与归依词,解释清楚无惑,而后始得归依,如此方能得受归依;若用文言文艰涩的词句来传受归依,照本宣科,食古不化,觉得很高雅有深度感,但是归依者完全不明白归依内容与意义的话,无法吸收,那也就不得归依了。

  

  三归依的发心求受,所得的三归戒体,在心地上的实质功能作用有三品:

  

  发心求受三归依的时候,心存着自度度人的大愿,我在六道沉沦受无量苦,众生也是同样在六道受无量苦,众生(梵语bahu-jana)之苦如我之苦,我欲离苦,众生亦欲离苦,我欲成佛道,众生亦欲成佛道,发此大菩提,愿度六道无量众生成就佛道,禀持着兼善天下的大愿,是名上品归依。

  

  悲心不足,愿力不够,人生如苦海,人生如大热天,有无尽的逼迫感,尝试过人生无量的苦头,有所觉醒,欲得厌离世间,心存独善其身,自己了脱生死,不顾他人生死,因而逃之夭夭,不欲度化众生,如此而归依之心念者,是名中品归依。

  

  只求不堕落地狱道(梵语naraka-gati)、饿鬼道(梵语preta-gati),畜牲道(梵语tiryagyoni-gati)三恶道,不欲求得究竟解脱,来生得大富大贵的人天果报,享受一切福报因缘,福报享尽了,还是免不了受轮回之苦,归依之时,心存着来生得大富大贵的人天果报,是名下品归依。

  

  诸君若欲归依三宝,不要忘记发大菩提心,心存自度度人的观想,发此上品归依,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量,诸佛赞叹,诸菩萨护持,龙天护法,正与归依三宝本意正等无异。

  

  如果自己已经明白归依三宝的真实意义之后,想要踏入佛门而归依者,但是又受了时间与环境的限制,那么,可将归依三宝的仪式简化,只要能把归依三宝的实质本意宣说得如理如法,正知正见,即可为归依者授三归依,现在将这简化的仪规,程序分别如下:

  

  归依者礼请归依师入大殿,归依师首先礼佛三拜,而后端严安坐,受归依者虔诚的双膝长跪,面对归依师,双手合掌,然后归依师正式开示归依三宝意义,令归依者聆听受持,首先教授归依者身心万缘要放下,摒除一切妄念,专注一心,披陈发露无量劫以来的业障,令心得清净,因而由衷虔诚称念忏悔文,归依师念一遍,归依者随之念一遍,共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现在分别如下:

  

  『我弟子「某甲」: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

  

  接着就是三归依的正授,三归三誓同时,这正是三归依的重心点,归依三宝的对象,称念三遍,每一遍就地一拜:

  

  『我弟子「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天魔外道。尽形寿归依法,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典籍。尽形寿归依僧,宁舍身命,终不归依外道邪众。』

  

  接就是归依后的三结,也就是归依完毕,后面要成立归依三宝的事实,要称念遍的结局词,称念三遍,每一遍就地一拜:

  

  『我弟子「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下面接着,教归依三宝者发四宏誓愿,称念三遍,每一遍就地一拜:

  

  『我弟子「某甲」,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发愿完结后,归依师大略为归依者,说明归依的功德,并且勉励依教奉行,所谓归依在三宝,实践在三宝,最后圆满在三宝,正当如是,不失归依本意。最后普劝归依者,将归依所获功德,导归回向佛道,回向一切众生,普令圆成佛道,因此教导归依者称念回向偈:

  

  『归依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归依三宝前后,就在这时候全部圆满结束,归依师从法座而下,礼佛三拜后,归依者于此时,即成为佛门三宝弟子,应礼谢归依师:

  

  自己呼称:『感谢师父,为弟子受三归依,顶礼师父三拜!』

  

  师父回答:『礼佛一拜,或称一拜!』正当此时,归依已告圆满。

  

  如此简单的归依方式,不必唱诵,句句分明,能在短暂的三十分左右,即可归依成就。以上叙述是归依三宝的程序与方法,前后的程序,分为隆重与简化二类,各人可按自己的时间与环境许可之下,来接受归依三宝的神圣意愿,因为毕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今日虽存,明日难保,各个一心,专注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青春年华,虚度光阴,老大徒悲伤,追悔莫及,受莫能助,智者应有所了悟,至为明显。

  

  

  

  皈依三宝应有的认识

  

  我们既已正式归依了佛门,成为佛门三宝弟子,还须要认识三点的观念问题:

  

  第一点:

  归依佛宝,不仅是归依释迦牟尼佛一尊而已!而是归依尽虚空、遍法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此的发大心愿,发大心量的归依佛,才能成就圆满的智慧(梵语jnana)与无上福德,如是福慧具足成就,方能圆满自证佛道。

  

  同时归依了佛宝之后,要以佛为师,直到命终,不可归依天魔外道、邪神、邪鬼、邪术、应当弃邪归正,勤求礼佛,忏悔无量劫以来的业障(梵语karmavarana),使光明本性显现,以求速登觉悟彼岸。

  

  其次,就是归依法宝,不仅是归依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而已!而是归依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因为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所有诸佛所说之法,皆是平等相同故,皆应虔诚平等的归依之,如此的发大心愿,发大心量的归依法,才能由本性起平等心,与诸佛之法相应,方能自证无上佛道。

  

  归依了法宝之后,要以法为师,直到命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典藉,外道经书与真理不相应,与开悟证大涅槃(梵语nirvana)毫无相干,有障碍佛道,致使堕落天魔外道的窠臼,因而难以自拔,沉沦六道,生死浪迹天涯,受无量之苦痛,是故归依法宝之后,慎勿归依外道典籍,应知归依法,以法为师。

  

  再其次,就是归依僧宝,归依僧当以僧为师,我们归依了僧宝,不仅是为我们归依的师父要归依他,归依师只不过代表三宝为我们归依而已,为我们授证三归依,并非仅仅归依某一位法师而已!有很多僧俗都有此误解归依意义,在家人都说我归依某某法师,出家人都说某某是我的归依弟子,在这种情况之下,或多或少在心灵上会产生分别心,而带来彼此格格不入的执着性,会把归依三宝实质的本意,分崩离析,舍大取小,废公为私,岂不是很可悲!很可叹吗?

  

  所以,我们要知道,归依僧是归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乃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僧宝当下都归依之,如此归依方是真归依,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能够如此而发心归依三宝,才能符合归依三宝实际意义。那么,十方诸佛赞叹,与诸佛法相契应,十方圣贤僧加被,十方诸大菩萨护持,天龙八部拥护,切记!切记!

  

  归依了僧宝之后,自今至终,不可再归依外道徒众,若是归依了三宝,亦然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虽然日夜精进用功修持,也困难得到真实利益,因为邪正不分,佛道与魔道弄不清楚,如何了生脱死、离苦得乐、解脱轮回呢?学道者有如是正知正见,就不愧是佛门三宝正信弟子矣!

  

  第二点:

  归依三宝之后,当下就是佛门在家弟子,应该有正确的正信佛法观念才对,一般社会人士,没有学佛的人,对正信的佛法不明白,一谈到归依三宝,心里马上就产生错觉的恐惧,因此,不敢来归依三宝,这种无知的恐怖阴影,致使他迟迟没有勇气来归依佛门,我把它归纳起来,认为有四大因素的无知障碍,因而不敢归依佛门:

  

  1.一般人都认为归依三宝,就是要开始吃素,这种观念当下就错啦!归依三宝之后,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吃素食,所以诸君不用担心,不用恐惧不安,严格立场来说,一定要到受大乘菩萨戒的时候,才有硬性规定要吃素食。

  

  同时,依照五戒(梵语panca silani)乃至比丘戒的律制,并无素食的要求,更何况初入佛门的三归依者,素食是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美德,素食乃是戒杀精神进一步的…

《归依三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心地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